大流感,只是變弱了

本文來自:地球知識局 (ID:diqiuzhishiju)

作者:子昱,校稿:辜漢膺,編輯:蛾

原文標題:《大流感,只是變弱了》

1918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協約國和同盟國依然在歐洲大地廝殺。從這年春天開始,參戰雙方一批又一批的士兵倒下了,他們沒有死於炮火,卻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帶走。

〓戰爭、瘟疫、飢餓、死亡……在列強紛爭下,世界一片混亂(圖:wikimedia)

交戰雙方出於各種原因對這一訊息嚴防死守,中立國的西班牙首先報道了馬德里出現了一種具有流行病特徵的奇怪疾病。此後,各國紛紛施展甩鍋的手法,這一足以影響整個20世紀曆史走向的疫情就被大家異口同聲地稱為「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英國《泰晤士報》上聲稱能預防流感的藥品廣告(圖:wiki)

這場持續大約2年的大流感在短時間內就傳遍世界主要國家,據估計全世界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當時全世界人口不到20億),死亡人數將永遠是謎,可能在5000萬左右,甚至可能高達1億

20世紀20年代後,大流感的風波逐漸平息。但有人認為,此後一百年不時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各種流感病毒就是大流感毒株的後代。按照這種說法,我們至今仍沒有完全走出那次疫情的陰影……

〓 人類與病毒的較量,遠未結束(圖:shutterstock)

天降死神

天降死神

自從人們發現,一種未知的狀似流感的傳染病正在軍營中肆虐。出於穩定軍心、士氣以及民心等原因,參戰各國政府紛紛三緘其口。

但病毒不會因為人們的沉默而停下傳播的腳步,在20世紀初期全球交流遠不如今日迅捷的時代,短短小半年時間,疫情就陸續出現在了英國、法國、德國、俄國、西班牙、中國、日本……

〓患者面色發紺,醫學上叫「淡紫色發紺」所以,這種流感也被叫做「紫死病」

人們陸續出現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部分人出現肺炎及其它重症。其中,尤以15-40歲的青壯年群體受到影響最大,死亡率也最高

後來的學者推測,這種不符合常理的現象一方面由於老年群體在19世紀90年代上一次流感後有一定抗體;另一方面是大流感在青壯年群體中造成細胞因子風暴引發了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或多臟器功能衰竭。

〓哪怕身強力壯,也不能說沒有危險(圖:wiki)

總之,短時間內,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死亡人數可能超過5000萬,甚至達到驚人的一億。

大流感在歐洲初現猙獰的時候,人們對於這種新型傳染病的起源地充滿猜測。傳統上,一種新型疾病剛出現時,人們大都會將髒水潑向其它國家。

德國人說大流感起源於西班牙;美國人說傳染病是通過德國人的潛水艇傳開的……直到此時,中世紀時期盛行的「神的懲罰」依然有著廣大的受眾,甚至《紐約時報》都堅稱大流感是在懲罰罪孽深重的人,只有虔誠的基督徒可以躲過此劫。

〓然而,流感病毒可不管你是誰,虔誠與否它無差別攻擊人類(圖:National Archives)

後來的學術界提出幾種可能,其一是大流感起源於中國廣東,理由是當時早些時候廣東有不少人出現類似的症狀,而後通過前往歐洲的勞工傳播開來。但也有人指出,當時廣東爆發的是肺鼠疫,並非大流感,且中國真正有醫學記錄的大流感疫情時間晚於歐洲。

另一種說法是,大流感起源於大洋彼岸的美國。這部分學者認為,早在1918年1月,美國堪薩斯州的一位鄉村醫生就發現當地正在流行一種傳染病,僅一天時間就造成18人生病、3人死亡。雖然這名鄉村醫生髮出警告,但沒能引起足夠重視。

〓髒亂的居住環境,糟糕的衛生條件當未知病毒襲來,人類不堪一擊(圖:kansascity.com)

同年三月,堪薩斯州的一處軍營也出現了症狀相似地病例。數週時間裡,這個軍營裡200人出現肺炎,並有60人死亡。此後,隨著美國不斷增兵歐洲,大流感似乎也悄然登陸,但各國依然一無所知。

〓人數眾多的軍隊,大軍的頻繁調動給病毒的大規模傳播提供了條件(圖:history.navy.mil)

〓1918年流感大流行期間,美軍野戰醫院護士(圖:shutterstock)

除了起源地不詳,大流感的病因也是一團迷霧。當時主流的觀點認為流感是由「流感嗜血桿菌」,也被稱為「菲佛桿菌」的細菌引起。這一觀點直接導致大流感流行一年多以後,年輕人依然擁有極高的死亡率,這讓醫生們感到不安,他們對於患者的治療依然一頭霧水。

直到1933年,史密斯(Wilson Smith)等領導的研究小組分離出第一株人流感病毒(A型),證實流感並不是由細菌引起

〓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之下,病毒現出真身

〓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之下,病毒現出真身

發現流感病毒時已經離大流感過去了十餘年,彼時的人們感到好奇,流感毒株是不是就是在1918年造成5000萬人死亡的罪魁禍首?如果是,為何兩者死亡率差異如此巨大?

〓1918年流感大流行之下的辦公室打工人(圖:wikimedia)

神秘消失的大流感

神秘消失的大流感

從1918年5月一直到1919年5月,大流感席捲全球,造成3次大規模的感染、死亡高峰。20年代後,大流感便神秘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數十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流感疫情爆發。

隨著病毒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在20世紀30年代終於從豬和人的體內分別分離出甲型流感。當時的血清學資料表明,豬身上分離的病毒和1918年的大流行病毒在抗原性上密切相關。

〓1918年的流感病毒(圖:CDC)

〓1918年的流感病毒(圖:CDC)

1957年H2N2大流行後,人們發現新的流感病毒可以通過基因重組從以前的流行病毒中產生。此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大流感席捲全球后,一方面是感染後活下來的人有了一定抵抗力;另一方面是流感毒株自身發生變化。

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流感病毒屬於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包含7個屬,包括4屬流感病毒和3屬非流感病毒。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流感是該病毒家族中已知能引起大流行並與高死亡率相關的唯一成員。

〓病毒切面(底圖:researchgate.net)

但半個世紀過去了,人們依然不確定造成1918年全球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究竟是不是甲型流感。20世紀80年代以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成熟,人們有了逆推重建生物核酸的手段。

1997年,美國病理學家陶本伯格(Jeffrey Taubenberg)等人使用保存的大流感死者的病理標本,基於PCR技術進行病毒核酸擴增,測出其部分RNA基因序列。

〓陶本伯格(左)與同事在工作中(圖:cdc.gov)

同一年,瑞典退休病理學家赫爾汀(Johan Hultin)來到美國阿拉斯加,從冰封的墓穴中打開一座座棺木——這些人在當初全部死於大流感——並找到一具大部分保存完好的女性遺骸,科研人員從中分離出了1918-1919大流感病毒基因的全部序列。

〓1997年,赫爾汀在阿拉斯加挖掘取樣他本人已於今年年初逝世(圖:cdc.gov)

以上研究表明,1918-1919大流感,是一種甲型流感病毒變異引起的烈性傳染病

我們仍處於流感的時代

我們仍處於流感的時代

甲型流感病毒的全球自然宿主是鳥類,主要是水禽和濱鳥。根據病毒表面HA和NA抗原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被分為多種亞型,著名的毒株包括H1N1、H5N1、H7N9等。

〓這些毒株,透著一種致命感(圖:cdc.gov)

當人的一個細胞同時感染兩種或多種甲型流感病毒時,其中任何一種或全部蛋白質都可能發生重組。這種重組機制導致了1918年後1957年、1968年和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

大流感對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量青壯年染病、死亡讓參戰雙方出現了嚴重的非戰鬥減員,後方工廠勞動力的崩潰也讓前線物資供應一天不如一天,間接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1918年流感大流行期間,流感患者住院接受治療(圖:壹圖網)

同時,一戰疊加大流感對經濟、人口帶來的打擊讓戰後各國重建異常艱鉅,甚至有人認為這是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的前奏。

〓以美國為例,大流感讓美國人均壽命陡降十餘歲

在1920年以後,大流感似乎悄然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但事實上,甲型流感病毒從未離我們遠去。一百年來,人們也做了各方面努力,試圖戰勝流感。

1935年,美國病毒學家小托馬斯·弗蘭西斯(Thomas Francis Jr.)帶領研究團隊研製出全球首款流感疫苗,並在40年代投入使用。隨後研究者發現了病毒表面的主要抗原HA和NA的變化會使原有疫苗失效。因而1973年起,WHO會根據毒株變化結果推薦疫苗的使用。

〓1957年,紐約某醫院醫護接種流感疫苗(圖:Library of Congress)

但僅有疫苗是不夠的,大流感流行期間,患者的無藥可治、醫生的束手無策讓人們意識到研發新藥物的迫切。

1928年,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作為一種抗菌藥,雖然青黴素對病毒無效,但卻能治療流感後繼發的肺炎,降低重症率及死亡率,併為治癒流感贏得了更多的時間。此外,20世紀多款抗病毒藥的研發也對防止大流感在全球範圍內爆發有著巨大的貢獻。

〓弗萊明的發現,在日後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圖:wikimedia)

最重要的是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的形成與完善

為了應對大流感,1948年WHO成立了全球流感方案,並建立流感中心;1952年,WHO再度建立了由26個國家組成的全球流感監測和反應系統,為後來早期預警、及時干預流感的爆發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各國開足馬力宣傳,推廣衛生健康教育,民眾的醫學素養開始逐步提升。這些舉措都為日後數次及時控制流感氾濫奠定堅實的基礎。

〓經此一「疫」,人們的公共衛生意識提高不少(圖:壹圖網)

現在我們仍沒能夠徹底消滅流感病毒,流感仍在你我身邊。每年冬春季節都是流感的高發時期,但一百年來科學的進步讓今天的我們對流感已不再陌生與恐懼。

3年前,新的毒王——新冠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現在依然活躍在世界各地。疫情初始之時,雖然有著豐富的經驗教訓,但一百年前的部分場景依然在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輪番上演,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在教訓人類方面,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大手筆」。

上下滑動查看參考資料:

1. 1918—1919大流感: 沉默的真相. 中國科協. 2020-05-12 05:40發佈.

2. 教訓與應對: 新冠疫情下「1918—1919年大流感」再審視.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04-27 14:26發佈.

3. 李秉忠.關於1918~1919年大流感的幾個問題[J].史學月刊,2010(06):84-91.

4. Taubenberger JK, Morens DM. 1918 Influenza: the mother of all pandemics. Emerg Infect Dis. 2006;12(1):15-22.

5. Jester B, Uyeki TM, Jernigan DB, Tumpey TM. Histor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the 1918 H1N1 pan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Virology. 2019;527:32-37.

6. Shanks GD. Insights from unusual aspects of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 Travel Med Infect Dis. 2015;13(3):217-222.

7. Taubenberger JK, Kash JC, Morens DM.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 100 years of questions answered and unanswered. Sci Transl Med. 2019;11(502):eaau5485.

8. 張彥敏. 全球史視野中的1918-1919年大流感[D].首都師範大學,2011.

9. [美] 傑瑞米·布朗. 致命流感.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0.

RECOMMENDED

芝|士|精|選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猛戳下方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猛戳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