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的疫情可以用「直線上升」來形容,距離聖誕節僅剩幾天的時間,日增速度卻再次飆升,昨日是2501,今天直接破3000!
同時國家內閣也在今天召開會議,莫里森和各州長緊急商討有關加強針以及口罩令的相關措施。
新州和維州這兩天更是「聯名上書」要求縮短加強針的間隔。

不過今日內閣會議結束後,新州州長也再次強調,新州會進一步建議將加強針間隔從如今的5個月縮短到4個月。
並且強制口罩令很有可能再次回到我們的生活中。
悉尼新手媽媽們
辣媽幫小學群,私校群,幼稚園群虎/牛/鼠寶寶群,新冠實時訊息群等等…
想入群的媽媽們,現在開始掃碼吧!

新州日增破3000
新州今日新增3057例新冠確診。
2人因新冠病毒死亡。

維州今日新增1245例新冠確診。
6人不幸死亡。

當局緊急通知,上週三從悉尼飛往塔州朗塞斯頓的VA1086航班上的所有乘客必須立即隔離並接受新冠檢測。
VA1086航班在上週三上午抵達塔斯馬尼亞,當天是該州邊境重新開放的第一天。
當局表示該航班上的所有乘客都成為密接者,需要從暴露日期開始隔離滿14天。

新州州長仍不重啟口罩令
新州州長Dominic Perrottet表示,新州將會推動新冠疫苗加強針的間隔時從五個月縮短到四個月,但他仍未承諾將在室內場所
重新引入強制口罩。

不過9New報道稱,明天的這個時候,口罩令可能會在全國範圍內重新生效,莫里森暗示在明天的緊急內閣會議上
將改變對疫情限制。

維州和新州都在呼籲縮短加強針和第二針疫苗接種的間隔時間,莫里森也將於明天和各州領導人會面。
18歲及以上的澳大利亞人,如果他們第二針疫苗是在五個月及更早之前接種的,那麼現在就有資格接種加強針。
Perrottet州長在剛剛悉尼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自己希望在明天的內閣會議上能夠就加強針接種計劃進行建設性的對話,新州目前仍有40個疫苗接種中心開放,以保持加強針的接種工作能夠在正常進行。

聯邦首席衛生官Paul Kelly和各州首席衛生官組成了澳大利亞健康保護主要委員會,他們建議所有轄區能夠規定在更多室內場所佩戴口罩,以應對令人擔憂的Omicron病株。
聯邦衛生部長Greg Hunt今天早些時候說:「各州和地區政府都將對新冠病毒的限制措施做出自己的決定,但是現在在室內佩戴口罩仍是極其重要的。」

不過現在澳大利亞各地的疫情規定仍然是參差不齊的,維州和昆州規定在一些室內場所(包含商店)必須佩戴口罩,而新州並沒作這一要求,大多數酒店和商店都沒說要佩戴口罩,而且新州現在的新冠感染人數是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的。
從今天起,塔州也要求居民在所有室內環境內佩戴口罩,ACT也將從今晚11點59分開始實行這一政策。
新州衛生部長Brad Hazzard則重申了Perrottet州長關於個人責任的說法,並表示新州的每一個居民都應該在新冠疫情中儘自己的一份力。
他說:「我們現在正在密切關注新冠疫情的情況。由於跨州旅行需要進行廁所,新州的病理團隊面臨著巨大壓力。」
莫里森再強調:澳洲不會重回封鎖
莫里森警告說,各州將需要重新調整新冠疫情限制措施以減緩Omicron變株的傳播。

但由於流動性增加以傳播性更強的Omicron變株的出現,澳大利亞的新冠感染率上升,因此莫里森似乎支持再次收緊一些規則。
「我們需要重新調整現有的一些公共衛生措施和社會措施,」他在接受採訪時說。

維州和昆州都強制佩戴口罩,但在新州並沒有,新州州長Dominic Perrottet稱希望把他的公民當作成年人一樣看待。
莫里森也支持這一立場,他在週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自己不支持強制使用口罩。
「我們正在制定澳大利亞人可以接受的措施。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從強制文化轉向責任文化。這就是我們如何在未來與這種病毒共存的方法,」他說。

「我們必須擺脫政府的重壓,我們必須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澳大利亞人,我們都有自己的社區和自己的健康責任。」
儘管呼籲各州進行重新調整,但莫里森表示州長們不需要考慮
像歐洲部分地區那樣進行全面封鎖。
「但重要的是,我們只是繼續往前走,我們正在與新冠共存,」他說。

週一,Moderna公司宣佈其加強針可以有效防疫Omicron變株,因為一項研究發現,與兩劑疫苗的免疫力減弱相比,第三劑疫苗的中和抗體水平提高了約37倍。
資料顯示,與增強前的水平相比,50mcg的Moderna疫苗使針對Omicron變株的中和抗體水平提高了約37倍,而全劑量則提高了83倍。
「它是非常有效的,而且非常安全。我認為它將保護人們度過即將到來的假期和美國即將到來的冬季,屆時我們將看到Omicron變株給我們帶來的最嚴重的壓力,」Moderna公司的首席醫療官Paul Burton在結果公佈後說。

但是,隨著澳大利亞的病例繼續激增,醫學專家們還沒有為此感到高興。
首席醫療官Paul Kelly在建議中指出,澳大利亞免疫技術諮詢小組目前正在考慮是否將完全接種狀態從兩針改為三針。
關於Omicron變株是否比以前的Delta等變株更溫和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該變種的傳播性要強得多。
澳大利亞健康保護主要委員會警告說,即使Omicron變株沒有那麼嚴重,病例的激增也會大大影響衛生系統的能力,就像在英國等地一樣,英國也將可能迎來第四輪封鎖。

Kelly衛生官建議,隨著感染率的飆升,應在所有州和地區實行最低限度的適度限制。
建議指出:”在所有室內環境中,包括零售業、非飲食業和娛樂設施,都應強制要求戴口罩。
鑑於這一新建議,莫里森似乎改變了他的觀點,他在週一表示人們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佩戴口罩。
莫里森也表示澳大利亞的情況與歐洲不同,因為現在是夏天,而且90.5%的16歲以上的人已經完全接種疫苗。

他週一的時候說:「我們將以澳大利亞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一直如此,北半球的情況與澳大利亞不同。」
「現在是冬天,人們在室內的時間更長,我們知道病毒在不同季節的傳播方式不同。」
前副CHO怒斥世界末日預測
澳洲前副首席醫療官Nick Coatsworth抨擊了那些有關Omicron變種影響的恐懼性預測,稱Omicron變種的早期資料「令人鼓舞」。

一些專家曾做出「世界末日」預測,他們表示隨著另一波病毒的傳播,將出現最壞的情況。而近日,Coatsworth博士對此進行猛烈抨擊。
澳洲的資料表明Omicron變種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但與以前的變種病毒相比效力較低,特別是考慮到目前澳洲疫苗接種率已經非常高了。
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比例從12月1日的0.76%攀升至週二的2.12%。然而在同一時期,需要住院治療的活躍病例數量從3.59%下降到2.52%。
儘管有這些資料,但由於現在判斷Omicron變種的嚴重程度還為時過早,那些主張重施封鎖限制、強制口罩令和此類措施的人正在推動更多安全第一的政策。

Coatsworth博士表示,科學界最擔心這一點的人在四周前就說過還在早期,可現在還是這樣說。這兩種說法都不可能是真的。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建模表明,到2月份,新州每天可能會新增25,000例,比目前的數字高8倍。

然而,Coatsworth博士抨擊這一資料並不準確,並質疑臨床免疫學家Dan Suan博士的說法。此前,Dan Suan博士稱新州正在進入Omicron災難中。
Coatsworth博士說,「我只是認為這並不準確。關鍵時期應該是未來七天。我們將能夠看到,在每天2500個檢測結果呈陽性的病例中,有多少是真正需要住院的。」
週二,新州醫院有284例病例正在接受治療,佔活動病例的1.51%。其中有39人在重症監護室,而在9月底Delta疫情高峰期有242例。
這種相對較低的重病率反映了海外的經驗:上週末,英國有近2.5萬例病例,但其中只有85 人住院。

最近幾天,澳洲醫學協會主席發出警告稱,如果病例持續激增將對醫療系統產生嚴重影響。在這之後,Coatsworth博士也對Omar Khorshid博士進行了抨擊。
週六,Khorshid博士在推特上寫道,即使Omicron對接種疫苗的人來說是溫和的,但病例的爆炸性增長將對醫療保健產生破壞性影響。全科醫生將需要照顧社區病例,暴露在外面的工人也會暫時休假,當然還有需要住院治療的人數比例不明。
在Delta病毒的高峰期,住院人數是原來的兩倍,但卻沒有發生Khorshid博士所預測的「破壞性影響」。

Coatsworth博士對此則表示,AMA在整個疫情期間很少有積極或有希望的表現。
他評論說,「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調整政策,加強衛生系統的建設。不要把任何持不同觀點的人貼上‘任其發展’的標籤了,現在我們已經有了疫苗,這不是一個問題。」

新州疫情的發展速度快得令人措手不及,從2000+到3000+僅過了不到5天的時間。
而我們距離聖誕節也不到 5天了,在聖誕節過後緊接著是跨年,照這個速度增下去,明年的疫情趨勢簡直不容樂觀。
華人小夥伴們務必要小心謹慎,注意防護!
編譯:vega、小王子、Iris
來源:ABC、SMH、每日郵報
悉尼辣媽幫
澳洲最火媽媽社群平臺

tui
推
jian
薦
re
熱
gē
文
![]() | 05 04-2021 | 太全了!悉尼周邊絕美40個小鎮,一篇文章都看完!假期來啦,帶孩子出去走一走吧~~ |
![]() | 17 04-2021 | 2年內6個寶寶離奇死亡,悉尼這家恐怖醫院終於被曝光!官方正式調查,真相令人痛心… |
![]() | 03 04-2021 | 錯過就虧大了!澳洲私校、精英班都在用的頂級教材,限量免費領取啦!英語,數學,推理邏輯都有… |
![]() | 04 08-2019 | 漲知識了!澳洲各類食用油知識大匯合!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
![]() | 01 04-2020 | 澳洲確診直逼5000!亞馬遜突然宣佈:價值百萬的資料,全部免費送了… |
感謝支持悉尼辣媽幫,如果覺得文章有用,
請順手轉發朋友圈,並點個「再看」和「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