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兒員工拿「銷燬品」出來賣,賺 100 萬,賠 2000 萬

把準備銷燬的香奈兒產品拿出來賣

到底算是犯罪嗎

到底算是犯罪嗎

最近,一起香奈兒集團的前員工因為私自轉售即將被銷燬的過期、滯銷化妝品的案子,即將開庭審判了。

7 位前員工在運送這些「看起來還很新」的過期殘次品時,打起了歪腦筋,三年裡獲利超過 14 萬歐元。

這件案子發生在 2011-2014 年,但直到最近才被《巴黎人報》曝光出來。這些前員工一審被判刑,贓款被沒收也支付了賠償。

但最近,他們又在巴黎凡爾賽上訴法院提出上訴:「我們只是轉售了本要被銷燬的東西,不存在偷盜行為,希望法院可以公正評判。」

雖然賣的是即將被銷燬的「廢品」,並不是製假售假,但以為自己買了「閒置二手」的不知情買家,要是知道到手的是原本要被銷燬的過期貨,會怎麼想?

01

「我們沒有偷盜,只是回收再利用」

巴黎近郊伊夫林省的利邁鎮,有家名叫 Sarp Industries 的廢品回收站。

這裡不光回收廢品,也在不斷幫助香奈兒集團清理過期的商品庫存。

每隔一段時間,滿載著要被銷燬庫存的卡車會從瓦茲省出發——這裡是香奈兒產品的產地之一,在貢比涅、沙芒等市鎮都設有工廠。

按照常規流程,這些過期、殘次的商品即將結束它們風光的奢侈品生涯,會被焚燒填埋,命運與其他垃圾無異。

當時還在香奈兒工作的一位女性僱員,發現了這個「商機」。

「這些化妝品看起來都很新,扔掉實在可惜。把它們想辦法賣出去,正好能多一筆收入。」

於是她便聯合當卡車司機的丈夫,偷偷轉移「成色」依舊較好的貨物。

這些準備送到垃圾場銷燬的口紅、指甲油、香水等化妝品,被悄悄帶下卡車,經過回收清洗後被重新打上日期,在幾位團伙共犯的「朋友圈」裡私下出售,價格當然是比假貨高,比真貨低。

從 2011 年到 2014 年,卡車司機夫妻倆一共獲利 142000 歐元,事情敗露被查處時,執法人員在他們家的天花板上找到了這筆贓款。

一審判決之前,卡車司機就已經被拘留了 8 個月,他被判處了兩年徒刑(之後獲得了減刑),他的妻子,也是這次案件的主謀之一,被判處緩刑一年。

丟了工作不說,還染上監獄之災。

02

3 萬罰金變 300 萬

2019 年第一次審判後,香奈兒集團獲得了 3 萬歐元的賠償。

而前文中提到的卡車司機夫妻倆除了支付賠款外,為了打官司已經花了超過 3 萬歐元的律師費。

在這起長達 7 年,拉鋸戰般的訴訟中,包括他們在內的 7 名被告堅持自己的說法:不承認自己的行為是偷盜。

最近他們再次提起上訴,表示自己無罪:「我們只是把要扔掉的東西‘重新利用’了,減少了浪費,也讓有需要的人能以更低的價格得到它們。」

對此,香奈兒直接來了狠的——在今年 11 月即將開庭的第二次審判中,將索賠款提高到了 300 萬歐元(約合人民幣 2235 萬元),相比之前提高了 100 倍。

偷偷摸摸幹三年,賺得還不如罰款的零頭多。

偷偷摸摸幹三年,賺得還不如罰款的零頭多

在凡爾賽上訴法院之前,為 7 人辯護的律師們回到了案件的本質:被視為廢物的物品是否就可以被偷盜?

根據法國對於過期食品處理的相關法律,要被扔掉的食品不再是私有財產,而香奈兒案中牽涉的是化妝品,雖然都有保質期,但和食品還是有本質區別。

這樁案件將於今年 11 月 3 日作出最終判決,無論結果如何,相信大家心裡自有一杆秤。

03

賣不掉就燒掉

是時尚行業公開的秘密

奢侈大牌的產品賣不掉、過期就被銷燬,雖然一直被詬病,但這是大牌們效率最高,損失最低的處理庫存方式。

2018 年 BBC 曾發佈報道,稱英國時尚品牌 Burberry 在 2018 財年一共燒掉了價值 2860 萬英鎊(約合 2.56 億元人民幣)的未售出商品,包括手袋、配飾以及時裝、香水、美妝產品等。

愛馬仕也曾在年報中表示會銷燬過季商品,不過並未透露具體的銷燬數量;瑞士奢侈品巨頭歷峰集團也承認,在 2017-2018 年為了防止商品貶值,銷燬了價值超過 4 億英鎊的手錶。

這只是近年來奢侈品牌「清理庫存」的冰山一角

這只是近年來奢侈品牌「清理庫存」的冰山一角。

那麼,面對積壓的存貨和臨期的美妝護膚品,為什麼奢侈大牌寧可銷燬也不低價銷售?

凡勃倫在《有閒階級論》中提出了著名的「凡勃倫效應」:有些商品的價格定得越高,就越能獲得消費者青睞。

定價往往遠超於其實際價值的奢侈品,便屬於其中範疇——購買它的人,除了實際使用還多了標榜身份的炫耀成分。

往後倒推,也就是說奢侈品的實際「出廠價」遠遠低於其售價,直接銷燬便是及時止損:只損失掉原料和手工的價格。

對於奢侈大牌來說,嚴格把控價格區間也是維護品牌形象、打擊假冒偽劣和保護市場價格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維護其稀缺性。

進入奧特萊斯,組織員工內賣,都是大牌的「挽尊」清貨策略。

要想從源頭遏制住奢侈大牌過季、過期的浪費,除了減少產量,還是要鼓勵品牌多去做「可持續再造」材質的設計。

正因為奢侈品行業暗含著巨大利益,才讓員工們鋌而走險,寧可犯罪也要偷貨倒賣——之前愛馬仕就曾曝出有工匠裡應外合偷出皮料,自己在家做出一模一樣的愛馬仕包售賣獲利。

但說到底,這些東西能被賣出去,就是吃準了很多人覺得「雖然渠道不同但也是正品」的心態,不管它獲得的方法是否道德,反正用的時候沒人能看出來,才吸引人們去低價購買。

你怎麼看這種「過期奢侈品二次銷售」的行為?歡迎留言討論。

文、編輯/鳳梨狗

部分資料來自巴黎人報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

在日本的中國女子:紅燈區漫遊指南

在日本的中國女子:紅燈區漫遊指南

編者按:Chiyo 是一名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今年23歲。這是她來日本的第三年。 白天她就像其他普通的留學生一樣讀書、上課,而到了夜晚,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