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轉自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已獲得其授權
田中達也又來整活了!
田中達也,就是那個用小人偶和日常物品創造了「微縮世界」,驚豔一眾網友的「日本腦洞之王」,可以連續更新絕不咕咕!

這次恰逢東京奧運會,他又會創作出怎樣的作品呢,今天,就跟日站君一起來看看吧!
2020東京奧運會——微縮版!
這一屆奧運會無疑是特殊的。疫情之下,口罩成為了必備品,奧運會也不例外——只有在領獎拍照時才能摘下30秒!
但是在田中達也的手下,淺藍色的醫用口罩變成了游泳池,中間的摺痕變成了一條條賽道,各位運動員已經蓄勢待發!

或者直接把耳帶抻直,就變成了跳高場地。
從運動員騰空的姿勢來看,肯定能越過「橫杆」!

口罩豎起來,就成了排球賽的球網!
起跳、扣球,這是要贏的節奏!

顏色一換,場地也換成了田徑賽場,綠茵茵的賽道上,運動員已經做好了起跑姿勢,就等一聲槍響!
這一系列的創作,田中達也在採訪中說,「用口罩創作包含著要防疫的意思,而且,這次的運動會沒有觀眾的加入少了很多熱鬧,也特意只把口罩作為主題來使用,就是為了表現出這種環境。」

除了口罩,田中達也還用了生活中各種物品來「復刻」奧運會!
首先就是奧運會必不可少的奧運聖火,就是這個淋上果醬的冰淇淋!不得不說,甜筒火炬看起來很好吃啊,我猜是草莓味的!

同樣看起來很好吃的還有「體操項目」,這外酥裡嫩的「墊子」一看就是烤過的,再抹上點黃油,真香!

訂書釘跨欄!
各位觀眾線上圈本上排排坐,看比賽,其中有激動的還站起來加油吶喊,周圍還有一些媒體在記錄產生冠軍的瞬間!

耳機線太亂?那可能是它在擊劍比賽時周圍凌厲的氣場!戳中手機上的耳機接口即得分!

跳水項目中,口香糖來充當跳板,還能自選口味,這麼清新的比賽,適合夏天!

其他的還有「豆乳粉沙灘排球」、「可樂拉環籃球」……真不戳,就是有點長肉!


這一套微縮奧運會,腦洞這麼大,奧運開幕式沒請他來做顧問,血虧啊!
「藝術來源於生活」!
不僅是這場奧運會,在看田中達也的其他作品你就會發現,「藝術來源生活」這句話,屬實讓他玩明白了!
🍜 「食物高手」!
很多人看見美食,第一反應就是「食指大動」(比如日站君),但是在田中達也的眼中,這些美食都是創作的主角!
雖然虛化了背景,但這個晃眼的光劍、劍拔弩張的氣氛!這不《星球大戰》裡,安納金大戰歐比旺的名場面嗎!

不過鏡頭拉遠,畫面全放進鏡頭裡,逼真的場景其實是一碗拉麵,重麻重辣的那種。

普通薯片熨燙之後,就是波浪薯片。
腦補畫面:她又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熨薯片,波浪之間要均勻連續。所以,每一袋波浪薯片的背後,都是她辛勤的結果。

「你昨天是不是吃大蒜了?」
這是一個有味道的畫面,食慾-999……

把pocky擺成我不想吃的樣子,田中達也做到了。
這些巧克力棒,就好像公司樓下的十字路口的斑馬線。每打開一袋pocky,就有一行社畜走在上班的路上,嗯……但該吃還得吃!


微焦的吐司、金黃酥脆的煎雞蛋、兩根香腸……沒錯,這是哆啦A夢的時光機!

餃子的「整形手術」,一個醫生注入靈魂、一個準備下一個餃子皮。

然後醫生們吃的很香。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絕了。

🍵 日常生活用品的世界!
除了美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在他的手下也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從平平無奇的剪刀,變成穿著tutu裙的芭蕾舞者,這中間只差一個田中達也。

當烤箱變成桑拿房,需要預熱,最好用水浴法,這樣不會讓小人偶的皮膚乾裂。

首飾盒在小人偶的世界中,就是泡珍珠溫泉,難怪田中達也配文「沐浴在物慾中」了,確實夠奢侈!


奧特曼大戰夾子怪!
仔細看下週圍的「建築物」,這是從自家老婆那裡拿來的化妝品?危!!

最有意思的還有下面這一套:摩登大爺、時尚女郎、潮流boy,每個人偶都有一個配套的捲尺拉桿箱!
三個捲尺的樣子放到平常就是一個普通的捲尺,但是在它們的手裡瞬間就貼合上人物了,乍一看想蹲連結來一套!



田中達也的作品,真是越看越讓人上頭!
田中達也的獨特視角!
從2011年田中達也創作了「微型日曆」、嘗試以小人偶視角重新定義「世界」,到如今已經有10年了。
他的作品滿滿的充滿了故事感,讓我們欲罷不能!


可能很多人跟日站君一樣,覺得田中達也的微縮作品之中,充滿了童趣,畢竟,誰沒在小時候把西蘭花想成大樹呢!
不過,兒童的視角、思維方式,確實是田中達也的創意來源之一。

在他沒有小孩的時候,會在創作之前把微型模型的照片拿給小朋友看,問他們像什麼,然後小朋友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就是他創作的靈感。
而在有了小孩之後,當然是觀察生活的同時觀察自己的小孩啊!小孩子在日常中不經意間的想法、說出的話,對成年人來說都是「腦洞大開」了!

換一種角度,平凡的生活也是藝術。
這是田中達也的創作角度,也讓我們每次看完都會期待他下一次的更新!
參考文章:
《如何把生活中的平凡物品,變成 80 萬人熱愛的腦洞?》 好奇心日報
圖片素材:twitter@Tatsuya Tanaka 田中達也;Instagram@tanaka_tatsuya;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