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克里斯特·貝里斯特倫
譯:姚軍
阿登戰役的魅力,在於數個“第一”:納粹德國在西線針對美軍發動的第一場也是唯一的一場戰略級別的攻勢;第一場完全由希特勒策劃並主導的戰役;盟軍自諾曼底登陸後,與德軍進行的第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規模戰役;美軍第一場在隆冬時節參與的大型戰役;第一場德軍能對西線盟軍造成威脅的戰役……實事求是地說,阿登地區複雜崎嶇的地形並不適合作戰,尤其不適合機械化部隊作戰。因此,守方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能夠輕易挫敗兵力佔優的敵方進攻。然而,恰恰就是在這樣的地區,在80 年不到的時間裡發生了三場大規模戰役,攻方都是德軍。

(上圖)德國反坦克兵在一門75毫米PaK 40 L/48反坦克炮旁邊。這種火炮可以在2000碼(約1829米)的距離上正面擊毀“謝爾曼”坦克。
阿登戰役的前7天帶來了整個美國陸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些挫折,其中最嚴重的可能是這支軍隊威望上的損失。美軍的損失統計最為典型,細緻的研究證明,這些數字都有瑕疵且自相矛盾。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得到可靠的美軍損失統計數字,因為大部分都在戰爭期間或後不久被銷燬—從歷史編纂學的角度,這當然是相當值得注意的。
顯然,德軍的攻勢在實施和準備上都是巧妙而嫻熟的。戰爭末期,德軍仍能實施一場“閃電戰”(儘管是以改良的形式),這一事實震驚了世界。他們還能夠向對手發動如此出其不意的攻勢,這令阿登戰役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更高層戰略研究注目的物件。德軍取得這些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是迫使盟軍飛機停在地面的惡劣天氣,在這塊戰場上,作戰計劃人員和氣象學家都做出了完全正確的評估。如果盟軍能對狹窄的、時常出現擁塞的前方交通線實施大規模空襲,德軍顯然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功。
但是,德軍在某個方面上出現了重大的誤算——他們大大低估了美國士兵的韌性。在前幾個小時裡(有時是前幾天),他們頑強抵抗數量上佔據優勢的進攻者,這些年輕美國士兵組成的小群體為盟軍後來轉敗為勝創造了重要的先決條件。例如,巴斯托涅幾乎是由來自第28步兵師一個營的美軍官兵(由哈羅德·F. 米爾頓少校率領的第110團級戰鬥隊第3 營)拯救的, 他們在盧森堡長時間地拖住了德國裝甲教導師和第26國民擲彈兵師,使第101 空降師得以在德軍之前抵達該城。
但是,這些英勇的前線將士創造的戰略機遇,大部分都被缺乏戰略能力(往往也缺乏行動能力)的總部浪費了。第106步兵師在烏爾河以東瓦解,以及12 月18日—19日美軍在巴斯托涅的幾次坦克戰中的失利,都是這方面的例證,這些失敗本來完全可以避免。美軍的士氣因此受到了沉重打擊,但參戰的美國士兵們不應該為此受到指責。

(上圖)美軍在巴斯托涅的防禦遠比德軍預期的堅固,給來犯者造成了沉重的傷亡。一份德軍報告甚至將美軍在巴斯托涅的抵抗描述為“瘋狂”
阿登戰役的前幾天,儘管美軍的多個指揮部似乎都陷入驚慌和無助,但盟軍最高統帥部的反應相對迅速,並採取了減弱德軍攻勢影響的措施。布拉德利重新集結第7裝甲師的決定,阻止了德軍在第二天的進攻中奪取聖維特的交叉路口。更為重要的是艾森豪威爾命令第18空降軍前往阿登地區,正因如此,美軍保住了巴斯托涅,同時在薩爾姆河沿岸組建預備隊,吸收從聖維特撤退的軍隊—在這個地段,蒙哥馬利元帥為避免美軍戰線完全崩潰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沒有布拉德利、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的這些努力,第5裝甲集團軍可能已在攻勢發起的第五天或第六天就突破默茲河。
阿登戰役第一週的另一個有趣特徵是,第5裝甲集團軍在此階段取得的成功往往是數量優勢的結果。這與德國士兵自己的想象形成了鮮明對照,根據他們的想象,他們在戰場上的質量優勢是戰勝具有數量優勢的對手的決定性因素。德國人的這種認知某種程度上是基於1944年秋季在西線防禦戰中的表現。
毫無疑問,1944年12月16日在阿登地區面對德軍進攻的美軍官兵,其表現明顯優於前幾個月美國陸軍在西線的總體表現。這可以從美軍士兵意識到無法依靠空中支援,此時所處的局面也不同於之前來解釋。無論如何,美軍在攻勢前兩天(在聖維特的抵抗為時更長)的頑強抵抗與德國方面許多人的預期大相徑庭。但是,正如德國人確信的那樣,12月20日,除巴斯托涅的軍隊和薩爾姆河沿岸的第82空降師,第5裝甲集團軍面前的抵抗意志總體上已瓦解,通往默茲河的道路已暢通無阻。

(上圖)阿登地區被積雪覆蓋,12月22日,美國第1集團軍幾乎全線後撤
美國第101空降師及支援部隊守住巴斯托涅的公路樞紐,確實是對德軍計劃的重大妨礙,但只要盟軍航空兵無法介入,德軍就可以使用其他道路實施補給,特別是在消除聖維特突出部後。
12月22日晚上,德國第2裝甲師準備在迪南完成渡過默茲河的最後一步,此時裝甲教導師位於該師的左(南)翼。在馬爾什,美國第3裝甲師A戰鬥群和第84步兵師已集結,但這兩個美國師本身受到來自東北方的嚴重威脅,第116裝甲師、黨衛軍第2裝甲師和第560國民擲彈兵師正從這一方向推進。在這些部隊的東面還有另一個德國裝甲師—黨衛軍第9裝甲師。上述德軍部隊的目標只有一個:掩護第2裝甲師向默茲河上的迪南開進。這是阿登戰役期間,德軍在如此有限的區域上進行的規模最大的集結—攻勢開始時,這些師共有超過400輛可參加戰鬥的坦克,其中約有一半是“豹”式。德國指揮官們可能會自問,哪支盟軍能夠抵抗這樣強大的力量。
本文摘自《阿登戰役1944—1945:希特勒的冬季攻勢》 : 全2冊

◎ 阿登戰役研究學者董旻傑(@本壘打)審校、作序並推薦
◎ 非通俗紀實文學!從專業軍事角度論述阿登戰役的全景式新作
◎ 非傳統美軍視角!本書立場公正,客觀分析參戰軍隊成敗得失
◎ 新發現引人注目!重新考證各次交戰中雙方人員、裝甲實力,填補同量級作品空白
◎ 資訊量令人心驚!程序、人物、戰術、裝備鉅細無遺,近300幅許多之前未曾發表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