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約瑟夫·巴爾科斯基 (Joseph Balkoski)
譯:李曉泉
76年前的今天,1944年6月6日,奧馬哈登陸場

對於那些即將強襲「歐羅巴堡壘」的步兵來說,首次從近距離觀察法國海岸線上的圖景令他們震驚不已。轟炸機在哪裡?軍方高層曾承諾,海岸線將在第8航空軍傾瀉的無數炸彈下變成一片焦土,但是現在的海灘顯然完好無損,就像石板一樣光滑。不錯,海軍的炮擊行動是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它持續的時間不夠長,取得的戰果也很有限。
隨著海灘越來越近,從他們的登陸艇的舷側向外窺視的陸軍士兵和水兵們可以分辨出他們在接受戰前簡令時被加以詳細說明的那些顯著地物特徵—但是除了看到一些在淺水浪區中奮力掙扎前行的友軍坦克外,海灘和沿海懸崖上都沒有顯示出有任何活人存在的跡象。參謀軍官向美國大兵們保證,守衛海灘的都是德國的二線部隊,或許短暫的海軍彈幕射擊就會讓大多數敵軍落荒而逃。然而,德國人在這裡存在的證據是顯而易見的:數百個凶險的海灘障礙物突然從海浪上冒出來,其中包括木樁、鋼製四面體和笨重的金屬「門」—據稱大多數都佈設有詭雷。如果敵人確實從海軍炮火打擊中倖存下來,那麼第一波登陸的美國大兵就肯定會發現,在敵火力下穿越那片開闊的海灘區域並不容易。過不了多久德國人就會宣告他們的存在。
首波登陸部隊全速衝向海灘,現在只剩幾百碼就要上岸了,突然,從交錯的登陸艇編隊中間的海面上冒出了帶著泡沫的白色噴泉:敵迫擊炮和榴彈炮正在向他們開火射擊。還沒出現機槍開火—但是登陸行動顯然不會輕而易舉取得成功。
舵手操縱著登陸艇乘風破浪,向著海灘上的預定登陸點疾速前進。他們從運兵船駛向岸邊的3個小時的悲慘航程即將結束,許多被暈船折磨得近乎絕望的士兵已無法繼續忍受,只要能夠再次踏上堅實的地面,就算赴湯蹈火都無所畏懼。在這樣的時候,典型的士兵式的喋喋不休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只需要投給同船夥伴一個鼓勵的眼神,或者對此報以微微一笑,或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登陸艇的發動機產生的噪音實在太大,無法正常交談。神經緊張的步兵又一次調試他們已經調試過十幾次的裝備,他們的船在一聲巨響中猛地震動並停下來後,他們緊緊抓住他們的武器,準備完成他們受訓去完成的工作。
吉米·格林(Jimmy Green)海軍中尉
皇家海軍第551 突擊支隊,艇波指揮官,輸送第116 步兵團A 連
登陸現在已經接近將登陸船艇排成一線向海灘發起最後衝刺的時間了。我發出信號並告訴信號員韋布(Webb)停止抽水並尋找掩護。[ 舵手]馬丁(Martin)拉下了他頭頂上的蓋子,並在我的帶領下穿過狹窄的通道進入他的裝甲駕駛艙……現在,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海灘,我們與其他人隔離開來。泰勒· 費勒斯(Taylor Fellers)[ 第116 步兵團A 連連長] 想要在通道[ 維耶維爾沖溝] 的右側搶灘。我們全速前進,直到距離海岸線約20—30 碼(約合18—27 米)、船底觸到沙地停下來為止,此時我們與最近的海灘障礙物有100 碼(約合91 米)的距離。
保羅·麥考密克(Paul McCormick)一等兵
第1 師第16 步兵團E 連
在搭乘一艘「車輛及人員登陸艇」駛向岸邊的途中,其中一個大男孩抬頭看著我說:「麥克,當一顆子彈擊中你時,它會徑直穿透你的身體嗎?」
約翰·斯波爾丁少尉
第1 師第16 步兵團E 連
海軍一直在開炮,炮彈破片揚起的塵土再加上清晨的薄霧讓人很兩棲坦克的車組成員……大約在0630,我們抵達了進攻出發線。有人發出信號,然後我們各艘登陸艇擺成一線。我們離岸邊約200碼(約合183 米)時,船停了下來,有一名海軍船員叫嚷著讓我們放下船首跳板。我和弗雷德· A. 比斯科(Fred A. Bisco)上士用力踹向船首跳板,將它放了下來。

那些幸運地從奧馬哈登陸行動中活下來的參與第一波搶灘的步兵戰士們此後將會永遠用進攻開始的最初幾分鐘的經歷來定義他們視角下的D 日。第一波部隊已被運送到他們的目的地,他們將面對他們的宿命。運輸載具是50艘小型登陸艇,其中超過四分之一來自英國。每艘登陸艇至少搭載31名士兵,這共計1550餘人的兵力承擔了引領美國軍隊踏上打擊佔領法國的德國軍隊的征程的重任,而此時恰好為進攻發起時刻之後1分鐘(H+1minute),即上午6:31。
奧馬哈海灘是一個很大的地方。第一波部隊將在超過4.5英里(約合7.2千米)寬的正面上登陸。分散在如此廣闊的戰場上,首批登陸部隊一開始或許會感到孤立無援,但是馬上就會有成千上萬的戰友接踵而至。在50艘登陸艇中,有24艘搭載第1師第16步兵團的部隊在海灘的東半部登陸,另有24 艘則搭載第29 師第116 步兵團的部隊在海灘的西半部登陸,剩下2 艘登陸艇將把第2遊騎兵營C 連運送到奧馬哈海灘的最西端,「尼普頓」計劃的制定者們將那裡命名為「查理」1。
美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創建其精銳的遊騎兵部隊時,C 灘恰恰就是他們可以大展拳腳的那種類型的戰場。這是一個令人感到不安的孤立地區,看起來像是被海洋與高達100英尺(約合30米)的懸崖所包夾的「絕地」(cul-de-sac)。在高潮水位時,除了幾英尺寬的巨石區以外沒有任何沙地存難看到海岸上的情況……我們進入戰場時,岸邊和海上都充斥著巨大的噪音。前往岸邊的途中,我們從幾艘黃色橡皮艇旁邊經過。橡皮艇上有人,但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後來知道他們是已經沉沒在水中的在。但是遊騎兵們已經接受過相應的訓練,他們認為懸崖和巨石只不過是暫時性的障礙。事實上,C 連衝上奧馬哈海灘的同時,另外3個來自第2營的遊騎兵連也計劃在奧克角攀登類似的懸崖,那是一個位於卡爾瓦多斯海岸以西4 英里(約合6.4 千米)處的重要目標。

(上圖)進攻發起時刻:維耶維爾沖溝
C 連是一支信心滿滿的作戰團隊,這一點通過以下事例可以證明:當皇家海軍的兩艘突擊登陸艇運送他們前往海灘時,其中一艘船上,遊騎兵們一齊給瓦爾特·格爾東(Walter Geldon)中士唱歌慶祝他的第三個結婚紀念日。格爾東不到一小時後就將陣亡。
拉爾夫·戈蘭森上尉
第2 遊騎兵營C 連連長
在我低調的自豪感中,我很幸運能夠擁有第2 營中最好的一支遊騎兵團隊。我也認為皇家海軍及其登陸艇隊是最棒的。他們遵循我軍的指令,按照預定時間在最佳地點將我們送上岸。他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連綿的沙灘在被當地人稱為「佩爾塞角」(Pointe de la Percée)的巖質岬角戛然而止。在那裡,德國人在懸崖頂上構築了一個看似堅不可摧的支撐點,由至少4 個被兩道帶刺鐵絲所環繞的永備發射點組成。只有一個高度自信的士兵才敢於想象憑藉65 名從海上登陸的戰士在白天奪取這樣的陣地,然而這正是C 連的職責所在。如此危機四伏的任務,只能交給那些確切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士兵來完成,但戈蘭森確信在他的連隊裡到處都是這樣的人。這項任務至關重要。在奧馬哈海灘上,美軍部隊的一舉一動,位於佩爾塞岬角上的德國守軍都看得一清二楚。
本文摘自《血腥奧馬哈:目擊諾曼底登陸》

奧馬哈登陸是諾曼第登陸戰役中激烈一役,D日是諾曼第戰役的打響之日,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盟軍在奧馬哈灘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僅陣亡者就達2500人,因此又稱「血腥奧馬哈」。本書以參與者的口述為依據,通過嚴謹的歷史研究和語言重建,忠實再現了盟軍在奧馬哈海灘上戰鬥的每一分鐘。本書以當事人的口吻講述那場影響他們終生、難以磨滅的可怕經歷,在這本書裡,讀者能看到老兵們回憶自己在駕駛轟炸機穿過厚厚的雲層時的自言自語、在交通工具上的幽閉恐懼、海灘上戰火的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