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圖史002】赫英賓編著《二戰陸軍單兵裝備:德國》
食品袋
食品袋是德國步兵的傳統裝具之一,又被稱為「麵包袋」,德國士兵就是帶著這種裝備開始其軍事旅程的。食品袋的歷史也像德國士兵裝備的靴子和揹包一樣悠久,它最初由勃蘭登堡的弗雷德裡克·威廉一世引入到普魯士軍隊。然而當時軍方並沒有明確採用這種裝備,直到1931年德軍才正式採用食品袋,這就是M1931型食品袋。這種食品袋有一個口蓋,向下翻折後可以遮住整個袋子。在口蓋頂部有兩個D形金屬環,可以用來固定水壺和飯盒,食品袋平時都置於士兵的右臀部。早期版本的食品袋是原野灰色的,後來改用橄欖綠色。到戰爭末期,也有一些食品袋是由暗灰色、棕色、棕褐色布料製造。
食品袋這種單兵裝備在德國所有武裝部隊、第三帝國眾多政治組織和準軍事組織中都有所配給,樣式與陸軍的食品袋相似。陸軍的這種食品袋是一種結構簡單的單倉乾糧袋,用來裝載士兵每日的配給食品,包括餐具、肉罐頭、動物油、火爐等。這其中就包括麵包,這也是其「麵包袋」名稱的由來。
然而實際上,士兵更習慣將其他有用的物品也存放在食品袋中,包括步槍清潔保養用的套裝工具。1944年,對這種習慣,官方的反應就是在食品袋右側增加了一個外部小口袋,用它來攜帶步槍清潔工具。

裝有揹帶的食品袋。

將食品袋固定在腰帶上攜行時,布環穿過腰帶以兩個紐扣固定,再把中間掛帶上的金屬掛鉤掛在腰帶上。
水壺
水壺,也許是步兵裝備中最為必要和最具吸引力的裝備。納粹德國的軍用水壺發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來從1931年開始改進變化,出現了M1931型軍用水壺。一般來說,德國的水壺外面還包裹著毛氈質的水壺套,壺嘴上配有一個金屬或膠木材質的水杯,用固定帶與壺體系在一起。像其他步兵裝備一樣,水壺隨著戰爭的進展也有一個逐步簡化的過程。鋁材是早先用來製造水壺膽的材質,後來讓位於噴漆鋼,皮革料也由帆布取代。此外,毛氈的保溫水壺套用來在嚴寒中保持水溫,在炎熱地區保持水的清涼。後來毛氈又由合成樹脂取代。這裡看到的就是製造於1939年的一款水壺。

1941年生產的水壺上帶有一個小水杯。

一個鋁製的壺膽和一個同樣材質的水杯,外表通常被噴成黑色,但有時也噴成了灰色。毛氈水壺套上面配有高品質的皮帶。

水壺固定在食品袋上的方法實例。

飲水的德軍士兵
軍用飯盒
1~4. 基本上二戰期間的飯盒與水壺具有同樣的發展歷程。1931年,一種一戰時期的飯盒開始被魏瑪國防軍重新採用,它就是M1931型飯盒。早期飯盒的容積為2.5升,也存在設計同樣但容積為1.7升的小容積飯盒。早期飯盒為鋁製,原野灰色;後來從1941年4月開始改用橄欖綠色,材質也變為鋼製。在本圖中,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可以看到飯盒的發展及變化,飯盒外表也由暗灰色改為橄欖綠色。飯盒在攜帶時通常固定在早期軍用揹包的外側,後期軍用揹包的內側;或者捆在食品袋上;還可以固定在戰鬥揹包上;甚至固定在裝備掛帶的後面。


飯盒的蓋子,也能作為餐盤或烹飪工具使用,其容積為0.5升。飯盒正面的3個小印痕用於標明烹飪時的定量刻度。

一名德軍裝甲兵手持飯盒兩件套的情景

直達優惠購書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