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最精銳部隊部署在哪裡?讀透序列和番號變化,便知是這個戰區

老實說,這是一個很專業也很深刻的問題,涉及到我國的周邊安全形勢、軍力配備的均衡性和國防政策等多個領域,注意問題的關鍵是「在哪裡」,而不是哪些部隊。因此本文著重解讀,軍隊陸軍最精銳的部隊,現如今駐紮在哪個戰區?以及如此部署的原因所在。

軍隊戰士

軍隊戰士

01

從「軍」到「集團軍」的編制變化

從人民軍隊的歷史來看,軍隊陸軍的中堅力量當然是野戰部隊,相對於守備部隊和地方部隊而言,無論在裝備還是在戰力上,野戰部隊都具有較大優勢,解放戰爭後期主要編制是:野戰軍、兵團、軍、師、團。

解放戰爭全面勝利以後,隨著軍事和政治形勢的變化,野戰軍、兵團這兩個高級編制,在50年代逐步撤銷,陸軍野戰部隊的最大編成單位因此變成了「軍」,然後各軍直接隸屬於各大軍區,我軍歷史上先後出現過70個軍的番號。

建國以後,人民軍隊曾歷經數次裁軍和整編,在此不一一說明了,總之到80年代初期,我國陸軍還保有35個軍級建制,比建國初期減少了一半。

自1985年起,我國又實施了「百萬大裁軍」的重大舉措,因此陸軍野戰部隊的軍級編制,再從35個縮減到24個,這是一個重要時間節點。

軍隊戰士

軍隊戰士

在陸軍合成化的建設中,再以這些個「軍」為基幹,編組了24個現代化的「集團軍」。就編制和規模來說,這24個可以視為「小型集團軍」,儘管其番號和級別(正軍級)沒有明顯變化,但是性質卻有了截然不同。

從功能上看,「集團軍」兼有基本戰役兵團和高級戰術兵團的雙重性質;從編制上看,「集團軍」除下轄二到三個步兵師之外,還有裝甲兵、炮兵、工兵、防化兵、陸軍航空兵等諸兵種單位的合成與加強。

換句話說,我國陸軍野戰部隊早期的「軍」,基本還都屬於「步兵軍」的範疇,合成化程度較低,而集團軍的編組和建設,使野戰部隊的編成、裝備、火力、機動等各方面元素,都有了質的提升。

集團軍編制的重要特點,是實現了陸軍野戰部隊編成方式的合成化、作戰手段的多樣化,從而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求,同時也實現了部隊行進方式的摩步化或機械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軍隊戰士

軍隊戰士

到上個世紀90年代,全部完成改制的24個合成集團軍,在七大軍區的分佈情況是:

瀋陽軍區:五個集團軍,即第16、第23、第39、第40、第64集團軍。

北京軍區:六個集團軍,即第24、第27、第28、第38、第63、第65集團軍。

濟南軍區:四個集團軍,即第20、第26、第54、第67集團軍。

南京軍區:三個集團軍,即第1、第12、第31集團軍。

廣州軍區:二個集團軍,即第41、第42集團軍。

成都軍區:二個集團軍,即第13、第14集團軍。

蘭州軍區:二個集團軍,即第21、第47集團軍。

可以發現,我國陸軍野戰部隊當時的部署特點,仍然呈「北重南輕」的局面,僅瀋陽軍區和北京軍區,就下轄11個集團軍,幾佔全部野戰部隊的半數左右,這其實很能說明主要防禦對象。

原七大軍區

原七大軍區

02

從小型集團軍再到大型集團軍

在1998年和2003年,軍隊陸軍又分兩次進行了整合和縮編,這也是兩個時間節點,期間陸軍的24個合成化集團軍,僅保留下來18個,仍然分別隸屬於七大軍區,具體分佈如下:

瀋陽軍區:下轄第16集團軍、第39集團軍、第40集團軍。

北京軍區:下轄第27集團軍、第38集團軍、第65集團軍。

濟南軍區:下轄第20集團軍、第26集團軍、第54集團軍。

南京軍區:下轄有第1集團軍、第12集團軍、第31集團軍。

廣州軍區:下轄第41集團軍、第42集團軍。

成都軍區:下轄第13集團軍、第14集團軍。

蘭州軍區:下轄第21集團軍、第47集團軍。

七大軍區

七大軍區

這兩次的裁軍和整合,一方面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所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陸軍繼續最佳化做準備,期間還實施了「師改旅」,集團軍開始下轄四個左右的作戰旅,以及配屬的其他兵種部隊。

至2016年2月,七大軍區體制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軍隊的現役力量重新劃分為五大戰區,即東部、南部、西部、北部和中部戰區。各戰區也根據相應任務,分別轄有比較齊全的軍兵種,注意這又是一個時間節點。

當然,轄區內全部都是內陸省份的戰區,自然無需編成海軍司令部和作戰單位,但均設有空軍和陸軍司令部,而陸軍野戰部隊的18個集團軍,就此分別隸屬於五大戰區,具體分佈情況是:

示意圖

示意圖

東部戰區:下轄第1、第12、第31集團軍(全部來自原南京軍區部隊)。

南部戰區:下轄第41、第42集團軍(原廣州軍區部隊)、第14集團軍(原成都軍區部隊)。

西部戰區:下轄第21、第47集團軍(原蘭州軍區部隊)、第13集團軍(原成都軍區部隊)。

北部戰區:下轄第16、第39、第40集團軍(原瀋陽軍區部隊)、第26集團軍(原濟南軍區部隊)。

中部戰區:第27、第38、第65集團軍(原北京軍區部隊)、第20、第54集團軍(原濟南軍區部隊)。

軍隊戰士

軍隊戰士

可以發現,七大軍區在2016年調整為五大戰區以後,中部戰區的陸軍力量明顯增強了,已經擁有五個集團軍。

另外的北部戰區有四個,而東部、南部和西部戰區則都只有三個,這已經是陸軍兵力部署實施調整的一個信號。

2017年4月,又實施了最新一輪軍改,原有的18個集團軍再被整編壓縮為13個集團軍,並且啟用了第71~第83集團軍的新番號,各集團軍兵力保持在45000到50000人左右,這個之前曾經撰文介紹過。

特別注意,陸軍最新的13個集團軍,基本編制是下轄六個左右的合成作戰旅,以及防空、炮兵、特戰、陸航、工化、勤務支援旅等六個其他兵種旅,從編制規模上看,已經從「小型集團軍」邁入到「大型集團軍」階段。

軍隊戰士

軍隊戰士

03

我國周邊的安全形勢

太早的不說了,在80年代之前,我國陸軍的主力和精銳部隊,肯定要部署在北方的幾個大軍區,包括瀋陽軍區、北京軍區和蘭州軍區等。

這是很有針對性的,畢竟當年「蘇修」在我國北部邊境一度陳兵百萬,且陸軍基本都是坦克師和摩托化師。

不過隨著時光流轉,在新的國際形勢下,我國北部邊境的軍事壓力已經驟減,那麼在五大戰區中,其實北部戰區的全部和西部戰區的一部分,已不需要部署太多的的陸軍精銳部隊,數量肯定要相應削減。

道理明擺著,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幾個「斯坦」,目前都是我們的友好國家,說軍事盟友雖然還不太準確,反正就是那麼個意思。既然如此,北部戰區全部、西部戰區的一半,軍事壓力目前都很小了。

坦克部隊

坦克部隊

至於西部戰區的主要監控對象,顯然是62年被我們打疼的那個國家,好像一直不太服氣,加上背後有人慫恿,所以這幾年來小摩擦和小衝突總是不斷。

之所以用「小」字,是因為其特殊的地理形勢,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帶,是不太可能爆發大規模地面戰爭的,那就不是機械化部隊遂行大兵團作戰的合適地形。

南部戰區的主要鬥爭方向是南海和東南亞方向,也由於地理形勢的特殊,海軍和空軍力量必然成為主角,所以西部戰區和南部戰區,都只下轄兩個陸軍的集團軍:

南部戰區:下轄第74集團軍、第75集團軍。

西部戰區:下轄第76集團軍、第77集團軍。

軍隊戰士

軍隊戰士

當然,我國北方畢竟邊界線較長,並且也是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部署的陸軍力量太小肯定不合適,加之戰區間兵力均衡的需要,因此北部戰區的陸軍從數量上看,要超過西部和南部戰區,需要指出的是,其在北方拱衛京津也是一項重要任務。

北部戰區:下轄第78集團軍、第79集團軍、第80集團軍。

總體而言,目前軍事壓力最大的仍然是東部戰區,包括監視腳盆雞、隨時準備完成統一大業等戰略任務,因此該戰區下轄的陸軍、海軍、空軍實力,都是比較強悍的。

東部戰區:下轄第71集團軍、第72集團軍、第73集團軍。

話說回來,東部戰區的海疆最大,現代化戰爭和局部戰爭也以海空為主,因此東部戰區的陸軍力量配置,其實在三軍比重中,並不是最高的,反倒是兩棲作戰部隊的佔比最大。

但是要說到陸軍「最精銳部隊」如今部署在哪裡,則毫無疑問應該是中部戰區!

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

04

最精銳的陸軍在中部戰區

這並非筆者個人的臆測,而是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早就確定下來的方針。一定要注意,最精銳的陸軍野戰力量,是不可以頂在邊境第一線上的!因為他們是戰略預備隊、是陸軍的核心機動力量!

換句話說,一旦戰爭真的爆發,在邊界線上最先必須頂住、最先付出犧牲的,肯定是邊防部隊和守備部隊,然後才輪到淺縱深部署的二線野戰部隊。

至於最精銳的陸軍重裝機動部隊,一定會部署在戰略縱深的位置,而中部戰區的所在位置,恰恰正是我軍的戰略縱深地帶。

軍隊戰士

軍隊戰士

為什麼如此部署呢?首先要預防敵人的突然襲擊,如果將精銳重裝陸軍佈防在邊境線或者淺縱深地帶,很可能在敵人第一波的火力突襲下(包括敵艦、敵機和常規導彈等等),就蒙受重大損失。

這就失去了陸軍精銳部隊應有的機動作用,同時還應考慮到,在未來的形勢下,我們事前更無從預判,究竟會在哪個方向爆發軍事衝突或者戰爭,東西南北一切皆有可能。

那麼有限的陸軍常備精銳力量,其常態化部署,無論偏重哪個方向都不合適,這也是由我國「積極防禦」的國防政策所決定的。

最佳的選擇,就是部署在面對四個方向都是戰略縱深的中部戰區,可以根據突發情況的位置,隨時向任一方向實施增援和機動。

軍隊戰士

軍隊戰士

解放戰爭尾聲階段,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正是這麼佈局的,在大陸上的成建制敵軍基本被殲滅後,1950年初,軍委正式調動裝備最好和戰力強悍的四野三個王牌軍:

也就是第38軍、第39軍、第40軍,共同組成新的第十三兵團,作為軍委直接掌握的全軍戰略預備隊。

那麼第十三兵團最初擬定的駐地在哪呢?河南省的鄭州、漯河、信陽、駐馬店等地,正是如今中部戰區的轄地。

中部戰區

中部戰區

選擇河南地區作為全軍戰略預備隊的駐地,就是可以隨時向「四個方向」進行機動和增援,果然,還是在已經空虛的東北最先出現了情況,半島上突然爆發的戰爭,使北方的軍事形勢驟然緊張。

於是第十三兵團奉命立即出動,千里北上到達遼東地區進行軍事應對,隨即以該兵團為基幹組建「東北邊防軍」,不久以後,也成為第一批入朝參戰的部隊。

某種意義上,如今我國的安全形勢,幾乎又重回了50年代初期的狀態,北面是「可靠的盟友」,東南沿海形勢緊張,但是既然有前車之鑑,保持強大的陸軍戰略預備隊在中原地區,是最合理的部署。

為什麼說中部戰區陸軍部隊,是我國陸軍最精銳的一部分?我們不妨回顧下他們曾經的番號和歷史,事情就更加清晰了。

軍隊陸軍軍旗

軍隊陸軍軍旗

05

中部戰區的三個精銳集團軍

中部戰區:下轄第81、第82、第83集團軍。

第81集團軍

原番號為第65集團軍,解放戰爭時期的第65軍(華北第8縱隊),隸屬於華北軍區第二兵團,首任軍長邱蔚,正是「狼牙山五壯士」的那名團長,因此65軍是原晉察冀軍區的主力部隊。

知道華北軍區第8縱隊成立之初的任務嗎?警備石家莊、保衛黨中央,那還是1948年11月初的事情了,所以部隊的血脈和被信任的程度,可見一斑。

再往前捋,又是八路軍第120師一部、紅軍時期的紅六軍團一部,注意六軍團是從中央蘇區出發的,到達湘鄂西蘇區與紅二軍團會師,最後編組為紅二方面軍,所以它其實是中央紅軍的老底子。

至於第65集團軍,是1985年大裁軍時,由陸軍第36軍、第37軍、第65軍、第69軍等部合編而成,隸屬於北京軍區,為什麼合編後保留第65軍的番號?全面已經給了答案。

2017年4月,第65集團軍改番號為第81集團軍,司令部仍駐河北省張家口市。

邱蔚

邱蔚

第82集團軍

原番號是第38集團軍,解放戰爭時期的第38軍,這更是威名赫赫的一支部隊,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抗美援朝戰場上之「萬歲軍」。

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妥妥的王牌軍,如前文所述,那是1950年就入選全軍戰略預備隊的陸軍精銳。

關於38軍的歷史和傳統,之前多有介紹,在此一略而過。首任軍長李天佑,抗美援朝凱旋後,先駐紮於東北,然後移師保定,拱衛京畿,隸屬於北京軍區。其裝備也是我國陸軍最精良的,該軍第112師,是我軍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機械化部隊。

2017年4月,第38集團軍改番號為第82集團軍,司令部仍駐河北保定。

李天佑

李天佑

第83集團軍

原番號是第54集團軍,是在1952年赴朝參戰之前,由第四野戰軍的第44軍、第45軍各一部合編而成。

其中第44軍(東野第7縱隊)的前身,是抗戰時期的冀中八路軍、新四軍第3師各一部,也是第一批闖關東到達東北的骨幹部隊。

而第45軍(東野8縱)的前身更是驚人,那是北伐時期葉挺獨立團的血脈,參加過南昌起義,紅軍時期擔任蘇維埃政府警衛工作的「瑞金團」,也是中央紅軍的老底子。

建國以後,第54軍不僅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表現出色 ,包括1962年和1979年的那兩場自衛反擊戰也都參加過,首任軍長丁盛,在合成化建設期間,其裝備水平僅次於第38集團軍。

2017年4月,第54集團軍改番號為第83集團軍,司令部駐於河南新鄉。

順便說一下,在組建合成化集團軍的過程中,陸軍確定的三個重裝快速反應集團軍,即為第38集團軍、第39集團軍和第54集團軍,以擔負全軍戰略預備隊的任務。

而如今的中部戰區所屬的三個集團軍,則佔了其中的三分之二,如此結論還不夠清楚嗎?

丁盛少將

丁盛少將

相關文章

步兵小分隊戰術連載3-軍事地形學

步兵小分隊戰術連載3-軍事地形學

嗯,連載兩天《小分隊戰術》這本書。 老實說,考慮到很多朋友更關注戰術和指揮方面。 為此,像諸如戰術手語這類部分,我是有意略過的。 但這事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