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戴維·M. 格蘭茨 喬納森·M. 豪斯|譯:孫渤 趙國星 張峻鳴

(上圖)庫爾斯克會戰期間,紅軍的主力坦克是1943 年型的T-34
1943年7月8日—9日夜裡和第二天白天的戰鬥期間,瓦圖京、華西列夫斯基、大本營和德國各級指揮部,做出將會最終決定庫爾斯克會戰結局的關鍵決策,儘管他們當時並未完全意識到這一點。這些決策完全基於當前戰況,而這種戰況又是前幾天的一系列決策和戰鬥過程的產物。所以說,和所有的戰事一樣,最終結果將取決於戰鬥指揮員的有意識行動和恰到好處的時機。
面臨眼前的挑戰,瓦圖京、大本營代表華西列夫斯基和大本營本身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鞏固防禦和準備未來的反攻上,他們也確信反攻一定會接踵而至。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守住奧博揚—庫爾斯克方向。他們有兩種手段來達成目的:其一,沿奧博揚公路構築牢不可破的防禦;其二,對推進中德國裝甲軍的側翼實施衝擊,持續削弱德國人向北的突擊。實際上,蘇聯指揮機關從7月5日起就一直在這樣做,儘管某些下級單位因局部受挫,而自然出現悲觀情緒,特別是並非總能搞清楚戰略形勢的基層隊伍,他們還是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這一點。隨著莫德爾第九集團軍的進攻基本失敗,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很快就要在奧廖爾以北和以東轉入進攻,而I. S. 科涅夫將軍強大的草原方面軍已做好準備,在必要的情況下決定性地加入這場爭鬥,這些情況可以使蘇聯規劃者放下心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聯的幾位關鍵決策者於7月8日—9日的夜間,下達決定著接下來關鍵幾天中軍事行動的命令。大本營根據華西列夫斯基和瓦圖京的建議,通過將P.A. 羅特米斯特羅夫中將的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轉隸瓦圖京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加速戰略預備隊的集結。羅特米斯特羅夫的集團軍從頓河以西的奧斯特羅戈日斯克地域行軍200餘公里後,於7月8日上午進入舊奧斯科爾地區的集結地域。現在,大本營命令羅特米斯特羅夫迅速向普羅霍羅夫卡地域開進。為降低德國航空兵攻擊的影響,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三個快速軍的593輛坦克、37輛自行火炮和數千門火炮,數千輛運輸車和保障車輛只在夜間行軍,截至7月9日23時整已進入新的集結地域。這些地域涵蓋從奧博揚以東延伸到普羅霍羅夫卡東北的大片空間。7月10日,羅特米斯特羅夫向普肖爾河一線和普羅霍羅夫卡以西的陣地派出了先頭單位。接著,大本營又將A. S. 扎多夫中將的近衛第5集團軍轉隸沃羅涅日方面軍,並下令將其兩個近衛步兵軍展開到奧博揚到普羅霍羅夫卡的普肖爾河沿岸陣地。自然的,擁有8萬人的近衛第5 集團軍執行這樣的命令需要幾天的時間。

(上圖)1943年在庫爾斯克實施衝擊的德國四號坦克
7月9日晚些時候,大本營命令V. D. 克留喬金中將的第69集團軍,接管近衛第6集團軍和近衛第7集團軍之間普羅霍羅夫卡—利波維伊頓涅茨河地段的防禦。克留喬金用近衛步兵第35軍的V. V. 季霍米羅夫少將近衛步兵第93師加強利波維伊頓涅茨河一線,並準備用步兵第183師、近衛步兵第89師和近衛步兵第81師防禦這條河上的關鍵地段,同時,他保留著近衛步兵第92師、近衛步兵第94師和步兵第305師,準備抗擊第三裝甲軍在北頓涅茨河以東的推進。
與此同時,瓦圖京在沃羅涅日方面軍內部進行全面的變更部署,加強奧博揚公路沿線的防禦,並組織必要的力量對推進中的德軍側翼發起全面反衝擊。7 月9 日0 時35 分,瓦圖京親自給坦克第10 軍軍長布爾科夫打電話,命令他將普羅霍羅夫卡公路沿線的防禦移交給波波夫將軍的坦克第2 軍。現在,歸卡圖科夫坦克第1 集團軍指揮的布爾科夫,應當安排自己的軍運動到西面,遲滯黨衛隊第二裝甲軍向科切托夫卡周圍蘇聯新防線的推進,然後在奧博揚公路旁的弗拉基米羅夫卡佔領新的防禦陣地。接著,瓦圖京命令克拉夫琴科將軍準備讓他的近衛坦克第5 軍撤出普羅霍羅夫卡以南的當前陣地並變更部署。該軍7 月9 日晚些時候向西運動,7 月10 日一早同樣加入卡圖科夫沿奧博揚公路的防線。這兩個坦克軍都在途中補充了新坦克,接下來要麼用於支援坦克第1 集團軍沿奧博揚公路的防禦,要麼向德國第四十八裝甲軍沿佩納河的左翼發起反衝擊。

(上圖)沃羅涅日方面軍,1943年7月9日
除了向卡圖科夫新調撥兩個坦克軍之外,瓦圖京還加強了奧博揚公路沿線的步兵和對坦克防禦。他已經命令D. F. 德廖明上校的步兵第309師(從第40 集團軍調來)進入近衛第6集團軍設在奧博揚公路到普肖爾河畔佩列瑟皮之間的新防線。7月9日,機械化第3軍餘部和坦克第31軍撤入這些陣地。接著,瓦圖京命令從第38集團軍抽調的K. M. 拜達克上校步兵第204師,在機械化第3 軍背後充當新的方面軍預備隊,準備鞏固奧博揚公路沿線的防禦。瓦圖京還從第38集團軍和大本營預備隊抽調一些坦克團、反坦克殲擊炮兵團和炮兵團來加強卡圖科夫的坦克第1集團軍。
儘管得到這些增援,卡圖科夫將軍卻對戰鬥結果感到越來越悲觀。他為進攻戰役機動而精心打造的坦克第1集團軍,現在已經變成各種部隊的大雜燴,許多部隊還損失慘重,絕望地抵禦著德國人堅定的進攻。卡圖科夫的坦克手、炮手和反坦克殲擊車無疑已讓德國新式坦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是看起來沒有什麼能阻止它們向北穩步突破。卡圖科夫的集團軍仍將是7月9日戰鬥的焦點。儘管該集團軍遭受重大損失,可是他們的頑強防禦將再次把德國人的精力拉到西線,這次將從整體上對德國進攻帶來致命影響。
鑑於嚴峻的現實,7月9日傍晚時分,霍特從根本上改變了他的計劃,現在來看這一改變是致命的。鑑於中央受挫,又忙於應對側翼威脅,霍特向黨衛隊第二裝甲軍下達新的命令,將該軍的推進轉向東北方的普羅霍羅夫卡。與此同時,霍特還要求德國空軍將活動重點向東轉移。霍特堅信,通過攻擊普羅霍羅夫卡,戰鬥力依舊強大的黨衛隊裝甲軍在空軍的集中支援下,能夠粉碎來自東面的裝甲威脅,推動第三裝甲軍的前進,並打開一條通向關鍵城市庫爾斯克的新通道(雖然長度更長)。也許到那時,莫德爾也能最終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線取得突破。

(上圖)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步坦協同作戰
德國人改變其進攻計劃的同時,大本營也為正在浮現的戰略態勢所激勵。到7月9日日終,北線的戰況基本符合大本營和羅科索夫斯基的預期。儘管多次出現緊張時刻,中央方面軍還是有效遏制住德國第九集團軍。更重要的是,蘇聯將於幾天內在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正面展開炮擊和反攻。第九集團軍或許正在北線準備新的攻擊,但終將徹底徒勞無功,除非馮·曼施泰因的軍隊在南線取勝。
瓦圖京也堅信,他已經竭盡所能來阻擋德軍的洪流。然而,這位久經戰火考驗的方面軍指揮員比任何人都清楚,不能過早下結論。之前遭遇的一切軍事災難和未能實現的預期,已經為蘇聯所有指揮員都烙上了現實主義氣息。儘管當前進展看似令人滿意,瓦圖京還是冷靜地等待著變幻無常的戰爭之神做出裁決。他很清楚,自己的軍隊仍然要面對四個裝備精良的師(三個黨衛隊師和「大德意志」師),並且儘管激戰五天,他的軍隊還是一支有效的作戰力量。通過持續的防禦,卡圖科夫的坦克第1集團軍已經讓第四裝甲集團軍偏離其原先的目標庫爾斯克,並將其推進限制在25公里以內。儘管得到加強,英勇頑強的坦克第1集團軍現在只剩下一個空殼。該集團軍連同近衛第6、第7集團軍的其他好幾個師,在庫爾斯克的防禦中已經演完了自己作為犧牲品的角色。現在,焦點將轉移到一片新戰場,新的力量將在這場正拉開帷幕的戰爭大戲中扮演關鍵角色。馮·曼施泰因裝甲力量的精銳正在沿新的方向運動,勢必將在普羅霍羅夫卡與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迎頭相撞。
本文節選自《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是蘇德戰爭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較大的坦克戰之一,此役意味著閃擊戰在戰略和戰役層面的窮途末路。本書完整地敘述了庫爾斯克會戰,包括第一階段的防禦戰役、奧廖爾進攻戰役和別爾戈羅德—哈爾科夫進攻戰役。介紹了長期以來為人所忽視的「庫圖佐夫」行動和「魯緬採夫」行動始末。《庫爾斯克會戰》由戴維·格蘭茨執筆,是指文東線文庫的又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