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談中國:無尾構型將成為中國第六代戰鬥機?可能性正在增加

社群網路上出現了一張有趣的照片,展示了一種中國戰鬥機大小的無尾飛機設計。

如果照片是真實的,它確實代表了某種未來戰鬥機設計或相關的演示機,它將成為最新的重要證據,表明中國確實在第六代戰鬥機中使用了無尾構型,或者正在深入研究這種設計。事實上,早在2021年10月,一架外觀非常相似的飛機就出現在中國最大的戰鬥機製造商之一的機場上——「戰爭地帶」是首先報道這種仍處於保密狀態的飛機的媒體。

據報道,這張照片首先發布在中國微博網站上,目前幾乎沒有關於照片實際顯示內容的詳細資訊,更不用說照片的拍攝地點和時間了。在照片中,一群身穿西服、明顯是高管的人員站在一個看起來相當基礎的飛行模擬器周圍。這個模擬器顯然只是一個辦公椅、油門和側杆控制器,一個電腦螢幕顯示著計算機生成的駕駛艙,可以看到駕駛艙圖像中配有平視顯示器。

本文為美國「The Drive」網站「戰爭地帶(War Zone)」專欄文章,作者Thomas Newdick,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由於本文作者為美國人,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了解主要來源於網路,因此會出現很多錯誤,請結合自身理解來看待相關問題。本人翻譯此文章只為了轉述美國相關人員在分析網路平臺上的視訊和照片後,表達的一些看法,並非證實或支持其觀點,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本文地址:https://www.thedrive.com/the-war-zone/tailless-warplane-concept-may-provide-clues-to-chinas-future-fighter-ambitions

本文截圖:

照片中出現的無尾飛機
照片中出現的無尾飛機

照片中出現的無尾飛機。

最令人感興趣的是這個飛行模擬器上方三個更大的顯示器。左邊的被遮住了,而中央的顯示器出現了一架神秘的無尾飛機,由於解析度有限,目前尚不清楚這是計算機生成的3D圖像還是實際的飛行器。同樣的圖片也出現在右側的螢幕上,計算機生成的駕駛艙也出現在這裡,還有其他無法確定的畫面。

在背景中有一個看起來更大的圓頂飛行模擬器,這表明坐在椅子上的人實際上正在運行一個在大型飛行模擬器內進行的全動態模擬。在這種情況下,顯示器上的各種視圖可以提供圓頂飛行模擬器不同角度,或由處理器控制的攻擊者、其他飛機的視角。

總而言之,這個場景看起來非常像正在運行的飛行模擬過程,以調查或演示無尾戰鬥機概念及其子系統的某些特徵。

微博上,有人指出拍攝地點

微博上,有人指出拍攝地點。

特別有趣的是,背景中的圓頂飛行模擬器上有一個標牌,上面有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標誌。這家國有企業集團負責中國大部分航空航天公司。有人認為,後面的中文表明這是一個人體工程學設計和評估實驗室。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模擬工作似乎與研製未來的戰鬥機駕駛艙和界面功能有關,而不是與無尾飛機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有關。

另一種說法是,這張照片顯示的是位於上海的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的內部,這表明該所可能與中航工業就未來戰鬥機計劃的某些方面進行合作。另一方面,無尾飛機也可能是一個「佔位符」,旨在提供未來戰鬥機一個粗略的外觀形象,但與一個完全不同的項目有關。

無論這張照片中運行的是哪種模擬或評估測試,它都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表明無尾、大型三角翼設計可能是中國下一代戰鬥機的頂級構型。

2021年10月衛星照片,在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機場上出現的菱形無尾飛機。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在2021年10月成都飛機工業公司(CAC)機場的衛星照片中,看到了一種神秘的無尾飛行器。該機平面形狀是一個大型經過修改的菱形三角翼,機頭外形較細,翼展很大——與殲-20戰鬥機的翼展大致相當。

2021年10月CAC的衛星照片

2021年10月CAC的衛星照片。

這可能是一架技術演示原型機,或者一個模型,雖然它很可能與中國第六代戰鬥機計劃有關,但我們根本無法確定。CAC是中國兩大戰鬥機製造商之一,負責製造殲-10單發戰鬥機和殲-20隱形戰鬥機。長期以來,CAC一直被指定為研製第六代戰鬥機的首選企業。

無尾構型的論文圖片

無尾構型的論文圖片。

無尾戰鬥機構型同樣出現在中國的學術論文中,表明這種構型已經在中國航空航天設計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非官方層面上,展示無尾戰鬥機構型的藝術品在中國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正如我們之前深入討論過的那樣,戰術飛機採用無尾構型有利也有弊。也許最大的優勢在於它在寬頻低可探測性方面,具有針對跨多個頻率運行的各種雷達的隱形優勢。同時,側面和後方角度的雷達特徵也會顯著降低。總體來說,空氣阻力會減少,這意味著持續的高速衝刺和巡航飛行性能會更好。其他有利因素幾乎肯定會有具有更大的內部空間,可以攜帶更多燃料和武器,這對於增加航程、提高戰鬥永續性至關重要,這也是亞太地區作戰的兩個關鍵因素。

無尾構型需要根據機動性要求進行修改

無尾構型需要根據機動性要求進行修改。

同時,無尾構型會對整機機動性產生不利影響,需要先進的數字化電傳飛行控制技術來保持其飛行狀態,可能還需要推力向量發動機來提高機動性水平。

儘管如此,如果這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未來的無尾戰術戰鬥機與中國現役的戰鬥機相比,可以在航程、有效載荷、飛行速度和低可探測性方面帶來重大進步。

諾斯羅普·格魯曼宣傳視訊中展示的美國空軍NGAD概念設計。

儘管官方並沒有對此發佈任何資訊,但中國正在研製某種第六代戰鬥機也不是什麼秘密。2022年9月,美國空軍作戰司令部(ACC)司令馬克·D·凱利(Mark D. Kelly)將軍曾表示,中國正在制定針對美國空軍「下一代制空權(NGAD)」計劃的解決方案。他補充說,他預計中國的努力將涉及美國空軍正在追求的同類空戰「系統之系統(System Of Systems)」的方式,包括第六代有人駕駛戰鬥機。

雖然中國對其未來戰鬥機的發展計劃守口如瓶,但美國空軍同樣沒有透露太多關於其對手第六代空戰計劃的資訊。馬克·D·凱利將軍確實說過一件事,即與目前的中國飛機相比,預計將出現的那種機型在隱形性能方面將有「指數級」的提升,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無尾設計可能是幫助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式。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NGAD概念設計,同樣採用了無尾構型。

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來自美國公司和美國空軍的NGAD概念圖都採用了無尾設計,這樣的選擇也許並不奇怪。

至於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看到中國未來空戰系統的有人駕駛戰鬥機,還不清楚。儘管官方已經提出了一兩個誘人的建議。

王海峰,航空工業首席技術專家

王海峰,航空工業首席技術專家。

例如,在2019年的一次採訪中,CAC首席設計師王海峰描述了一個旨在2035年左右投入使用的項目。這表明最遲在本世紀後半葉的某個時候,中國第六代戰鬥機將進行首飛。

過去,中國航天觀察家兼作家安德烈亞斯·魯普雷希特(Andreas Rupprecht)曾對「戰爭地帶」表示:「據稱,2018年以後,CAC及其相關的611研究所一直致力於下一代戰鬥機的關鍵技術研發。」

研製過程中,幾乎肯定會包括對不同的有人駕駛戰鬥機構型進行測試,並且很可能還會製造小型和全尺寸技術驗證機。其中一架很可能就是在2019年在成都發現的,並且類似的構型很可能以計算機生成的形式,再次出現在新的照片中。

除了戰鬥機本身的設計,支持技術可能包括與無人機協同作戰的能力、人工智慧和先進傳感器的應用,這些將作為中國規模更大的未來空戰架構的一部分匯聚到一起。

目前,無尾有人駕駛戰鬥機是否會成為這一切的核心仍然是一個猜測,但表明這種構型與中國未來戰鬥機相關指數肯定在增加。

海外談中國:第六代載人戰鬥機計劃秘密推進 與美軍NGAD保持同步

海外談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衛星照片新發現 無尾機身神秘出現

海外談中國:殲-15艦載戰鬥機更換國產發動機 美國專家解讀玄機(附視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