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保羅•卡雷爾
翻譯:小小冰人
所有的一切都進行得準確而又順利。古德里安的坦克在科諾託普實現了決定性突破。此時大雨傾盆,但勝利使將士們獲得了新的力量。第3裝甲師的先頭部隊正衝向羅姆內。他們遠遠地包抄到敵人的後方。可是,克萊斯特在哪裡?這隻龐大的鐵鉗的另一半在哪裡?他一直明智地控制著自己的部隊,這樣,敵人就不會過早地意識到災難即將降臨到他們頭上。

(上圖)坦克戰的規模前所未見,德軍很快便證明自己的裝甲部隊和戰術比蘇聯紅軍更高明。照片中,德軍坦克列隊發起了進攻。
1941年9月10日夜裡,克萊斯特麾下的第48摩托化軍,在肯普夫將軍的帶領下,在克列緬丘格(Kremenchug)附近到達了第聶伯河西岸,蘇軍第17集團軍在這裡據守著一個小小的橋頭堡。這裡的路面和道路同樣被夏末的暴雨變成了一片泥潭。儘管如此,9月11日中午,德軍還是在河上構建起一座臨時橋樑。第16裝甲師的一部渡過河去。整個夜裡,這個來自萊茵蘭—威斯特法倫的裝甲師冒著漆黑和大雨,朝著河對岸飛奔。第二天早上9點,胡貝的坦克投入了戰鬥,面對敵人的頑強抵抗和沒膝深的泥濘,該師在12個小時裡前進了43英里。胡比基將軍率領著來自維也納的第9 裝甲師尾隨其後。
9月13日,第16裝甲師猛攻盧布內(Lubny)。守衛該城的是蘇軍防空部隊以及工人組成的民兵,另外還有NKVD部隊,他們是斯大林的祕密警察。第16裝甲師工兵營第3連,透過突襲奪取了蘇拉河(Sula)上的一座橋樑。利用「步行斯圖卡」(呼嘯的煙霧發射迫擊炮①)迷惑、矇蔽了俄國人,並透過一次英勇的攻擊奪取了鎮郊。緊跟在他們身後的是第64摩步團第2營。野蠻的巷戰開始了。蘇軍戰地指揮員將城內的平民召集起來,發放了武器。子彈從屋頂,從地窖的窗戶裡射出。街壘後的守軍配發了「莫洛托夫」雞尾酒,以此來阻止德軍的坦克。可怕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
9月14日,星期日,第79摩步團投入了戰鬥。當天下午,盧布內落入德軍手中。到當天晚上,第16裝甲師師屬偵察營距離第3裝甲師的先頭部隊還有60英里。
與此同時,俄國人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德軍第2和第4航空隊的空中偵察指出,各種類型的敵軍隊列正從抵禦古德里安和克萊斯特的第聶伯河前線撤出,朝著包圍圈的缺口處而去。這個缺口必須立即封閉,否則,大批敵軍就將逃之夭夭。
作為來自北面的打擊力量,古德里安的部隊已奪取羅姆內和普里羅基(Priluki)。莫德爾麾下的一個團,在泥濘的道路上掙扎著衝向洛赫維察(Lokhvitsa),師裡的其餘部隊仍被困在後方漫長的泥潭裡。第3裝甲師的參謀長蓬姆陶少校對此焦急萬分。
兩個裝甲集群之間的距離仍有30英里,一個30英里寬的缺口。蘇軍偵察機在缺口的上方盤旋,指引著補給車隊穿過德軍的防線。倉促集結起來的坦克群向前衝去,以便為部隊清理出道路。趕至先頭營營部視察情況的施韋彭堡將軍發現自己正處在一支蘇軍部隊的攻擊下,這股蘇軍試圖突出德國人的包圍圈。該營部立即進行防禦,並向第6裝甲團第2營發出了求救信號。但此刻該營仍在12英里外。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福佩爾中尉的第2連成功地救出了這位幾乎必死無疑的第24摩托化軍軍長。德軍的攻勢繼續向南。
12點,洛赫維察附近泥濘的道路上。「瓦特曼中尉到團長處報到!」命令沿著隊伍被傳遞下來。瓦特曼指揮著一個裝甲連,他涉過泥潭來到第6裝甲團新任團長① 蒙策爾中校的指揮車旁。15分鐘後,坦克的引擎發動了,第394摩步團第1連第3排的裝甲車,在施羅德中士的帶領下,向右而去,為坦克隊伍擔任先鋒。坦克手們拆除了車輛上的偽裝:瓦特曼中尉奉命組織起一個強有力的戰鬥群,向南偵察前進。他得到的命令是:穿過敵人的防線,設法與克萊斯特裝甲集群的先頭部隊會合。
13點,該戰鬥群在洛赫維察附近駛過德軍的前哨陣地。空軍的斯圖卡護送了他們一段路程。明媚的陽光從晴空中播灑下來。起伏的地面一直延伸至遙遠的地平線。前方出現了一片樹林黑色的輪廓,他們必須穿過這片樹林。突然,一支倉促後撤的蘇軍隊伍橫穿過他們的路徑——補給車輛、重型火炮、工兵營、機場地勤人員、騎兵部隊、後勤行政機關、燃料補給車等等。這支車隊由拖車和馬匹牽引,攜帶著許多汽油和機油桶。

(上圖)德軍裝甲部隊緊追逃竄的敵人。被直接命中的蘇軍坦克冒起了濃煙。
「一點鐘方向,高爆彈,開炮!」敵人的燃料車像火炬那樣燃燒起來。馬匹四散奔逃。蘇軍士兵逃入樹林中,躲進了一個村落的茅草屋後。道路上一片混亂。
德軍戰鬥群繼續前進。他們的任務不是跟蘇軍交戰,而是設法與「南方」集團軍群的先頭部隊取得聯繫。他們仍與師裡保持著聯繫。師部裡,蓬姆陶少校坐在報務員身邊,一字不漏地監聽著該戰鬥群對敵軍部署、地形以及橋樑的彙報。蓬姆陶讀到了這樣一條資訊:「遭遇敵人的頑強抵抗!」隨後便是沉默。發生了什麼情況?
此刻,從瓦特曼的坦克望去,情況就是這樣。被遺棄的馬拉大車和拖車停在道路上,機槍和反坦克炮火力從向日葵地裡射出。瓦特曼停下自己的坦克,用望遠鏡查看著情況。附近山頭上的一具風車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具風車的動作非常奇怪,一會兒往一個方向轉動,過了一會兒又往另一個方向轉動。然後就停了下來。瓦特曼輕輕吹了聲口哨,顯然,敵人的觀察哨就設在那裡,以此來指引他們的行動。「坦克前進!」片刻後,50毫米的坦克炮彈炸燬了那座風車,它再也無法轉動了。前進!
蓬姆陶少校的報務員戴著耳機,在記錄紙上寫道:「16點02分,到達盧卡(Luka),正由完好的橋樑渡過蘇拉河。」蓬姆陶笑了,這是個好訊息。瓦特曼的戰鬥群繼續向前,穿過佈滿了深深車轍印、沼澤和疏林的可怕地形。無論他朝哪個方向望去,都能看見蘇軍的隊列。
瓦特曼的戰鬥群已前進了30英里,這一天即將結束。突然,無線電聯絡中斷了。南面,一個城鎮的輪廓清晰地投映在夜空中。無疑,那就是盧布內,第16裝甲師的作戰區域。他們能聽見那裡傳來的激戰聲。顯然他們已靠近了南部戰區的戰線,可敵人在哪裡?他會正面接敵還是被敵人一頭撞上他的側翼?
裝甲偵察車伴隨著坦克小心翼翼地穿過一片廣闊的麥田,地裡堆放著割下的麥秸稈。他們以一堆堆的麥秸稈為掩護向前推進。突然,一架飛機出現在上空。「快看,是德國偵察機!」「發射白色信號彈!」瓦特曼命令道。伴隨著嘶嘶聲,一發信號彈從坦克炮塔上騰空而起。白色信號彈的意思始終是表明:這裡是德國軍隊。這是一個令人緊張的時刻。沒錯,飛機看見了信號彈,開始降低高度,它轉了一圈,接著又轉了一圈。「他要著陸!」話音未落,這架偵察機已經停在麥田的秸稈堆間,就在敵人的防線中間。接下來便是無數的歡聲笑語。
今天已經沒人知道這三位果敢的飛行員究竟是誰。他們向瓦特曼中尉通報了前線的態勢:他們距離克萊斯特的第16裝甲師已不到6英里。過了一會兒,這架偵察機再次起飛。瓦特曼的部下們看著它低低地飛過一條寬闊的溝谷,投下了一個資訊桶。
「坦克前進!」他們向前衝去,穿過溝谷到達了對岸。

身穿原野灰軍裝的步兵排成戰鬥隊形,正在攀登山坡。「發射白色信號彈!」這個命令是瓦特曼當天第二次下達。白色信號彈升空後,對方立即做出了迴應——也是白色的信號彈。對面的士兵們揮舞著武器,興奮地歡呼起來。他們是林申中尉率領的第16裝甲師工兵營第2連的士兵。在這一熱烈的場面中,兩位軍官握手相慶。這一握手意味著基輔東面130英里處的缺口已被封閉,儘管到目前為止這還只是象徵性的。
本文選自《東進:1941—1943年的蘇德戰爭》

任何一個致力於東線戰役研究的人都無法迴避《東進》《焦土》這兩部著作;
無法逾越的經典,被91家出版社譯成65國文字流傳至今;
東線戰場開山鉅作,蘇德戰爭全景史詩,有血有肉的歷史傳奇,被譽為「永恆的經典之作」;
亞馬遜五星好評圖書,保羅•卡雷爾親筆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