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迪格比·史密斯
譯:北府組

(上圖)這幅畫創作於1814年,驃騎兵看上去多麼有異域風情。他的阿拉伯駿馬看上去所向無敵!
驃騎兵在許多軍隊都大受歡迎,在法國更是如此。把這些輕騎兵部隊與其他戰列步兵團區分開來的是他們的歷史。一開始,驃騎兵(意味著海盜和掠奪者)是非正規的部隊,經常為了戰利品而單打獨鬥。他們起源於13世紀一路劫掠到東歐的蒙古侵略者。這些優秀的騎手與他們短小剽悍的戰馬常常在軍隊主力的前方肆掠,把恐怖散播給敵人。他們的慣例之一是在左肩肩膀覆蓋狼皮——被馬刀劈砍時有輕型護盾的作用,同時也增添了騎手的瀟灑風範。他們留著長長的鬍髭,頭髮則紮成三撮(一撮在腦後,兩耳前各有一撮)。蒙古人在匈牙利的一些地區定居下來,變得不那麼好戰,並影響了匈牙利國家的制服,體現在多曼大衣的許多排紐扣和花邊。狼皮則被斗篷夾克取代。驃騎兵還穿上了有華麗裝飾的馬褲。

(上圖)第1驃騎兵團騎兵,1812年 他戴的沙科筒帽上有1812年時的鐵片,沒有羽飾和飾帶繩,說明他正在參加戰鬥。小手槍是信號裝置,命中率很低。軍階體現在沙科筒帽、袖子和大腿上的金色裝飾。注意他的斗篷夾克上有紅色綬帶(還有白色的),而不是他實際會佩戴的榮譽軍團勳章。
在18世紀的戰爭中,奧軍的驃騎兵在對普魯士的戰鬥中獲得了不少勝利,再加上他們色彩繽紛和豔麗如火的制服,驃騎兵的熱度迅速傳遍歐洲,讓許多年輕人熱血沸騰。在拿破崙時期,法國有人把驃騎兵生動與叛逆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就是拉薩勒伯爵安託萬·查爾斯·路易斯(Antoine-Charles-Louis, Comte de Lasalle)。
驃騎兵之王
1775年5月10日出生在梅茨的安託萬·德·拉薩勒擁有貴族血統。1786年,他在阿爾薩斯步兵團被晉升為少尉;1791年5月25日,他被轉到第24騎兵團,但在第二年5月4日丟失了他的委任狀,就像其他許多貴族一樣,家族發揮了作用。5月6日,他被指派為阿爾卑斯方面軍克勒曼將軍的副官。那一年7月29日,拉薩勒在佈雷西亞被奧軍俘虜,並在11月7日被釋放;同一年,他被提拔為上尉。他在12月17日的維琴察戰鬥中表現優異,拿破崙在1797年1月6日讓他指揮第7驃騎兵團的一箇中隊。七天後,在裡沃利,他攻擊並俘虜了奧軍1個營。
這場戰役期間,發生了一個插曲,他與維琴察的一名義大利貴族女人勾搭上了。一天夜裡,他帶著一隊人馬去了這名女士的閨房,就在奧軍部隊後面。在他逗留期間,奧軍發覺了此事。拉薩勒及其部下不得不殺出重圍。接著,他愛上並迎娶了貝爾蒂埃元帥的妻妹約瑟芬。

(上圖)法國驃騎兵浪漫、華麗的聲譽,因愛出風頭的拉薩勒伯爵這類人物而更加著稱。
拉薩勒跟隨拿破崙的遠征隊去了埃及,在那裡,他展現出了奇蹟般的勇猛,但要到1806年在普魯士時他才真正閃光。他的旅參與了10月9日在施萊茨、10月14日在耶拿的戰鬥,並於10月26日在採德尼克(Zehdenick)與馮·席梅爾普芬尼希(von Schimmelpfennig)將軍的旅的戰鬥中獲勝。當被擊敗的普軍往東北方向四散而逃時,拉薩勒在普倫採勞(Prenzelau)逼迫霍恩洛厄親王將軍帶著他的10000人、64門火炮與大量軍旗投降。四天後,拉薩勒僅帶領自己的旅,又威嚇斯德丁的指揮官——81歲的馮·羅姆貝格將軍帶著5300人和281門火炮獻城投降。
拉薩勒不放過能把自己塑造成流氓傳奇的任何機會。與他同一時代的馬爾博寫道,他「酗酒、咒罵、唱歌,能搗毀一切」。這種鬧劇激勵許多有野心的年輕軍官在戰場上做得比他更出格,結果有時候對拉薩勒的崇拜者來說是致命的。1809年6月15—24日,拉薩勒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服役,接著在15—24日參與了拉布圍城戰。他的最後一戰是瓦格拉姆會戰,7月6日,他被一枚子彈殺死。拉薩勒曾經評論說,任何到了30歲還沒死的驃騎兵都是惡棍。死於34歲的他離達成自己的目標只差一點兒。
驃騎兵的制服
普遍使用的沙科筒帽是在1803年引入的。它有團屬紐扣、團章和三色帽徽當裝飾,後來,帽牌刻上了團番號及一隻鷹(位於番號上方)。1812年,有鷹的希臘盾紋上團屬號碼的設計被引進。帽子的頂端邊緣與紐扣同色,頦帶上有飾帶繩,閱兵時增加羽毛裝飾。帽徽頂端有騎兵中隊所屬顏色的絨球:第1中隊,紅色;第2中隊,天藍色;第3中隊,暗黃色;第4中隊,紫羅蘭色。飾帶繩在帽頂的兩邊,由五角星狀的掛鉤固定。第1中隊的精英連戴熊皮高筒帽,囊為紅色,搭配紅色的絨球、羽飾和飾帶繩。1813年,長長的、圓柱形的沙科筒帽進入部隊。

(上圖)第2驃騎兵團騎兵,1807年 圖中人物穿著冬裝,斗篷夾克套在多曼軍服外,並系在了馬褲上。頦帶上的突起部分通常是星形,而不是圓形。他的斗篷夾克大概是波蘭在1807年初時的制服。
軍階通過兩邊袖口上方的「V」形袖章體現出來。在戰役中,馬褲、有色的大腿結和側縫會被相近顏色的罩衫給蓋住。罩衫由黑色皮革製成,馬褲兩邊的有色條紋用18顆金屬紐扣扣住。小皮包與貼邊同色,裝飾物和鑲邊與紐扣同色。小皮包的裝飾有好幾種,騎兵的通常是月桂樹枝裡有團屬號碼,上面有花冠。後來,團屬號碼上的花冠被王冠取代。再後來,許多團採用了黑皮革制的小皮包,上面只有與紐扣同色的團番號當裝飾。

(上圖)第5驃騎兵團中士,1812年 這人的軍銜體現在他袖口的金色「V」形袖章,他的左上臂有長期服役的「V」形章。小皮包是紅色的,沒有與衣袖顏色相同。管狀的腰帶是深紅色、白色,還是黃色,取決於花邊和紐扣的顏色,如圖所示的腰帶就很有風采。
從1807年開始,新式的鐵柄馬刀和鐵製刀鞘被引入。鞍具與多曼上衣同色,裝飾物和鑲邊與紐扣同色,上面通常有團屬號碼。1812年時驃騎兵團的顏色搭配情況如表格所示。
熱羅姆國王近衛軍的威斯特伐利亞驃騎兵團大部分都是法國人,1814年1月,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隨國王逃回了法國。他們被分配到第13驃騎兵團,頭戴紅色沙科筒帽,身穿多曼軍服,深藍色的斗篷夾克,馬褲鑲有黃色花邊和紐扣。他們在威斯特伐利亞的暱稱是「龍蝦」。
本文摘自《拿破崙時期軍服圖解百科》

簡明扼要地描述了拿破崙戰爭的進程,分析了政治背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戰,並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展示了奧地利、大不列顛、法蘭西、普魯士、俄羅斯、美國和其他相關部隊制服和徽章的細節,有600多幅高畫質插圖(制服、裝備、歷史場景、作戰圖)和50多張表格(各團制服的區別),使歐洲歷史上一個多事期變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