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繪)落地後,忙著給M56解開傘包的第82空降師官兵
本文原作者為「二戰純萌新」,原文發佈於2021年,經主編毛豆123修改、重新配圖後成文,歡迎任何對二戰、軍事類題材感興趣的朋友加入到我們的寫作、科普團隊中
1977年,一部由歐洲多個國家聯合拍攝的《遙遠的橋》,至今令很多軍迷記憶猶新。其中要數一輛由「豹1」主戰坦克臨時客串的「虎王」坦克撞翻路面殘骸、衝過阿納姆公路橋的片段最為經典。
堅守橋頭堡的英國「紅魔」,面對來勢洶洶的「虎王」仍毫無懼意,紛紛用手裡的PIAT朝著「虎王」堅硬的裝甲開火,但並未奏效,最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虎王坦克衝過橋面,消失在道路的盡頭。這一片段曾令很多軍迷觀眾感到唏噓:要是盟軍的傘兵能裝備更強的反坦克武器就好了。

▲《遙遠的橋》一劇中,在阿納姆大橋成功伏擊SS第9裝甲偵察營的英軍傘兵。當然,除了「英格蘭大彈弓」外,堅守此地的「紅魔」們需要更強力的反坦克武器

▲額,如此造型的「虎王」就有些過於離譜了
美國在戰後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他們認為,空降部隊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對付敵人的裝甲車輛,尤其是坦克。缺乏強力反坦克武器的傘兵在空降區遭遇敵軍坦克時往往會陷入被動。而各種反坦克火箭筒射擊距離很近,不能及時打擊敵方裝甲車輛。
因此,美軍傘兵需要一種從空中就可以部署,有足夠的火力來對付敵軍坦克,保護空降場的自行反坦克炮。為傘兵的展開和主力部隊的增援爭取時間。雖然美國之前設計過可以伴隨傘兵進行機降的M22「蝗蟲」輕型坦克,但是它在實戰中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其裝備的37毫米火炮威力不足,無法對敵軍坦克造成有效威脅。

▲正在空降場內部署的M22坦克
在1945年3月24日的跨越萊茵河的「大學行動」中,八輛參與作戰的M22坦克中,有四輛還沒上戰場就出了狀況。最終只有四輛到達了預定位置。它們的出現立刻遭到了德軍炮火的「熱烈歡迎」。
與步兵協同並進的四輛M22坦克(另有2輛被毀)最終挫敗了敵人的進攻。但己方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最終被迫撤退。經此一戰後,M22坦克在1946年就淡出了英美軍隊的視線。但對美軍來說,問題依舊存在:我們的空降部隊,究竟需要怎樣一款的支援車輛?

▲堅甲重炮的幾位「兄貴」(德國的「動物園家族」以及蘇軍的「慈父」家族), 要是放任這些「怪物」衝進空降區,對傘兵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
1948年新式車輛的研究申請被提交到美國陸軍部,兩年後通過並在1953年起交給凱迪拉克公司進行生產。這一自行反坦克炮被稱為M56「蠍」。這是一款可以實現機載機動的履帶式自行反坦克炮,它將和傘兵部隊一起投放到敵後進行戰鬥。
整輛車的重量為7.1噸。為了達到這麼輕巧的重量,全車使用了了鋁合金的材料,同時將負重輪從鋼製輪改為了充氣橡膠輪胎。車輛高度到達了2.05米,寬度為2.57米,全車長度達到5.84米,除去火炮長度為4.55米。在車輛動力上使用了大陸公司的AOI-402-5發動機,發動機馬力為200匹,這為它帶來了45千米/時的機動速度,可以越過0.75米高的牆壁和1.2米寬的溝壑

▲摩洛哥軍隊也曾使用過一批M56
火力方面,該車配備了一門90毫米M54坦克炮,這門火炮與M36坦克炮的部分彈藥實現了彈藥通用。也可以使用早期M1或者M2系列90毫米炮的彈藥。車輛備彈總計29發。彈藥儲存在車輛的尾部,火炮的正下方。為了方便裝填手取用彈藥,火炮下方的摺頁翻開後可以容納裝填手站立裝填。火炮俯仰角達到了-10度至15度。射界達到了左30度至右15度。發射穿甲彈時能夠在914米的距離上擊穿195毫米厚的裝甲。但是如此強勁的火力……

沒錯!正如上圖所示,它在開炮的一瞬間會猛地後跳!同時會掀起巨大的煙霧!長期如此,不僅會對車輛部件造成磨損,巨大的火光、漫天的揚塵還會導致自身位置暴露!所以,除了留在炮位上的炮手外,車長和裝填手需要下車應對車輛的後坐力!

▲「蠍式」射擊時,過於誇張的火炮後座行程(而英制的17磅炮更誇張……)
車上唯一的一塊裝甲就是火炮的防盾,厚度約為4毫米。除此以外車輛沒有任何的裝甲防護。車體的裝甲也不能抵擋住大口徑機槍的射擊。如此脆弱的防護它決定了它在戰鬥中必須要依靠機動來躲避敵人的射擊,或是提前埋伏在射擊位置上。M56「蠍式」自1953年起正式進入美國軍隊服役。到1959年停止生產時,一共生產了325輛。

▲安裝上降落傘包,準備進行機載空投試驗的M56」蠍式」

▲除傘降外,「蠍式」也進行過直升機吊運測試。測試中使用的是一架CH-37「莫哈維人」重型運輸直升機
雖然「蠍式」沒有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法和德國的「虎式」、「虎王」等坦克一決高下,但它跟隨美軍參加了越南戰爭。在越戰中,美軍第173空降旅是唯一配備M56的部隊。實際戰鬥中M56主要用於執行直接火力支援任務。很少有和北越軍隊的T-54中型坦克交戰的機會。
在戰爭期間,越南叢林密佈的環境使它沒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沒有裝甲防護的問題讓它更容易受到熟悉叢林的北越軍隊的襲擊。最終,具有簡單裝甲防護的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和M50「盎圖斯」取代了M56「蠍式」的位置。

▲一名站在「蠍式」炮管上,通過望遠鏡觀察遠方的美軍士官

▲為「蠍式」裝填彈藥的美軍官兵

▲一輛涉水向前推進的「蠍式」,以上照片均攝於越戰期間

▲美國陸軍第1步兵師第16步兵團下轄第1戰鬥群正對一輛M56「蠍式」進行涉水通過測試,攝於1961年的西德境內

▲比起近乎「裸奔」的「蠍式」,6管的」M50「昂圖斯」無後坐力自行反坦克炮更受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歡迎
雖然M56「蠍式」被更加完備的裝甲車輛所取代,但它也在幾十年的歷史發展中被保留下來,並被出口到摩洛哥,韓國等國,在美國本土有實車的展覽。加之如今軍事網遊的普及,讓M56「蠍式」這輛經典的自行反坦克炮以另一種姿態重新走進了各位軍事愛好者的視野當中。在遊戲中奇特的駕馭體驗也被玩家所樂道。

▲與M48「巴頓」(左)一同上鏡的M56「蠍式」

▲「蠍式」還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閱兵式上光榮出鏡過。注意一旁的士兵還佩戴著二戰時期的德式鋼盔

▲(娛樂梗)一整營的「蠍式」你見過沒?(某網遊的笑話)
附錄:本文中使用的部分參考文獻:
https://www.weaponsystems.net/system/902-M56%20Scorpion
http://afvdb.50megs.com/usa/m56spat.html
https://armourersbench.com/2020/09/06/m56-scorpion-lightweight-self-propelled-gun/

▲與本號相關的商務合作、投稿及轉載業務請聯繫我

▲我們的Q友交流群群號(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