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發表於2018年4月30日。
B-17「空中堡壘」是二戰中最著名的重型轟炸機,現在世界上還有不少保存非常良好、依舊可以飛行的B-17轟炸機。

這是一位攝影師在亞利桑那州空軍獵鷹紀念基地,登上一架名為「感傷之旅(Sentimental Journey)」的B-17G轟炸機拍攝的經歷。這是該機的機頭部分,可以看到「感傷之旅」的機鼻塗鴉,該機的名稱也由此而來。該機是G型,所以頜部有遙控機槍塔,可以為機頭方向提供火力保護。

繞向機尾部分,可以看到該機依舊保留了參加二戰時的塗裝,但經過拋光和防腐處理,外表更加閃亮。機尾「夏延」炮塔操作更加靈敏,由於配備了反射式瞄準具,射擊精度更好,這個部位會配備全機組技術最好的射手。注意靠近尾翼的登機梯,機組乘員通常從這裡體面的登機,而不是像電影中表現的那樣,從機頭逃生口翻進去。

進入機艙後首先看到的是兩挺腰部機槍,B-17G的腰部機槍手是錯開佈置的,防止他們之間相互干擾。機槍上還配備了光學瞄準鏡,彈藥相當充足。同時可以看到機腹上的球形機槍塔,現在處於收起位置,射擊手可以從上面的艙蓋進出。由於球形機槍塔內部空間非常侷促,通常這位射手是全機組身材最袖珍的。

機尾位置因為安全問題已經被封閉了,稍微有點遺憾。B-17系列轟炸機安裝的自衛火力大多是12.7mm機槍,只有少數7.62mm機槍。部分火力強化型裝備了20mm機炮,但數量相當少。

我們即將跟著攝影師的鏡頭走到前面的機艙,球形機槍塔上方黃色的是氧氣罐,有氣管通入機槍塔供給射擊手呼吸。可以看一下右側M2機槍機匣尾部的光學瞄準鏡,還有多個旋鈕和開關,結構頗覆雜。弧形地板是為了供遊客參觀而特別增設的,這樣可以保證安全。在美軍裝備B-17上是看不到這些精緻的底板的。

左側是B-17G轟炸機無線電員的工作位置,可以看到有一個小巧的辦公桌和電臺。注意頂部有可以打開的天窗,以及一挺機槍,這是無線電員操作的自衛武器,在敵機來襲時,任何與飛行無關的人員都要拿起武器向敵機射擊。

這是無線電艙通往後艙的門,可以看到這裡還佈置了不少無線電設備。機身右側有兩個座椅,這是為臨時乘客準備的。B-17在執行轟炸任務的同時,會臨時承擔人員和物資運輸任務。現在這些座椅更有大用場,會接待一些出資維護這架飛機的航空愛好者,讓他們體驗乘坐「飛行堡壘」的感覺。

從無線電艙再向前就是炸彈艙,中間有獨木橋一樣的通道,兩側都是懸掛的炸彈。

這是從機身底部拍攝的照片,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炸彈是側面與掛架連接的,而非我們通常看到的彈耳垂直向上的狀態。

這是駕駛艙,儀表盤比較簡單卻非常清晰實用。

駕駛艙後部有個向下的艙口,這裡通向機鼻的導航瞄準艙。這張照片是站在瞄準艙內向上拍攝的,可以看到最上方的飛行機械師操作的本迪克斯(Bendix)電動炮塔,這座炮塔安裝兩挺12.7mm機槍。

導航瞄準艙由於有全透明的機鼻,視野非常棒。同時,這裡也是參觀者最喜歡的地方,可以看到在維護時鋪設的木質地板。瞄準手在轟炸時就是坐在正中央那個椅子上通過諾頓瞄準鏡進行投彈的。在瞄準時,瞄準手實際是通過諾頓瞄準鏡控制飛機航向的,在瞄準手工作時機長會切斷他的作業系統,將飛機控制權交給瞄準手。

這是導航瞄準艙內的氧氣瓶,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