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關於許特根森林戰役中德軍俘虜的故事。無論納粹意識形態宣傳的調門有多高,打仗前flag立得有多顯眼,落在普通士兵身上的永遠是冰冷的現實與真切的悲哀。
德軍官方的態度:
1. 不要向敵人投降,除非你受了重傷,再也無法開槍射擊……
2. 萬一被俘虜了,為了你的榮譽,不要成為一名叛國者。
3. 根據國際法規定,除了姓名、軍銜、出生地、出生日期和家庭住址,沒人能強迫你透露更多的資訊。
4. 不回答敵人的任何問題是有益的。即使是最輕微的叛國行為,也會危及你戰友的生命。
5. 我們德軍會把戰俘當作光榮的戰士來對待。我們希望敵軍也是如此。
6. 每個叛國的行為都會被國內人民所知曉,而且永遠不會被忘記。叛國者將永遠無家可回。
7. 懦夫和逃兵的家庭要為其付出代價。他們的名字將被列入「黑名單」。
——德國國防軍第 275 步兵師通告

戰爭初期士氣高昂的德軍部隊,隨著戰線愈發逼近德國本土,德軍的士氣已大不如前
德軍士兵的想法:
1944 年 11 月 23 日
現在是中午,我們正遭受猛烈的炮擊。炮彈就在我的散兵坑前面爆炸時,我正在寫日記。每個人都希望能離開這個該死的地方。從昨晚起就沒有見到下士,他可能被俘虜了。我們都很羨慕他。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5天沒吃過熱食了。雖然我們距離小溪只有一點路,但敵人已經用火力封鎖了小溪,我們搞不到水……
——一名德軍第1058 擲彈兵團士兵的日記
一名德軍中士徑直走入我的哨位,向我軍投降。他說他已經在軍隊裡服役了6年,有2 年是在東線,負過4次傷,他已經受夠了。
——美第22步兵團2營E連歐文·米特曼少尉的家信

美軍士兵正在訊問身披雨衣的德軍士兵
美軍抓俘虜的N種方式:
【武力強攻型】
(1944年11月17日)清晨,紐科姆上尉命令威廉·梅森中尉,率領E連的一個加強班和A連的兩個班,去幹掉後方那些棘手的德軍陣地。德軍的這處陣地中有一個環繞著帶刺鐵絲網的混凝土碉堡,周圍還有12個掩體,工事間通過交通壕相連。
梅森的三個班一字排開從東邊而不是西邊進攻德軍陣地,這是因為德軍碉堡的大部分射擊口都對著西邊。領頭的偵察兵打死了一名爬出掩體的德軍士兵,戰鬥就此爆發,美國兵採用與A連相同的戰術來清除每個掩體:用勃朗寧自動步槍的火力壓制掩體內的德軍,其他士兵接近掩體,朝裡面扔手榴彈。
混凝土碉堡是最後被攻克的。第一枚手榴彈在碉堡裡爆炸之後,美軍士兵聽到裡面傳出了哀號聲,有人朝碉堡喊話,讓德國人棄械出來投降,但是沒有任何回應。又有一枚手榴彈被塞了進去,爆炸后里面傳出了更多的呻吟聲,他們再次命令德國佬出來投降,但依然沒有回應。
在塞進去4枚手榴彈和1枚煙幕彈後,4名德國兵從嗆鼻的煙霧中爬了出來。在這塊由 26名德軍士兵據守的陣地中,只有這幾個人被活捉。

美軍步兵突破鐵絲網障礙向前進攻
【威脅恐嚇型】
(1944年11月25日)早上7點45分,K連和L連分列3營左右兩翼,躍出出發陣地。推進中的美軍士兵很快就撞上了幾乎同時發動反擊的德軍,隨即雙方發生了激烈交火。
美軍前進的速度很快,在機動中從德軍屁股後頭開火,一下子就擊潰了德軍,俘虜了第 344步兵師1057擲彈兵團1營的86名士兵。
這些俘虜大部分來自擔任攻擊前衛的,由瓦爾特斯中尉指揮的第1057擲彈兵團3連,他的部隊在右轉時撞上了 K 連的槍口,被 K 連連長伯頓中尉和一小隊美軍繳了械。
起初,只有瓦爾特斯和幾名德軍士兵投降,但是在K連的「武力威脅」下,瓦爾特斯同意讓手下的其餘士兵全部投降。
【一波三折型】
(1944年11月20日)當E連在打掃戰場時,本尼·格里芬二等兵和澤諾斯·斯塔斯科夫斯基二等兵,在相鄰的高地上發現8名德國兵躲在3座地堡裡。
斯塔斯科夫斯基用德語向他們喊話,成功說服這8名德軍出來投降,但是當兩人示意這些德國兵跟自己回E連時,其中3人試圖逃跑。雙方發生了交火,一名德國兵被擊斃,而格里芬也負了傷。
另兩名德國兵再次投降,他們與其他德國兵一起被帶回了E連連部,美軍讓他們在那裡挖掘散兵坑。挖完之後,格里芬將他們押送到2營營部進行審訊,隨後他去急救站治療傷口。

身上掛滿了繳獲的德軍武器的美軍步兵,他背後的是一輛M-20裝甲車
【意外驚喜型】
(1944年11月20日)在衝鋒的過程中,理查德·馬利根技術軍士長跪地給自己的M1步槍裝填子彈,發現膝前的戰壕中蜷縮著兩名德國兵。雙方驚訝地看著彼此,隨後馬利根立即舉槍對準了他們,德國兵乖乖地舉起了雙手。
(1944年11月26日)二等兵厄爾·海特在戰場中間的交通壕裡無意中撞上了兩名手持自動武器的德軍士兵。雙方互相凝視,直到海特急中生智端起尚未裝填彈藥的火箭筒對準兩名敵軍並用德語命令他們投降。他的虛張聲勢奏效了,德軍乖乖地放下武器當了俘虜。
(1944年11月29日)I連連長約翰·科爾維爾中尉先是派查爾斯·卡爾森中士帶領 2 排(實際上只有卡爾森和他當天早上挑選出來的一些補充兵),去幫被壓制住的3排解圍。卡爾森失足從山上滑落,掉入一隊德軍士兵之中,除一人外其餘人都舉起了手,那人對著卡爾森連續射擊,卡爾森成功逃脫並回到了急救站。
【兵不血刃型】
(1944年11月20日)巡邏隊在從「五岔口」轉向北邊的時候抓到了3名躲藏在早先已被 B 連清理過的地堡中的德國兵,在附近狹窄的戰壕裡又抓到了3個俘虜,在「五岔口」和W公路之間的森林中再次抓到了3個遊蕩的德國兵。這9名德國戰俘似乎都迷路了,看起來還挺樂意被俘虜的。這一天,美軍俘獲了73 名德國士兵……有一名75歲的老兵,另一名俘虜則有65歲,還有一些居然是穿著德國陸軍制服的婦女。
(1944年12月2日)伯頓中尉親率一支巡邏隊去搜尋逃脫德軍圍捕的I連士兵。當巡邏隊接近一座改造成碉堡的小型發電站時,伯頓中尉聽到裡面有人在說德語。
伯頓沒有向裡面扔手榴彈,而是叫來一名會說德語的士兵,讓他朝發電站裡的德軍喊話,叫他們出來投降。
經過一輪勸說,4名德軍士兵和12名被俘美軍走了出來,其中就包括I連連長麥卡希爾中尉和第44野戰炮兵營的一名前進觀察員。

1944年冬季,美軍步兵正在押送被俘的德軍
【坐享其成型】
(1944年11月17日)整個上午,在德軍大炮和迫擊炮的持續轟擊下,G連官兵都蜷縮在掩體內躲避。一處機槍陣地被炮彈直接命中,整個班非死即傷。圖米中尉隨即命令迫擊炮班對著溪谷裡的德軍陣地開炮。圖米的部下偶然間看到德軍醫護兵在陣地上來回跑動,救助受傷的士兵。經歷了幾個小時的炮擊後,6名德國士兵走上山頭向美軍投降。
(1944年11月21日)有46名德軍投降,其中大部分人來自被孤立在美軍後方的第985擲彈兵團2連(前身為第18空軍要塞營2連),他們的連長在斷糧或與上級失聯3天后只得繳械投降。剩下的人厭倦了炮擊,也走到美軍防線向對手投降了。
(1944年11月23日)這天俘虜的16名德軍裡,有不少人是自己走到距離最近的美軍陣地來投降的。坦克殲擊車部隊是個受歡迎的投降地點,許多俘虜就是向第803坦克殲擊營 C 連繳械的。
(1944年11月30日)新來的內格爾二級軍士長抓到了6名俘虜,這些德國兵揮舞著白色的手帕從掩體中走出來投降。他們認為白天投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晚上就一直躲在F連的外圍。

1944年冬季,喪失鬥志的德軍部隊開始向盟軍大規模投降
美軍對俘虜的態度:
我不希望你們抓一大群俘虜。如果他們頑抗到底,那就送他們下地獄。
——美第22步兵團團長查爾斯·拉納姆上校
有時候你抓到了五六個俘虜,他們告訴你德軍已經在你背後劃定了炮火封鎖區,不停地朝你身後開火,阻止你得到援軍、彈藥或任何形式的救援。
這時你會怎麼對待戰俘?
如果送回後方,那無異於把自己的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如果真要穿過炮火封鎖線押送他們回去,又偏巧安全地穿過那裡未被炸死,交接完俘虜之後還必須再次冒險返回前線。
所以許多俘虜從來沒有被押送回後方。
——美第22步兵團M連二等兵莫里斯·哈維

德軍俘虜的遭遇:
【敵軍嫌棄】
(日期不詳)E連連長福克納上尉驅趕了一些德軍俘虜,把他們趕出了連隊的陣地,不知道那些戰俘後來去了哪裡。
【友軍火力】
(1944年12月1日)德軍的一輪炮擊過後,6 名正被押送到後方接受訊問的德軍戰俘被炸死了,「少了 6 張要吃飯的嘴」。
【死亡威脅】
(1944年11月28日)3 營的特遣隊在 90 高地俘虜了 23 名德軍,其中大多數人來自狄倫的一個警察連,早先作為第 275 步兵師的一部分投入森林。特遣隊還從德軍手中奪取 了一處炮兵觀測哨和一門掩體中的火炮,他們把炮口轉向了德軍。
與烏合之眾般的警察不同的是,有兩名被俘的德軍身穿迷彩服,看起來有點身份。兩人沒 透露什麼口風。(團長)拉納姆決定先讓他們「按慣例挖坑」,之後他們可能會比較健談。這是美軍的詭計,即讓挑選出來的俘虜以為在給自己挖墳,從心理上壓垮對方,讓他們供出更多的情報。
本文節選自《血霧之森:煉獄般的許特根,美軍不忍回顧的噩夢》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