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空屠龍術——二戰戰鬥機是怎麼打轟炸機的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487篇原創文章,作者:一閃而過的流星。

全文共4134字,配圖13幅,閱讀需要15分鐘。

本文曾於2021年5月9日首發,2023年3月10日重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既是人類歷史規模最大的戰爭,同時也是一個軍事科技高速發展的 時期。不僅僅是武器裝備,還包括戰術戰法。而隨著轟炸機的載彈量、升空高度、自身防護的加強,變得越來越難以攔截。對於己方戰鬥機來說,如何阻止其投下帶來毀滅和死亡的炸彈,也就愈發變得刻不容緩。

尤其當大戰進入後半段時期,納粹德國面臨著盟軍轟炸機編隊日益頻繁的對工業區的大規模空襲。僅僅依靠地面的防空炮還不足以對轟炸機編隊造成較大傷害,這時候就需要出動裝備著大口徑航炮的高空高速戰鬥機,對轟炸機編隊進行攔阻,以減少對目標區的傷害。

那麼,在那個時代常用的戰術都有哪些呢?

⒈ 戰鬥機在轟炸機編隊的正前方,迎面發射集束對空火箭彈

圖⒈Fw.190戰鬥機上裝備Wfr.Gr.21火箭發射器

德國空軍在1943年底把火箭彈初步改裝完成,戰鬥機會在翼下掛載兩個特製的圓筒以攜帶、發射Wfr.Gr.21火箭彈。在首次實戰中,Wfr.Gr.21便發揮出了極大威力:在JG-1和JG-11兩個聯隊的首次實戰中,Wfr.Gr.21均擊傷數架B-17。

這讓德國空軍高層極為興奮,至1945年二戰結束時共有6個機型接受了改裝:Bf.109、Fw.190兩款單發中型戰鬥機和Me.410、Me.210、Bf.110三款雙發重型戰鬥機和Me.262噴氣式戰機。對於盟軍密集的轟炸機機群來說,這些迎面朝自己飛來的火箭彈造成的威脅是極大的。

圖2. Me109掩護的亨克爾轟炸機

圖2. Me109掩護的亨克爾轟炸機

從中不難看出:當德軍戰鬥機根據地面雷達截獲敵機群航跡,預判出敵機群大致行動方向,地面基地迅速出動戰鬥機爬升至預定截擊高度,在敵機群前方實施迎頭痛擊戰術。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

①給對方轟炸機駕駛員在心理上造成極大壓力,迫使駕駛員通過下意識的規避動作來打亂對方編隊的嚴整隊形,降低對方的轟炸效率;

②使己方戰鬥機進行獵殺時,不會遭到密集射擊;

等到對方隊形散開的時候,戰鬥機可以利用自身的高速穿越編隊,進一步加劇其混亂或者是快速拉昇。

這種打法很考驗轟炸機機首機槍手/領航員和駕駛員的心理素質(即使迅速開火,也很難保證擊中對方。除非被直接命中,一般情況下雙方傷亡是五五開)

⒉ 背對著太陽,在向轟炸機群高速俯衝的同時,瞄準轟炸機機翼根部油箱、發動機等部位快速開火,衝過編隊後再次拉起,再次重複上述動作。(熟悉戰雷的同學知道這種戰術叫做BZ戰術)

圖3. B&Z戰術示意圖。只不過戰鬥機要面對的是大型轟炸機‍

由於戰鬥機背靠太陽,這使得敵機上的機槍手很難進行瞄準,準頭大大降低。

也是考驗機背機槍手的反應和準確度(相對來說戰損率低),對射中雙方也是五五開(因為戰鬥機在俯衝攻擊的時候會有一個短暫的射擊窗口,這個時候對方也可以利用)

關於這個戰術,曾經參加過本土防空作戰的原陸軍飛行第十八戰隊第三中隊長·陸軍大尉 角田政司在接受「航空FAN」記者採訪時回憶在1945年五月間的攔截B-29時說到是如何攔截這種龐然大物的:

在對B-29實施攻擊的時候,只要飛機的移動速度超過其自衛機槍塔的旋轉角速度,被彈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如果從敵機正後方採取直接攻擊的話,必然是沒好果子吃的。

圖4. 不列顛空戰的畫作

圖4. 不列顛空戰的畫作

所以,如果敵我雙方處於同高度的狀態下,我會先進行俯衝加速,然後再大角度拉起實施仰攻,這種情況下敵機自衛機槍塔的旋轉俯仰角度的動作幅度最大。

從上方發起攻擊的話俯衝角度要近似於直角,從側面的話要從敵機正側方橫穿過去。發動攻擊的位置要儘可能的遠,選擇的攻擊角度要儘可能的大。距離越遠,角度越大,被彈率就越低。

如果角速度太小那麼就放棄攻擊等待下一個編隊。雖然我在攻擊時確實是瞄著敵機主翼的翼根部打,但是B-29這個飛機在攻擊的時候目標是非常大的。所以炮彈究竟打到哪裡才令其墜毀其實我也不十分確定。

⒊ 戰鬥機從八點鐘位置進入並射擊,然後從四點鐘位置脫出(恰好位於機身中部的炮手和機尾炮手的射擊死角中間),繞一圈後,再次進入攻擊位置。從七點鐘進入,五點鐘脫出也行。

圖5. 正在咬尾攻擊的BF-109戰鬥機

這考驗的是機身中部炮手和尾部炮手,死亡率相對略高,因為就算敵機的炮彈打不死炮手,也會在機身、尾舵上面開出好幾個透明窟窿,這時候飛濺的碎片比敵機的炮彈還可怕。但同時這個攻擊位置對於敵機的駕駛員經驗要求很高,一個不小心可能會撞進交叉火力網。或者是不小心撞上去,那就是雙方同時玩兒完。

一般情況下,經驗豐富的老手們會採取這種戰術,命中目標的概率很大。

二戰結束後,在一篇刊載於「航空ファン」1975年1月號的採訪記錄中,雜誌記者採訪了舊日本陸軍飛行第53戰隊·陸軍曹長 根岸延次關於駕駛2式復座戰鬥機「屠龍」參與日本本土的B-29攔截戰。期間提出了關於那時候訓練過的打轟炸機的各種戰法。而對方也做出來詳細的回覆。

圖6. 海法秀一繪製的航空畫”一擊”,描述小林雄一的”屠龍”戰鬥攻擊B-29

其中就有:「先從正上方攻擊一次,然後直接加速俯衝從敵機側面一穿而過。在向下俯衝的時候移動的角速度非常大,敵機自衛機槍塔的旋轉速度跟不上。鑽到敵機下面以後,再重新把飛機拉起來,利用剛才俯衝的加速度從下方實施攻擊的戰術戰法。」

還回憶說道:「在晝間進行空戰時,飛行員們可以根據敵機的飛行姿態,或者先低頭俯衝然後再拉起從敵機的前下方發動仰攻,或者直接從前上方迎著敵機的前進方向實施攔阻射擊,總之有很多較為有利的攻擊方式可供選擇。

但是一到了夜間就沒得選了。因為日軍飛行員們也不知道在夜間敵機到底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運動姿態。只要探照燈捕捉到正在運動中的敵機,飛行員們在上面看到了,不管處於什麼位置都要衝過去利用速度發動攻擊。充分利用短暫的窗口時間進行射擊。

圖7. 同樣是表現日本陸航「屠龍」二式復戰在本土防空戰的畫作

⒋ 在距離轟炸機群一定距離的時候,戰鬥機通過向下俯衝來獲得加速度,然後在機群下方快速拉起(截擊機最拿手的就是垂直方向的機動),瞄準裸露的機腹(面積大,命中率高)開火!

這個方向也就機腹炮塔少得可憐的火力,對戰鬥機的威脅相較於其他幾個方向可以說是很小。由於此時轟炸機是做水平飛行,其規避路線很好判斷,方便戰鬥機設置提前量。

在對射中,機腹炮塔炮手面臨的是敵機的交叉火力射擊,即便和鄰近機組射擊,其相對稀疏的火力網對於高速機動的敵機來說,除非意外被擊中,不然的話威脅不大。所以,不少的戰鬥機會選擇從這個位置發起進攻的。

反而在敵機的第一輪對射中,敵機擊中別的地方帶來的附加傷害就會間接對炮塔本身造成的影響。不下心被直接擊中的話,脫離炮塔都是個費勁兒的事兒。相對而言,戰鬥機飛行員的活命幾率比機腹炮塔炮手要大。

圖8. 德國夜間戰鬥機

圖8. 德國夜間戰鬥機

為了方便攻擊轟炸機薄弱的機腹位置,德國空軍在又為其夜間雙發大型戰鬥機開發出斜樂曲武器系統。因為斜樂曲最大的優勢是戰鬥機無需達到戰略轟炸機的高空性能,對於德日拉垮的發動機技術來說,相對容易實現,躍升射擊不僅難操控,攻擊窗口也太短。

這種武器系統剛出現的時候對英軍的夜間轟炸機造成了不小的傷害。很多轟炸機都被打得起火冒煙了,都不知道對手從哪兒出現的。

圖9. 攔截英軍轟炸機的德軍「斜樂曲」

圖9. 攔截英軍轟炸機的德軍「斜樂曲」

在早期斜樂曲開發出來之後,德國空軍不斷地找機會在實戰中來進行實踐和驗證。其中一次值得一提的是戰例是1943年11月15日梅利上空的攔截行動(梅利位於法國香檳地區)。當時由於通訊出了問題,轟炸維也納新城後返航的英國轟炸機編隊在梅利上空耽擱了一段時間,這就留給了德國人足夠多的機會去驗證其新型夜間戰鬥機的威力。

由於回家心切、月光照射充足再加上德國人的人為干擾,夜間戰鬥機群很快就咬住了這支龐大四發機群的尾巴(約276架)。在這些出動的德國夜間戰鬥機中,其中有一架是哈夫曼·馬丁·德魯斯少校(NJG4)的Me110G-4/Ul,由於其基地距梅利僅65千米,因而這架裝備有斜樂曲的Me110G是最先抵達的幾架德國飛機之一(裝有2門30mmMK108斜射炮)。

圖10. Me262噴氣式戰鬥機的服役幾乎改變了空戰模式

結果該機的收穫令人稱奇,在改進的卡爾·賽斯 (Reflexvisier)Revi C/12D 反射式瞄準具幫助下,德魯斯少校使用斜樂曲大開殺戒,當最後一架德國夜間戰鬥機撤出戰鬥時,共有4架蘭開斯特成了少校的槍下之鬼(30mmMK108的威力果然不是蓋的,一架蘭開斯特捱上3發就肯定要散架)。

從上面這次戰力中就能看出這種武器系統的厲害之處。而作為德國的盟友,IJN開發的專門用於夜間戰鬥的「月光」戰鬥機也裝備了類似裝備,來減輕美軍轟炸機帶來的傷害。

圖11. 日本夜間戰鬥機「月光」,注意機鼻處有機載雷達天線

總結

以上我所說的幾種方法,更多是在理想情況下才有機會實現(落單的、陣型稀疏散亂)。更多的還是混戰一片,子彈、機炮滿天飛的情況下,誰都不敢保證自己能活下來。

正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就算戰鬥機飛行員是個王牌飛行員,在這種混戰情況下,也都會提心吊膽的,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被飛來的一發流彈送走。

圖12. 德國火箭動力戰鬥機Me163

圖12. 德國火箭動力戰鬥機Me163

隨著盟軍空中護航體系的完善(增加大量長航程的戰鬥機)以及新機型的出現,面對鋪天蓋地的機群投下的致命炸彈,德國空軍的攔截愈發變得吃力。雙方的交換比也越來越對德國不利,不少王牌飛行員在這種高強度的截擊作戰中喋血長空。

盟軍則是利用己方戰鬥機的優勢搞起了清場戰術和空中游獵戰術,進一步增加了德國空軍的人員損失率。大量有經驗飛行員的損失對於當時的德國空軍來說,是難以承受的。與此同時,盟軍轟炸機對軸承廠和煉油廠的重點轟炸則是讓德國的軍事機器運轉速度越來越慢。

圖13. 執行轟炸任務的盟軍轟炸機機群

圖13. 執行轟炸任務的盟軍轟炸機機群

德國空軍面臨的不僅是人員的損失,還有燃油不足、機體備件不足的窘境。出動率一路走低。

在這場矛與盾的較量中,盟軍最終獲得了勝利!

本文收錄在「一閃而過的流星專輯」裡,同類型的文章還包括以下:

347. 零戰的獠牙:厄利孔機關炮的日本仿造品之謎

339. 五十年中德軍事合作——德械師與德國師的真實差距

283. 隱形的空軍——全面抗戰時來自北方的援助之SB轟炸機

147. 東瀛鬼子愛偷窺——川西造水上飛艇從軍記

114. 零戰的末日:吊打日本飛機的正確方式(下)

112. 零戰第二部:鬼舞忍者與重甲騎士之鬥!(中)

111. 敲小黑板了,以零式戰鬥機來說明日造武器的特點(上)

– 全文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

– 給本站投稿只需要輸入關鍵詞「投稿」 –

– 加入本站粉絲群,只需輸入關鍵詞「加群」 –

如果你覺得本站不錯,歡迎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

相關文章

重甲前衛——美國M26坦克發展史

重甲前衛——美國M26坦克發展史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494篇原創文章,作者:Moskit。 全文共4140字,配圖10幅,閱讀需要15分鐘。2021年5月16日首發,20...

霍納將軍的海灣戰爭(上)

霍納將軍的海灣戰爭(上)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868篇原創文章,作者:阿登的苦林。 作者簡介:阿登的苦林,山東人,喜歡二戰及冷戰軍事,尤其是太平洋戰爭、蘇德戰爭和冷...

1111. 風雷光山—日本海軍機命名全解

1111. 風雷光山—日本海軍機命名全解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1111篇原創文章,作者:電光飛翔。 作者簡介:電光飛翔,北京人,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星海聯盟社成員,作品有【電閃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