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糜爛:明代身管火炮

本文摘自指文烽火工作室編著《中國古代兵器大百科》

身管火炮指的是大、中口徑的火銃,這種火銃是現代火炮的前身。早在洪武年間,明軍就使用了身管火炮,現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洪武五年(1372年)大碗口銃和現藏於山西博物院的三尊洪武十年(1377年)鐵炮就是證據。不過身管火炮飛速發展是在明代後期,在日趨嚴峻的軍事形勢下,明軍不但在舊有基礎上創新火炮,還引進並仿製了西方火炮。

虎蹲炮

虎蹲炮因形如一隻蹲在地上的猛虎而得名,是戚繼光創制的一種野戰炮。它以曲射為主,比佛郎機銃更輕,便於攜帶,機動性極強,適於在山林等有礙大炮機動的地區戰鬥,是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時常用的火器。虎蹲炮是一種熟鐵炮。它以一個炮管作為主體,管長2尺(約64釐米),口徑2寸(約6.4釐米)有餘,重36斤(約21千克),炮管上有數道鐵箍以加固炮管。炮管前方安裝有一個圓形箍,箍上伸出兩隻鐵爪穩紮在地上,尾部同樣有一個圓形箍,箍上伸出兩隻鐵爪。這樣一來,後坐力大量作用於地面,解除了後坐力對炮手的威脅。虎蹲炮發射群子彈,對集中的目標有較大的殺傷力,為野戰利器。

虎蹲炮(復原)

虎蹲炮(復原)

明朝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地帶倭患猖獗,戚繼光在與倭寇作戰的過程中,發現鳥銃與佛郎機銃在使用時並不如意,於是根據實際情況在舊有形制上創造出了虎蹲炮。

紅夷炮

明代人稱荷蘭人為「紅夷」,於是許多人誤以為紅夷炮為荷蘭所造。事實上,明朝將所有從西方傳來的長身管前裝式滑膛加農炮都稱為「紅夷炮」。明朝朝廷首次引進紅夷炮是在泰昌元年(1620 年),徐光啟派人從澳門輾轉購得4 門紅夷炮。到天啟六年(1626 年),明朝朝廷先後採購了30 門成品炮。其中有2門採購於天啟二年(1622 年)的紅夷炮長期留在北京舊城垣上,現藏於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它們炮身鐵鑄,前細后豐,管壁較厚,口徑12.5 釐米,全長 3 米,帶有準星、照門。中部有耳軸,可架設在炮車上調整射擊角度和射擊範圍,尾部收斂有球形凸起。炮身還鑄有盾形徽章和後加的刻款「天啟二年總督兩廣軍門胡,題解紅夷鐵銃二十二門」,左下方另有編號,一為「第六門」,一為「第十四門」。徽章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徽記,所以天啟二年採購的這22門紅夷炮應是英國鑄造的。

紅夷炮身管長、口徑大、裝彈多、射程遠,是當時威力最大的火炮,因此一傳入中國,便受到明朝朝廷的重視,數年之內仿製千餘門,成為明末最主要的重型火器,廣泛用於野戰、攻守城戰和海戰。但明朝的火炮優勢並未保持多久,後金很快仿造了紅夷炮,並將其改名為「紅衣炮」。

紅夷炮

紅夷炮

這門紅夷炮炮口小,後膛大,口沿和尾部均鑄有加強箍,炮耳上下鑄有兩圈加強箍,炮身鑄有豎排銘文「崇禎六年(1633年),嶺西道左佈政王,總督兩廣軍門熊,督造官萬文浩、何吾嶷、張尚文」。它在明與後金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葉公神銃

葉公神銃為葉夢熊所造。葉夢熊乃是明代冷鍛造炮第一人,他所創的神銃就屬於冷鍛炮。此炮由無敵大將軍炮的子銃加長改造而成,造價不過10餘兩,因此葉夢熊剛製造成功便上報朝廷要求大量製造。明朝朝廷很快頒旨同意。葉夢熊造出的第一批神銃長6尺(約192釐米),重不過250斤(約149千克),炮身可能已經鍛打成鋼。其一次投射的彈藥量十分驚人,《神銃議》描述:「大鉛彈七斤為公,彈次者三斤為子彈,又次者一斤為孫彈,三錢二錢者二百為群孫彈,名之曰公領孫,尚以鐵磁片用班毛毒藥煮過者佐之,共重二十斤。」經過葉夢熊的改造,神銃採用「公領孫」一炮多彈的散彈發射模式,公彈可摧毀主要目標,孫彈可製造大範圍傷害,非常適合進行野戰和攻城。

在成功的基礎上,葉公神銃出現了更多的型號,《武備志》記載,葉公神銃有天、地、玄三種規格。天字號神銃重280斤(約167千克),長3尺5寸(約112釐米);地字號神銃重200斤(約119千克),長3尺2寸(約102釐米);玄字號神銃重150斤(約89千克),長3尺1寸(約99釐米)。每炮有三輪炮車一輛,前有兩輪,輪高2尺5寸(約80釐米),後有一輪,輪高1尺3寸(約42釐米)。炮車前高後低,火炮裝上後炮口昂起。

雷州府明軍裝備的神銃長度在3尺5寸左右,重350斤(約208千克),一般一隊明軍(50人)裝備一門。此外,《登壇必究》中還記載了一種大神銃,長度在4尺5寸(約144釐米)左右,重1000斤(約595千克),有9道鐵箍。

葉公神銃(復原)

明代軍事家葉夢熊所造, 收錄於《武備志》。葉夢熊(1531 ~ 1597年),歷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曾參與萬曆三大徵之一的平定寧夏哱拜之亂,在改進武備上非常有才能。葉公神銃誕生後,被朝廷大量製造,用於九邊拒虜,僅在萬曆二十一年就造了1000門。

本章圖片在圖書內頁中的實際狀態
本章圖片在圖書內頁中的實際狀態

本章圖片在圖書內頁中的實際狀態

本章圖片在圖書內頁中的實際狀態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直達新書優惠現場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直達新書優惠現場

相關文章

寒光照鐵衣:漢代甲冑

寒光照鐵衣:漢代甲冑

本文摘自指文烽火工作室編著《中國古代兵器大百科》 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到,韓魏武卒身穿鐵鎧,銳不可當。鐵鎧發端於戰國,流行於漢代。雖然鐵鎧的...

東羅馬帝國的歷年戰爭史

東羅馬帝國的歷年戰爭史

作者:[美]凱文·F. 基利譯者:黃鍇審閱:劉曉 錘盾歷史復原俱樂部顧問:[英]傑里米·布萊克(大英帝國勳章獲得者) 西羅馬已經滅亡。羅馬人...

騎馬與砍殺:中國環首刀的興衰

騎馬與砍殺:中國環首刀的興衰

本文摘自指文烽火工作室繪編著《中國古代兵器大百科》第三章:短兵 到了漢代,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種戰刀——漢環首刀登上了歷史舞臺。這種簡潔形狀...

釋放忍術——日本忍者的起源

釋放忍術——日本忍者的起源

本文摘自指文烽火工作室編著《秘密戰三千年:世界間諜秘史》 所謂「忍者」,是日本自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約1185—1867 年)出現的一種特殊...

保密就是保打贏——希臘火的秘密

保密就是保打贏——希臘火的秘密

本文摘自指文烽火工作室編著《秘密戰三千年:世界間諜秘史》 672 年,阿拉伯艦隊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拜占庭帝國危在旦夕之時,加利尼科斯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