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自治領(The Dominion of Pakistan),也被稱為巴基斯坦聯邦,是1947年8月14日在南亞建立的一個獨立的自治領。


巴基斯坦自治領政府徽章
最初,巴基斯坦自治領不包括其境內的土邦王公國,這些「諸侯國」於次年逐漸加入巴基斯坦。1956 年,隨著巴基斯坦憲法的完成,它作為大英帝國內的聯邦自治領的地位結束,新憲法正式將巴基斯坦確立為共和國。憲法還在行政上將國家劃分為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它們是獨立的地理飛地,但在此之前它們作為一個單一的實體被統治。1971 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獨立,成為新的國家孟加拉國。

1947 年《印度獨立法》第1條規定,「在印度將設立兩個獨立的自治領,分別稱為印度和巴基斯坦」。英國君主成為新自治領的國家元首,巴基斯坦與英國和英聯邦的其他自治領共同擁戴一個國王,國王在巴基斯坦任命巴基斯坦總督。

穆罕默德·阿里·真納

真納坐在巴基斯坦王座上,作為君主的代表執行公務,巴基斯坦總督在獲准就任之前,必須宣誓效忠巴基斯坦憲法和巴基斯坦君主。
第一任巴基斯坦總督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宣誓效忠如下:「我,穆罕默德·阿里·真納,鄭重聲明對巴基斯坦憲法的真正忠誠,並且我將以巴基斯坦總督的名義忠於喬治六世國王陛下。」

1947年至1953年的總督旗幟

1953年至1956年的總督旗幟
在 1947 年 8 月之前,今天巴基斯坦大約一半的地區是英屬印度的省份,作為印度皇帝的君主擁有完全的權力,而其餘的地區則是與英國人聯盟,享有內部自治。英國於 1947 年 8 月放棄了與土邦王公的聯盟,使他們完全自立,1947 年至 1948 年間,他們加入了巴基斯坦,同時保留了幾年的內部自治權。
印巴分治導致南亞社會動盪,超過 1000 萬人跨過新邊界遷移到對面的國家,200,000 至 2,000,000 人在旁遮普邦(印巴邊境)的一連串社區暴力中喪生,一些學者將其描述為宗教之間的報復滅絕。巴基斯坦政府聲稱有 50,000 名穆斯林婦女被印度教和錫克教男子綁架和汙辱。同樣,印度政府聲稱穆斯林綁架並汙辱了 33,000 名印度教和錫克教婦女。兩國政府同意遣返被綁架的婦女,數千名印度教、錫克教和穆斯林婦女在 1950 年代被遣返回家。

前往巴基斯坦的火車接受儀仗隊的送行,新德里火車站,1947年

前往巴基斯坦旁遮普邦的難民列車
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克什米爾爭端升級為第一次印巴戰爭。在聯合國的介入下,戰爭雖然結束了,但變成了長久的「克什米爾頑症」,截至現在仍未解決。
1947 年,利亞卡特·阿里汗為該國第一任總理,穆罕默德·阿里·真納為第一任總督和議會議長。蒙巴頓曾提議擔任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總督,但真納拒絕了這一提議。

利亞卡特·阿里汗
1949 年 3 月,當利亞卡特·阿里汗在制憲會議上提出目標決議時,巴基斯坦邁出了將巴基斯坦轉變為伊斯蘭國家的第一個正式步驟。該目標決議宣佈「整個巴基斯坦的主權屬於全能的真主」。支持目標決議和將巴基斯坦轉變為伊斯蘭國家的領導者是毛拉納·沙比爾·艾哈邁德·烏斯馬尼,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學者,他於 1949 年在巴基斯坦擔任伊斯蘭教謝赫的職位。

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成員在遊行
來自孟買、中部和印度其他地區的印度穆斯林在整個 1950 和 1960 年代繼續遷移到巴基斯坦,主要定居在信德省的城市,特別是新國家的第一個首都卡拉奇。阿里汗總理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府,在上任後不久就不得不面對挑戰。他的財政部長維克多·特納(英裔巴基斯坦人)通過建立國家銀行、聯邦統計局和聯邦稅務局制訂了該國的第一個貨幣政策以改善該國的財務、稅收。還有一些棘手的問題,比如印度於 1948 年 4 月 1 日切斷了從旁遮普一側的兩條運河源頭向巴基斯坦的供水,並拒絕向巴基斯坦交付其在印度的資產,印度政府隨後公佈了這些資產。
在 1948 年的一次演講中,真納宣佈「只有烏爾都語將成為巴基斯坦國家的通用語」,但同時他呼籲孟加拉語成為孟加拉地區的官方語言,儘管如此,東孟加拉的緊張局勢開始加劇。真納的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他於 1948 年去世,孟加拉領導人卡瓦賈·納茲穆丁爵士繼任巴基斯坦總督。

納茲穆丁爵士(左)
在 1951 年的一次大規模政治集會上,阿里汗總理被暗殺,爾後納茲穆丁成為第二任總理。同時,東巴基斯坦的緊張局勢在 1952 年達到高潮,當時東巴基斯坦警察向抗議孟加拉語獲得與烏爾都語同等地位的學生開槍。局勢由納茲穆丁總理控制住,他發佈了一項決議,授予孟加拉語平等地位,這是在 1956 年憲法中規定的一項權利。1953 年,在宗教黨派的煽動下,爆發了反艾哈邁迪耶教派(從印度伊斯蘭教中分化出的具有混合教義的宗教派別,其基本教義是在綜合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教義的基礎上形成的。)的騷亂,導致許多艾哈邁迪耶派信徒死亡。1954 年,由兩人組成的調查法庭對騷亂進行了調查,這遭到了被指控煽動騷亂的政黨之一的伊斯蘭聯盟的批評。這一事件導致巴基斯坦首次實施戒嚴,並開始了軍事幹預該國政治和民政的歷史。1954 年,備受爭議的「統一計劃」是由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上一任領袖阿里·博格拉根據德國的地緣政治模式劃分巴基斯坦的。

巴基斯坦西部的四個地區(俾路支斯坦、信德、旁遮普、開伯爾-普赫圖赫瓦)合併為一個政體,即西巴基斯坦。
同年,巴基斯坦舉行了第一次立法選舉,社會主義者主導了東巴基斯坦地區。1954 年的選舉結果顯示了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東巴基斯坦受到共產黨與工人黨和人民聯盟的影響,而親美的資本主義黨派在西巴基斯坦獲得多數席位。在議會通過信任投票和頒佈 1956 年憲法後,確認巴基斯坦為伊斯蘭共和國,自治領時代結束,兩位著名人物成為新國家的總理和總統,侯賽因·蘇拉瓦迪成為領導社會主義聯盟的總理,伊斯坎德爾·米爾紮成為巴基斯坦第一任總統。

蘇拉瓦迪(左)、米爾扎(中)與周恩來
該自治領最初是五個省的聯邦:東孟加拉省(後來成為孟加拉國)、西旁遮普省、俾路支省、信德省和西北邊境省。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省長,由巴基斯坦總督任命。此外,在接下來的一年裡,覆蓋西巴基斯坦重要地區的巴基斯坦諸侯國加入了巴基斯坦。他們包括巴哈瓦爾布爾、凱爾布爾、斯瓦特、迪爾、罕薩、奇特拉爾、馬克蘭和卡拉特汗國。
有爭議的「拉德克利夫線」直到 1947 年 8 月 17 日才公佈,這條線劃定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邊界。拉德克利夫邊界委員會試圖將東部和西北部的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與印度教徒佔多數的地區分開。這需要人為分開兩個省份——孟加拉和旁遮普。旁遮普西部成為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東部成為印度的旁遮普邦。孟加拉同樣被劃分為東孟加拉(在巴基斯坦)和西孟加拉邦(在印度)。


根據1947年《印度獨立法案》,英屬印度將被劃分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從 1947 年到 1952 年,喬治六世是巴基斯坦的君主,它與英國和英聯邦的其他自治領共享其主權。
喬治六世於 1952 年 2 月 6 日去世後,他的女兒伊莉莎白公主成為了巴基斯坦的新君主。1953 年女王加冕期間,伊莉莎白二世被加冕為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七個獨立英聯邦國家的女王。在她的加冕誓言中,新女王承諾「根據他們各自的法律和習俗管理巴基斯坦人民」。

巴基斯坦於 1956 年 3月23 日通過《共和憲法》廢除了君主制,巴基斯坦成為英聯邦內的共和國。女王致函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米爾扎說:「我密切關注貴國自建國以來的進展,得知貴國打算留在英聯邦內,我感到非常滿意。我相信巴基斯坦和其他英聯邦國家將繼續繁榮發展,並從我們的相互聯繫中受益」。

阿里汗會見杜魯門
外交方面,1949 年,阿富汗在巴基斯坦-阿富汗邊界上出現了一些領土問題,印度在克什米爾控制線上出現了領土問題。當約瑟夫·史達林領導的蘇聯不歡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分治時,對巴基斯坦的外交承認成為一個問題。伊朗帝國於 1947 年成為第一個承認巴基斯坦的國家。1948 年,以色列的本·古裡安派秘密信使前往巴基斯坦想與真納建立外交關係,但真納沒有對本·古裡安做出任何回應。
獲得獨立後,巴基斯坦大力發展與其他穆斯林國家的雙邊關係,並全心全意地爭取主導穆斯林世界,或者至少爭取促進穆斯林國家的團結。巴基斯坦領導人試圖將巴基斯坦塑造為伊斯蘭世界的「自然領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龐大的人口和軍事實力。最高級別的穆斯林聯盟領導人哈利·庫扎曼宣佈,巴基斯坦將把所有穆斯林國家聚集到「伊斯蘭斯坦」——一個泛伊斯蘭實體裡。當時,美國方面反對這一想法,英國首相剋萊門特·艾德禮當時表示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重新統一,他比較擔心穆斯林世界的統一。由於當時大多數阿拉伯世界正在經歷民族主義的覺醒,巴基斯坦的泛伊斯蘭願望幾乎沒有吸引力。一些阿拉伯國家將「伊斯蘭」項目視為巴基斯坦企圖控制其他穆斯林國家的企圖。巴基斯坦大力倡導全世界穆斯林的自決權,巴基斯坦為世界穆斯林國家所做的努力對印度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和厄利垂亞等國具有重要意義,導致這些國家與巴基斯坦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繫。

1947 年至 1956 年,巴基斯坦實行君主立憲制,巴基斯坦君主與英聯邦國家的君主是同一個人,總督是君主在巴基斯坦自治領的代表。
君主:

喬治六世,1947年8月14日——1952年2月6日

伊莉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1956年3月23日
巴基斯坦總督:

1.穆罕默德·阿里·真納,1947 年 8 月 15 日-1948 年 9 月 11 日

2.卡瓦賈·納茲穆丁爵士,1948 年 9 月 14 日-1951 年 10 月 17 日

3.古拉姆·穆罕默德爵士,1951 年 10 月 17 日-1955 年 8 月 7 日

4.伊斯坎德爾·米爾扎,1955 年 8 月 7 日-1956 年 3 月 23 日
微信搜尋「如雄鷹展翅上騰」公眾號,關注以了解更多冷門軍事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