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我們的備用號,以防失聯!
作者:竹山草
編輯:海鷲

據外媒報道,有「最美狙擊手」之稱的烏克蘭女狙擊手索普哈·奧利尼琴科不久前在巴赫穆特戰場被俄軍俘獲。
年僅21歲的奧利尼琴科貌美如花,槍法了得,據說在戰鬥中多次狙殺俄方重要人員,但她性情暴戾,心如蛇蠍,屢屢犯下虐俘殺俘的劣行,早被俄軍列入「黑名單」。
奧利尼琴科十分不走運地落入以冷血無情著稱的瓦格納集團手中,以其特有的家法錘刑處決!活躍在俄烏戰場上的烏軍女狙擊手不止奧利尼琴科一人,據說有數十人之多,她們多數隱名埋姓,但手段狠辣不輸男性同行。
有趣的是,西方媒體在報道這些烏軍女狙擊手時,偶爾會將她們與二戰時期同樣成長在烏克蘭黑土地上的一位傳奇女狙擊手相提並論,她就是女性狙殺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活躍在俄烏戰場上的烏克蘭女狙擊手。
1
射擊天才,棄筆從戎
1916年7月16日,在俄羅斯帝國基輔省白採爾科維的一座村莊裡,來自彼得格勒的鎖匠米哈伊爾·貝洛夫迎來了新生命的降臨,他的妻子埃琳娜誕下一個可愛的女嬰,貝洛夫為她取名柳德米拉·貝洛娃。
在烏克蘭的鄉野中,柳德米拉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後來進入白採爾科維第三中學就讀。
少女時代的柳德米拉可不是個乖巧的鄰家女孩,而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假小子,喜愛運動,熱衷於體育競賽,但絲毫不影響她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

■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的故鄉烏克蘭白採爾科維。
1930年,14歲的柳德米拉隨家人移居到基輔。在20世紀30年代,蘇聯大力推動射擊運動的開展,在各地建立了眾多射擊俱樂部,鼓勵青少年學習射擊技術。
柳德米拉也加入了當地的射擊俱樂部,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展現出驚人的射擊天賦,年紀輕輕就獲得了「伏羅希洛夫神射手」稱號以及徽章,這是當時蘇聯給予民間優秀射手的一項榮譽和獎勵。

■蘇聯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元帥接見獲得「神射手」稱號的女同志,右側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徽章。
1932年,16歲的柳德米拉與醫生阿列克謝·帕夫利琴科結婚,並隨夫姓改名為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這個姓氏伴隨她終生。
儘管柳德米拉很快生下兒子羅斯蒂斯拉夫,但這段婚姻還是很快歸於破裂,她回到父母身邊,除了做家務外還上夜校,堅持學習文化知識,後來進入基輔兵工廠成為車工。
1937年,經過刻苦努力,柳德米拉考入了基輔大學歷史系,希望未來能夠成為學者和教師。
在大學校園裡,柳德米拉盡顯體育健將的本色,成為校田徑隊的短跑和撐杆跳運動員,她的射擊才能也引起軍隊的注意,被招入一所軍事化的狙擊學校接受了6個月的專業訓練,為日後叱吒沙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世紀初葉的基輔大學,柳德米拉在1937年至1941年間在此攻讀歷史學位。
1941年春夏之交,已經進入大學第四學年的柳德米拉緊張地準備畢業論文,題目是關於烏克蘭哥薩克酋長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
然而,6月22日蘇德戰爭的猝然爆發讓柳德米拉棄筆從戎,她第一時間前往徵兵辦公室報名入伍。
軍方工作人員準備按慣例分配柳德米拉去當護士,但被她當面拒絕,明確要求加入步兵部隊,在出示了射擊技能的各種資歷證明後,她的願望得到滿足,被接納為一名女狙擊手。
2
圍城鏖戰,狙擊女神
穿上軍裝的柳德米拉被分配到第25步兵師第54步兵團某連擔任狙擊手。第25步兵師是蘇聯紅軍中一支久負盛名的王牌部隊,以蘇俄內戰時期的紅軍名將,也是該師首任師長瓦西里·恰巴耶夫將軍(中文譯名夏伯陽)命名。
在衛國戰爭開始時,第25步兵師隸屬於南方面軍第9集團軍第14步兵軍,奉命參與保衛黑海重鎮敖德薩的戰鬥,這座城市在1941年8月初遭到德軍和羅馬尼亞軍隊的包圍,第54團被部署在敖德薩東面的防禦陣地上。

■1941年敖德薩保衛戰期間,蘇軍士兵在清點繳獲的敵軍武器。
初到連隊的柳德米拉雖然受到戰友們的歡迎,但也被懷疑的目光所包圍,畢竟在當時的軍隊中女狙擊手還是鳳毛麟角,聞所未聞。
在分配武器時,軍械部門以武器短缺為由,只發給柳德米拉一枚手榴彈,讓她擔任另一位狙擊手的助手。
8月8日,在守衛一座高地的戰鬥中,在戰友負傷倒地後,柳德米拉接過了帶有瞄準具的莫辛納甘步槍,乾脆利索地擊斃了2名德軍,取得了戰場首殺,終於贏得了戰友的信任,正式成為一名狙擊手,自然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狙擊步槍。

■柳德米拉手持莫辛納甘狙擊步槍的留影,攝於敖德薩戰役期間。
德羅聯軍以兵力優勢步步逼近,蘇軍外圍部隊被迫向城區撤退,並展開廣泛的狙擊作戰以遲滯德軍推進,掩護撤退行動。
在後衛戰中,柳德米拉的狙擊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她常常身穿偽裝服埋伏在德軍行進路線附近,有意先讓對手通過,趁其不備從背後或側面在700~800米距離上實施遠端狙殺,令德軍心驚膽戰。

■身穿偽裝服埋伏在狙擊陣地上的柳德米拉。
在之後的巷戰中,柳德米拉的武器更換為帶有10發彈匣的託卡列夫SVT-40半自動狙擊步槍,在中近距離狙擊居多的巷戰中射速更快SVT-40要比莫辛納甘步槍更合適。
在兩個半月的戰鬥中柳德米拉擊殺了187名軸心國官兵,其中還包括10名敵軍狙擊手,她也被破格提升為少尉。
1941年10月,敖德薩最終淪陷,柳德米拉與第25步兵師餘部乘坐黑海艦隊的艦船由海路撤退到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港,投入了另一場更為艱苦漫長的要塞保衛戰。

■晉升少尉軍銜的柳德米拉與戰士們在一起。
在塞瓦斯托波爾戰役中,柳德米拉在以嫻熟巧妙、冷靜精準的狙擊技術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的同時,也邂逅了一段戰地情緣。
按當時蘇軍編制,一個步兵連配2名狙擊手,而在1941年12月,柳德米拉迎來了一位新搭檔阿列克謝·基特申科少尉,兩人在默契的配合中漸生情愫,定下婚約。
不幸的是,1942年3月,基特申科在戰鬥中遭德軍迫擊炮襲擊,壯烈犧牲,柳德米拉親自把愛人的遺體背下火線,並將無比的憤怒化為復仇的子彈射向法西斯分子。
在戰鬥間隙,柳德米拉將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戰友,培養更多的優秀狙擊手。

■柳德米拉與第二任丈夫基特申科的合影。
1942年5月,柳德米拉以擊斃257名敵軍的戰績受到南方面軍軍事委員會的通令嘉獎,晉升中尉軍銜並被授予列寧勳章。
蘇聯宣傳部門也注意到柳德米拉的事蹟,並將其樹為巾幗英雄的典型,廣為報道,以鼓舞全蘇聯的女性積極支持戰爭。柳德米拉的照片和戰績還被印在傳單上,散發到德軍陣地上,「狙擊女王」、「死神之女」的名聲在前線不脛而走。
德軍對柳德米拉恨之入骨,揚言一旦活捉就要將她大卸八塊以洩憤。

■柳德米拉流傳甚廣的一幅宣傳照片,她最終狙殺了309名敵軍。
1942年6月,柳德米拉在前沿被迫擊炮彈所傷,蘇軍高層認為她的戰鬥經驗和宣傳價值不容忽視,特別指示黑海艦隊用潛艇將柳德米拉撤出圍城,轉往莫斯科療傷。
截至此時,根據蘇聯官方記載,柳德米拉在10個月內狙殺了309名敵軍,其中包括36名狙擊手,這一戰績使她成為戰爭史上射殺記錄最高的女性狙擊手。
3
巡訪英美,鼓舞鬥志
柳德米拉在一個月後傷勢痊癒,但並沒有重返前線,而是肩負一項特別使命被派往另一個戰場。她和另一位狙擊手弗拉基米爾·普切林採夫作為蘇聯軍人的代表出訪英美,向西方民眾宣傳蘇聯軍民的英勇奮戰,推動英美開闢第二戰場。
在訪美期間,柳德米拉獲邀訪問白宮與羅斯福總統會面,是歷史上首位在白宮受到美國總統接見的蘇聯公民。柳德米拉還與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相談甚歡,在後者的安排下在白宮小住,並在美國各大城市進行巡訪。

■1942年柳德米拉訪問美國期間與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會面。
儘管得到如此禮遇,柳德米拉在訪美期間更多感受到美國公眾對蘇聯的誤解和蔑視。在華盛頓的某次新聞發佈會上,柳德米拉被記者們不懷好意的刁鑽問題所震驚,有人對她的軍裝裙子的長度提出批評,認為應該像美國女郎那樣穿更短的裙子,而且還譏諷她的軍裝讓她看起來很胖,還有記者詢問她在前線作戰時是否化妝!對於這些責難,柳德米拉都給予冷靜而直率的回答。
之後,柳德米拉又訪問了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在芝加哥的集會上,柳德米拉麵對黑壓壓的人群說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話:「先生們,我現在26歲,到目前為止已經擊斃了309名法西斯侵略者,你們不覺得躲在我身後已經太久了嗎?」此言顯然觸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並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在訪美期間,柳德米拉參加了各種公開活動,她的裙子長度也成為美國媒體調侃的對象。
柳德米拉的表現讓美國公眾的看法有所改觀,媒體們開始以「狙擊手女孩」稱呼她。她還收到美方饋贈的各種禮物,比如美國政府送給她一支柯爾特手槍,在紐約收到一件浣熊皮大衣,在訪問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時獲贈一支帶瞄準鏡的溫切斯特M70型步槍,如今被陳列在莫斯科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內。

■柳德米拉與普切林採夫訪美期間在蘇聯大使館內的留影。
在結束對美國和加拿大的訪問後,柳德米拉又前往英國,先後造訪了考文垂、伯明翰、曼徹斯特等英國城市,與各界人士見面。
在考文垂期間,柳德米拉瞻仰了毀於德軍空襲的教堂廢墟,參觀了當地工廠,並接受了工人們捐贈的4516英鎊捐款,用於為蘇軍購買3臺X光機,在其他城市得到了更多捐款。

■柳德米拉在訪問英國期間體驗英國步槍。
訪問歸來的柳德米拉被任命為狙擊手學校的教官,負責培訓更多出色的女狙擊手。讓她感到傷感的是,她的很多學生沒能看到勝利到來,在戰爭期間蘇軍的2000餘名女狙擊手中僅有約500人倖存到戰後,陣亡率高達75%。
1943年10月,柳德米拉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同年蘇聯政府發行了她的肖像郵票。

■在二戰期間,蘇聯軍隊中有2000餘名女狙擊手,但僅有四分之一活到戰後。
4
創傷難平,中年早逝
1945年戰爭結束後,柳德米拉重返校園,繼續因戰爭中斷的學業,在同年12月獲得了遲來四年的畢業文憑,併成為一名歷史學者。
在1945年到1953年間,柳德米拉一直在蘇聯海軍總司令部內任助理研究員,在以少校軍銜退役後積極從事蘇聯老兵組織的工作。1957年,埃莉諾·羅斯福訪問蘇聯,與柳德米拉在莫斯科再度見面。

■戰後參加戰爭紀念活動的柳德米拉,消瘦的面龐表明她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雖然和平降臨,但戰爭給柳德米拉造成的心理創傷始終不能癒合,特別是丈夫基特申科的犧牲給她留下了永久的傷痛,同時她也飽受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折磨,不得不借助酒精來緩解緊張情緒,結果染上酗酒的惡習,這一切都使柳德米拉的健康狀況持續惡化。
1974年10月10日,柳德米拉突發中風後在莫斯科病逝,終年58歲,被安葬新聖女公墓。1976年,蘇聯政府第二次發行了柳德米拉的肖像郵票,以示對「一代女狙神」的緬懷。

■1976年蘇聯發行了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的肖像郵票。
斗轉星移,柳德米拉曾經為之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蘇聯已經不復存在,而她的年輕後輩們再度拿起狙擊槍奔赴戰場,可是子彈卻射向了柳德米拉昔日戰友的後代子孫,倘若她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end

01
02
03
04
05





滑動查看更多
原創不易,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