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現代的荷蘭歷史和戰爭電影,可能大部分童鞋都沒看過幾部,雖然荷蘭人拍片的效率也確實不高,但他們確實有在默默而緩慢地拍一些和尼德蘭地區歷史有關的小眾影片,比如關於1944年斯海爾德河口戰役的影片《被遺忘的戰役》(2020)、關於法蘭克帝國討伐弗裡西亞王國的影片《雷德白》(2018)等,這回筆者就來介紹一部今年荷蘭人拍攝的小眾歷史電影《格魯特·皮爾》(Grutte Pier,2022)及其歷史背景。

電影《格魯特·皮爾》
格魯特·皮爾全名為皮爾·戈洛夫·多尼亞(pier Gerlofs Donia),Grutte Pier為其外號,也有人叫他「大皮爾(Big Pier)」或「偉大的皮爾(Greate Pier)」,他是弗裡西亞歷史傳說中一位深受愛戴的民間英雄,同時也是史上最牛逼的海盜之一,據說皮爾能夠把一匹馬扛在肩上,或一刀砍下幾個對手的腦袋。這些對其體型和力量的描述當然有誇大的成分,但歷史上的皮爾身高確實超過7英尺,在當時也算是個壯高個兒了。

格魯特·皮爾雕像及一幅1622年的畫像
弗裡西亞(Frisia)地區,也譯作弗里斯蘭,其地域包括今天荷蘭的弗里斯蘭省、北荷蘭省北部、格羅寧根省部分地區,以及德國的下薩克森州的東弗里斯蘭和北弗里斯蘭等地。居住在此的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一般也就稱他們為弗裡西亞人,這幫人在西歐歷史上一直是個刺頭兒,不管是一開始的羅馬帝國,還是之後的法蘭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都一度拿他們沒轍。
十五世紀後半葉,弗裡西亞人正面臨丹麥王國、哈布斯堡家族和薩克森公爵的輪番進攻,能保持其民族獨立的時日已經不多了。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1480年,皮爾呱呱墜地,開始了其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西羅馬帝國末期的弗裡西亞
皮爾出生後的30多年時間裡,生活還算平靜,他甚至還和一個叫林茨捷·希爾採瑪(Rintsje Syrtsema)的女子結了婚,並養育了兩個孩子。然而1515年的一天,薩克森公爵手下的一支僱傭軍偷襲了他皮爾所在的村莊時,他的妻子遭到侵犯並被殺害。為了替妻子復仇、奪回被摧毀的家園,皮爾選擇加入荷蘭海盜。

劇照:皮爾與妻子吃飯
身強體壯的皮爾很快被一群海盜戰士擁戴為頭目,並駕駛著一艘名叫「祖德澤(Zuiderzee)」的戰艦,徜徉在弗裡西亞沿海襲擊入侵者。為了辨別所活捉的到底是德意志入侵者還是被他們強徵的弗裡西亞農民,皮爾會讓俘虜們用弗裡西亞方言背誦詩歌「Bûter, brea en griene tsiis: wa’t dat net sizze kin, is gjin oprjochte Fries」,並通過他們的口音來辨認他們的民族身份。
起初,靠著人高馬大和高強的武藝,皮爾在陸地和海上與敵人們展開了一場又一場大戰,並靠著他那把十五鎊重的巨劍聲名鵲起(現在歷史學家一般認為這樣笨重的巨劍根本無法運用在實戰中,其更像是一種禮儀道具)。但在反抗敵人五年之後,皮爾突然意識到小小的弗裡西亞被哈布斯堡家族吞併已是無法迴避的歷史命運,因此也就放棄了武裝鬥爭,回到弗裡西亞的斯內克市隱居,並很快就去世,終年40歲。

弗里斯蘭博物館門口的格魯特·皮爾巨劍雕像
由於在荷蘭民族史上的特殊地位,後世關於格魯特·皮爾的文藝作品數量不少,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2008年,荷蘭漫畫家穆德霍恩將格魯特·皮爾的生平故事畫作黑白連環畫出版,並大獲好評,2019年出版方還推出了相關限量版手段,當然,這對於我們來說,都是小眾到不能再小眾的玩意。

格魯特·皮爾漫畫與限量版手辦
今年剛好60歲的荷蘭導演斯蒂文·德·瓊(Steven de Jong)接下了拍攝格魯特·皮爾傳記電影的重任,在有限預算的限制下,這位導演還是比較成功地完成了一部還算壯觀的作品。影片遵循荷蘭主流歷史論調,把格魯特·皮爾描述為一位頗具民族主義氣節的荷蘭民族英雄,在片中賦予其諸如「寧死也不做奴隸」的豪言壯語。
雖然在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我們來說影片製作水平一般,劇情主線推進上也存在著不小問題,但就荷蘭國產影片的製作水準來說也算高規格了,參加過2020年歐洲歌唱大賽的歌手米蘭·範·威爾登(Milan van Weelden)為影片主題曲獻唱,病逝於2020年荷蘭國寶級演員布拉姆·範·德·弗盧格特(Bram van der Vlugt)去世前在片中飾演了佛蘭德伯爵的角色,在荷蘭人看來,這部影片簡直就是荷蘭人自己的《勇敢的心》。

弗盧格特飾演的佛蘭德伯爵
影片早在2019年4月就是開始拍攝,但受疫情及後期製作的影響,但今年10月28日才在荷蘭境內上映。為還原歷史氛圍,影片中的對話獨樹一幟的使用了弗裡西亞語,即使是今天的荷蘭人也很那再聽懂這種語言。導演斯蒂文·德·瓊對記者表示,本片只是這一宏大歷史故事的第一集,後續幾集將陸續製作並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