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惡魔的先鋒:納粹德國「衝鋒隊」簡史與銜級體系簡述(上)
1-4:急速壯大背景下的衝鋒隊銜級(1929-1933)
弗朗茨·普費弗·馮·所羅門是一個思想相對「進步開化」的早期納粹黨成員,其相對靈活的用人標準,在魏瑪共和國20年代中後期略微穩定的國內局勢中,維持並擴充了衝鋒隊的規模。
但從此時開始。衝鋒隊中吸納了大量前左翼成員。衝鋒隊成員開始從小資產階級為主轉變為以工人、學生和退伍軍人為主。因此也有「牛排納粹黨」一說(外皮是棕色的,內在是紅色的)。

大量非納粹虔誠者的加入,雖然拓展了希特勒的影響力,但加劇了納粹黨內部爭鬥。這些出身寒門、居於底層從而受到受一定左翼影響的新成員也越來越不滿希特勒與德國上層勾結,走金元政治道路的理念。
進入1927-1930年,衝鋒隊與德國傳統大資本家大貴族的衝突增多,各「集團」間的摩擦時有發生,納粹黨不得不多次合併改組各「集團」。
1929-1931年之間,因為權力地位問題,衝鋒隊與納粹黨發生了幾次嚴重的內訌。1931年初,衝鋒隊「柏林-勃蘭登堡」集團的區隊長沃爾特·史特納斯第二次嚴重違抗希特勒的命令,最終導致「柏林-勃蘭登堡」集團被削弱,希特勒依靠其他納粹黨成員的影響力才穩定了局面。納粹黨稱第二次史特納斯叛亂。

在兩次叛亂前後,希特勒先是迫使所羅門卸任,自己擔任衝鋒隊最高領袖,從而第一次將衝鋒隊與納粹黨的最高領導合為一人,而後迎回羅姆,讓後者在衝鋒隊擔任新設立的「衝鋒隊參謀長」一職,統攬全部衝鋒隊。
羅姆所擔任的「衝鋒隊參謀長」僅次於「衝鋒隊最高領袖」,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羅姆回到衝鋒隊後不久,立即著手進一步擴大沖鋒隊規模。並參照國防軍模式為衝鋒隊引入了一套複雜的兵種色體系,還增設了右肩肩章,棕褐色制服與高筒帽也越發複雜。
下圖為剛回歸衝鋒隊時的羅姆

得益於1929年西方經濟危機的波及,進一步加劇了魏瑪共和國好不容易緩和的社會矛盾。德國社會原本就存在的仇猶情緒進一步加大。衝鋒隊抓住機會,對猶太人群體百般騷擾迫害,並儘可能把猶太人和納粹黨的各種政敵聯繫起來。
比友誼更加刻骨銘心的是仇恨。嚴重的社會危機以及1930年國會大選的巨大進展,使得衝鋒隊的規模暴漲,1930年底衝鋒隊還只有6萬人,到1933年底就超過了290萬。
從1928年開始,為適應急速壯大的衝鋒隊,衝鋒隊內部銜級進一步複雜化,羅姆迴歸以後的1930-1932年間,衝鋒隊引入了兵種色模式代表不同地區,在增加識別色同時,還增設了右肩肩章裝飾,肩章是單肩的,後來的一般黨衛隊延續了這一傳統,武裝黨衛隊則為雙肩。
衝鋒隊基本情況如下:
深紅色底板+金色領邊:衝鋒隊參謀長
胭脂紅底板+銀色領邊:衝鋒隊總參謀部與總部衛隊
深紅色底板+銀色領邊:「集團軍」部隊
黑栗色底板+金色領邊:「奧斯特蘭」集團(地盤為東普魯士+但澤市)
黑栗色底板+銀色領邊:「威斯特法倫」集團(地盤為威斯特伐利亞+利珀)
黑色底板+金色領邊:「萊茵」集團(地盤為北萊茵省)
黑色底板+銀色領邊:「柏林—勃蘭登堡」集團(地盤為柏林市+勃蘭登堡西部地區)
粉紅色底板+金色領邊:「東線馬克」集團(地盤為勃蘭登堡東部地區)
青綠色色底板+金色領邊:「波美拉尼亞」集團(地盤為波美拉尼亞地區)
青綠色色底板+銀色領邊:「圖林根」集團(地盤為圖林根地區)
褐色底板+金色領邊:「西馬克」集團(地盤為萊茵省+薩爾地區部分)
褐色底板+銀色領邊:「下薩克森」集團(地盤為漢諾威省+不倫瑞克省東部)
翡翠色底板+金色領邊:「薩克森」集團(地盤為薩克森地區)
圖為一名穿著夏季制服的「薩克森」集團小隊長

翡翠色底板+銀色領邊:「諾德馬克」集團(地盤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大部分地區)
橙黃色底板+銀色領邊:「米特」集團(地盤為薩克森+安哈爾特省)
橙黃色底板+金色領邊:「西南」集團(地盤為符騰堡+巴登大部分地區)
硫黃色底板+銀色領邊:「西里西亞」集團(地盤為西里西亞地區)
硫黃色底板+金色領邊:「弗蘭肯」集團(地盤為巴伐利亞州北部、西部部分)
淺藍色底板+銀色領邊:「霍克蘭」集團(地盤為巴伐利亞州南部、西部部分)
淺藍色底板+金色領邊:「巴伐利亞東邊疆大區/羅伊特大區」集團(地盤為巴伐利亞州東部、北部部分)
鋼灰色底板+綠金色領邊:「北海」集團(地盤為漢諾威、奧爾滕堡、不來梅西部)
鋼灰色底板+白色銀色領邊:「庫普法爾茨」集團(地盤為黑森、巴登部分)
海藍色底板+金色領邊:「漢莎」集團(地盤為漢堡、梅克倫堡、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部分)
海藍色底板+銀色領邊:「黑森」集團(地盤為黑森—拿騷、黑森部分)
下圖為後世合成的不同地區衝鋒隊集團的帽子、領章、右肩章顏色區分,色差沒做好


1932年,也就是納粹黨在德國全面奪權前夕,衝鋒隊銜級進行了最後一次大規模調整,此後沒有再進行大調整,羅姆在此次調整中將自己的領章改為玻利維亞風格。同時還增加了黨衛隊制服和大簷帽制服(戈培爾穿的衣服)。


下圖為羅姆倒臺前的部分衝鋒隊銜級標誌示意圖



而羅姆領導的290萬衝鋒隊在1932-1933年奪權期間,為希特勒立下了汗馬功勞。
下圖為衝鋒隊員在1933年逮捕左翼人士

1-5:逐步邊緣化的納粹衝鋒隊銜級與二戰時期衝鋒隊建制部隊軍銜(1934-1945)
但是,羅姆所代表的群體日益激進和驕橫,同時手下數目龐大且多次發表要取代國防軍言論的羅姆,也引起了國防軍和大資本家的警惕。
最終希特勒依仗此前在衝鋒隊內成立的「黨衛隊」發動「長刀之夜」行動,迅速清除了衝鋒隊領導層。此後衝鋒隊讓位於黨衛隊,只從事輔助治安和宣傳等工作。
下圖為羅姆倒臺前夕照片,背後為希姆萊,可以看到此時黨衛隊與衝鋒隊服裝已經有了明顯區別

羅姆倒臺後,衝鋒隊的銜級標誌進行了調整,並修改了制服體系。銜級體系也經歷了幾次微調。
後期的衝鋒隊制服更加接近德軍毛呢四口袋軍服風格

下圖為1935年的衝鋒隊銜級體系

下圖為1937年的衝鋒隊銜級體系與黨衛隊對比

到1942年以後,衝鋒隊銜級體系基本定型
基本情況如下:
衝鋒隊最高領袖——1930年後由希特勒兼任——無標誌
以下為高級幹部銜(高級幹部的橡樹葉似乎在1934-1945年中的某個時間點後全部改為金色,暫未查到相關資料)
衝鋒隊參謀長——類似上將——紅底板金色多重橡樹葉標誌
特殊肩章,後期改為雙肩佩戴


以下佩戴紅色麻花肩章

上級集團領袖——類似兵種將軍——多色底板銀色三叉橡樹葉加一顆徽章

集團領袖——類似中將——多色底板銀色三叉橡樹葉

旅隊長——類似少將——多色底板銀色三叉橡樹葉,或多色底板銀色雙叉橡樹葉加一顆徽章

以下為幹部銜
區隊長——無對應軍銜,相當於大校——多色底板銀色雙叉橡樹葉

以下佩戴多色麻花肩章

旗隊長——相當於上校——多色底板一條銀色橡樹葉

一級突擊大隊領長——相當於中校——多色底板四顆徽章加兩條白線

二級突擊大隊長——相當於少校——多色底板四顆徽章

以下佩戴多色平板肩章

一級突擊中隊長—— 相當於上尉——多色底板三顆徽章對角佈置、底部四條白線

二級突擊中隊長—— 相當於中尉——多色底板三顆徽章對角佈置、底部兩條白線

突擊中隊長—— 相當於少尉——多色底板三顆徽章對角佈置

以下為資深隊員銜
以下不佩戴肩章
高級分隊長——無對應軍銜, 相當於高級軍士長——多色底板兩顆徽章對角佈置、底部四條白線
上級分隊長—— 相當於軍士長——多色底板兩顆徽章對角佈置、底部兩條白線
分隊長—— 相當於上士——多色底板兩顆徽章對角佈置
上級小隊長—— 相當於中士——多色底板一顆徽章、底部兩條白線
小隊長—— 相當於下士——多色底板一顆徽章

小組長—— 相當於資深豁免兵——底板四條白線
突擊隊員—— 相當於上等兵——底板兩條白線
衝鋒隊員—— 相當於列兵或二等兵——多色地板

候選衝鋒隊員——無級別無標誌
下圖為後期基本定型的衝鋒隊銜級體系

1-6:衝鋒隊的尾聲
二戰爆發後,因為不斷的動員,衝鋒隊規模不斷縮小,地位日益下降。到二戰後期,德國也開始在衝鋒隊內部元件衝鋒隊山地部隊、衝鋒隊海軍陸戰隊和統帥堂裝甲擲彈兵師等建制作戰單位,部分單位軍銜體系基本沿用衝鋒隊後期確立的銜級體系。
比較特殊的是衝鋒隊海軍陸戰隊領章有海錨標誌。隨著戰事的持續,這些部隊有的逐漸被國防軍收編。
下圖為衝鋒隊海軍陸戰隊22團突擊1隊的一名衝鋒隊員,衝鋒隊海軍陸戰隊是海軍輔助部隊

衝鋒隊的崛起和沒落是希特勒卸磨殺驢的典型,但也得益於此,在二戰後的清算行動中被西方盟軍刻意放過。不過沖鋒隊作為納粹黨最早的準軍事化組織,其對後來的黨衛隊銜級體系影響深遠。
當然,衝鋒隊的銜級體系既參照了國防軍也有一定區別,一方面有政治因素,另一方面是衝鋒隊自身發展需要而進行的調整。在下一章我們將介紹一般黨衛隊主要的銜級體系。
————全文☆完————
前文:惡魔的先鋒:納粹德國「衝鋒隊」簡史與銜級體系簡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