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用鋼管鐵皮造最簡陋特攻機,能載800公斤炸彈,起落架升空就脫落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戰史堂堂主,立志要做一個嚴謹又有趣的公眾號。儘量保證內容真實幹貨,配圖準確,還讓文章讀起來不枯燥。

在二戰末期的日軍神風特攻作戰中,日本海軍推出了「櫻花」自殺式特攻機,日本陸軍也不甘示弱。陸航裝備的Ki-43「隼」和Ki-51「九九襲擊機」速度太慢,突防成功率太低,因此急需一款可以大量生產,速度較快的專用特攻機。

不同於海軍的「櫻花」,早早就提上了日程,陸軍的專用特攻機直到1945年1月20號才下令研製,由中島公司負責。

日本陸軍準備特攻的Ki-43「隼」

▲日本陸軍準備特攻的Ki-43「隼」。

陸軍的計劃是研製一款「本土決戰機」,後來被命名為Ki-115「劍」,它在美軍登陸日本本土的時候使用,因此不需要太大的航程,能夠帶著炸彈以超過500km/h的速度在600米的高度美艦。

為了趕上本土決戰,該機需要在1945年7月到次年4月完成6000架的產量,因此留給研發的時間非常短。

Ki-115「劍」的主任設計師是中島的青木邦弘,他用最容易獲得的材料,於3月5號完成了設計製造,速度不可謂不快。

日本陸軍研發的專用特攻機——Ki-115「劍」,可以看到該機非常簡陋

▲日本陸軍研發的專用特攻機——Ki-115「劍」,可以看到該機非常簡陋。

Ki-115「劍」整體看上去非常簡陋,機身使用鋼管作為骨架,截面採用最簡單的圓形,蒙皮是薄鋼皮。堂主感覺如果不是對速度和掛載有要求,設計師可以直接用帆布蒙皮。

Ki-115「劍」的機翼主樑為鋁材,作為飛機的重點承力結構,主樑可不能大意。機翼跟Ki-43「隼」類似,前緣沒有後掠角,後緣採取前掠。座艙採用開放式設計,裡面的設備非常簡單。

由於是一次性戰機,Ki-115「劍」的發動機的選擇就很隨意了,只要達到800~1000馬力即可,淘汰的二手貨也可以用。

考慮到500km/h的速度要求,設計師最後選擇了海軍的Ha-115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130馬力,比預想的要大一些,所能達到的速度也更快,在掛彈並拋棄起落架的狀況下能勉強超過500km/h。

一架下線的Ki-115「劍」

▲一架下線的Ki-115「劍」。

至於飛機其他的部件則能省就省:取消尾輪代之以滑撬,主起落架僅為幾根鋼管焊接而成,沒有任何減震裝置,而且一起飛即拋棄,方便重複利用,並提高飛行速度。

Ki-115「劍」沒有任何槍炮,在機腹設置了一個半埋式的彈倉,可以掛載800公斤的炸彈。更絕的是,這枚炸彈不能手動釋放,直接就是鎖死狀態。

國內流傳的神風特攻機起飛後,起落架自動脫落的傳言,將在Ki-115「劍」上實現。只要飛行員起飛,他幾乎沒有生還的希望——不可能帶著800公斤的炸彈迫降。

總之這就是一架完全意義上為特攻而生的飛機,絲毫不考慮飛行員的生命。Ki-115「劍」雖然造出來了,但好不好飛還是另外回事。

由於飛機的起落架過於簡陋,沒有避震裝置,滑跑時十分顛簸,幾乎無法控制。試飛時就曾出現過起落架折斷,被迫機腹著陸的事故。

經驗豐富的試飛員都如此,那些僅經過初級訓練的菜鳥估計連起飛都完成不了,帶著800公斤直接原地爆炸。

Ki-115「劍」的場景模型,注意機腹半埋式掛載的800公斤炸彈,機尾沒有尾輪,而是滑撬

▲Ki-115「劍」的場景模型,注意機腹半埋式掛載的800公斤炸彈,機尾沒有尾輪,而是滑撬。

Ki-115「劍」十分簡陋,特別是起落架沒有避震裝置,在圖中那樣的野戰機場起飛十分危險

▲Ki-115「劍」十分簡陋,特別是起落架沒有避震裝置,在圖中那樣的野戰機場起飛十分危險。

由於飛機實在問題太多,被迫回爐重鑄,安裝了後緣襟翼和起落架避震裝置,還試驗了火箭助推裝置。然而陸軍方面催得急,Ki-115「劍」在尚未完成全部測試的情況下,於6月匆匆投產。

量產型Ki-115「劍」機長8.5米,翼展8.6米,機高3.3米,空重164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880公斤,最大速度為550km/h,巡航速度300km/h,航程1200公里。

到1945年8月,中島公司生產了104架Ki-115「劍」。雖然沒有一支陸海軍航空隊願意接收這款飛機,但不妨礙制定月產8000架Ki-115「劍」的龐大計劃。

此時已經到了二戰最後的關頭了,日軍上下一方面在加緊生產特攻機,一方面在等待美軍登陸日本,到時候萬架特攻機飽和出擊,一定可以把鬼畜米英趕下大海。

日軍高層幻想中的「本土決戰特攻」,妄圖通過飽和式特攻將盟軍趕下大海

▲日軍高層幻想中的「本土決戰特攻」,妄圖通過飽和式特攻將盟軍趕下大海。

然而美國人不講武德,直接用兩枚原子彈結束了戰爭,Ki-115「劍」失去了作戰的機會,大量準備執行特攻任務的飛行員死裡逃生。

盟軍接收了部分Ki-115「劍」用於研究,但由於過於垃圾,連研究價值也沒有,還極有可能搭上幾條人命。於是研究工作匆匆停止,把工廠裡的Ki-115「劍」拆解報廢,如今僅剩兩架保存在博物館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