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軍服百科:一戰時期德國禁衛軍制服

著:喬納森·諾思

譯:劉萌

譯:劉萌

(上圖)路德維希三世(1845—1921年)是巴伐利亞王國最後一任國王,圖為他在1917年,一次檢閱軍隊時所拍的照片。

像其他許多歐洲大國那樣,德國是在20世紀初的多次戰爭中逐漸塑造而成的。即便如此,1914年的德國人也足以對自己的強大武裝力量感到由衷自豪。軍隊在德意志第二帝國中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德國19世紀在歐洲的擴張以及對世界各地的殖民掠奪更是強化了這一點。

禁衛軍

德國帝國禁衛軍的制服主要脫胎於其前身——普魯士禁衛軍的制服,這些部隊(後者)會被集中到某些特定的師級部隊中。來自其他邦國的禁衛軍則被編入了普通步兵部隊。

禁衛步兵

1914年時,禁衛軍成員使用的通常是尖頂盔,這些頭盔上一般蒙著一張純棕色或卡其色的盔罩。他們的制服上衣為原野灰色,配有向下傾斜的衣領(軍官的衣領更硬,而且更挺直些)和金色或銀色的紐扣(禁衛軍成員的制服紐扣由黃銅或鎳製成)。這種上衣的袖口為瑞典式或勃蘭登堡式(禁衛步槍兵使用法式袖口),其前襟、領邊及原野灰褲子的褲線均配有紅色滾邊。該部隊成員的領章使用了各種顏色的底板作為背景,並配有條形紋飾;此外,士兵的肩帶滾邊和軍官的肩章底板顏色也與各自的領章背景色相同。領章的條形紋飾大部分是白色(但第3伊莉莎白女王禁衛擲彈兵團採用黃色)或銀色(軍官)的,且圖案大多為兩根「麗森」(lizen,即所謂羅馬柱標誌)式直槓加一條紅色的中心線(但第5禁衛步兵團和第5禁衛擲彈兵團使用著舊式普魯士領章)。禁衛步兵的肩帶上配有特定顏色的滾邊,不過沒有用以區分各部隊的標誌;但禁衛擲彈兵的肩帶上配有紅色的交織文字圖案(用以識別不同部隊)。

(上圖)第1禁衛步兵團的一名上尉,1914年。德軍禁衛步兵的尖頂盔配有其獨特的普魯士鷹徽和星形標誌,但通常會用一張風格樸素的盔罩將其覆蓋。

1915年,禁衛軍成員開始穿一種新的「布魯斯」(bluse)制服上衣/夾克。它非常寬鬆,保留了之前制服上衣肩帶上的彩色滾邊,但去除了領章。

禁衛輕步兵部隊由一個獵兵團和一個步槍兵營組成。他們身穿類似於禁衛步兵的制服,但制服顏色為灰綠色,衣領上配有領章。其中,獵兵團成員的制服配有綠色滾邊,步槍兵營成員的制服則是黑色滾邊;另外,這兩支部隊成員的肩帶上都只有滾邊,沒有交織字母標誌。禁衛輕步兵通常使用一種由黑色皮革製成的有簷平頂筒帽,帽上有星形帽徽,有時會用一張顏色樸素的盔罩將其覆蓋;軍官們則戴著一種配有綠色或黑色帽牆的大簷帽。

技術兵種

禁衛軍中的工兵身穿與其步兵同行相同的制服,但他們領章的底板由黑色天鵝絨製成,帶有紅色滾邊(領章);另外,他們通常使用尖頂盔。德國禁衛軍還包含了4個禁衛野戰炮兵團和1個禁衛步炮團,其成員的肩帶上配有手榴彈標誌和猩紅色滾邊(但第3禁衛野戰炮兵團的滾邊為黃色,禁衛步炮團的滾邊為白色)。另外,禁衛野戰炮兵團成員採用瑞典式袖口,禁衛步炮團成員則採用勃蘭登堡式袖口。禁衛軍中機槍分隊(共兩支)成員的制服與禁衛獵兵相同,但其領章條紋為黃色,領章的底板和滾邊均為紅色。

(上圖)第4禁衛步兵團的一名二等兵,1914年。圖中這名禁衛步兵所戴的尖頂盔配有一條皮製內襯,在盔釘底部還設有多個通風口,以保持頭部涼爽。

禁衛騎兵

作為精銳中的精銳,禁衛騎兵裝備精良。禁衛騎兵團成員大都身穿普通制服外套,但輕騎兵和槍騎兵(ulans)例外,他們分別穿著帶有繩結飾的「阿提拉」(attila)上衣和胸部帶有駁頭(一種裝飾性布面)的「烏蘭卡」(ulanka)上衣。禁衛騎兵成員的制服上衣配有一條立領(可在此處佩戴帶彩色底板的領章)、瑞典式袖口和代表各騎兵團的彩色滾邊。其中,第1禁衛重騎兵團成員以及其他禁衛重騎兵團成員肩帶滾邊的內側邊緣有一根白線,除此之外肩帶上沒有任何徽標;龍騎兵的肩帶上則配有紅色交織字母。

(上圖)第3禁衛槍騎兵團的一名中尉,1914年。德軍槍騎兵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在制服上衣右側佩戴的勳章和獎章。

德軍禁衛輕騎兵部隊成員通常披著一種灰色斗篷,斗篷正面配有灰色的裝飾性布圈,肩章上配有飾結(禁衛輕騎兵的飾結通常為紅色)。他們還戴著灰色的輕騎兵毛皮帽(busbies),下身穿馬褲和馬靴。禁衛槍騎兵團成員一般穿著他們的「烏蘭卡」式上衣,這種上衣配有一條立領(在上面佩戴帶彩色底板的領章,其中第2禁衛槍騎兵團成員的領章條紋為黃色),它的胸部帶有裝飾性駁頭,衣上還配有代表士兵所屬騎兵團的彩色滾邊。禁衛槍騎兵們使用著獨特的方頂盔(tschapka),但軍官更喜歡戴大簷帽,且他們帽上配有代表各自所屬團的彩色帽牆。

本文摘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軍服、徽標、武器圖解百科》

一本給人帶來良好視覺體驗,同時也保證了專業性的軍服百科指南。書內含有超過550幅有關一戰時期英國、法國、沙俄、德國、奧匈帝國、美國、葡萄牙、比利時、義大利、塞爾維亞及蒙特內哥羅、羅馬尼亞、希臘、日本、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加拿大、紐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亞非殖民地、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軍官及士兵制服、裝具、武器、徽標,以及作戰地圖的精美插圖,還有150多張攝自當年,清晰真實且堪稱時代烙印的戰場實拍照片。

相關文章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中的英國軍隊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中的英國軍隊

原著:喬納森·諾思 譯者:姚軍 英國曾是一個全球性霸主。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的日子裡,它的廣袤殖民地被證明既是沉重負擔,同時也是寶貴財...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法軍步兵制服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法軍步兵制服

著:喬納森·諾思 譯:姚軍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直是歐洲大陸上的主導力量之一。該國軍隊在一戰的血腥戰鬥中獲得最終勝利,奪回了曾經喪失的...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德軍山地部隊軍服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德軍山地部隊軍服

著:喬納森·諾思 譯:姚軍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曾為山地作戰組建特種部隊,二戰中的國防軍同樣繼承了這一傳統。 德軍山地部隊的主要編制為山...

世界軍服百科:一戰法國騎兵制服

世界軍服百科:一戰法國騎兵制服

著:喬納森·諾思(Jonathan North) 譯:劉萌 參戰時,法軍騎兵仍然穿著華麗的制服,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會使己方損失慘重;隨後,該...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德軍步兵制服

世界軍服百科:二戰德軍步兵制服

原著:喬納森·諾思 譯者:姚軍 二戰德軍步兵的制服在納粹掌握政權後並沒有進行徹底修改,在總體樣式方面與魏瑪共和國時代的型號相似。雖然只對制服...

蘇聯「完美」入侵阿富汗

蘇聯「完美」入侵阿富汗

1921年,在歷經三次戰爭後,阿富汗終於在與英國的抗爭中贏得獨立。然而其極其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阿富汗國土上的戰火還將繼續燃燒。 蘇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