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偵-7(WZ-7)無人偵察機連續兩天出現在東海上空,這兩次都迫使日本戰機緊急起飛進行攔截。

這是日本當局首次報告截獲到無偵-7,該機是中國現役最先進的無人機之一,這可能是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及其特混艦隊最近在日本週邊海域活動有關。無論哪種原因,這種情報、監視和偵察(ISR)無人機以其獨特的菱形聯翼設計,很可能成為中國在更廣闊地區活動中常見的機型,其能力類似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
本文為美國「The Drive」網站「戰爭地帶(War Zone)」專欄文章,作者Thomas Newdick,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由於本文作者為美國人,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了解主要來源於網路,因此會出現很多錯誤,請結合自身理解來看待相關問題。本人翻譯此文章只為了轉述美國相關人員在分析網路平臺上的視訊和照片後,表達的一些看法,並非證實或支持其觀點,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原文連結:https://www.thedrive.com/the-war-zone/japanese-fighters-intercept-chinas-high-flying-wz-7-drone-for-first-time
原文截圖:


1月1日,日本防衛省公佈的無偵-7無人偵察機的照片。
1月1日,日本防衛省透露,無偵-7無人機出現在東海上空,然後穿過宮古海峽。宮古海峽位於沖繩(Okinawa)本島和宮古群島(Miyako Islands)之間,宮古群島也是沖繩縣的一部分,距離日本約257千米。這架無人機飛越菲律賓海域之後,再次飛到日本先島群島以南,再向西飛行,然後改變航線,從宮古海峽返航。

日本防衛省1月2日公佈的無偵-7航線,與前一天的無人機航線幾乎相同。
作為回應,日本防衛省證實,日本航空自衛隊(JASDF)西南航空隊的戰鬥機緊急起飛。未經證實的報道稱,F-15J「鷹」式戰鬥機參與了攔截任務。這個報道是有依據的,因為F-15J就部署在沖繩本島的那霸基地。

緊急出動的日本航空自衛隊飛行員。
2022年10月,日本聯合參謀部發布的一條推文展示了航空自衛隊F-15J戰鬥機緊急起飛的情景。

過去兩天,中國無人機航線中相關島嶼的大致位置。
1月2日,日本防衛省再次報告了另一架無偵-7的活動,在同一時間段內,從東海以幾乎相同的航線飛行到菲律賓海,靠近沖繩和其他日本離島。無人機距離日本領土或專屬經濟區的確切距離尚不清楚,但沒有跡象表明這架無偵-7離開了國際空域。值得注意的是,再向西就是日本最西端有人居住的島嶼與那國島,它就在台灣島東海岸附近。最近,日本宣佈計劃在這裡部署一個防空導彈部隊,可能引起了中國方面越來越大的興趣。

1月2日,日本防衛省公佈的無偵-7無人偵察機的照片。
同時,日本防衛省還透露,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於1月1日通過宮古海峽,從菲律賓海進入東海。為這艘航母護航的有055型驅逐艦「鞍山」號、「無錫」號,052型驅逐艦「成都」號,054A型護衛艦「棗莊」號,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號。據日本防衛省稱,12月28日~31日,「遼寧」號航母進行了約20次戰鬥機起降和約40次直升機起降作業,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鬥機再次緊急起飛,以響應航母艦載戰鬥機的活動。與此同時,根據日本防衛省的說法,12月17日~31日,中國海軍航母完成了大約320次戰鬥機和直升機的起降作業。

無偵-7技術演示原型機,採用了單垂尾設計。
至於引人矚目的無偵-7無人偵察機,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採用了菱形聯翼設計,後掠的主翼與前掠的水平尾翼相連,前掠的水平尾翼位於V形垂尾前部。2011年技術演示原型機首次亮相以來,這款無人機的設計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2013年底以修改後的外形重新亮相,最初的單垂尾被V形雙垂尾取代。該機由貴州飛機工業公司製造,2021年珠海航展首次公開亮相,同樣參加了2022年的珠海航展。

2022年珠海航展現場的無偵-7,採用V形垂尾。
無偵-7配備渦輪風扇發動機,估計航程為7000千米,升限約18300米。續航時間尚不清楚——可能至少有10小時——正常長航時任務的實際表現可能比這個數字高得多。推測該機與RQ-4「全球鷹」相比,可能在高空長航時(HALE)性能方面有所欠缺,不過它的高空性能和先進傳感器有效載荷使其非常適合從國際空域深入偵察實力對等國家的縱深地帶。中國外形更大、飛行高度更高、具備隱形特徵的「神鷹」無人機可能在未來幾年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HALE需求。

靠近印度的西藏日喀則機場上,突然出現大量的無人機、戰鬥機和預警機。
無偵-7已經裝備了中國空軍和中國海軍航空兵。中國空軍的無偵-7部署在西藏,可以從邊境地區深入印度進行偵察。除了以上的部署和行動之外,該機還從靠近朝鮮邊境、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空軍基地起飛。

日本航空自衛隊F-15J戰鬥機緊急起飛。
雖然日本航空自衛隊之前並沒有攔截過無偵-7,但緊急起飛的空自戰鬥機在東海和宮古海峽上空發現中國無人機不是什麼新鮮事。此前,中國反潛巡邏機和電子偵察機也曾經執行過類似航線的任務。而日本也曾經在2021年監視過宮古海峽附近的中國海軍艦艇,包括「遼寧」號航母編隊。
日本航空自衛隊攔截無人機數量的增加,無疑反映了中國軍隊在無人機領域的快速發展。同時宮古海峽的戰略意義顯而易見,因為它提供了連接東海、菲律賓海、西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無偵-7無人偵察機。
與過去在宮古海峽遭遇的TB-001、BZK-005相比,無偵-7的性能整體都有明顯的提升。較大的外形意味著它可以進行更長時間、更遠距離的多傳感器情報收集任務。同時,它還可以在更高的高度飛行,能夠增加傳感器的覆蓋面積,並提供更遠的超視距通訊能力。可能會與其他無人機一起聯網,為包括航母戰鬥群在內的海軍特遣艦隊提供通訊服務。
雖然關於無偵-7的具體性能和傳感器配置等資訊非常有限,但這款無人機似乎為中國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平臺,可以在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宮古海峽以及周邊地區收集多種類型的情報。

台灣發佈的中國軍用飛機進入「防空識別區」的情況。
12月25日,台灣相關部門稱,中國軍隊有71架各型飛機進入防空識別區(ADIZ),其中就包括了無偵-7。
無偵-7出現在宮古海峽周邊地區似乎很可能與「遼寧」號航母編隊有關,但我們對此無法確定。此外,隨著中國新型航母的服役,並尋求提升遠端投送力量的整體能力,中國海軍「藍水雄心」(航母將是核心力量)將會不斷壯大。當我們看到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在西太平洋活動時,很可能會看到這些中國無人機的活動隨之增加。

廣東中山拍到的無偵-7。
無論如何,當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穿過宮古海峽期間,將無偵-7部署到位將是一項非常有效的能力。例如,無人機可以密切關注日本和其他國家的軍艦動向,並在敵方雷達和通訊系統對中國航母戰鬥群展開行動時,收集電子情報或進行電子戰。這種能力與該地區的高解析度雷達圖像和收集感興趣的艦船圖像的能力相輔相成。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監視日本航空自衛隊對無人機本身的反應,提供有關反應時間、戰術、技術和程序的相關資訊。並且,這些無人機還可以為航母戰鬥群提供關鍵的資料中繼功能。
有趣的是,觀察一下無偵-7是否會在未來幾天還會繼續出現在宮古海峽附近空域,或者這只是與「遼寧」號航母戰鬥機最近活動相關的暫時性任務高峰。「遼寧」號航母最近的活動本身就很有趣,據中國媒體報道,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美國在關島的重要軍事基地。因此,我們很可能在太平洋更遠的地方看到這種無人偵察機。

廣東中山拍到的無偵-7。
無論如何,無偵-7在過去兩天的行動,進一步證明了中國無人機的發展,以及中國軍隊現在具備的一些非常先進的、非傳統設計。隨著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緊張局勢繼續升溫,特別是隨著中國繼續擴大在遠海區域的軍事行動,像無偵-7這樣獨特的無人機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未來將會越來越大。
譯者按:
這次「御用攝影師」表現較差,儘管無偵-7當時的飛行高度並沒有透露,但顯然日本航空自衛隊老邁的F-15J已經無法達到相同的高度,只能用仰拍的姿勢進行拍攝。突然想起近期那個日本公務員,偷拍女學生裙底的姿勢,然後又切腹謝罪,因為違反「迷惑防止條例」和「銃刀法」被逮捕。不是本人瞎聯想啊,畢竟這個拍攝動作和公務員的身份,兩個重要因素都是相同的嘛!
中國無人機的崛起:重型無人機配備噴氣發動機 隱形 高速成發展方向
海外談中國:殲-20新型號曝光 外形發生改變 還沒有配備渦扇-15?(附視訊)
海外談中國:美軍RC-135前往南海偵察演習 遭遇殲-11攔截十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