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嫌「太貴」拒購馬克沁機槍嗎?彩雲再對偽科學紀錄片《槍》踹倒補槍

今天要講的是馬克沁機槍在中國的故事。中國曾經是馬克沁機槍的使用大戶,早在清末洋務運動時期,中國人就開始接觸了解馬克沁機槍這種新銳兵器。關於這段歷史,有一個極其常見的說法,許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在那部偽科學紀錄片《槍》裡也毫不意外地重複了一遍:

說1896年李鴻章訪問英國時,英方特意帶他參觀了馬克沁公司,並觀看馬克沁機槍試射表演。李鴻章被噠噠噠……傾瀉子彈的馬克沁機槍驚得目瞪口呆,連呼「太快!太快!」,而聽到馬克沁機槍的價格時,又連呼「太貴!太貴!」,最終拒絕購買,讓一心以為能拿下大單的馬克沁公司目瞪口呆,在風中凌亂。

李鴻章肯定不是什麼英雄人物,但老多「愛國主義故事」黑他黑得過分了,比如有個故事為了抨擊晚清閉關鎖國,說李中堂孤陋寡聞,把歪果仁送給他的寵物狗吃了,把他說得跟沒見過世面的村炮瓜老漢似的。

這段故事說得發人深省,痛心疾首,堂堂大清國,養得起慈禧太后,造得起頤和園,卻捨不得花錢買新式機槍,派出訪歐的官員居然這麼短視無知,足以列入《中學生議論文論據大全》警醒後人,但很遺憾,這個故事沒有幾句是真的:

早在1894年末到1895年初,也就是甲午戰爭時期,張之洞和李鴻章就從英國馬克沁公司訂購過馬克沁機槍,數量分別是18挺和25挺。其中李鴻章訂購的25挺中、英檔案記載頗為完整,能互相印證。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初五,清朝駐英公使龔照璦致電李鴻章:馬廠(馬克沁-諾登菲爾德公司)有現成輕機炮25挺,單價346英鎊,所用槍彈每千顆150先令。

發報當天李鴻章即回電指示「盡數收買」。

四天後龔照璦覆電,已按總價14751英鎊的價格買下這25挺馬克沁機槍,槍彈一百萬發。

此前,還是清朝駐英公使龔照璦曾給國內發過一份《三分零三口徑陸地用馬克沁炮價目表》,《價目表》中顯示每套槍、槍架、備件、彈帶合計295英鎊4先令,要比1895年正月初五訂單的單價346英鎊便宜。從訂貨時間節點、急切地要現貨,甚至不惜出高價可以判斷,李鴻章之所以要求「盡數收買」很可能是甲午戰爭急迫的形勢。這25挺馬克沁機槍和配套彈藥於當年四月初十從英國裝船發貨,但此時戰爭已經結束,中國戰敗,所以這批槍根本沒派上用場。

這張照片經常被誤讀為「李鴻章在英國實地觀摩馬克沁機槍試射」,並把照片中那個留鬍子的中國人4認作李鴻章。其實李鴻章有山羊鬍子,而且仿歐時正值夏季,與畫面中人物的衣著明顯不符。其實照片中的5是清朝駐英公使龔照璦。儘管照片中並沒有李鴻章,但這張照片的確是大佬雲集:其中1為海勒姆·馬克沁本尊,2為德國人西格蒙德·洛依(Siegmund Loewe),他是路德維希·洛依(Ludwig Loewe)的弟弟,而路德維希·洛依公司就是後來德國DMW公司的前身之一。3為阿爾伯特·維克斯(Albert Vickers),英國維克斯公司的老總。5為翻譯龔心湛,他是龔照璦的堂侄。

從這段歷史可看出,清廷的備戰工作做得很差,等戰爭爆發了才急不可耐求購武器,為此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價格,而且等軍火買到手,輾轉送到國內,戰爭早已結束,局面已無可挽回。這種短視行為根源是清廷體制腐敗落後,不是李鴻章一句「太貴」拒購導致,更何況李鴻章沒有嫌貴拒購,相反急不可耐地要買。這種把複雜的歷史進程簡化到某個大人物靈機一動,或者是一失足千古恨的思維方法,是一種非常幼稚的唯心主義歷史觀,偏偏因為「小故事大道理」被一再引用,誤導性極大。

那麼,李鴻章到底有沒有對著馬克沁機槍感嘆「太貴」呢?根據海勒姆·馬克沁本人回憶錄裡單方面的記載,似乎……是有的。

1896年8月2日(光緒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李鴻章帶領的清政府外交使團出訪英國,8月13日,李一行人來到馬克沁-諾登菲爾德公司參觀,並觀看了馬克沁機槍試射。馬克沁公司對李鴻章一行的接待規格很高,特意安排了三挺.303英寸馬克沁機槍(很可能是1889「世界標準型」)和一門37mm馬克沁「砰砰」炮(中方文獻記載「炮門徑英度一寸半」)進行試射表演。

37mm馬克沁「砰砰」炮,李鴻章可能對著這東西說了句「太快,太貴」。

按照馬克沁回憶錄的記載,李鴻章看得很認真,還詳細詢問了馬克沁機槍以及「砰砰」炮的射速,並當場掐表驗證。當有人告訴他,那門「砰砰」炮每分鐘射速400發,每發炮彈售價6先令6便士時,李鴻章感嘆「這炮對大清來說太快了(每分鐘打掉130英鎊,的確是英鎊發射器)」。也許這就是李鴻章感嘆「太快,太貴」的出處,但後面的「拒購馬克沁機槍,讓英國人目瞪口呆在風中凌亂」就完全是為了「小故事大道理」,胡亂杜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