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蘇聯MPL-50小型步兵鏟 被誇大的肉搏戰神器 至今仍在裝備

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德國工兵鏟」的神話,今天來介紹一下蘇聯軍隊的類似裝備。

小型工兵鏟是一種工具,同時也是一種強大的武器,不過,「工兵鏟」這個名稱在沙俄/蘇俄/蘇聯/俄羅斯從未出現過。普通民眾所說「工兵鏟」正式的名稱其實是「小步兵鏟」或「林尼曼小鏟」,型號MPL-50。本文將詳細介紹這款裝備,以及它在二戰時期的使用情況。

丹麥軍官馬茲·約翰·布徹·林尼曼(Mads Johan Buch Linnemann)1869年發明了一款小型步兵鏟,長500mm。1870年,這種小型步兵鏟獲得專利,並開始裝備丹麥陸軍。第二年,規模大得多的奧地利陸軍採用了這種裝備,林尼曼在維也納建立了一家工廠生產這種步兵鏟。後來,它又成為德國、法國、羅馬尼亞、沙俄的正式裝備,但只有沙俄承認林尼曼的專利權,並向他支付了3萬盧布專利費,還定購了6萬把步兵鏟。

沙俄時代,「林尼曼小鏟」於1890年、1907年兩次定型。蘇聯時代,在上世紀30年代再次定型,型號為MPL-50。這種小型步兵鏟的出色設計不僅可以用於構築工事,還能充當槓桿、船槳、斧子、尺子(全長正好是半米),甚至還有士兵拿它當煎鍋。當然,還有士兵把它當作近距離戰鬥的武器,甚至有人拿它當作投擲武器。

由於持續生產時間很長,製造廠家眾多,MPL-50有許多樣式,但基本設計保持不變。現在俄羅斯陸軍依舊裝備MPL-50步兵鏟,只不過製造工藝進行了簡化。由於德國裝備的步兵鏟同樣源於林尼曼的設計,所以大名鼎鼎的「德國工兵鏟」與MPL-50有著血緣關係。不過,考慮到只有沙俄向林尼曼支付了專利費,似乎MPL-50的地位更加正統。

在影視劇、文學作品中,沙俄/蘇聯士兵手持這種步兵鏟進行肉搏的形象非常流行。一些士兵為了在肉搏戰中發揮更大的威力,而將鏟子邊緣開刃。蘇聯軍隊確實在進行新兵訓練時,傳授士兵如何在肉搏時使用MPL-50對付手持步槍的敵人。

新兵經過這樣的訓練,會掌握如何使用MPL-50格擋敵人的刺刀,為他們提供最基本的戰鬥技巧。這樣的訓練與其說是鍛鍊勇氣,不如說是開拓思路,告訴這些新兵不僅像步槍、匕首這樣的武器可以殺傷敵人,構築工事的步兵鏟同樣可以有效殺死敵人。

不僅蘇聯士兵在肉搏戰中使用MPL-50,德國士兵同樣揮舞著它的表兄大殺四方。實際上,雙方在戰壕內的肉搏戰絕對是有什麼就用什麼,從鋼盔到匕首,甚至會用石頭、拳頭、牙齒。

由於MPL-50長度太短,在開闊地帶的戰鬥中幾乎沒有任何作用。近年來,國內曾經做過大刀對刺刀的格鬥測試,在開闊地形上,大刀完全被安裝了刺刀的步槍碾壓,更不用說比大刀短得多的小型步兵鏟了。同樣,俄羅斯軍事歷史學家阿列克謝·瓦列裡耶維奇·伊薩耶夫通過查閱大量的退伍軍人回憶錄,最終得出結論,現在的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將MPL-50步兵鏟作為武器的效果過度神化了。

當然,無法否認在一些特殊情況下,MPL-50確實在肉搏戰中殺死過敵人,但與其他武器相比,這樣的比例實在太小。不過,需要承認的是,統計過程中也有「倖存者偏差」的問題。都已經到了用步兵鏟肉搏的地步,如果德軍最終佔領陣地,蘇軍士兵倖存者幾乎為零,難以提供相關的回憶。

至於將鏟子邊緣磨鋒利的問題,如果說可以提高挖掘的效率,或者可以當斧子用,確實沒有問題。但如果有人說,這可以更有效殺死敵人,那就是腦子裡的浪漫細胞在作祟。像這樣沉重的鐵鏟就算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猛力擊中敵人腦袋時,對方也絕對不會喊疼。

圖說:蘇聯「工兵鏟迫擊炮」的演變與發展 武器創新同樣會走彎路

德國刀具製造商復刻M1874野戰鏟 經典設計 材料升級 價格不算貴

細說:MG-44機械榴彈發射器 蘇聯「離心式武器」領域的重大突破

相關文章

二戰德軍步兵班編制和班組戰鬥隊形

二戰德軍步兵班編制和班組戰鬥隊形

步兵有「戰場皇后」之稱,是地面戰鬥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誠然,隨著各國軍隊在20世紀上半葉邁向機械化戰爭時代,步兵的地位已經大大降低,在軍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