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作戰指揮條令之坦克作戰

文:德國國防部部隊局

譯:小小冰人

譯:小小冰人

裝甲戰車(gepanzerte Kampffahrzeuge)包括攜帶武器與彈藥的裝甲車和坦克。雖然這可使車輛在行駛時可以保持不受限制的射界,但觀察卻很困難,而震動也會影響火力的準確性。對車組人員來說,在戰鬥條件下操作裝甲車輛會非常疲憊。裝甲車輛通常可以穿越受到化學毒劑汙染的地帶,而不會給車組人員造成嚴重風險(特別是在他們佩戴防毒面具的情況下)。

坦克作戰

728.與裝甲車相比,坦克的裝甲更厚,配備的武器威力更大,且具有出色的越野機動性(坦克的道路行駛速度和作戰範圍不及裝甲車)。一般來說,坦克主要用於直接戰鬥(主要是在進攻中)。

729.配備機槍的坦克與配備更大口徑火炮的坦克之間的區別是後者更大、更重、裝甲更厚。

坦克部隊也配有裝甲車,專門用於諸如無線電通訊、架橋和補給這些特殊任務。

730.配備機槍的坦克3多應用於攻擊暴露在外、缺乏掩護的目標。不過,這些坦克在執行偵察、通訊和警戒任務時也很有效。配備更大口徑火炮的坦克4主要用於壓制敵人的反坦克武器和裝甲車輛,以及為僅配備機槍的坦克肅清道路,從而突破敵人的陣地。

731.坦克的作戰行動受到地形類型和能見度等條件的影響。開闊、起伏的地面最為理想,寬闊而又深邃的河流、湖泊、沼澤、密林、深溝、崎嶇地形與建築區會給坦克的使用造成限制,甚至會導致無法使用坦克。此外,黑夜和濃霧會嚴重減緩坦克的運動。

732.出敵不意是坦克投入行動,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一切行動準備應在保密狀況下進行。應該對坦克的履帶印加以遮蔽,以免被敵人的空中偵察發現。因此,坦克最好在硬質路面的道路上行駛。在軟土地面上,短距離的履帶印可使用諸如拖曳這種技術方式消除。降低引擎功率可減少車輛噪音,這一點可透過使用軟土路面和有利風向實現。在某些情況下,其他聲音也可能遮蔽坦克引擎聲。

733.坦克部隊的內部通訊可透過無線電(電報或電話)、騎手、信使或視覺信號等方式進行傳遞。在戰鬥狀況下,命令可透過無線電傳遞。第十七章會談及通訊。

坦克部隊同其他部隊的通訊參見第340段最後一部分。

734.指揮官的意圖、態勢、對敵人防禦力量的估計,以及對地形的判斷,都是影響坦克部署的具體類型的決定性因素。

735.利用坦克進行偵察主要是為了確定敵人反坦克武器的位置,並評估坦克投入地段的地形條件。坦克指揮官會收到其他兵種發來的重要資訊,特別是步兵、炮兵、工兵和航空兵發來的相關資訊。不過,坦克指揮官通常只能研究地圖和航拍照片,再加上自己的觀察—特別是在時間緊迫時。

736.所有可用力量都應集中在戰鬥的重點處,特定兵種的投入應與他們同決定性情況的關聯度相符。在戰鬥的初始階段,特別是一場遭遇戰期間,獨立作戰力量有時候可能需要對敵人的前沿陣地或實施堅決抵抗之敵遂行打擊。

737.大多數情況下,應該將坦克集中起來實施進攻。只要有可能,坦克集中地域就應避開敵人的空中和地面偵察,面朝進攻方向。此外,應在規避敵人炮火的情況下儘量靠近前沿陣地。

坦克進入集中地域應做到安全而又隱蔽,從而實現出敵不意。坦克部隊通常沿不同路線分成一個個群體進入集中地域,一般來說可在黑夜或霧色的掩護下實施這種集中。

738.坦克部隊指揮官下達的進攻令應指明任務,以及時間、方向和目標的詳細情況。必要時,這道命令還應建立側翼限制,幷包含與其他部隊的協同、通訊,以及進攻完成後實施集結的具體說明。

739.坦克部隊以縱深梯次配置隊形實施進攻,他們應根據地形條件所允許的最大速度向目標進攻。並根據態勢的發展,加強先遣力量,迅速粉碎抵抗並發展勝利。坦克部隊的預備力量通常尾隨在後,從一處掩護陣地前出到下一處掩護陣地。

進攻寬度取決於戰爭態勢、戰場地形和己方可用力量,一個坦克營的標準進攻寬度為800~1500米。

740.坦克的進攻目標主要是敵人的步兵(特別是其重武器)、炮兵連,以及其觀測所、指揮所、預備隊、坦克、後方勤務和設施。

指揮官應為與步兵協同行動的坦克分配相同的目標(參見第339段)。如果坦克必須執行多項任務,指揮官則應根據每支部隊執行一個任務的原則進行分配,或依次執行這些任務。通常情況下,指揮官無法在戰鬥進行期間為一支坦克部隊分配新任務。

741.在完成一次進攻後,應將坦克集中起來補充彈藥、燃料和替補人員,以便儘快為後續行動做好準備。一般說來,後續集中地域只能用於目標有限的進攻。

742.在追擊行動中,坦克應受領積極進取的任務和縱深目標,也就是說坦克部隊應設法追上被擊敗的敵人,或者突破敵人的後撤路線,對敵人的炮兵、預備隊、指揮所和後方交通實施攻擊。

743.坦克在防禦中的使用參見第467段與第501段。

744.在後退行動期間,一場坦克突擊可促成部隊同敵人脫離接觸。在很多困難情況下,這可能是指揮官唯一的選擇。利用坦克部隊對實施追擊並已迫近之敵反覆展開進攻可減緩對方的追擊速度,並迫使他們謹慎前行。此外,這種進攻也能減緩己方部隊與敵人脫離接觸時遭受的壓力。也就是說,坦克部隊必須對敵人追擊中的裝甲車輛施以打擊。

745.僅在某些極為特殊的情況下,才可將靜止不動的坦克當作火炮或機槍平臺使用。

746.一個或多個坦克團可以和其他摩托化部隊及支援力量編成一股諸兵種合成裝甲力量,這種諸兵種合成部隊必須針對越野狀況下的聯合行動加以訓練和組織。

747.坦克部隊具有裝甲重型火炮的能力,可有效用於行進或停頓期間的應敵。由於坦克的速度和作戰範圍優勢,坦克部隊可對縱深目標實施突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效使用裝甲力量的必要條件是適合它們運動及戰鬥的地形。

748.戰鬥中,裝甲部隊多被應用於打擊敵側翼和後方,或用於突破敵人的防線。

749.摩托化步兵部隊由具備越野能力的摩托車部隊和搭乘車輛的步兵組成,他們可以與其他摩托化部隊合併,在配以必要的支援力量(反坦克力量、炮兵、戰鬥工兵和通訊兵)後,構成一個輕型摩托化戰鬥群。這種戰鬥群可配屬給裝甲部隊,用以加強或發展裝甲部隊所取得的戰果。此外,當一個輕型摩托化戰鬥群獨立投入戰鬥時,應獲得裝甲戰車的加強。

較快的速度、較大的作戰範圍、一定的越野能力,以及運送增援部隊進入戰場的潛力,使輕型摩托化戰鬥群能夠執行各種任務。他們既可以迅速、出敵意料地調至偏遠的戰場位置,也可以沿一條寬大或狹窄的戰線迅速投入戰鬥。

750.指揮官經常會要求裝甲部隊及其配屬的輕型摩托化戰鬥群在脫離後方交通的條件下展開行動。在這種情況下,裝甲部隊及其配屬的輕型摩托化戰鬥群必須攜帶大量彈藥和油料,並要獲准在戰場上搜尋補給物資。因此,指揮官必須確保彈藥和油料的補給、預計部隊的後續支援要求,併為此做出計劃。

本文摘自《作戰指揮:二戰德國陸軍實戰指南》

本文摘自《作戰指揮:二戰德國陸軍實戰指南》

● 二戰早期德軍獲勝的真正原因,現代戰爭史上的著名學說手冊,被譽為《孫子兵法》的現代版
● 德國國防部部隊局1933年組織撰寫,二戰期間德國陸軍指揮官必學手冊,戰鬥中的隨身寶典
● 德國軍事傳統中戰術思想和戰役實施的理想綜合體,準確反映了德軍對現代戰爭的看法和超群的想象力
● 美國陸軍1941年推出的作戰手冊大部分直接引自本書,2000年後美軍才將本書解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