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二戰期間,蘇軍對大口徑航炮的痴迷絕沒有止步於,他們還曾經研製並裝備過口徑更大的超級航炮,比如的NS-45航炮!按照安東星人讀者的說法,別說是真實空戰,就是在遊戲中用這炮開火,都能隔著螢幕感到丹田顫抖!
上峰有令,口徑加大!
其實45mm口徑航炮的研發略晚於37mm航炮,1942年蘇軍面臨空前的反坦克壓力,正在測試的37mmSh-37、NS-37航炮還沒正式列裝,面對日益增厚的德軍坦克裝甲也已力不從心,而此時Sh-37、NS-37航炮適裝性差、後坐峰值超高、命中率低下的毛病又沒正式暴露,於是,一來二去,在1943年夏季,蘇軍國防委員會下令研製更大的45mm口徑航炮。
45mm航炮研製工作還是在OKB-15和OKB-16兩個設計局之間展開,OKB-15在Sh-37基礎上放大到45mm口徑,研製成Sh-45;而OKB-16則在NS-37的基礎上放大,研製成111-P。由於在37mm級別航炮競爭中OKB-16的NS-37獲勝,因此不出意外地,45mm級別航炮的獲勝者也是OKB-16的111-P,定型後的正式名稱為NS-45。

NS-45航炮,這炮產量太少,所以圖片也很少。
NS-45是在NS-37基礎上放大設計出來的,結構高度同源,也是管退式、炮閂迴轉閉鎖,同心圓佈局,全長3630mm,炮管長2300mm,重153kg,理論射速260-280發/分,初速780m/s。該炮發射的45mm航炮彈是OKB-16另一位設計師P·P·格里布科夫設計的,他將37x198mm航炮彈的藥筒擴口,少許截短,配上海軍用45mm 21-k高炮曳光殺傷榴彈的彈頭,研製出一種新的45x186mm航炮彈。該型殺傷榴彈彈頭重1065g,彈頭裝52g黑鋁炸藥,尾部帶有曳光管,能發出粉紅色光。除曳光殺傷榴彈外,NS-45還有一種穿甲彈,初速850m/s,能在500m距離擊穿58mm厚裝甲,但這種炮彈未見配發和使用記錄。

上方為NS-45航炮使用的藥筒,下為NS-37航炮的37×198炮彈藥筒,前者是將後者瓶形部分擴口,並截短設計而成的。

海軍21-K 45mm高炮曳光殺傷榴彈彈頭,被用到NS-45的45x186mm彈上。

海軍21-K高炮,這種高炮廣泛用於蘇聯海軍各型水面艦艇和潛艇。
腦仁都震出來了
與37mm的NS-37一樣,蘇軍也想把NS-45裝到IL-2強擊機上去。1943年8月20日,蘇聯國防委員會第507號令正式決定在IL-2上試裝NS-45,和NS-37一樣裝在機翼下方突出的吊艙裡,每門炮備彈50發。測試中發現NS-45後坐力實在太大,峰值達到7噸,射擊時突出於機翼外的炮管會與機翼發生共振,造成嚴重的震盪,危及飛行安全。而且蘇軍發現即便是小一些的NS-37也一樣嚴重惡化IL-2的飛行品質,實用性極差,不得不停產,裝45mm口徑航炮的想法實在有些瘋狂,於是這個NS-45版IL-2大炮鳥計劃早早被放棄了。

試驗型搭載NS-45航炮的IL-2強擊機
相比IL-2平臺,在Yak-9殲擊機上搭載NS-45的嘗試還更成功一些。相對機翼炮來說,槳軸炮包在機頭,架在發動機兩排汽缸之間,最起碼有前後兩個固定點,因此更穩定,不容易發生射擊時的炮管震盪;在此之前已經有搭載NS-37的Yak-9T,而NS-45是NS-37的同源產品,僅僅是口徑放大,所以改裝計劃整體比較順利。

裝槳軸位置的NS-45,相比機翼,槳軸炮的包裹支撐更堅固,炮管不容易震盪。
但改裝中也出現過問題:NS-45的炮管外徑更大,與M-105PF發動機槳軸孔內徑之間的餘量只剩4mm,又不可能專門為NS-45去修改發動機,所以就在炮管上做文章,將NS-45通過將軸孔這一段炮管外徑車小;由於NS-45後坐力巨大,Yak-9的小身板吃不消,為此又加裝了一個效率為85%的炮口制退器;因為NS-45和炮彈全系統總質量太大,又不得不犧牲載油,取消了兩個機翼油箱,只剩機身油箱的350kg油量。這種裝了NS-45特大威力航炮的Yak-9殲擊機叫Yak-9K,1944年4月至7月期間總共改裝了53架。

Yak-9K殲擊機,注意槳軸伸出的帶制退器的炮口。
這53架Yak-9K有44架參加了實戰測試,所屬部隊1944年8月13日-9月18日在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1945年1月15日-2月15日轉隸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蘇聯方面對這型殲擊機的空戰記錄頗為完整:
實戰測試期間,這44架Yak-9K共有340次戰鬥出動,總飛行時間402小時3分鐘,51次空戰。
空戰是在100-6000m高度進行的,遭遇敵機是FW-190A-8,Me-109G-2和G-6,未遭遇德國雙發轟炸機(很可能是因為戰爭末期德空軍已很少出動雙發轟炸機編隊轟炸,多以單發機攜炸彈小編隊出擊為主),共擊落敵機12架,包括8架FW-190A-8和4架Me-109G-2,Yak-9K自身損失1架。
每擊落1架敵機平均消耗45mm彈10發,空戰射擊距離在100-400m,只需命中1發就能徹底摧毀敵機;攻擊地面目標時,1發炮彈就能摧毀汽車或點燃木製建築。
但空戰中,Yak-9K的機動性能下降明顯,需裝20mm航炮的Yak-9戰鬥機作為僚機護衛;更要命的是NS-45的後坐力實在太大,飛行員描述每次點射機身都劇烈震盪,猶如高速行駛的汽車突然急剎,飛行員在座椅中前後猛烈搖擺,腦仁都快搖出來了,非常難受;由於後坐力巨大,射速低,除非是精英飛行員能通過短點射甚至單發擊中敵機,絕大多數飛行員都無法駕馭這樣的武器。
所以總的來說NS-45航炮的嘗試是失敗的,任何殲擊機、強擊機都很難裝這麼大口徑的航炮,它的負面作用明顯大於積極效果。除Yak-9K之外,雖然蘇聯有極個別試驗型飛機有搭載NS-45的方案(比如Su-8重型強擊機,打算搭載4門),但最終都沒有成功。NS-45航炮的總產量也相當低,1944年生產了75門,1945年生產了120門,這195門就是NS-45僅有的產量了。

因為戰雷許多人知道了Su-8,這是蘇霍伊設計局在二戰期間研發的一個單座雙發重型強擊機,發動機採用M-71氣冷發動機。

Su-8的研製工作在二戰爆發前的1940年就上馬了,但蘇德戰爭突然爆發,研究所和工廠內遷打亂了研發節奏,一直到1944年3月11日才首飛。在研製期間,方案也進行過調整,從單座改為雙座,增加一個後座射擊員,有一個獨立的機背炮塔。

Su-8火力空前強大,機腹吊艙內有4門NS-45航炮!兩側機翼上還有8挺7.62mm ShKAS航空機槍,還能掛載各種航空炸彈和火箭彈。

但戰爭需要的是更多IL-2這樣價效比合理的單發強擊機,後續又有性能更好的IL-10,技術跨度過大、實用性差的Su-8後來下馬,項目終止於原型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