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戰爭史上,戰利品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

最初,戰利品被認為是戰士的合法收入,繼而成為個人財產。後來,軍隊開始對戰利品進行嚴格管理,並有了相關的處理措施,逐步審查各種戰利品的處理問題。在蘇聯軍隊中,就有詳細的戰利品集中管理條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某些時期,曾經完全禁止官兵使用繳獲的德國武器。本文將介紹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蘇聯軍方作出如此的決定。
StG44突擊步槍 無法拯救第三帝國 卻奠定了現代槍械的設計基礎

當納粹德軍突然入侵蘇聯時,蘇軍武器管理無法從平時狀態快速轉換成戰爭狀態。因此造成基層部隊缺少大量武器彈藥,從而造成戰爭初期的巨大損失。隨著德軍不斷緊逼,蘇聯開始進行戰爭總動員,然而緊急動員的人們卻只拿到一支老式的莫辛納甘步槍,他們不得不以這樣的武器去迎戰裝備精良的納粹德軍。

但是,蘇聯軍方嚴禁各部隊使用繳獲的德國武器。更準確地說,蘇軍士兵可以在戰鬥中收集這些武器,並及時使用它們作戰。但是,你要想將它們保留下來,繼續作為自己的武器使用則完全不行。戰鬥結束之後,需要立即將繳獲的所有德國武器上交,否則就是違法使用戰利品。由於違反這樣的命令,不僅有士兵因為挪用德國武器上了軍事法庭,而且其上級軍官也因為對戰利品處理不力而一同走上了法庭。
「納粹屠刀」MP40衝鋒槍 世界第一款為大規模生產而最佳化的槍械

抵禦納粹德軍入侵的第一年,蘇聯所有一切都出現了赤字,其中就包括各種金屬。所有在前線繳獲的各種武器裝備,都被收集起來,並轉運到後方。一小部分拿去研究,另一部分提供給敵後游擊隊、情報人員和其他特殊單位。

1943年,當蘇軍在戰爭中贏得轉折點,並開始穩步西進時,收集戰利品的責任也落到了獲得解放的民眾身上。一份特別通知命令民眾收集所有的戰利品,並將它們轉交給村委會或其他政府機構。按照通知上繳戰利品的民眾甚至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因此剛剛獲得解放的民眾幾乎全體出動,為蘇軍尋找各種戰利品。

就連小孩子都被髮動起來,他們經常能在河水裡找到被德軍丟棄的鋼盔。但是,所有這些收集上來的戰利品,尤其是槍械都被熔化了,而不是發放給正在作戰的蘇軍部隊。實事求是地說,此時德軍裝備的某些槍械性能明顯優於蘇聯武器。那為什麼禁止蘇軍士兵用這些戰利品來武裝自己?
MG34通用機槍如何改變戰爭方式?成班組作戰核心 影響持續至今

首先,如果蘇軍部隊裝備德國武器之後,就需要及時配發相應的彈藥。如果說,在戰鬥中應急使用剛剛繳獲的德國武器,可以及時消滅敵人並奪取勝利,但大規模裝備德國武器則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依靠戰場繳獲完全無法滿足蘇軍對德國彈藥的需求,而為繳獲的德國武器建立彈藥生產線,會讓本已不堪重負的軍工生產雪上加霜。一線的蘇軍部隊攜帶另一套彈藥不足的德國武器,顯然是不合理的。
細看:捷格加廖夫DP輕機槍 二戰蘇軍的重要裝備 兩次與中國結緣

與之相比,由於德軍士兵喜歡使用繳獲的蘇聯PPSh41「波波莎」衝鋒槍,德軍專門給它一個制式編號MP717(r)。由於繳獲的蘇聯7.62×25mm託卡列夫彈無法滿足使用需求,所以還專門組織生產和運輸與之通用的7.63×25mm毛瑟彈。為了保證繳獲的PPSh41不會因為缺少彈藥而變成廢鐵,德國還專門生產了轉換套件,包括一根9mm槍管和一個彈匣倉介面卡,安裝之後可以讓PPSh41使用德軍的MP40衝鋒槍的彈匣。這些經過改裝的MP717(r)衝鋒槍成為德軍的制式裝備,被命名為MP41(r)。從德國的折騰方式上,有助於理解蘇聯禁止一線部隊保留使用繳獲武器的初衷。
「蘇聯救星」PPSh41衝鋒槍 外表樸實的戰爭利器 德軍老兵誠意推薦

其次,就是軍隊士氣和戰時宣傳的需要。蘇軍高層不允許部隊討論德國武器的優勢,不允許長期使用它們,就是不希望讓蘇聯軍民產生德國武器先進,難以取得戰爭勝利的印象。對於戰時宣傳來說,最提振士氣的宣傳內容無疑是英勇的蘇聯士兵用蘇聯製造的武器,打敗了入侵的法西斯強盜。所以我們在蘇聯拍攝的許多宣傳照片中,都無法看到繳獲的德國武器。

第三,就是要控制武器的流通。戰爭期間,大量士兵使用各種武器在廣大的區域內作戰,戰鬥結束後,大量武器散落在各處。如果這些武器被民眾撿到並帶回家中,就構成了潛在的危險。蘇聯當然有理由擔心武器不受控制的流通,當然,永遠不可能完全消除這樣的流通,但至少可以大幅減少這樣的趨勢。因此,藏匿繳獲武器的行為會受到法庭的懲罰,上繳的武器被熔化銷燬。
圖說:SU-85坦克殲擊車 源自T-34中型坦克 臨危受命阻擋德軍鐵蹄

不能忽視的是,蘇軍高層在發佈禁止普通部隊使用繳獲的德國武器命令同時,也在向游擊隊、民兵和二線部隊提供德國衝鋒槍、步槍和手槍。當然,執行敵後特殊任務的蘇軍偵察部隊同樣會使用繳獲的德國槍械。這樣在突然交火時,德軍無法通過槍聲判斷其身份,蘇軍偵察部隊還可以使用戰場繳獲的彈藥。

需要說明的是,繳獲的德國武器不能保留使用,但繳獲的德國摩托車和汽車卻可以繼續使用。甚至蘇軍部隊還組建了專門的維修單位,專門負責維修德國摩托車和汽車,以便讓它們及時派上用場,補充自身急需的交通工具。有趣的是,由於摩托車不算武器,因此許多蘇軍士兵會對自己駕駛的德國摩托車讚不絕口,絲毫不必擔心「討論先進德國武器」而遭受懲罰。
DKW NZ500摩托車 二戰德軍重要裝備 消逝在歷史長河中的著名品牌

在戰爭末期,蘇聯對戰利品的管理力度大大減弱,蘇軍一線部隊甚至可以保留並使用大量繳獲的德軍武器,尤其是「鐵拳」這樣的一次性反坦克火箭筒。此時,也沒有更多的宣傳壓力:蘇軍正在自信地跨過邊境,解放東歐各國,走在通往柏林的道路上。
二戰蘇軍的秘密武器:裝備「鐵拳」反坦克火箭筒證明「真香定律」

於是,蘇聯軍官們開始盤算著如何讓手中的戰利品發揮更大的作用。除了作戰部隊開始使用繳獲的德國武器之外,一些珍貴的工藝槍械成為高級軍官的戰利品,被當作戰爭紀念帶回了蘇聯。軍官如此,士兵自然也會效仿,因此戰爭結束時,各種槍械,尤其是小巧精美易於隱藏攜帶的手槍隨著凱旋的蘇軍大量進入蘇聯。

回到文章的開頭,蘇聯軍方在特殊時期完全禁止使用繳獲的德國武器是有充分客觀理由的,而非簡單的意識形態所決定的。並且這個命令並非簡單的一刀切,作戰任務緊急的部隊、游擊隊、偵察部隊都被排除在外。禁止使用的德國武器主要是對彈藥需求量大的各種槍械,技術兵器則被排除在外,這一點可以從蘇聯在戰爭時期集中修復繳獲的德國坦克,並補充到一線作戰部隊可以看出。
蘇聯122mm口徑自行火炮 二戰發揮重大作用 源於繳獲的德軍裝備

戰爭期間的一些命令可能確實顯得匪夷所思,但了解其時代背景和動機之後,就能夠理解其必要性。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跳出自身認知的侷限性,不能生搬硬套同時期中國抗日戰爭的經驗,就認為蘇聯禁止使用繳獲的德國槍械是巨大的浪費。更不能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用包藏禍心的「懂得都懂」來帶節奏。
用本人那句糙話來作為結束語——腦子不是為了顯得個兒高長的,屁股不是為了找真理長的。
圖說:柏林戰役為何是二戰最大的坦克戰之一?雙方損失數字驚人
蘇聯RPG-2發展簡史:納粹德國「鐵拳」如何變成紅色反坦克利劍?
二戰後 蘇聯反坦克手榴彈發展簡史 RKG-3系列成為同類武器的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