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最傳奇明星 「巴黎大炮」罕見試射照片

1917年,德國克虜伯公司正在試射210mm的「Kolossal」大炮。

這種超遠射程火炮身管長36米。若把炮身豎立起來,其炮口要超過10層高樓的樓頂,最大射程超過131千米。後來因為炮擊巴黎而聞名,故得名「巴黎大炮」,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明星。1918年8月,德國投降後,「巴黎大炮」被運回德國銷燬。

由於近現代海軍是巨型火炮的最主要使用者,大部分制式巨炮都是為戰艦量身定做的,所以陸上要塞的防禦炮臺和火炮都是對老舊戰艦炮塔和火炮的「廢物利用」。而一戰時對海軍火炮最出彩的一次改造就當屬「巴黎大炮」了。

「巴黎大炮」這根長長的炮管是將210mm炮管插進380mm炮管內拼接而成的,長度達到了36米。其長徑比(即炮管長除以口徑)達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172。其長度直到約40年後才出現能與之相比的巴貝多大炮,其長徑比也才85。

若把炮身豎立起來,其炮口要超過10層高樓的樓頂。為了支撐細長的炮管不至於因為自身重量而彎曲,在整段炮身都加裝了輔助支架。炮彈飛行高度可達40km,也是第一種到達同溫層的人造物品。而高空稀薄的空氣也使阻力減小,從而提高射程。

當然,如此遠的射程也就沒有什麼精度而言了。從1918年3月23日至8月9日,3門「巴黎大炮」從不同位置向巴黎共發射了300多發炮彈,其中只有180發落在市區,其餘的落在了郊外,造成20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傷。

巴黎大炮口徑小,炮彈輕,殺傷力弱,只是重巡洋艦的主炮口徑而已。而且120公里以外的彈著點散佈,令瞄準已經毫無意義,完全是憑運氣亂打了。想指望它去打中一個鋼筋混凝土的重炮炮臺,一個是基本上打不中,還有就是打中了也炸不毀。

當然,對於一款用於攻擊像城市這樣面積巨大的目標,精度並不是大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如此長身管的火炮在炮彈的發射過程中,對炮膛的磨損非常嚴重。為了充分利用資源,每發射完50發炮彈後,磨損嚴重的炮管會送回工廠擴充內膛,改造成238mm的炮管,送回前線繼續使用。據說最後有的炮管甚至擴充到了260mm,可謂是物盡其用到了極致。

巴黎大炮是一種威懾性武器,給對方的後方城市制造恐慌,威懾敵方人民,而不是實際有戰術價值的大威力火炮。而實際上,在你死我活的不列顛空戰中英國首都倫敦被德國空軍夷平了,英國人民都沒有喪失鬥志,更別說區區幾百發炮彈了。

特別設計的炮彈,長徑比非常大,有利於飛行中保持穩定,並可以增加威力。

超多量的發射藥是「巴黎大炮」驚人射程的動力來源,尾部藥包採用金屬彈殼,有利於閉氣。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7年1月18日。

相關文章

日德蘭之後的反思與改進:甲彈對抗

日德蘭之後的反思與改進:甲彈對抗

本文摘自海洋文庫S008:《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第三卷:《日德蘭海戰及其之後:1916.5—12》 日德蘭海戰之後,給人們印象...

世界軍服百科:一戰法國騎兵制服

世界軍服百科:一戰法國騎兵制服

著:喬納森·諾思(Jonathan North) 譯:劉萌 參戰時,法軍騎兵仍然穿著華麗的制服,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會使己方損失慘重;隨後,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