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型巡洋艦到戰列巡洋艦

本文摘自《大巡洋艦圖解百科:1865—1910》

在英國,全重型火炮裝甲巡洋艦始於1904年末所制訂的1905—1906年建造計劃(約翰·費舍爾海軍上將在當年10月升任第一海務大臣,同時帶來了他相當激進的改革計劃)。當時有人提出對「米諾陶」級(此時正準備開工)進一步實施現代化改造,包括將軍艦舷側的7.5英寸炮更換為兩舷各3座雙聯裝9.2英寸炮,備選方案則是在兩舷各佈置2座雙聯裝和1座單裝炮塔(和「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相同)。儘管這些改裝方案最終並未實施(因為修改設計方案所需的時間令海軍無法接受),但相應的設計理念會被應用於下一代巡洋艦。新巡洋艦的設計方案一開始是基於14/16門9.2英寸炮的思路提出,但很快被修改為8門12英寸炮:某種意義上講,英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修改,是因為日本將其新一代裝甲巡洋艦的主炮放大到了這一口徑。

組建於1904年12月的一個艦船設計委員會對一系列設計草案進行了評估,最終給出的要求是軍艦最大航速需達到25.5節,但僅裝備12英寸主炮和用於對付魚雷艇的輕型火炮;而裝甲防護性能必須達到「米諾陶」級的水平。為了朝軍艦前方發射出更強大的火力,前三個設計草案甚至將2座雙聯裝12英寸主炮炮塔安裝在艏樓兩側(其中一個方案還在艦艉後艦橋位置加上了2座炮塔)——這種罕見的主炮塔布置樣式曾出現在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級[Ekaterina II-class(1883—1889)]戰列艦,以及德國的「齊格弗裡德」[Siegfried-class(1889—1895)]岸防戰列艦上。不過,炮口爆風導致這種設計無法成為現實,而且這樣做會降低舷側的強度。於是之後的兩個草案恢復了稜形的主炮塔分佈樣式,且後一個草案(E方案)對於側舷炮塔採用了斜置佈置的樣式,以確保一側炮塔受損的情況下,另一側炮塔還能越過甲板進行射擊。之後有一個草案將兩座主炮塔放置在艦艏上層建築兩側,並取消了艏樓的主炮塔,但最終被選用的還是E方案。

1905年1月,在確定新的「無畏」號(Dreadnought)戰列艦會使用蒸汽輪機後,皇家海軍開始研究將「米諾陶」級的雙軸往復式蒸汽機更換為蒸汽輪機的可行性,到次月便確定採用四軸推進的蒸汽輪機動力系統。儘管在當年6月就已經獲得海軍委員會批准,但這三艘被稱為「無敵」號(Invincible)、「不屈」號(Inflexible)和「不撓」號(Indomitable)的新巡洋艦還是等到了1906年,才真正開始建造。開工後,三艦的建造進度相當迅速,均在1907年春下水,並於1908年全部完工;它們的服役時間比「米諾陶」級的最後一艘「防禦」號還早,僅晚於日本的第一艘全重型火炮大型巡洋艦,但這三艘軍艦也使得日本那具有革命性的艦船設計幾乎立刻變得落伍了。

「不撓」號完工時的狀態

「不撓」號完工時的狀態

儘管「無敵」級巡洋艦的主炮口徑已經被放大到12英寸,但裝備9.2英寸主炮的裝甲巡洋艦的設計並未就此停止。作為節省經費的一種手段,一系列採用9.2英寸主炮的裝甲巡洋艦的設計方案依然出現在1908—1909年的建造計劃中。其中一個方案可被視為將主炮更換為9.2英寸炮的縮小版「無敵」級——相較後者,該方案將軍艦長度縮短40英尺,排水量也減少1500噸;武器裝備包括8門50倍徑9.2英寸炮和16門Mk VIII型40倍徑4英寸炮( 而非更重型的50倍徑Mk VII型火炮),以及2具魚雷發射管。這種軍艦的裝甲佈局也基本和「無敵」級相同,只是在少數部位削減了裝甲厚度。其他的一些方案中,有一個在軍艦中軸線上安裝3座雙聯裝炮塔,排水量達13000噸;另一個在艦上安裝了2座雙聯裝炮塔和2座單裝炮塔。

然而,隨著德國在1907年末的建造計劃中加入全重型主炮巡洋艦(首艦為「馮·德·坦恩」號),英國的下一代裝甲巡洋艦,即「不倦」號(Indefatigable)轉而選用了12英寸主炮。不過,採用9.2英寸主炮的巡洋艦設計方案一直存續到了1913年,當時的E2方案和E3方案就分別裝備有8門和6門9.2英寸炮,排水量分別為15500噸和17850噸,最大航速達28節,主裝甲帶厚度達6英寸。

儘管一戰前只有英國、德國和日本真正建造過前文所述的全重型主炮巡洋艦,但早在1903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有人就曾設想一種裝備戰列艦級別裝甲的「田納西」級改進型號,其武器裝備包括4門12英寸炮和22門3英寸炮(不再裝備6英寸炮)。1908年,該學院參照英國「無敵」級,對他們自己設想的軍艦設計方案加以調整;到1909年11月,這些人基於當時最新的「懷俄明」級(Wyoming-class)戰列艦,共給出6版航速可達25.5節的巡洋艦設計草案。這些設計草案體現了美國人為提升軍艦航速而犧牲多少裝甲和火力的過程中不同程度的取捨。然而,美國方面並未將這些草案付諸實踐,直到日本海軍在1914年開始發展自己相關的艦船;事實上,日本人和英國人提出的構想一樣,最終都發展成了「高速戰列艦」。

1911年11月24日,英國海軍將「無敵」號及其後繼型裝甲巡洋艦(再加上即將服役的「不倦」號)正式定級為戰列巡洋艦。這標誌著一個新艦種的誕生,也標誌著之前一種艦船已經過時。正如前文所述,1913年1月,英國海軍原先的第1巡洋艦中隊更名為第1戰列巡洋艦中隊,此事表明兩種艦船的職能已經被完全區分開來。日本海軍也在1912年將「筑波」級和「鞍馬」級,以及前一年剛開工的裝備14英寸主炮的「金剛」級(Kongo-class)首艦定級為戰列巡洋艦。不過,德國海軍並未追隨前兩者的步伐,而是繼續將他們的全重型主炮巡洋艦(「馮·德·坦恩」號已於1910年9月服役,之後每年都會增加一艘同型軍艦)和之前的裝甲巡洋艦一起稱作「大型巡洋艦」(large cruiser),直至1919年該國海軍被解散。

閱讀原文直達眾籌現場

相關文章

世紀之交的海軍:戰列艦還是巡洋艦?

世紀之交的海軍:戰列艦還是巡洋艦?

——摘自艾丹·多德森著《大巡洋艦圖解百科:1865—1910》 應該如何對那些並非專為一線戰鬥而設計的艦船進行分類?對此,我們可以簡單地以英...

接受戰火歷練的大型巡洋艦:意土戰爭

接受戰火歷練的大型巡洋艦:意土戰爭

《英國戰列艦》+《大巡洋艦圖解》眾籌特裝版摩點眾籌即將收官! 最後17小時,機會不容錯過! 土耳其「聖訪」號裝甲巡航艦沉沒後的殘骸。該艦於1...

重裝上陣:蘇俄現代裝甲列車

重裝上陣:蘇俄現代裝甲列車

本文摘自[法]保羅·馬爾馬薩里著,姚軍譯《世界裝甲列車圖解百科:1825—1910》 哈爾科夫工廠的第65 機車設計局負責設計工作,該局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