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原作者為「聽不見的森下下士」,經主編「毛豆123」修改後刊登至本號)
若要提及當代烏軍使用的迷彩,還得從蘇聯解體後的那一段日子說起。為了充分利用蘇聯留下的豐厚遺產,新生的烏克蘭武裝力量直接沿用了蘇聯末期開發的TTsKO(Tritsvetnaia kamuflirovannaia odezhda)迷彩。這是一種蘇聯的三色迷彩模式,最早出現在1984年的紅場閱兵上,蘇聯空降兵身著印有此款迷彩色的m81野戰服接受檢閱。
起初,這款迷彩只有一種由綠色、卡其色和棕色組成的版本。1985年後產生了諸多顏色的變體。蘇聯時期,TTsKO迷彩主要配發給駐紮在阿富汗的蘇軍軍官和特種部隊,空降部隊、內務部、克格勃和海軍步兵也有所配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針對這款迷彩進行了多次改良,因而衍生了多個花色版本,在此也難以全部介紹。
總之,在烏克蘭剛剛獨立,武裝力量初成之時,蘇聯時期的TTsKO迷彩便成了其標準裝備。為了區分不同部門、單位,烏克蘭官方也對該款迷彩做了多次修改。除了用以區別所屬部隊外,還使其更加適應烏克蘭的地貌。
(編者注:需要注意的是,TTsKO亦被稱作「Butan」或「Butane」,蘇聯時期則為VSR-84型迷彩。而下文中提及的「Dubok」一詞與「迷彩」同意。)

▲由外國軍事愛好者重演、侵阿時期身著TTsKO迷彩服的蘇聯空降兵

▲三款不同樣式的TTsKO迷彩服實物(左:俄羅斯棕、右為俄羅斯綠,中間為烏軍所用版本)

▲1995年實行的條例規定中,展出的烏軍TTsKO迷彩服樣式

▲1995條例中全副武裝的烏軍士兵,可以看出其裝具與冷戰時期的蘇軍如出一轍

▲身著TTsKO迷彩服、在英國受訓的烏軍士兵
另外,儘管烏克蘭武裝力量在90年代到00年代期間實力十分有限,但其仍然積極參與同北約國家的聯合行動。1998年,儘管遭到國內的強烈反對,烏克蘭仍同意與波蘭共同組建烏克蘭-波蘭和平部隊營(UKRPOLBAT或POLUKRBAT)來執行國際維和與人道主義行動。
2000年,作為聯合國駐科索沃部隊的一部分,這支部隊被部署到科索沃。2003年,烏克蘭軍隊也同美國一道參與了對伊拉克的入侵行動,烏克蘭軍隊也在阿富汗執行過軍事行動。為了適應當地環境,烏克蘭又因此對TTsKO進行了新的修改,使其能適應荒漠地形。

▲在科索沃境內執行任務的烏軍士兵(圖源:魚鷹社)

▲於伊拉克境內執行維和任務的兩名烏軍士兵,其身著的是荒漠樣式的TTsKO迷彩服

▲TTsKO荒漠迷彩服實物
除去TTsKO迷彩外,烏克蘭武裝力量還經常使用「Dubok」迷彩。這款迷彩同樣由蘇聯在末期開發,1991年率先列裝了空降兵部隊。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將其稱為VSR迷彩,並在車臣戰爭中應用。烏克蘭方面則因循守舊稱其為dubok迷彩。
儘管烏軍長期使用TTsKO迷彩和dubok迷彩,但就實際而言,上述兩款迷彩對烏克蘭而言並不實用。這兩款迷彩並不能完全適應烏克蘭當地的地形,且由於布料較為老舊,穿著起來很難受。尤其是在烏克蘭炎熱的夏季,這兩款迷彩服可謂是飽受烏軍士兵的抱怨。最為重要的是,同時期俄羅斯部分部門(如內政部下屬的OMOH部隊)和盧頓地區的民兵也在使用TTsKO迷彩,一旦開戰,如何在兩軍之間進行敵我識別將令烏軍焦頭爛額。

▲身著「橡葉」迷彩服的烏軍第79空中突擊旅士兵,攝於2008年的「哥薩克草原」演訓期間

▲烏軍中使用的林地迷彩色塊實物

▲除上述兩種迷彩樣式外,烏軍也曾使用過Klmk白花迷彩
烏克蘭官方自然也想換掉這兩款老舊的迷彩,但是受限於烏克蘭有限的經濟實力,換裝計劃只能一拖再拖。據傳,在2010年前後,烏克蘭高層曾對換裝計劃有所爭議。時任烏克蘭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穆仁科和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在這方面可謂針鋒相對。亞努科維奇主張以俄軍emr迷彩為藍本設計新迷彩,而穆仁科則主張效仿美軍ACU迷彩。當然,這只是道聽途說。無論如何,烏克蘭武裝力量新迷彩的設計仍然是在進行當中。新迷彩最終於2014年發佈,即MM-14迷彩。MM是「Maliunok Maskuvalny」的縮寫,意即偽裝圖案。「14」代表其發佈年份。
據烏克蘭軍品玩家表示,MM14迷彩其參考了美軍的Marpat迷彩,並使用防裂織物製成。其原本計劃從美國進口布料,但由於資金問題,最終採用的是進口自白俄羅斯的布料。而MM14迷彩服按照烏克蘭官方的說法是由65%的棉和35%的聚酯纖維製成的。
我們常見的烏軍士兵穿的是林地版本,由淺棕色底布,三種不同深度的綠色、一種灰色組成,除此還有一種荒漠版本迷彩,同樣是淺棕色底布,由卡其色和前橄欖色為主組成。後者僅在頓巴斯戰爭早期配發過烏克蘭國內的烏軍,在雙方陷入對峙後則主要提供給在阿富汗等地執行任務的烏軍部隊。

▲美國海軍陸戰隊配發的Marpat迷彩實物。該迷彩圖案由小矩形的彩色像素形成,於2002年末至2005年初與海軍陸戰隊作戰實用制服一起推出,該制服取代了迷彩實用制服。

▲烏軍MM-14迷彩色塊

▲MM-14荒漠迷彩色塊,主要配發給駐阿富汗的烏軍士兵

▲曠日持久的頓巴斯衝突,讓烏軍加快了換裝新式迷彩服的步伐。上圖為一名加軍工兵顧問(右)與烏軍軍事觀察員(左)正在就演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細緻討論,攝於2014年的雅沃列夫(Yavoriv)。這名烏軍身著的就是當時較新的MM-14迷彩

▲圖1:2014年參與頓巴斯戰爭的烏軍士兵,此時MM-14迷彩配發量並不高,此君仍身著老式的TTsKO迷彩。
圖3:2018年正在受訓的烏軍「標槍」反坦克導彈副射手(右),身著MM14迷彩服和Korsar M3C型防彈衣,頭頂Kaska-2M型頭盔。當然,這是早期生產的型號,後期生產的該型防彈衣普遍為MM14迷彩色,頭盔也會配有迷彩盔罩。【來源:魚鷹社彩繪】

▲一名烏軍士兵的單兵戰鬥裝備(來源:B站UP主「會飛的小蘑菇啊」)

▲2020年烏軍新式條例中,規定的單兵戰鬥裝具示意圖
然而,無論是16條例的新常服還是MM14迷彩服,其都沒有完全配發到位。頓巴斯前線的烏軍使用95條例和TTsKO迷彩的情況屢見不鮮。俄烏戰爭正式爆發後,烏軍的迷彩使用情況更為混亂了。
現在,也只有烏軍高級將領和軍校學員等「天之驕子」能身著常服露面。而前線的烏軍,在北約軍援的持續輸血、加碼下,制服、裝具的搭配更加混亂不堪,條例中所規定的那種搭配,在前線已經並不常見了。


▲2022年8月,時任英國陸軍總參謀長的帕特里克·桑德斯將軍前往烏軍受訓視察,照片中的烏軍均身著MM-14迷彩

▲身著各色迷彩的烏軍士兵
本號作者團群像


⬛「聽不見的森下下士」,一個熱衷於東德及前蘇聯時代軍服研究的萌新

⬛「毛豆123」,現「戰史探索者」主編兼作者,2016年起開始在各大自媒體平臺上發表軍史文章、文獻,熱衷軍史文化,已成功在《兵器》等紙媒雜誌上投稿成文,未來可期
(我們歡迎任何對軍史、歷史方面的愛好者賜稿,商務合作請聯繫:Flik1993)

⬛打開公眾號主頁,點選右上角「···」部分後,點選「設為星標」,即可第一時間獲得本號更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