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末,俄羅斯火箭軍改組,武裝力量結構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後的很長時間裡,俄羅斯軍事發展陷入混亂和停滯的狀態,各軍兵種不得不為生存而苦苦掙扎,唯有戰略火箭兵是個例外,他們甚至還擁有了新型洲際彈道導彈РТ-2ПМ2「白楊」-М2。當然,它的發展有些曲折。

根據俄聯邦總統1997年7月16日關於「俄聯邦武裝力量改革及完善其組織機構首要措施」的命令,戰略火箭軍、軍事航天力量和防空軍導彈太空防禦部隊合併成一個軍種——戰略火箭軍,其編成內包括導彈集團軍、航天器發射和控制部隊、導彈太空防禦部隊。

(上圖)2011年參加閱兵的「白楊」-М導彈

(上圖)2011年參加閱兵的「白楊」-М導彈

戰略火箭軍的基本任務是:實施戰略威懾;在核戰爭中與其他戰略核力量一起遂行毀傷敵最重要目標的任務,在只使用常規毀傷兵器的戰爭中與陸軍諸兵種的兵力兵器協同遂行保存戰鬥力和保障軍隊集團生存力的任務,使軍隊隨時做好實施導彈核突擊的準備;發現彈道導彈發射、確定敵開始實施導彈襲擊的情況,並立即向國家和軍隊的高級領導機關、武裝力量各軍種參謀部報告情況,保障戰略核力量採取回擊及回擊迎擊行動,消滅敵攻擊防禦區目標和部隊的導彈;實施偵察並監視太空,判明敵在太空即從太空開始戰鬥行動的情況,報知外國太空偵察系統和其他系統的飛行情況;組織航天器的發射和控制,阻敵奪取太空優勢,通過使用太空綜合系統和偵察、通訊、指揮、導航、氣象和測量衛星來保障武裝力量集團的戰役行動。

1997年,該軍種有20萬人。總司令部下設參謀部、後勤部、裝備局、戰鬥訓練局、組織動員局、幹部局、軍事教育局、教育工作局、工程技術資料、衛生局等。

戰略導彈部隊擁有4個導彈集團軍19個導彈師,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裝置756具,核彈頭3535枚。

航天器發射和控制部隊編有發射部隊和觀測部隊,轄有普列謝茨克導彈試驗場、卡普斯京亞爾靶場、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航天器材檢驗和控制總中心等。主要任務是:發射包括偵察衛星、預警衛星、通訊衛星、導航衛星和定位衛星在內的各種航天器,並實施大地和水文測量。

導彈太空防禦部隊編有太空監視和導彈襲擊預警系統集團軍、對導彈攔截系統集團軍,裝備有電子偵察衛星、照相偵察衛星、導彈預警衛星等衛星22顆,遠端預警雷達系統(各型雷達12部),36枚A-135和64枚A-35反彈道導彈,C-300ПМУ2反彈道導彈等。主要任務是:監視太空和全球戰備動向,跟蹤潛在敵國戰略導彈發射,並對來襲導彈進行太空和空中攔截。

為了做好在獨聯體國家境內的戰略火箭部隊(主要是軍事航天力量和太空導彈防禦部隊)的各項專業勤務保障,戰略火箭軍還組建了第385後勤保障中心。該中心設有給養庫、導彈燃料和油料基地、特種被裝物資儲藏處。

對戰略火箭軍來說,在本次改組中自身最大的收穫就是軍事航天力量的再次迴歸。實際上這支部隊最早成立於1955年6月2日,當時為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準備部隊。

1957年5月8日,部隊正式成立指揮測控中心。1960年, 在當時的戰略火箭軍編成內成立了軍事航天活動管理機關——火箭武器總局第3局,負責研製、發展和使用航天器,首任局長為克里莫夫。1964年11月6日,在火箭武器總局第3局的基礎上成立了國防部航天器中央局,直屬戰略火箭軍司令領導,局長由航天火箭設備(包括測控系統設備)的國防部總訂貨人——克里莫夫少將就任新成立的航天器中央局局長。1970年,該局升格為航天器總局,由卡拉西擔任局長。1982年10月1日,蘇聯國防部將該局從戰略火箭軍中劃出,直接隸屬國防部。它作為國防部軍事航天領域的主要機關,是所有航天系統使用方案的主要制定者,是總參謀部指定的軍事航天部隊使用和戰備訓練計劃的實施者。1986年4月24日,航天器總局改組為國防部航天器主任管理局,標誌著在國防部內成立了統一的航天指揮部。1992年7月,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宣佈成立俄羅斯航天署, 正式命名為軍事航天力量,作為武裝力量的一個獨立兵種,首任司令為伊萬諾夫上將。

然而,軍事航天力量雖然已經獨立出來,但它在任務、結構、使用系統以及幹部培訓等諸多方面,與戰略火箭軍仍保持著緊密的聯繫。例如,為戰略火箭軍和軍事航天力量服務的仍是同一批軍工綜合體企業、同一批試驗場(航天器發射場)。導彈領域職能和航天領域職能的分家,導致大量工作平行和重疊,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物資和財政浪費。

這次新的改組,使得導彈裝備、指揮和通訊系統、航天器材,以及整個戰略核力量突擊和保障系統的平衡發展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由於管理機關和工業企業的結構得到最佳化,從而節約了大量資金。

(上圖)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形象宣傳海報

然而,這場最終並不成功的改革無論是從軍事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都缺乏有效的科學論證,更像是一次部門利益鬥爭的結果。事實表明,將導彈太空防禦部隊併入戰略火箭軍並不能真正提高戰略火箭軍的作戰效率。俄軍多數專家認為,將原先防空軍的導彈太空防禦部隊併入戰略火箭軍,更像是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對於自己老部隊的一種特殊照顧。這使得原本具有統一指揮體系的導彈-太空防禦系統與大氣-防空系統被人為分開,這是這次改革中的嚴重問題。當然,總體上來說,俄羅斯儘管在武裝力量軍兵種結構改革中經歷了很多曲折和失誤,但畢竟已在武裝力量結構改革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重要的步伐。

通過這次改革,俄軍事戰略再次調整為「現實遏制」,最早提出這一觀點是在1996年6月,葉利欽在《總統國家安全諮文》的報告中提到「奉行以堅決利用自己的武裝力量反擊侵略為基礎的現實遏制原則」,強調核武器在全球範圍內是戰略核力量,在地區範圍內是戰役和戰術核力量。

1997年2月,俄羅斯國防部部長羅季奧諾夫宣佈,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使戰略核力量處於戰略狀態,並將其置於優先地位。

1998年12月4日,俄第一副總理馬斯柳科夫稱,7~10年後蘇聯時期製造的導彈將全部退役,俄羅斯將為「白楊」-M2導彈的生產撥專款,預計每年生產量35~45枚。

本文摘自《蘇俄戰略火箭軍全史》

戰略火箭軍在前蘇聯時代是成軍最晚的軍種,但在五大軍種排名中名列首位,是蘇聯核打擊力量的體現,也是冷戰時期令美國長期揮之不去的陰影。
蘇俄戰略火箭軍是中國火箭軍的啟示與前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