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錦衣衛指揮使,被群臣活活打死在朝堂上

錦衣衛這個群體,表面上鮮衣怒馬、叱吒風雲,其實暗地裡的苦楚和尷尬,細數起來實在是一把辛酸淚。關於這個話題,可以拿出來當故事講的有很多,似乎流傳下來的史料與文人筆記都熱衷於記載此類「八卦」。這大抵是因為,明人對錦衣衛的超然地位與所作所為到底心存怨恨吧。

不過,所謂「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那麼,錦衣衛的「可憐之處」又表現在哪裡呢?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面這則故事。

要說錦衣衛指揮使,那幾乎都是大明天子眼中最得力、最值得信任的干將,在皇帝面前,一句話可以決人生死,而且其主管的詔獄也不是吃素的。這種廣大群眾談之色變的狠角色,絕大多數時間是以「狐假虎威」的形式存在的。當保護他的「老虎」不存在了,這個狠角色就變成了砧板上的魚肉,被人一擁而上圍攻也只是分分鐘的事。在這一點上,明英宗朱祁鎮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無疑最有發言權。

關於馬順是如何被群毆的,正史和明人筆記中出現了多個版本,各個版本就事發當時的細節記述略有不同,無非是「誰先出手」「怎麼動手的」之類罷了,但大體情況和結果卻比較一致,若要概括的話,就一個字——「慘」。

紅地飛魚紋紗單袍,斜襟立領款,孔府藏

紅地飛魚紋紗單袍,斜襟立領款,孔府藏。

我們先來說說馬順被圍毆的原因。

馬順作為明英宗朱祁鎮的錦衣衛指揮使(有說是「同知」),本應跟隨朱祁鎮一同北上征討瓦剌,但不知出於什麼緣故,他留守在了京師。倘若他能預知自己此後的命運,我相信,他寧可跟著朱祁鎮御駕親征;畢竟被瓦剌人抓去做戰俘,橫豎也不過是給瓦剌人當牛做馬、任人欺負,總好過去閻王爺那裡報到。

比起史官曲筆下「北狩」的宋徽宗,一腔熱血的明英宗朱祁鎮可是正兒八經地率領大明軍隊親征瓦剌了,可惜打仗這種事拼的不是血氣之勇,不能指望僥倖取勝。明英宗倉促用兵的結果,給大明帝國帶來了悲劇性的一幕:朱祁鎮被瓦剌首領也先俘獲,從徵的六十六位大臣身死,帝國精銳盡失,局面到了極其危險的地步,弄不好就要放棄北境南遷。

明軍戰敗和皇帝被俘的訊息傳回京師後,帝國中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與危機之中。因為朱祁鎮是在司禮監太監王振的攛掇下出兵的,儘管王振已死於亂軍之中,卻無法將帝國從危境中拯救出來。留守的大臣們群情激憤,聚集在一起,一致要求監國的郕王朱祁鈺以王振之罪誅滅其滿門。

大臣們哭的哭,罵的罵,與各種聲調的奏諫聲混雜在一處,此起彼伏,整個朝堂亂成了一鍋煮開的粥。

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畢竟只是個藩王,哪見過如此陣勢,而王振到底是朱祁鎮跟前的紅人,將王家滿門抄斬,朱祁鎮回來怎麼交代?此時,毫無理政經驗的朱祁鈺大腦一片空白,身邊又無可信賴的人商量,於是選擇了拖延作為權宜之策。朱祁鈺傳令百官,要求他們先出宮,事情容後再議。

「你哥哥在瓦剌當人質,國家群龍無首,這種時候,你不將罪魁禍首滿門抄斬凝聚人心,還在這裡跟我們犯拖延症,舉棋不定,你當的什麼監國!」

大臣們聽到朱祁鈺的命令,個個都要吐血了,情緒更加激動,抗議聲也更大了,堅決不肯走。

朱祁鈺沒想到自己的拖延戰術被直接無視了,他的命令對大臣們毫無節制力,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這個時候,照例列席朝會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站了出來。他的工作並不是參與朝議,而是維持現場秩序,當好背景板就足夠了。因此,發現領導被大臣們搞得焦頭爛額,作為下屬的他怎麼能熟視無睹呢?

馬順覺得於情於理,他都該站出來替領導維持秩序,挽回顏面,卻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不是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而是「土木堡之變」罪魁禍首王振死黨的身份。這種時候,如果他腦子轉個彎,不至於釀成災難性後果,然而他沒有。

所謂「門坎」,過得去是門,過不去是坎。馬順的「挺身而出」註定是個過不去的坎。

他在群情洶湧的百官面前,拿出了一如既往的囂張氣焰,呵斥他們,讓他們別在這裡吵嚷,立刻出去。

王振都不在了,你還敢囂張!

大臣們的怒氣值一下子就爆表了,性格耿直的戶部給事中王竑挽著袖子就上去了。

郕王搞拖延就算了,他大小是個監國王爺,我們動不了他,還不能拿你撒撒氣!誰讓你自己跳出來找存在感!

別看王竑是文官,卻是實打實的軍籍出身,祖上都是武將,脾氣一上來,一把揪住了馬順的頭髮,將他推倒在地。

馬順毫無準備地跟地面來了個親密接觸,還沒緩過神來,就聽見王竑在喊:「馬順本是王振一黨,王振害得皇上落到瓦剌人手裡,如今還敢叫囂讓我們出去!」

這一嗓子對本就窩了一肚子火沒地方發洩的群臣來說,無疑是極具煽動性的,跟「大家一起來揍丫出氣」沒有什麼分別。於是乎,憤怒到失控的群臣一擁而上,揮笏板的揮笏板,用拳頭的用拳頭,甚至有人當場把自己的靴子脫了下來,當作武器,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這場混亂的群毆活動。

距離馬順最近的王竑捶打馬順更是不遺餘力,氣到極點的他直接上口咬馬順的臉,生生撕下一塊肉來,場面相當暴力。

血腥味刺激了所有人的神經,大家把憤怒紛紛發洩在馬順身上,以至於那位使靴子的大臣,硬是用手裡的靴子把馬順的眼珠子都給打出來了。

一旁站著的郕王朱祁鈺目睹這一切,整個人都不好了,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離開血肉橫飛的朝堂。他帶著一幫宦官才往外出溜沒多久,就得到了「馬順已被活活打死」的訊息。

(上圖)飛魚紋樣(擷芳主人摹)。飛魚紋據說是漢族傳統中寓意吉祥的紋樣之一。《山海經·海外西經》載:「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或曰龍魚似狸一角,狸作鯉)。」因為它會飛,所以得名飛魚。飛魚是神獸,與華夏族上古的雷神有一定淵源。在明代,飛魚的形象逐漸演變為龍頭、四足、四爪、身如蟒、無翼、魚尾,與蟒的區別關鍵在於尾巴部分。

太震驚了!堂堂一個錦衣衛指揮使,被大臣們活活打死在朝堂上!這是大明帝國建立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啊!

獲得「勝利」的群臣熱情高漲,聚集在朝堂上,不肯散去。

朱祁鈺見識到了他們的瘋狂後,非常恐慌,生怕群臣再做出什麼更離奇的事來,忙派遣中官金英去問他們到底打算幹什麼。

劇烈運動後,汗流浹背的群臣,看著腳下馬順被毆得慘絕人寰的屍體,撈著袖子回覆金英說:「內官毛貴、王長隨也是王振一黨,應該一併處死!」

本來只是鬧著要殺王振全家的,結果一時激憤殺了馬順後,演變成了要誅殺王振一黨。

看看馬順的下場,想想失控的群臣,朱祁鈺決定,還是順從「民意」,把毛貴和王長隨兩個內官推了出去,讓大臣們消消火。

大臣們消了火,還把馬順等三人的屍體像戰利品一樣拖到了東長安門外曝屍,此事才算告一段落。而馬順也因之成為明代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群臣活活打死在朝堂上的錦衣衛指揮使,算是以生命的代價立了標杆!

本文摘自《皇帝身邊人001:錦衣衛》

本文摘自《皇帝身邊人001:錦衣衛》

廣設耳目、廷杖官員、執掌詔獄、服務東廠……不過是奉旨辦事。錦衣衛外能行軍打仗,內能監察百官,護駕、出使不在話下,馴獸、打鐵樣樣能行!

相關文章

錦衣衛與東廠之間的那些事

錦衣衛與東廠之間的那些事

但凡提到明代的特務政治,有一個高頻詞總會時不時地就蹦到你眼前,這個詞寫作「廠衛」。許多人據此人云亦云,將廠衛掛在嘴邊,視之為特務的代名詞,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