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重大失誤:日德蘭決戰之前

本文摘自亞瑟·雅各布·馬德爾著《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第三卷——《日德蘭海戰及其之後 1916.5-12》

在日德蘭海戰的初始階段,英國方面總共犯下五次錯誤,或者至少要對此做出解釋。第一個錯誤就造成了諸多深遠影響。5月31日凌晨,一名作戰處軍官來到第40室(海軍部秘密情報處),詢問代號為DK的德國無線電臺位置,但是他並沒有解釋要求此資訊的目的。他被告知,DK位處威廉港,他沒有進一步詢問就離開了。這名軍官誤以為,公海艦隊的旗艦還在威廉港,並於12時30分把資訊發給了傑利科。傑利科於12時48分收到電報,稱無線電定位顯示,「格林尼治時間上午11時10分,德軍旗艦依然留在傑德灣」,「顯然,由於空中偵察的延誤,他們未能出動」。

位於海軍部舊大樓的第一層的第40號室,掌管著英國皇家海軍的幾乎所有無線電情報資源

但實際上,DK是德軍艦隊司令在基地的無線電程式碼;當他出海時,則使用另一個程式碼,並將DK程式碼移交給威廉港無線電臺。他這樣做,是為了掩蓋艦隊已經出海的事實——例如在襲擊斯卡布羅和洛斯托夫特之前他都如此行事——而第40室對此也早已知曉。如果那名軍官沒有那麼匆忙,能夠解釋說作戰處正急於了解敵軍艦隊的位置,傑利科就永遠不會收到那份愚蠢的電報。電報的發送並未通報第40室,內容也未經其確認。第40室的任何人,都本可以指出作戰處軍官的錯誤。鑄下大錯的軍官就是作戰處處長本人,海軍少將托馬斯·傑克森。

出現如此不幸失誤的根本原因,在於第40室和作戰處之間從來就沒有真正友好的合作。雖然第40室從1914年開始,就積累了大量有關德軍艦隊及其無線電通訊的情報,但是它一直被視為保密部門,而與其他所有部門割裂開來,其功能僅僅是提供相關資訊。海軍上將詹姆斯評論道:「日德蘭海戰時,在作戰處軍官的眼中,第40室仍舊只是一群知道如何破譯密碼,極其聰明的傢伙,讓作戰軍官徵詢這些情報人員的意見,簡直就是罪無可赦的建議。」作戰處沒有諮詢第40室,而且也沒有將向艦隊司令發報一事通報他們。這都是傑克森釀成的錯誤。克拉克稱:「(他)極度輕視第40室的工作。在我工作期間,他只涉足過這裡兩三次,其中一次還是來抱怨,一個交給他的上鎖檔案箱割破了他的手,另一次是因為德國人開始使用一套新的密碼本,‘感謝上帝,我不會再得到這些該死的東西了’。」15作戰處對第40室心存偏見,是因為後者主要由平民組成。「這些傢伙根本搞不懂截獲情報中的所有含義!」

傑利科對海軍部後續發給他的,有關敵艦隊動向情報的信心,在不到3小時後就動搖了,因為貝蒂發現德軍戰列巡洋艦已經全數出動。他之後更加倚仗於自己艦隊各單位,而不是海軍部發來的情報。在夜間作戰時,這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而即刻產生的影響就已經不能再糟了;它給了傑利科一種錯誤的安全感——或者令他缺乏緊迫感——導致他未能及時趕到會合地點。他中途停船檢查中立國船隻,以確定它們不是敵人的偵察部隊。此外,他並不想讓驅逐艦脫離主力,因為它們再次趕上時需要高速航行,消耗大量燃料,傑利科總是在為驅逐艦節省有限的燃料方面,承受著巨大壓力。如果公海艦隊未按預計的那樣迅速出動,大艦隊的驅逐艦可以在海上連續活動兩至三天。為了節省驅逐艦的燃料,傑利科的戰列艦隊直到5月31日下午2時,都保持著15節的經濟航速, 「鐵公爵」號在2時,距預定會合地還有15.5英里,也就是耽擱了大約1小時的時間。傑利科並沒有感到不安,因為他沒有理由期盼公海艦隊已經出動,一場大戰近在眼前。「我在下午1時55分向戰列艦隊發出命令,詢問戰列艦能在海上向驅逐艦補充多少燃油,這說明我當時期盼,艦隊將在海上等待事態的發展,因為海軍部電報顯示,公海艦隊仍在基地。」如果沒有作戰處的錯誤,傑利科肯定會將航速提高5至6節,儘早趕到戰鬥海域,為自己多贏得一至兩個小時的白晝時間。同一份電報也給了貝蒂當頭一棒。「我接到電報不到三個小時,就遭遇了整支德軍艦隊,這讓我對OD(作戰處)怎麼看?」

另外,水上飛機母艦「坎帕尼亞」號也遇到了麻煩,它是傑利科唯一的空中偵察力量,最近剛剛安裝了飛機起飛設備。由於一系列不幸事件,它在戰鬥開始時未能跟上大艦隊。「坎帕尼亞」號的錨地在斯卡帕灣北岸,下午6時37分(5月30日),它得到命令跟隨輕巡洋艦「布蘭奇」號(Blanche)出動,後者被分配給第4戰列艦中隊,是最後一個離港的單位;7時11分,該艦受命為鍋爐升火,準備全速航行。但是它卻沒有收到8時10分發出的,命令艦隊於9時30分離港的信號,所以它一直保持錨泊狀態。有人可能認為,雖然它離艦隊主力的錨地有5英里之遙,但理應注意到艦隊的動向,並隨隊出動,因為艦隊出動時剛剛日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還有足夠的光線。但是戰列艦可能被隱沒在南方的海岸背景中,所以直到晚上11時45分,「坎帕尼亞」號的艦長[海軍上校奧利弗·施萬(Oliver Schwann)]才發現艦隊已經離開。他立即下令起錨出港,12時15分經過了外圍浮欄,但已經落後艦隊兩個小時。「坎帕尼亞」號需要急追40英里才能趕上主力,但是傑利科在凌晨4時37分命令它返航。他認為「坎帕尼亞」已無法追上自己,並對行動有所幫助,而且他也擔心,沒有艦艇護航的水上飛機母艦會遭到潛艇攻擊。

不管傑利科的考慮有多麼周全,都是建立在錯誤資訊基礎上的。傑利科認為「坎帕尼亞」的航速只有19節。以這樣略高於主力艦隊的航速前進,加上採用Z字機動,它要到6月1日下午才能趕上大艦隊。傑利科直到1926年才知道,「坎帕尼亞」號的航速可以達到20.5節。它每小時能與戰列艦隊縮短最少3英里的距離,不出意外,可以在31日下午1時30分,也就是在英德艦隊相遇前幾小時加入主力艦隊。如果「坎帕尼亞」號能夠參戰,它的10架水上飛機將成為傑利科最有效的偵察力量,在展開戰列線之前,為他辨清當時的混亂局面。不過更有可能的是,「坎帕尼亞」號的那些水上飛機在糟糕的能見度下派不上用場,更何況當時尚處於對海空中偵察的發展初期,通訊手段還相當原始,導航精度很低。例如當時在演習中,水上飛機上報的敵艦預計位置與實際位置經常有20英里的誤差!

被大艦隊「遺忘」的「坎帕尼亞」號水上飛機母艦,該艦的偵察效果也堪稱「一言難盡」

第三個不幸事件涉及哈里奇艦隊。海軍部於1914年11月14日致函傑利科,承諾一旦可能發生大規模海戰,就讓哈里奇艦隊加入大艦隊。但是在1916年5月30日,海軍部將此決定遺忘或者忽略了。海軍部在大艦隊出動前(5月30日下午5時55分)通知傑利科,駐紮在斯汶(Swin,位於泰晤士河口的北方水道)的第3戰列艦中隊和第3巡洋艦中隊,以及哈里奇艦隊將不會出動,除非得到更多有關德軍艦隊行動目的的情報。海軍部還命令(下午6時20分)哈里奇艦隊指揮官蒂利特(「海軍准將T」),做好在白天出動的準備。晚上10時35分,他接到修改後的命令。要求他時刻準備在1小時內出動。5月31日凌晨4時50分,急切想要出海的蒂利特,向海軍部發出了一份緊急電報,提醒他們,他還沒有接到進一步的命令。海軍部只是生硬地要求他,繼續保持1小時待命狀態,因為當時敵人的目的仍不明朗。如果蒂利特最晚在30日晚上8時出發與貝蒂會合,以18節的經濟航速航行,能在18小時內完成330英里的航程。若要在31日天黑之前加入傑利科艦隊,蒂利特需要在當天早上5時前出動。但是,哈里奇艦隊卻一直在港內「勒緊著韁繩」待命。5月31日下午,蒂利特從監聽到的無線電中得知,雙方艦隊已經交火。下午4時45分,他向海軍部請命,在收到回覆之前,他將在5時12分率隊出擊,「為執行任何收到的命令而做好準備」(引自他的作戰報告)。他明白地告訴海軍部,自己已經在海上了。海軍部立即回覆了一封蠻橫的電報,命令他立即返港待命,蒂利特已經抵達了奧威爾河口的考克燈塔(Cork Light),但也只得掉頭返航。蒂利特為此異常憤怒。實際上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如果海軍部允許他繼續前進,他就能夠在6月1日黎明時分,抵達赫爾戈蘭灣以南的雷場水道。但是舍爾並沒有使用那條航線。

問題出在哪裡呢?日德蘭海戰發生幾個月之後,第一海務大臣亨利·傑克森爵士才知道1914年11月的決定!但是在海戰中對蒂利特下達關鍵命令的,是海軍參謀長奧利弗。他後來這樣解釋:

我和作戰處長托馬斯·傑克森,以及他的副手布蘭德(Brand),都長期認為德國人會試圖封鎖我們在海峽內的港口,破壞我們陸軍與法國之間的交通線,他們可以使用前無畏艦突擊多佛爾海峽,將它們作為阻塞船,我們能對此做出反應的,只有停泊在斯汶的防魚雷網內的老式戰列艦隊(第3戰列艦中隊),它們的作戰序列中沒有驅逐艦;如果出動第3戰列艦中隊,哈里奇艦隊就必須與之同行。我決定讓哈里奇艦隊按兵不動,直到確認德國老式戰列艦已隨公海艦隊一起行動,以免公海艦隊向北佯動引誘大艦隊,同時德軍的前無畏艦趁機襲擊泰晤士河,或者襲擾和封鎖法國在海峽內的港口,第一海務大臣亨利·傑克森爵士也同意此決定。我們直到海戰發生後的深夜,才得到德軍前無畏艦隨行公海艦隊的證據,於是命令哈里奇艦隊出動,打掃殘局並搜尋受創的艦艇。

換句話說,將哈里奇艦隊留在基地,防範的不是公海艦隊南下,而是德軍利用其出動做掩護,讓另一支艦隊進入北海南部水域,位於該海域的比利時港口駐紮有強大的德軍雷擊艦部隊,合兵一處的德軍艦隊就可以襲擊唐斯(Downs),或者攻擊海峽以東極其重要的航線。所以,直到確認這種襲擊不會發生之前,哈里奇艦隊必須按兵不動。

鑑於當時的情況,很難去嚴厲指責奧利弗和他的同僚。另一方面,未讓哈里奇艦隊出動也犯下了用兵的大忌,無論在陸上還是海上,戰鬥前夕都應該集中兵力。直到6月1日凌晨2時52分,所有南部水域遇襲的擔心都成為多餘時,海軍部終於命令蒂利特加入傑利科艦隊。3時50分,他率領5艘輕巡洋艦、兩艘驅逐領艦和16艘驅逐艦出發了。但是這支強大的艦隊抵達得太晚,它們唯一的作用就是引領受損友艦返回基地。

傑利科在戰後抱怨,海軍部沒有及時讓蒂利特前來增援。奧利弗沒有正面回應,只是說,「在他們心裡只有大艦隊是重要的」。他從來沒有承認過,未讓哈里奇艦隊出動是一個錯誤。

集中兵力原則,同樣被傑利科在戰鬥前夕打破,也造成了英方的第四個錯誤。和1914—1915年的海上行動不同,這一次海上會合的時間和地點,是由傑利科決定的。他將主力艦隊的航程終點定在北緯57度45分,東經4度15分(距斯卡帕灣240英里),預計到達時間是31日下午2時,他為貝蒂指定的位置,在北緯56度40分,東經5度0分(距福斯260英里),預計抵達時間也是31日下午2時。這樣在下午2時,戰列巡洋艦隊將位於戰列艦隊南偏東南方向,距離69英里。如果那時貝蒂仍未發現敵情,他將向北轉向,與傑利科會合。會合後的大艦隊將開往合恩斯礁。傑利科設定的兩支艦隊目的地之間有69英里的距離,這在後來遭致了眾多批評,因為雙方在此距離上無法保持目視接觸,戰列艦隊也因此無法快速支援戰列巡洋艦隊。

那麼傑利科和貝蒂相距如此之遠,是基於什麼原則呢?1915年,大艦隊根據特別情報而實施的5次海上行動中,海軍部都制訂了類似的計劃,以至於形成了慣例。在這些行動中,戰列艦隊和戰列巡洋艦隊之間的距離,從40英里到110英里不等,平均距離為70英里。只有1916年大艦隊實施的兩次攻勢作戰中(3月6日、4月22日),兩支艦隊之間的距離分別僅為36英里和44英里。所以在1916年5月31日,雙方目的地之間的69英里距離並非意外。更重要的是,戰列巡洋艦隊的首要任務不再是獨立實施偵察。因為英德之間發生艦隊決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貝蒂艦隊的主要功能,變成攔截德軍襲擊艦隊,保衛東海岸的安全。貝蒂在5月31日的任務也是如此。戰列巡洋艦隊處於前出位置的原因,是預計德軍將再次發動對英國海岸的襲擊,但目標尚不明確,有必要讓戰列巡洋艦做好攔截敵襲擊艦隊的準備。

正在與英王喬治五世交談的貝蒂,他指揮的戰列巡洋艦隊與主力距離過遠是導致慘重損失的一大誘因

傑利科在5月30日製訂的計劃中,戰列艦隊需要足夠靠北,掩護英國海軍北方巡邏隊,以免其被德軍艦隊殲滅並打破封鎖,而貝蒂的戰列巡洋艦需要足夠靠南,以攔截任何可能出現的襲擊艦隊。這兩個條件,決定了傑利科和貝蒂之間的距離至少要達到50英里。

傑利科對此沒有絲毫疑慮。他在作戰報告中解釋:「我對戴維·貝蒂爵士的艦隊處於前出位置並不擔心,他得到了第5戰列艦中隊4艘戰列艦的支援,在火力上遠超過第1偵察群,而且即便是他們中最慢的軍艦,也可以利用航速保持在優勢敵人的射程之外。」但是不管如何解釋,69英里對一支前出力量來說仍然太遠了。在傑利科展開戰列線之前,出現了諸多不確定因素,部分原因就在於他與貝蒂之間的距離過大。也就是說,如果雙方有目視接觸,或者有其他艦艇可以擔任中繼聯絡任務,雙方通報彼此之間的距離,就不會心存疑慮。

另一方面,正如拉姆塞在他的日德蘭海戰講座中指出的:

如果要縮小雙方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只能通過以下手段:

(1)將戰列巡洋艦的目的地向北移動。

(2)將大艦隊的目的地向南移動。

(3)將雙方的目的地同時向西移動。

如果採用第一種方案,德軍第1偵察群將會比實際情況晚一小時出現,這樣將不可能預測後來的戰事。

如果採用第二種方案,大艦隊航行的時間會更長,結果是雙方更晚抵達各自的目的地,那樣還是否能與敵人遭遇,則相當存疑;如果採用第三種方案,與敵人遭遇的可能性則更小——兩支英軍艦隊的位置都更靠西方。當然如果雙方能保持目視接觸,而敵人又出現時,兩支英軍艦隊彼此報告的位置之間的誤差會更小,但是筆者認為,假設艦隊或部分艦隊,出現在並非實際所在的位置上,來推測可能會發生什麼,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當然就像傑利科本人後來意識到的,最根本的問題就出在兩支艦隊距離過大。他在戰後寫道:「當我採取下一步行動時,必須將貝蒂保持在我附近,這樣我們才能夠在行動前知道彼此的位置。我們在5月31日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源於對資訊的需求。當然這要由我來負責,但我已從中汲取了教訓。」最後,鑑於實際戰況,傑利科的支持者,以及海軍上校羅斯基爾,都對貝蒂將第5戰列艦中隊佈置在戰列巡洋艦隊西北5英里處提出了批評(5月31日上午10時10分,到下午1時30分,第5戰列艦中隊的位置轉為貝蒂的北偏西北5英里),因為他未能將自己的艦隊佈置成一個完整的戰術單位。吉布森和哈珀批評,這樣佈置埃文-托馬斯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完全違背了傑利科的意圖和期望。「脾氣暴躁的貝蒂做了敵人希望他做的事……因為急於求戰而未能集中兵力……」

事實又是怎樣的呢?貝蒂心中似乎有兩種考慮。首先是:

艦隊司令固執地認為,第5戰列艦中隊的航速沒有預想的那樣高,而德國戰列艦卻比預想的更快。他極不情願讓它們(第5戰列艦中隊)在第3戰列巡洋艦中隊北上進行火炮訓練時,代替其位置,他同意是因為我提出了緊急要求,以及我們都同意將其角色嚴格限制在支援力量,避免與優勢敵人交戰,以防因航速不足而無法順利撤退。結果就是,它們被佈置在那樣的位置上,與預計發現敵人的位置相距5英里。

貝蒂的第二個考慮,是將第5戰列艦中隊佈置在當它們在向北轉向與傑利科會合時,該中隊更容易佔據大艦隊巡航陣型前衛的位置。在收到(下午12時49分)海軍部有關德軍艦隊旗艦當天上午仍在傑德灣的電報後,貝蒂像傑利科一樣,把注意力集中在合兵一處上。

貝蒂的旗艦「獅」號戰列巡洋艦,第5戰列艦中隊與戰列巡洋艦隊之間的通訊問題將對英軍的戰鬥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貝蒂的傳記作者做了一個奇妙的假設,稱「如果貝蒂將第5戰列艦中隊佈置得離自己更近,它們就會成為戰列巡洋艦隊的一部分。而希佩爾發現自己遭遇瞭如此強大的敵人時,肯定會拒絕戰鬥,那樣海戰就根本不會發生了」。

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跡象顯示公海艦隊已經出動,而且貝蒂即將與主力會合,第5戰列艦中隊距離貝蒂5英里是合理的。實際上,如果發現敵人時,兩支力量能同時投入戰鬥的話,這一距離也就不重要了。我們隨後會看到有關於此的爭議。(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參見亞瑟·雅各布·馬德爾著,指文海洋文庫S006《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卷三:《日德蘭海戰及其之後 1916.5-12》

了解更多!

相關文章

勇氣與膽怯:「格本」號的逃脫(下)

勇氣與膽怯:「格本」號的逃脫(下)

本文摘自亞瑟·雅各布·馬德爾著,指文海洋文庫007:《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第二卷 8月6日下午5時,「格本」號離開墨西拿港,2...

準備世界大戰:費希爾的海軍改革

準備世界大戰:費希爾的海軍改革

本文摘自海洋文庫S006《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卷一 艦隊重組計劃 費希爾整個改革計劃的最上層,是按照戰略需要而非依感性衝動佈置...

棋差一著:「格本」號的逃脫(上)

棋差一著:「格本」號的逃脫(上)

本文摘自海洋文庫007:《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第二卷 正當大艦隊時刻準備在北海上投入一場大規模海戰時,英國海軍卻在地中海戰場上...

日德蘭之後的反思與改進:甲彈對抗

日德蘭之後的反思與改進:甲彈對抗

本文摘自海洋文庫S008:《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第三卷:《日德蘭海戰及其之後:1916.5—12》 日德蘭海戰之後,給人們印象...

一戰英國的重型火炮簡介

一戰英國的重型火炮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重炮 BL Mark I 60 磅野戰炮。照片由 landships.info 提供 原諒士兵們最後的罪 ,不要記住 ...

開裂的破屋:南北戰爭之前的美國

開裂的破屋:南北戰爭之前的美國

摘自[英]J·F·C 富勒著,王子午、李晨曦、小小冰人著《西方世界的決定性會戰》第三卷 第一場毫無限制的工業化戰爭是美國的內戰。這是蒸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