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總是寫美國SHOTSHOW2023上的民用槍械,有人不滿意了,說彩雲你能不能寫點大威力的東西?好,今天就來說個大威力的。

視訊引發的話題:這是什麼炮?
前陣子,有朋友在微信上轉發給彩雲一段由微博博主@飛揚軍事鐵背心發的視訊,俄烏戰場上幾個士兵(彩雲不大關心俄烏局勢,士兵迷彩也分不大清,所以不確定是哪一方的)在用一管類似大口徑機槍,抑或是機關炮的東西架在碉堡射擊孔上開火,打得震天動地塵土飛揚。這炮明顯是從載具上拆下來的,原本不是抵肩射擊的,所以他們自己焊了一個類似DShK高射機槍的雙肩槍托,還接了一個簡易的扳機槓桿。為抵禦巨大的後坐力,開火那個人用整個身體頂住槍托,其餘人再頂住開火的那個人,人工扳動簡易槓桿擊發。

這是視訊截圖,本想轉發這個視訊的,但公眾號就是不讓上傳,所以想看視訊的讀者可去微博找@飛揚軍事鐵背心,翻他的視訊就能找到。
由於視訊被幾道手轉發,沒有原始註解,這位朋友就問彩雲,這是不是14.5mm大口徑機槍?想必他說的是KPV大口徑機槍,這是蘇聯在二戰末期開始研製,戰後列裝的高射機槍,發射14.5x114mm高射機槍彈,這種子彈原本是給PTRD、PTRS反坦克步槍用的,能打輕裝甲目標,後來因為威力大、彈道性能好,作為高射機槍彈使用。

ZPU-4高射機槍,由四管並聯的KPV機槍組成,KPV機槍還有雙聯、單管槍架,還能裝在BTR裝甲輸送車炮塔上。

14.5x114mm高射機槍彈,從左到右為鎢芯穿甲彈、穿甲燃燒曳光彈、燃燒彈、瞬爆彈。
但從視訊中看,這炮的機匣形狀有別於KPV機槍的圓柱形,且尺寸更大,更重要的細節是它的彈藥明顯和14.5x114mm高射機槍彈不同:蘇聯量產的14.5x114mm高射機槍彈採用黃銅或軍綠色塗漆鋼彈殼,彈鏈為閉式不散彈鏈,而視訊中出現的彈藥尺寸明顯更大,彈殼為灰色,並且用的是開式彈鏈。

視訊的又一幀截圖,更清晰地展示了這管炮的炮身和彈藥。

KPV大口徑機槍配套的閉式彈鏈,和視訊中出現的開式彈鏈完全不同。
結合視訊炮和彈的各種特徵,彩雲判斷,這不是KPV大口徑機槍,而是蘇聯另一種常見的高射武器——23mm ZU-23-2(ЗУ-23-2)雙聯高炮的炮身,這是蘇聯1960年起列裝,取代KPV高射機槍的小口徑高炮,而那些彈藥就是ZU-23-2配用的23x152mmB高炮彈(後來翻到@飛揚軍事鐵背心的微博,發現他一開始的註解就是對的,23高炮,只是後來視訊被轉來轉去,轉了幾道手之後,原始註解都沒了)。

23mm ZU-23高炮

23x152mmB炮彈,這下和視訊中的炮彈不是對上了嘛?
橫動炮閂家族譜系
蘇聯的槍炮武器有一套複雜的命名方式,比如ZU-23高炮Z指的是包含兩個23mm自動炮炮身和雙聯炮架的整個系統,按照蘇聯國防部火箭炮兵裝備總局(GRAU)編號體系,它的制式編號是2A13,而單獨的23mm炮身也有個自己獨立的命名,叫2A14。除了用在雙聯炮架上作為人操高炮,2A14還有個派生型號叫2A14M,將人力上膛改為氣動上膛,還加上了水冷系統,這就是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的武器部分。

單獨拆下的23mm火炮部分叫2A14

2A14的派生型2A14M就是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的火炮部分,和人操高炮比增加了水冷管,上膛也改為壓縮空氣動力。
和絕大多數採用槍機(炮閂)前後運動的自動武器不同,2A14採用罕見的橫動炮閂,它本質上還是導氣式武器,通過導氣活塞帶動自動機工作,但活塞不是帶著炮閂前後運動,而是通過一個Z字導軌帶動炮閂上下運動,當活塞位於前方位置時炮閂抬起關閉炮膛,當活塞位於後方位置時炮閂落下打開炮膛。這種橫動炮閂的優點是炮閂開閉鎖行程短,所以理論射速更高,2A14的單管理論射速可達1000發/分。ZU-23高炮有2個並列的2A14,每個都配一個50發彈藥箱,實際戰鬥射速約為400發/分。

2A14的剖面圖,它的炮閂是橫動的,通過活塞上的Z字導軌帶動上下運動。
因為炮閂是橫動,而非前後運動,所以2A14的炮閂無法完成普通自動火炮炮閂推彈上膛和抽殼動作,必須另外安裝推彈臂和抽殼鉤,這是這類自動武器的一大特點。
其實2A14並非蘇聯橫動炮閂自動武器的唯一成員,這條科技樹的起點要追溯到1949年由尼古拉·M·阿法納舍夫(Nikolay M. Afanasev)設計的A-12.7航空機槍。該槍是作為二戰時蘇軍12.7mm UB航空機槍的替代產品研製的,曾裝在烏米格-15教練機、米-4直升機(武裝型,機鼻下方有1挺A-12.7,可對地掃射)、圖-4轟炸機(早期型,作為炮塔自衛武器,後升級為23mm航炮)等機種上,採用橫動炮閂,實現高射速,也是滿足航空機槍的使用環境。我國曾在1959年仿製該型槍,命名為59式12.7mm航空機槍。

A-12.7航空機槍

戰雷的圖,米-4武裝型,機鼻下方有機槍炮塔。

米-4機槍炮塔的近景
後來,蘇聯將A-12.7航空機槍放大,擴展到23mm口徑,打23x115mm航炮彈,變成了AM-23航炮。這種航炮主要作為轟炸機、運輸機尾部自衛炮塔武器使用,比如圖-16轟炸機的尾炮就是AM-23。我國也仿製過AM-23,叫23-2航炮。

AM-23航炮,是A-12.7航空機槍的放大型。

圖-16轟炸機尾炮塔
再往後,就是將AM-23的結構進一步放大,打23x152mmB高炮彈,這就有了2A14,裝在雙聯炮架上就是ZU-23-2,還有就是作為「石勒喀河」自行高炮的火炮部分。
所以在蘇聯,橫動炮閂自動武器的科技樹就是A-12.7(12.7x108mm)——AM-23(23x115mm)——2A14(23x152mmB)。
而這條科技樹在中國也有發展。前文說到,A-12.7和AM-23中國都有過仿製,分別是59式航空機槍和23-2航炮,1980年代我國通過第三方途徑獲得了ZU-23-2高炮實物,對其進行測繪仿製,命名為85式23mm高炮,但嫌其殺傷斜距小,沒有列裝。後在保留ZU-23-2橫動炮閂和雙聯炮架的基礎上,將口徑放大到25mm,研製成PG87式25mm高炮,再將這個炮身裝到履帶式底盤上,又變成了PGZ04A自行高炮。

PGZ04A自行高炮,火炮部分也要追溯到蘇聯橫動炮閂這一科技樹。
這篇由網路視訊帶出的,介紹蘇聯橫動炮閂自動火炮的短文就結束了,希望本文能滿足讀者「介紹大威力武器」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