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美]麥可·E·哈斯基尤著,李巍、垚瀅澤譯《輕武器一百年》(上)
當加拿大部隊的機槍班組抵擋住瞭如潮般的敵人,他們就此獲得了一種民族國家認同的衡量方式,而與此同時,德國人開始在大範圍內部署並使用毒氣。
1915年春,協約國在西線北段的防禦據點包括一處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略突出部,即比利時的伊珀爾。比利時軍隊即使處在四面被圍的情況下,仍然在戰略突出部的北線地帶堅守。而法國及其阿爾及利亞殖民地聯軍則協同英軍第2和第5軍一起防守該地的北部和東部前線。由於該突出部威脅到了德軍側翼,德軍遂決定試圖將戰線拉平,消滅這個突出部。1915年4月至5月間,一共爆發了4次單獨的交戰行動。到戰鬥結束的時候,協約國聯軍堅守住了戰線,但是戰略突出部的空間受到了壓縮。
在後來被籠統稱為「第二次伊珀爾戰役」的一系列戰鬥的開始階段,德軍從數千個鋼瓶中朝著法軍和法國殖民地軍團的陣地放出氯氣。短短几分鐘之內,陣地上的守軍就開始毫無陣型地後撤,毒氣一共殺死和致殘數千人。德軍推進時,加拿大第1師為了穩住局面,發動反衝鋒。其白刃衝鋒的主攻方向為基欽納森林。

韋伯利鬥牛犬轉輪手槍:1915年配屬於英國遠征軍第2營東約克郡團
韋伯利鬥牛犬轉輪比它同時代的那些轉輪手槍都要小。儘管其造價低廉,卻非常堅實耐用。
技術參數
製造國:英國
年份:1878
口徑:8.1毫米
(0.32英寸)
工作方式:轉輪式
重量:0.31千克(0.71磅)
全長:140毫米(5.5英寸)
槍管長:53毫米(2.1英寸)
槍口初速:190米/秒
(625英尺/秒)
供彈方式:6發彈巢
射程:50米
與此同時,在聖朱利安村附近,加拿大軍第13營機槍分遣隊暫時代理下士職務的一等兵弗雷德裡克·費舍爾則偷偷率領一小隊士兵試圖阻止德軍迂迴包抄加拿大軍隊的戰線。一等兵費舍爾通過操作一挺柯爾特機槍證明了這種武器在戰場上的價值。他阻滯了德軍的推進,進而也防止了加拿大軍隊攻擊陣地的崩潰。為表彰其英勇,一等兵費舍爾被授予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不過不幸的是,在第二天的一次類似防禦行動中,他就陣亡了。
費舍爾操作的那種7.7毫米(0.303英寸)口徑柯爾特機槍是在實戰中表現良好的早期型槍口集氣式導氣式自動武器之一。該型機槍正式名稱為柯爾特-勃朗寧M1895型,綽號「土豆挖掘者」。這一綽號來源於其獨特的構造,它於1892年獲得美國專利授權。加拿大部隊在1914年把它帶到了一戰戰場上。在只使用了很短一段時間之後,就被維克斯機槍替代了。
不論如何,柯爾特-勃朗寧M1895被證明是一種極為適應戰場環境的機槍。其射速達450發/分鐘。儘管這一資料低於同時代的不少其他機槍,它的氣冷式的優點能夠讓槍管發射更長一段時間而不過熱。其次,它的設計比那些水冷機槍要簡單,重量也輕得多,因此更為便攜。機槍本身重約16千克(35.25磅),而其三腳架和機槍手座位的合計重量為25.4千克(56磅)。

維克斯Mk I型機槍:1915年配屬於英國遠征軍第2營錫福斯高地步兵團
作為馬克沁機槍的改進作品,維克斯Mk I型機槍於1912年進入英軍現役部隊。由於隨後英軍引進了輕型劉易斯機槍,維克斯機槍遂被認為是一款重型機槍。維克斯機槍經久耐用,用途廣泛,因而其服役期限持續至20世紀60年代。
技術參數
製造國:英國
全長:1155毫米(40.5英寸)
年份:1912
槍管長:725毫米(28.5英寸)
口徑:7.7毫米(0.303英寸)
槍口初速:600米/秒(1970英尺/秒)
工作方式:槍管短後座,水冷式
供彈方式:250發佈制彈鏈
槍身重:18千克(40磅)
射程:早期型2000米(6560英尺)以上;
後期型3000米(9842英尺)
射速:600發/分鐘
維克斯機槍量產型
英國在一戰中最為著名的機槍要數維克斯Mk I型機槍。它基於美國裔發明家海勒姆·馬克沁所推廣的設計。馬克沁長年留居英國。公認是馬克沁於19世紀80年代中期發明了史上第一款自驅動的機槍。馬克沁機槍於1884年秋首次公開展示,隨後便隨著英軍一同被部署到了中非。增大型的一種改型馬克沁機槍則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那幾年參與了「布爾戰爭」。英軍於1912年秋正式接受了維克斯機槍,其各種改型一直在英國各武裝力量中服役至20世紀60年代晚期。維克斯M k I機槍相比馬克沁機槍的不同之處在於,維克斯機槍要比後者輕許多,這是由於維克斯機槍的肘節式閉鎖機構其動作方向由向下改為向上,機匣上方的空間被有效利用起來,這使得它的機匣高度比馬克沁機槍大大降低。另外,維克斯機槍因其耐久性而備受關注。其射速可達450發/分鐘。維克斯機槍的水冷式槍管一般每射出10000發子彈後需要更換一次。然而,在1918年8月攻佔海伍德(High Wood)的戰鬥中,英軍首次將共十挺的維克斯機槍投入實戰,並創造了在12小時內,平均每挺機槍發射約十萬多發子彈的記錄,每挺機槍都換了10次槍管。此次戰鬥中一共發射了100萬發7.7毫米(0.303英寸)彈藥,無任何一挺機槍啞火。
英軍1915年時的機槍排編制
英軍營級部隊機槍排如果4挺維克斯重機槍同時開火,每分鐘可以發射2400發彈藥。最初,機槍排只配有2挺機槍,1915年2月加強至4挺。這種編制於當年十月取消,升格為機槍團,以便加強西線戰場上所部署的機槍的使用效率。


韋伯利-福斯伯裡轉輪手槍:1915年配屬於英國遠征軍皇家步槍步兵軍第3營
韋伯利- 福斯伯裡轉輪手槍利用後坐力的能量來完成復位動作,因而其動作機制與普通的轉輪手槍不同,可以稱作是「自動式轉輪」。當這種武器在1915年多次發生解體問題之後,就被停產了。
技術參數
製造國:英國
年份:1915
口徑:11.55毫米
(0.455英寸)
工作方式:全自動轉輪式
重量:1.08千克(2.4磅)
全長:292毫米(11.5英寸)
槍管長:190毫米(7.5英寸)
槍口初速:198米/秒
(650英尺/秒)
供彈方式:6發彈巢
射程:50米

韋伯利-斯科特Mk IV型轉輪手槍:1915年配屬於英國遠征軍第5皇家愛爾蘭槍騎兵團
韋伯利- 斯科特Mk IV型轉輪手槍發明於1899年,很快就以「布爾戰爭型手槍」的名號為人所知。正如韋伯利- 斯科特公司的其他設計一樣,它也是背部折開式左輪手槍。一戰爆發時,它已經被配發到了許多英軍軍官手中。
技術參數
製造國:英國
年份:1899
口徑:11.55毫米
(0.455英寸)
工作方式:轉輪式
重量:1.5千克(3.3磅)
全長:279毫米(11英寸)
槍管長:152毫米(6英寸)
槍口初速:198米/秒
(650英尺/秒)
供彈方式:6發彈巢
射程:50米
隨著劉易斯輕機槍的引入,維克斯機槍被劃歸重機槍的行列。隨後幾十年間,無數維克斯機槍的改進型號進入軍中服役。一戰時期,它也被搬上了飛機,在飛機上使用。第二次伊珀爾戰役中所使用到的其他武器包括韋伯利鬥牛犬轉輪手槍和福斯伯裡轉輪手槍。這些隨身佩槍都屬於1887年至1963年間的背部活動式或自卸式手槍槍族。最廣為人知的韋伯利轉輪手槍或許是1915年發明並參與了一戰的韋伯利Mark VI型。韋伯利和福斯伯裡這兩種槍中,前者較小。它發射的是8.1毫米(0.32英寸)口徑彈藥,有效射程50米。而福斯伯裡轉輪手槍則非常容易辨認,其手槍轉輪上有非常明顯的Z字形花紋。福斯伯裡手槍發射的是11.55毫米(0.455英寸)子彈。

1914式恩菲爾德步槍:1915年配屬於英國遠征軍第5達勒姆輕步兵營
儘管該型步槍原本計劃使用具備更強威力的彈藥,它最終還是只能利用現有的7.7毫米(0.303英寸)口徑彈藥。該型槍械從未大批量裝備前線部隊。
技術參數
製造國:英國/美國
年份:1914
口徑:7.7毫米
(0.303英寸)
工作方式:旋轉後拉槍機
重量:4.35千克(9.6磅)
全長:1175毫米(46.2英寸)
槍管長:660毫米(26英寸)
槍口初速:762米/秒
(2500英尺/秒)
供彈方式:5發內建彈倉
射程:500米(1640英尺)

直達圖書優惠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