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美國空軍稱其一架MQ-9「死神」無人機當天與俄羅斯蘇-27戰鬥機相撞後墜入黑海。

美國空軍稱,這起事件是兩架俄羅斯蘇-27在國際空域「野蠻」和「不專業」攔截無人機的最終結果。據美國歐洲司令部(EUCOM)發佈的新聞稿,碰撞發生在當地時間大約早上7時3分。有關該事件的訊息已經開始出現,有報道稱,官方正在努力確認無人機是否被擊落,但美國駐歐空軍(USAFE)的聲明清楚表明排除了這樣的可能性。
本文為美國「The Drive」網站「戰爭地帶(War Zone)」專欄文章,作者Howard Altman、Joseph Trevithick,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

2021年,美國空軍一架MQ-9「死神」無人機在一次演習中在黑海國家羅馬尼亞上空飛行,尚不清楚這次發生碰撞的無人機從哪裡飛來。
美國歐洲司令部的新聞稿稱:「俄羅斯蘇-27戰鬥機與MQ-9的螺旋槳發生碰撞,導致美軍不得不將MQ-9降落在國際水域。在碰撞之前,蘇-27多次以魯莽、不環保、不專業的方式,向MQ-9傾倒燃料並飛到MQ-9前方。」

此前被攔截的英國飛機拍攝到的蘇-27戰鬥機。
儘管俄羅斯飛行員的確切動機尚不清楚,但美國官員並未以任何方式看到任何明確跡象表明有意將無人機擊落。一名美國空軍軍官對「戰爭地帶」表示:「故意干擾MQ-9,但碰撞似乎只是因為失誤。」

美國空軍MQ-9A無人機,無線電呼號SWIVL21,從義大利西戈內拉海軍航空兵基地起飛,前往黑海執行偵察任務。
目前,尚不清楚這架MQ-9是由哪裡控制的,以及它是哪支部隊的。美國空軍確實在黑海國家羅馬尼亞以及歐洲其他地方,例如義大利的西戈內拉海軍航空兵基地部署了MQ-9無人機。2022年2月俄烏武裝衝突爆發之前,「死神」就在該地區進行例行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行動。第31遠征作戰大隊第1支隊的一架MQ-9曾經在2022年7月在羅馬尼亞墜毀,原因尚不清楚。

美國媒體在報道此事件時,使用了烏克蘭空軍蘇-27的照片。
碰撞之後,俄羅斯蘇-27戰鬥機的情況尚不清楚。美國空軍一位軍官對「戰爭地帶」表示:「碰撞發生後,視訊立刻中斷了幾秒鐘,尚不清楚給蘇-27造成了什麼損壞,但它返回了基地。」這位軍官解釋道,他們並不知道發生碰撞的這架俄羅斯戰鬥機來自哪個基地,也不知道它在哪個基地降落,「不過,我確信碰撞會留下痕跡,再往前一點,俄羅斯戰鬥機就會受到嚴重損壞,甚至可能墜毀。」
現在有未經證實的報道稱,一架俄羅斯蘇-27戰鬥機降落在克里米亞的一個基地,該機有一定程度的損壞。這個基地很可能就是貝爾貝克,是第38戰鬥機航空團的駐地,該團裝備的就是蘇-27SM「側衛」。

儘管是一架無人機,但MQ-9翼展達到20米,與大家認知中的無人機有明顯的區別。
目前尚不清楚美軍可能會採取哪些行動,包括在事件發生期間或之後是否曾試圖聯繫俄羅斯軍方。美國空軍一名軍官對「戰爭地帶」稱,「我們還沒有直接通過駐歐空軍與俄羅斯方面聯繫」,但他們不能說美國其他政府部門是否與俄方進行了聯繫。
在黑海碰撞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院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內德·普萊斯(Ned Price)說,美國政府已經與盟國和合作夥伴接觸,向他們通報情況。據他說,美國官員正在與俄方接觸,包括與俄羅斯外交部接觸,他們計劃照會俄羅斯駐美國大使,直接向俄方表達他們的強烈抗議。

根據任務需要,「死神」也可以掛載AIM-9X「響尾蛇」空空導彈。
「戰爭地帶」已經與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美國國務院和北約相關部門,希望獲取更多資訊。
美國空軍上將詹姆斯·赫克爾(James Hecker)在新聞稿附帶的一份聲明中稱:「我們的MQ-9無人機正在國際空域進行例行操作,遭到俄羅斯飛機攔截和碰撞,導致MQ-9墜毀並完全損失。事實上,俄羅斯方面這種不安全和不專業的行為,幾乎導致兩架飛機墜毀。」
詹姆斯·赫克爾是美國駐歐洲空軍司令,美國空軍在該地區的最高司令部以及非洲空軍(AFAFRICA)和北約盟軍空軍司令部的負責人。美國空軍經常使用有人駕駛飛機和無人機在黑海上空和附近執行偵察任務。他表示:「美國和盟國的飛機將繼續在國際空域飛行,我們呼籲俄羅斯方面以專業和安全的方式行事。」

蘇-27的成名之作——巴倫支海手術刀,至今仍讓北約飛行員心有餘悸。
新聞稿說:「這一事件表明,除了不安全、不專業之外,還缺乏能力。這起事件延續了俄羅斯飛行員在包括黑海在內的國際空域,與美國和盟國飛機遭遇時,採取危險行動的模式。俄羅斯機組的這種侵略行為是危險的,可能導致誤判和事件升級。」
蘇-27攔截B-52轟炸機。
美國駐歐空軍並沒有強調任何具體事件,但俄羅斯和美國飛機之間的這種摩擦,以及俄羅斯飛機和其他北約飛機在黑海和其他地方的互動,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英國皇家空軍的RC-135W在兩架「颱風」戰鬥機的護航下,進入黑海空域執行偵察任務。
此前,英國國防部曾表示,2022年10月一架俄羅斯蘇-27戰鬥機在攔截英國皇家空軍RC-135W聯合電子偵察機時,「發射」了一枚導彈。尚不清楚蘇-27是否實際上向這架偵察機發射了一枚導彈,這表明俄羅斯方面的戰術升級,並以其他方式突出了在此類事件中發生危險誤判的風險。它促使英國皇家空軍派遣「颱風」戰鬥機護送RC-135W在該地區執行一些後續任務。

偵察任務結束後,RC-135W和「颱風」返回英國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無人機被擊落也會帶來較低的事件升級風險,因為不會造成人員傷亡。2019年,伊朗在阿曼灣上空擊落一架美國空軍RQ-4N廣域海上監視系統(BAMS-D)無人機就突顯了這個特點。該事件最終並未招致美國軍方的直接公開報復,隨後多年伊朗繼續侵略性地攔截美國無人機。美國戰鬥機過去在某些空域飛行時,曾被指示避開伊朗的飛機。
黑海對於飛機和艦船而言,已經是一個有限的環境,在和平和戰爭期間都有其風險性。
當然,此事件確實發生在長期擔心烏克蘭衝突可能在該地區擴散的情況下。包括總統普京在內的俄羅斯官員經常發出含義不明的威脅,就美國、北約成員國和其他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和其他支持進行報復。雙方如何應對MQ-9的墜毀事件還有待觀察。

俄羅斯國防部的書面聲明。
俄羅斯國防部已經發表聲明,表示並沒有發生碰撞,美國空軍MQ-9進行劇烈機動時,進入失控狀態並最終墜入黑海。聲明還表示,「死神」無人機在關閉轉發器的情況下飛入了俄烏武裝衝突爆發後,俄羅斯官方劃定的限制空域。
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國防部沒有提供任何證據來證實以上說法。
熟悉「死神」無人機操作和性能的多個訊息來源指出,發動機功率降低會導致快速減速。由於蘇-27和MQ-9幾乎完全不同,一架想要干擾MQ-9的俄羅斯飛機可能會在一分鐘的功率變化期間與其發生碰撞。此外,MQ-9操作員對周圍的態勢感知能力非常有限,這會增加攔截飛機近距離伴飛的風險。

MQ-9無人機在執行偵察任務時,因為沒有飛行員,所以造成事態擴大的風險更低。
在今天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五角大樓新聞秘書、美國空軍准將帕特里克·萊德(Patrick Ryder)說,正在努力解讀MQ-9遭遇意外期間拍攝的圖像。如果發佈這些圖像,將有助於更清楚地了解所發生的事情。
帕特里克·萊德還表示,他不能透露關於美國打撈無人機的計劃,並且不知道俄羅斯方面是否有類似的行動。俄羅斯軍事和情報部門對於打撈水下物品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這將增加美國軍方打撈無人機殘骸的必要性,特別是考慮到MQ-9在此次任務期間可能攜帶了保密狀態的傳感器和其他系統。
譯者按:
美軍稱發生碰撞導致MQ-9墜毀,俄軍稱其因為失控墜毀,在事情真相浮出水面前,不能相信任何一方的說法。也許,很快就有各種標題黨和ID開始帶節奏,重複一下本人之前說過的「如果為了歐洲的熊大熊二打架,造成了中國民眾的分裂,就是上當」。網上的各種ID帶節奏無非是為了流量為了撈錢,吃瓜看戲就夠了,別有太強的代入感。關於此事,「戰爭地帶」都在最後說,可能是MQ-9減速太快造成碰撞。
美軍MQ-9無人機試射新型「地獄火」導彈 射程增加三倍 影響深遠
MQ-9「死神」自動起降實驗 在陌生的簡易機場部署 劍鋒直指太平洋
海外談中國:澳洲P-8A反潛巡邏機被中國殲-16「投餵」箔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