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K43狙擊步槍 二戰德軍革命性的新型武器 影響力延續至今

弗里德里希·波爾只是德國武裝黨衛軍一個無足輕重的步兵。

二戰期間,戰鬥在東線的德國狙擊小組,右邊的士兵使用配備瞄準鏡的K43步槍。

他和戰友斯特隱蔽在一個彈坑當中,彈坑上面覆蓋著一塊三角形防水偽裝布。這種偽裝布是德國陸軍有史以來設計出來的最好裝備,經驗豐富的波爾一見到它就立刻意識到巨大的實用價值,利用一些小手段給自己也搞了一塊。

他倆在東線並肩戰鬥了九個月,這九個月的時間就像是永恆一樣,他們都認為自己能夠活這麼久真是奇蹟。其中一部分是純粹的運氣,但也有很大程度來自得之不易的技能和經驗。1944年底,要在俄羅斯大草原這樣危險的地方取勝,狙擊小組既要足夠的運氣,還要非常優秀。從他們的戰績來看,兩人確實兼而有之。

本文是「兵工廠生活(ArmoryLife)」網站發佈的介紹文章,作者Will Dabbs, MD,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

大多數K43並沒有配備瞄準鏡,但出色的性能,讓它很快贏得了包括敵人在內的基層官兵的喜愛。

趁著夜幕掩護,他們收拾好裝備,悄悄走出彈坑。大約十天前,他們來到這個彈坑,因此記得來時候走過的大部分路線。他們永遠記得,不能在同一個地點連續戰鬥幾天,這是他們現在還活著的幾個原因之一。

與絕大多數戰友不同,他們兩人都不吸菸。這給了他們一個優勢,因為他們不需要在潛伏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過煙癮。而且,他們身上也不會散發出煙味,減少了被敵人發現的可能。正是在這些毫不引人注意的小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讓他倆一起戰鬥了九個月的時間。

在技術高超的士兵手中,K43步槍絕對是盟軍的強大對手。

波爾通過安裝在嶄新K43狙擊步槍上的ZF4型4×瞄準鏡進行觀察,最終將一輛被擊毀的KV-1重型坦克放到視野當中。斯特則用蔡司雙筒望遠鏡做著同樣的事情。兩個人的靴子在彈坑深處輕輕接觸,通過一系列的磕碰進行交流。只有在需要交談時,才會張口說話,而且注意內容簡短、柔和、清晰。很快,斯特首先發現了目標。

配備ZF4型4×瞄準鏡的K43半自動步槍,很快贏得了德軍狙擊手的歡迎。

蘇聯KV-1重型坦克絕對是極具威脅的鋼鐵怪物之一,不過,三天前它已經被德軍用Flak 36型88mm高射炮擊毀。炮塔頂上敞開的艙蓋仍冒著縷縷青煙。在這輛坦克殘骸下方,負重輪之間,斯特發現了玻璃的反光。

這是蘇聯狙擊手使用SVT-40狙擊步槍上的瞄準鏡反射的月光。與波爾和斯特一樣,他也是蘇軍中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狙擊手。只不過在今天,他的運氣不好,瞄準鏡將皎潔的月光反射過來。

K43的人體工程學設計非常出色,右手不必離開射擊位置,就可以操作拉機柄。

波爾通過ZF4瞄準鏡無法看清坦克底盤的陰影下有什麼東西,但他依稀分辨出步槍的槍口。因為長長的槍管向前探出,這樣的特徵使它在陰影中很好分辨。波爾平穩一下呼吸,控制心跳速度,然後用長筒靴的尖頭輕輕推了一下斯特,表示自己已經發現了目標。波爾將ZF4瞄準鏡的瞄準點放到步槍上方約50mm處,然後屏住呼吸,輕輕釦動扳機。

7.92×57mm全威力彈藥產生的巨大後坐力,讓K43猛地向後震動了一下,然後快速恢復到瞄準狀態。坦克底下傳來一陣慌亂的撞擊聲。波爾注意到另一個陰影猛地後退,這應該是蘇軍狙擊小組的觀察手。波爾瞄準兩個負重輪之間的縫隙,又開了一槍,他看到陰影繼續從坦克後面快速移動。他再次瞄準,打出第三發彈藥,成功擊斃了觀察手。如果K43不是一支半自動步槍,很難有機會擊斃這名觀察手。

K43為德軍提供了與美軍M1加蘭德類似的半自動火力。

波爾和斯特繼續觀察重型坦克附近的動靜,直到他們確認沒有任何動靜。他們繼續在彈坑裡呆了兩個小時,確認威脅已經解除之後,才像蛇一樣滑出彈坑,沿著依稀可見的小路返回連隊的駐地。通過口令,他們順利通過哨兵的崗哨,很快他們就開始用黑麵包和仿咖啡填飽自己的肚子。隨後,他們又聽了情報官的任務簡報,就開始找些樂子放鬆緊繃的神經。明天還會有更多的任務等著他們。

步槍

K43是Kraut 43的簡寫形式,該槍也被稱為Gewehr 43。K43是一款相對簡單的導氣式半自動步槍,是德國對美國M1加蘭德步槍的回應。然而,當時德國緊張的軍工生產能力和沒有完全最佳化的設計,阻礙了K43發揮出全部潛力。

K43的外觀非常漂亮,與略顯笨拙的M1加蘭德相比,顯得更加清秀典雅。

K43是此前研製的G41半自動步槍的進化和發展。G41步槍計劃包括兩款原型槍:毛瑟研製的G41(M)和瓦爾特研製的G41(W)。德軍對這兩款步槍的設計要求令人費解,即設計的這款步槍不能在槍管上鑽孔。最終的結果就是,兩款步槍只能採用複雜、笨重、可靠性欠佳的前置火藥燃氣收集裝置。就在德軍認為G41已經證明了半自動步槍的缺點之後,他們在東線的戰鬥中遇到了蘇聯SVT-38、SVT-40半自動步槍。

「蘇聯加蘭德」究竟如何?撥開迷霧和爭論 觸摸歷史上的非凡步槍

K43步槍成為二戰期間德軍所有地面部隊的正式裝備。本文作者身穿的是二戰時期的德軍傘兵制服。

隨後德國研製的G43/K43採用了更傳統的活塞短行程自動方式和卡鐵撐開式閉鎖原理,這款步槍大部分結構與蘇聯SVT-40極為相似。這種設計仍容易生產,性能更加可靠,並且相當堅固。該槍採用10發彈匣供彈,並可以通過機匣頂部使用標準的五發橋夾裝填彈匣。

設計之初,K43就考慮了大批量生產的需要,槍管節套(trunnion)是一個相當粗糙的鑄件,步槍的許多零件都採用衝壓鋼板製造。筆者收藏的這支K43步槍,似乎採用了層壓樺木製造的槍托。

K43是一款設計成熟,性能出色的戰鬥步槍,然而戰爭後期的糟糕情況,讓德國無法大規模生產這款步槍。

1944年10月,德軍開始裝備G43步槍,次年型號改為K43,兩個型號基本相同。戰爭結束時,三個主要生產企業共生產了402,713支G43/K43步槍。

精確射手步槍

K43步槍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精確射擊的需要。德軍最初的裝備要求是,向每個步兵連配發19支K43步槍,以及10個ZF4型4×瞄準鏡。

安裝瞄準鏡之後,K43可以發揮出射速和精度的優勢。

然後,各個步兵連的軍械管理員調校所有的19支K43步槍,然後將瞄準鏡分配給10支射擊精度最好的步槍。現實情況是,戰爭後期混亂的供應形勢已經不可能全面配發K43步槍。即便這些步槍按要求進行配發,德軍步兵連在戰爭最後的幾個月裡,很快就會被打散,從而失去戰鬥力。以至於德軍很少有機會充分發揮出這支步槍的所有戰鬥力。

ZF4瞄準鏡的安裝方式,充分考慮到實戰的需要。

軍械管理員會在確定瞄準鏡和K43的裝配情況之後,利用工具手動在瞄準鏡上刻下步槍的生產序列號。因此,出現在二手市場上的大多數ZF4瞄準鏡上,都會看到一個隨機數字。筆者的這支步槍上帶有瞄準鏡架,但沒有瞄準鏡,於是花費了一些時間才找到合適的ZF4瞄準鏡。

儘管二戰期間,K43因為推出的時間太晚而無法扭轉戰局,但現代戰場上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響力。

德國還為K43步槍設計了槍榴彈發射器和消音器,但都沒有投入生產。二戰結束後,捷克斯洛伐克和東德繼續將K43作為制式武器。德國狙擊手在戰爭結束時,奉命銷燬他們的步槍,因此許多被繳獲的步槍,槍托已經變成了碎片。

口徑:7.92×57mm

空槍重:4.4千克

全長:1113mm

槍管長:546mm(21.5英寸)

自動方式:活塞短行程

供彈具:10發彈匣,5發橋夾

結論

納粹德國在入侵蘇聯的那一刻就輸掉了這場戰爭。雖然德國帶給我們歷史上一系列最具革命性的軍事進步,但它們通常都太少、太晚。如果您的工廠整天都遭到轟炸,您的敵人擁有無限供應的卡車、坦克和燃料,那麼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步槍也沒有什麼用。

配備當時最先進的武器和制服,很容易就看出配備K43步槍的德軍士兵,將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威脅。

在K43狙擊步槍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新型戰術思想。堅固的設計確保它具有很好的可靠性,而半自動模式讓它成為戰場上令人生畏的殺手。即便在今天,這種革命性武器的影響力仍然存在,這就是今天的精確射手步槍(DMR)。

二戰德國G/K43狙擊步槍 美國華人展示收藏的珍貴古董槍械

中國軍隊目前需要什麼樣的狙擊步槍

2023年美國陸軍M110A1班組精確射手步槍全部列裝 總計6000支

相關文章

1948年,荷蘭試圖消滅殖民地抵抗組織

1948年,荷蘭試圖消滅殖民地抵抗組織

1948年,荷蘭陸軍在荷屬東印度群島進行演習,模擬軍隊在巡邏過程中,搜剿反抗組織和甄別民眾等任務,試圖將該地區的抵抗組織徹底消滅。 二戰期間...

二戰德軍步兵班編制和班組戰鬥隊形

二戰德軍步兵班編制和班組戰鬥隊形

步兵有「戰場皇后」之稱,是地面戰鬥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誠然,隨著各國軍隊在20世紀上半葉邁向機械化戰爭時代,步兵的地位已經大大降低,在軍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