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增強美軍進攻能力的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不僅引起了蘇聯相關武器的研製,還讓它受到包括好萊塢在內所有人的關注。

1984年,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的士兵端著M16A1步槍和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參加演習。
「向我的小朋友問好……(Say Hello to My Little Friend…)」電影《疤面煞星(Scarface)》講述了1983年邁阿密的故事,阿爾·帕西諾(Al Pacino)飾演的託尼·蒙大拿通過非法毒品交易,在幾個月內從身無分文的移民變成了百萬富翁。託尼在古巴長大,偷渡到美國之後通過陰謀、交易和謀殺走上了可卡因帝國的頂峰。然而,這同樣意味著爬得越高跌得越慘。
本文是「兵工廠生活(ArmoryLife)」網站發佈的介紹文章,作者Will Dabbs, MD,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

電影的最後,託尼端著M16A1步槍和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向樓下的殺手射擊。
在這個過程中,託尼結仇眾多。糟糕的判斷力、對暴力的嗜好、吸毒的惡習,以及無法應對如此大規模的混亂局面,最終讓託尼孤零零地坐在寬大的辦公桌後面。與此同時,樓下出現了一支殺手大軍,準備讓他永遠消失。吸毒後的託尼拿起一支裝了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的M16步槍,裝上一枚M433 HEDP(殺傷破甲兩用彈)和兩個用膠帶反綁在一起的30發彈匣,瞄準了大門。

配備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的M16A1步槍一度成為美軍標誌性的武器。
隨後,阿爾·帕西諾飾演的託尼·蒙大拿奉獻了電影史上最具標誌性的臺詞之一——「向我的小朋友問好!」當他用40mm榴彈炸開大門之後,這個毒梟和蜂擁而至的殺手們展開血戰,直至自己中槍身亡。

演習中,一名美軍士兵端著配備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的M16A1步槍,背囊上還掛著M72火箭筒。
布賴恩·德·帕爾瑪(Brian De Palma)執導的代表作《疤面煞星》確實是一部經典電影。就像電影《現代啟示錄》從19世紀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中篇小說《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汲取靈感一樣,《疤面煞星》的編劇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將美國黑社會傳奇人物阿爾·卡彭(Al Capone)的故事改編成上世紀80年代的邁阿密。託尼·蒙大拿可以說是阿爾·帕西諾演員生涯中最具影響力的角色。

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正在練習操作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此時身管已經推到最前方,這種裝填方式限制了彈藥的長度。
正如大家預料的那樣,這場槍戰戲並沒有什麼戰術。託尼只用M203發射了兩次,當然步槍彈匣倒是更換了幾次。在真實情況下,由於彈丸飛行距離不足以解脫引信保險,因此根本不能像電影中那樣爆炸。

M203的結構非常簡單,就是一個40mm口徑帶有發射機構的線膛管,主要目的就是掛載M16步槍下方。
當筆者在多年之後,真正接觸到電影中託尼使用的武器,才發現就是一支普通的M16步槍安裝了M203道具模型。然而在1983年,對於一個想要成為陸軍軍官的年輕人來說,這個電影片段點燃了他對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的終生熱情。在八年的軍旅生涯中,筆者斷斷續續使用過這種榴彈發射器。現在,終於成功買到了屬於自己的M203。
小設計 大創新

安裝在M16A1步槍下方的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
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的結構相當簡單,身管滑動式單發設計,身管向前打開時,發射機構自動進入待擊狀態。從本質上講,它就是一個安裝在步槍下方的大口徑線膛發射管。身管上鉚接了聚合物護木,扳機護圈內還有一個旋轉保險。

佩戴防毒面具的美軍士兵,在一次演習中向目標發射榴彈。
要給M203裝填彈藥,只需要按下左側的槍管釋放按鈕,然後向前推動發射管。裝入一枚榴彈,向後關閉發射管,並將保險關閉(使其處於射擊狀態),然後將M203對準目標扣動扳機。在標準步槍上,護木頂部有一個簡單的摺疊照門,或者在提把上安裝一個更復雜的旋轉瞄準具。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的真正魔力在於它使用的彈藥。

兩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摩加迪沙躲避狙擊手的射擊,右側的海軍陸戰隊員使用一支裝有M203的M16A2步槍。
如同現在普遍使用的許多武器系統一樣,40mm榴彈的技術源自二戰期間的發明。隨著戰局不斷惡化,德國拼命生產各種武器裝備兩線作戰的龐大德軍。此時,美英重型轟炸機不分日夜轟炸德國的工業設施,為了節約發射藥和原材料,德國工程師設計出高低壓發射原理。

筆者正在給M203榴彈發射器裝填彈藥,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裝填不同彈種。
傳統的反坦克炮消耗的發射藥相對較少,但由於膛壓峰值很高,因此需要沉重的炮管和炮尾結構。相比之下,「坦克殺手」和「鐵拳」這類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只需要較少的材料,而且更容易生產,卻會消耗大量發射藥。德國的高低壓發射原理旨在解決這個問題。

40×46mm低速榴彈採用不同尋常且高效的高低壓發射原理,可以提供非常好的火力,同時讓發射器的結構更加簡單。
這種革命性的發射原理本質上就是在發射藥筒中設置一個高壓室,高壓室內裝填發射藥,而高壓室內有一個薄金屬罩封閉所有的開孔。當高壓室內的發射藥被點燃後,高壓的火藥燃氣衝破金屬罩進入一個空間更大的低壓室。這樣的特殊設計讓彈丸獲得較低的初速,從而降低了後坐力,從而允許發射更重的彈丸。與其他無後坐力武器相比,它還節省了發射藥。
美國特色

40×46mm低速榴彈解剖模型。
1960年,美國陸軍正式裝備M79榴彈發射器。M79發射的40×46mm低速榴彈專門用於覆蓋手榴彈和60mm迫擊炮之間的火力空白。通過將德國高低壓發射原理整合到一個短粗的藥筒中,讓彈丸以相對較低的初速(75米/秒)飛出彎曲的彈道,因此可以垂直落入掩體後方。

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正在操作M203射擊目標,可以清楚看到剛剛發射的彈丸。
標準的HEDP榴彈有效殺傷半徑為5米,可以擊穿51mm厚的鋼裝甲。對集群目標最大有效射程400米,對窗戶等點目標有效射程約150米。所有40×46mm低速榴彈都有出膛保險,通過彈丸旋轉解脫保險,因此在30米距離之內即使碰到障礙物也不會爆炸。

M79榴彈發射器屬於佔編武器,榴彈手只有一支手槍。
儘管M79榴彈發射器的性能非常先進,但它終究是一種單發武器,榴彈手通常只有一支M1911A1手槍作為自衛武器。然而在現代戰場上,沒有步槍的士兵在交火時處於絕對劣勢地位。

XM148下掛榴彈發射器在越戰期間曾小規模試裝美軍精銳部隊。
隨後,美國推出了XM148下掛榴彈發射器,這種單發發射器安裝在M16步槍的槍管下方。XM148有一個加長的扳機,這樣在發射榴彈時,士兵的右手不需要離開步槍的小握把。然而,這種武器在越南叢林中卻表現平平,甚至出現過樹枝剮蹭到扳機導致榴彈發射器走火的情況。之後推出的M203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思考

1983年,美國入侵格瑞那達時,美軍士兵手持步槍看押被俘的人民革命軍成員。
毫無疑問,安裝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的M16步槍、M4卡賓槍都會非常沉重。此外,身管的前後滑動裝填方式,限制了使用彈藥的長度。美軍換裝的新一代M320榴彈發射器採用側開式身管,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科索沃的美軍士兵,手持M16步槍和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進行警戒。
筆者的M203是劉易斯機械工具有限公司(LMT,Lewis Machine&Tool Company),按照美國法律,M203屬於破壞性裝備(DD),需要經過大量法律流程才能轉手。M433 HEDP實彈在民用市場幾乎不存在,但步伐防務公司(Pace Defense)會向您出售各種酷炫的東西,讓您合法獲得的M203能夠擁有備用彈藥。

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手持配備M203下掛榴彈發射器的M16A1步槍參加兩棲登陸演習。
擁有自己的M203由於法律程序過分複雜,因此顯得不切實際。M203龐大、笨重、昂貴卻無比炫酷,是任何喜歡老式武器的收藏家熱衷的珍貴型號。
譯者按:

從左至右:40×46mm低速榴彈、40×53mm高速榴彈、VOG-25榴彈。
高低壓發射原理分為兩種:一種是美國40mm榴彈採用的,前文已經介紹過,另一種是蘇聯VOG-25榴彈採用的,它沒有藥筒,彈體底部就是高壓室,發射藥點燃之後火藥燃氣衝破高壓室底部的封口進入發射管內部的空間,從而形成低壓室,再推動彈丸。注意中央的40×53mm高速榴彈,因為藥筒底部並不完全進入彈膛,因此藥筒要承受全部的高壓室壓力,因此非常厚重。
圖說:M79榴彈發射器 越戰時期的傳奇武器 至今仍是特種部隊最愛
蘇聯40mm榴彈系列:下掛榴彈發射器專用彈藥 士兵「袖珍火炮」
烏克蘭UAG-40自動榴彈發射器 由蘇聯設計發展而來 使用北約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