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停戰前未降的馬其諾防線守軍而言,他們依然帶有未被戰勝的驕傲

1940年6月23—24日是停火之前戰鬥最殘酷的日子。德軍樂於坐下來等待,巡邏隊保持了距離,而炮塔則不斷開火以保持這種狀態。在6月24日晚間,義大利簽署停戰協定,停火將於6月25日0時35分在整個法國生效。直到最後一分鐘,幾個要塞仍在持續開火,其中一些在停火後還打出了一些炮彈。

無線廣播中傳來的非官方宣佈讓要塞指揮官們左右為難,其中一些,比如說大霍赫基爾要塞指揮官法佈雷,他堅持要等待通過指揮鏈下達的官方停火命令,他將繼續戰鬥直到法國陸軍當局正式宣佈戰爭結束。對法佈雷而言,無論是否打出白旗,敵軍任何接近行為都將被視為敵對行為,他將不承認任何被德軍帶到要塞的法軍俘虜的特權。大霍赫基爾要塞守軍被命令堅守陣位並準備好擊退任何進攻。

午夜左右,德軍敲響了阿斯佩爾斯謝德(Haspelscheidt)的教堂大鐘,大霍赫基爾要塞以火力全開予以回應,有可能法佈雷只是想在停戰時間到來之前儘可能多地消耗彈藥,不給德軍留下任何東西。

而在西部,從6月24日早晨起羅爾巴赫就成了德軍炮兵轟擊的目標,這些德軍火炮處於西姆塞霍夫要塞的75毫米火炮射程範圍內,故而被迫部署在距離羅爾巴赫要塞2000米的位置上。保羅·阿奇誇德(Paul Hacquard)中尉通過羅爾巴赫要塞1號隔段的鐘型塔(同樣也被編號為O26,並被配屬於西姆塞霍夫要塞)內的潛望鏡指揮了西姆塞霍夫要塞的火炮瞄準,德軍以105毫米和150 毫米火炮回擊,但造成的損壞甚微。

羅爾巴赫要塞指揮官聖- 費爾熱上尉完全期待著德軍進行一次進攻,羅爾巴赫要塞此時位於防線左翼,各隔段已嚴陣以待。射擊孔以沙袋加強防禦, 以緩衝爆炸,下層的守軍準備好一旦德軍從地下發起進攻便將其擊退。彈藥被搬出了射擊室的上層,以防止有德軍炮彈打穿隔段或者從射擊孔穿入而引發殉爆。守軍士氣極佳,而且「投降」一詞「並不是我們詞彙的一部分」。然而, 德軍的進攻從未到來。泰森將軍對炮擊要塞迫使其投降表示滿意,但聖- 費爾熱上尉保有最終決定權。收到停火命令後,他宣稱:「我們仍在堅守,他們沒有攻克我們。」

在福爾屈埃蒙要塞區,6 月23—24 日,一場猛烈轟擊持續席捲了艾因塞靈要塞、洛德雷方要塞和特丁要塞。從6 月21 日起,德軍第167 步兵師不間斷地轟擊這三個要塞,尤其是集中轟擊了洛德雷方要塞。寬泰(Cointet)中尉指揮的1 號隔段的81毫米迫擊炮群是3 個隔段和被掩護的艾因塞靈要塞的抵抗主支撐點,而克羅內中尉指揮的3 號隔段的81 毫米迫擊炮群則掩護了特丁要塞。德努瓦少校說:「在地下40 米,(整整)24 小時(每天)都是相同的;(那裡)不分白天黑夜,噪聲表明上方的地面正遭到轟擊,但我們只能通過隔段內給出彈著點位置以及(它們造成的)損傷情況的電話操作員的眼睛看到這些。」

炮擊導致凱勒中尉指揮的夸特文茨南炮臺嚴重受損,一發88 毫米高射炮彈擊中了探照燈燈杆,使其墜入塹壕。6 月23 日晚間,裝甲門被打得彎曲垂下,炮彈擊中了炮臺的後內側牆體。電源和燈光被切斷,通風裝置也停止工作。濃煙瀰漫在炮室內,守軍開始想到窒息和毀滅,炮臺成了一個死亡陷阱。之後文森特中尉打來的一個電話讓情況變得更加明確——他們將打出一大片彈幕,所有在這一區域的武器一齊開火。熱內(Geneste)中士高聲招呼自己的部下:「開工了,夥計們,你們的朋友們需要你們!」

文森特中尉知道留給洛德雷方要塞的時間已經消耗殆盡,1 號隔段的混凝土外立面越來越薄。6 月23日18 時,雙聯裝機槍失去戰鬥力,射擊室被撤離。一發炮彈擊中了雙聯裝機槍,將其打回了室內並打掉了射擊孔依託,留下了一個大洞,隨後的每一發炮彈都擴大了漏洞。到了夜間,洞口被一塊鋼板覆蓋。

3 號隔段的情況同樣糟糕,除了位於較低層的2 門迫擊炮。6 月24 日13 時,瞄準入口門的幾發反坦克炮彈將格柵撕成碎片,潛望鏡被擊中且無法修復。18時25分左右,文森特被告知距離停火僅有數小時,結局將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來臨,但洛德雷方要塞以更光榮的方式堅守著。3號隔段內部的氛圍是令人窒息的,德軍炮彈在爆炸前撞擊混凝土發出陣陣尖嘯聲,每當他們擊中鍾型塔,都會發出一陣敲鑼般可怕的聲響。21時,炮塔被擊中,且無法被收回。

在特丁要塞,馬爾凱里中尉想到了與3號隔段指揮官克羅內思考過的相同的問題——他們還能承受多久的炮轟?3號隔段的射擊室已經待不住了,所有的射擊孔都已經扭曲變形,一挺雙聯裝機槍被打壞,47毫米反坦克炮無法射擊,而鍾型塔內的自動步槍則被打成齏粉,超過60發炮彈從牆上的缺口射入室內。馬爾凱里將彈藥和人員轉移到了更低的樓層,直至工程師們可以修復隔段的通風設施。6月24日的轟擊並沒有前一天猛烈,但下午有所增強。馬爾凱里覺得有必要進行回擊,於是命令克羅內向在洛德雷方-特丁公路沿線的軍官兵營開火。這並沒有影響到德軍的射擊速率,馬爾凱里又下令機槍炮塔向特丁村鎮射擊。23時30分左右,馬爾凱里接到來自德努瓦的一條訊息,聲稱停戰協定可能已經簽署,但要保持警惕,等待下一步命令。這一點被一條補充訊息證實,補充訊息聲稱停戰協定已於6月24日18時35分簽署,敵對行動將於6小時後的6月25日0時35分停止。

德軍對特丁的轟擊一直持續到最後時刻,憤怒的馬爾凱里下令3號隔段的迫擊炮群繼續對特丁外圍開火。一枚迫擊炮彈擊中了一個不走運的Pak 37炮組。馬爾凱里希望能在最後一錘定音,但到了0時35分,火炮一門接著一門地停火,除了通風系統的嗡嗡聲,一切歸於沉寂。

在伯萊要塞區,哈肯伯格要塞、米歇爾斯伯格要塞和韋爾奇山要塞保持了10千米半徑的火力範圍。德軍巡邏隊一直規避進入這一範圍。昂澤蘭要塞繼續開火,而德軍則回擊了9號隔段。對於昂澤蘭要塞的135毫米和75毫米火炮炮塔的炮手而言,忘記法國戰敗的最好方法就是繼續開火,直到最後他們都在這樣做。昂澤蘭要塞7號隔段的75毫米火炮炮塔於0時35分打出了最後2發炮彈,之後塞扎德(Cézard)少尉拆掉了他的火炮炮架鎖的卡扣。開火後,失去制退器束縛的炮管從炮架上飛出,猛地撞在了炮塔牆壁上。

6月24日23時15分,科欽納德上校向伯萊要塞區守軍發出一道命令,宣稱法國電臺已經宣佈當晚停火。所有要塞於0 時35 分停止射擊。自毀武器彈藥被禁止,部隊被命令保持冷靜,維護軍人榮譽,在收到新命令之前不得離開要塞。

蒂永維爾要塞區直到最後依然保持鎮定,德軍之後並未試圖進行任何進攻,只派出了幾股小規模巡邏隊。奧蘇利文傳達了停戰協定細節和停火命令,所有德軍信使都被帶往A17 號要塞(梅特里希)。奧蘇利文最後表示,守軍必須「保持要塞門緊鎖,守軍守在背後,比以往更注重軍人榮譽和紀律」。

在停火之前的數小時裡,哈肯伯格要塞的鐘型塔遭到了德軍火炮的攻擊,艾伯蘭德(Ebrand)中校下令比利格向哈肯伯格西和彈藥入口隔斷射擊。他同時命令韋爾奇山要塞提供支援火力。蒂永維爾要塞區最後的作戰由比利格要塞的5 號隔斷完成,從22 時至6 月24 日午夜,炮塔對準哈肯伯格要塞頂部打出2030 發炮彈以阻止德軍滲透。午夜之後該要塞區迴歸平靜。

德軍在費爾蒙特要塞遭遇慘敗後停止了在克呂斯內斯要塞區的進攻。6 月24 日晚間,費爾蒙特要塞和拉蒂蒙特要塞打出了數發炮彈,佈雷海因要塞對維勒普特和莫芳丹營打出數發75 毫米和135 毫米炮彈。0 時10 分,由格法(Graveel)中尉指揮的5 號隔段的135 毫米炮塔對維勒普特和奧丹萊蒂克外圍進行了襲擾性射擊。射擊於0 時30 分停止,剩餘彈藥被向下送往M2號彈藥庫。

對很多並未在停戰前向德軍投降的馬其諾防線守軍而言,停戰協定的簽署讓他們的堅守多少有些「不戰而敗」的意味,即使在最終放下武器時,他們中的很多人依然帶有未被戰勝的驕傲。的確,德軍直到停戰也未曾突破他們的防禦。為了褒獎這些跟隨他出生入死的袍澤,魯道夫於6 月25 日下達了一道命令:

第3號命令

第3要塞炮兵群

自1939年9 月起,要塞炮兵就在不斷完善其戰鬥準備,守軍全力投入, 並從6 月14 日投入作戰以來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從那時起,要塞炮兵數量戰損了三分之二,同時受到來自側翼和後方的進攻,而要塞炮兵在這樣的局面下出色地頂住了。

儘管遭受了大規模的空襲和重炮轟擊,但由於有機警的觀察員夜以繼日地提供情報,要塞炮兵得以隨時向己方步兵提供支援,使其能夠粉碎敵軍的反覆進攻。

要塞炮兵對空打出彈幕以充當高射炮。

要塞炮兵襲擾敵軍集結點、觀察哨、炮兵連和步兵行軍縱隊。

要塞炮兵通過快速、準確、猛烈和頻繁的炮擊,保住了要塞和炮臺防線以及前沿步兵哨所防線。這些得到敵人承認的輝煌戰果要歸功於全體軍官、士官和士兵們,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心盡力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我感謝他們,並且告訴他們我為能指揮這樣一支部隊而感到多麼自豪。無論如何,所有勞特爾要塞區的要塞炮兵都可以驕傲地揚起頭。

他們將他們驕傲的座右銘恪守到了最後:「無法通過!」

1940 年6 月25 日,來自霍赫瓦爾德要塞指揮所

魯道夫中校

第3要塞炮兵群 指揮官

本文摘自《

被誤解的馬奇諾防線:1940 年法國崩潰前的抵抗

從法國政府決定為其撥款開始,馬其諾防線就成了軍事工程史乃至20世紀人類史上一個難以迴避的話題。馬其諾防線一直被神話和誤解所包圍。有一種相當普遍的觀點是:馬其諾防線的構築和防禦耗費巨大卻毫無價值,是歷史上最大的軍事錯誤之一。針對這一觀點,本書對馬其諾防線的起源和建設以及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從防線的佈局、技術特徵和其構建意圖,到1940年德國和義大利入侵時所採取的防禦情況,以及德國人在1944年試圖遲滯盟軍前進步伐時使用部分戰線的方式,以時間為軸線,層層深入,以圖對馬其諾防線的功過得失進行更加客觀的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