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中改進——西班牙阿斯特拉「旁開門盒子炮」(駁殼槍之十)

由於近代中國特殊的戰場環境,毛瑟C-96這樣的大型手槍佔據了重要的生態位,在中國賣得非常好,這也讓當時歐洲著名山寨王——西班牙非常眼紅。

西班牙有諸多槍械企業,技術水平比不過美國柯爾特、德國毛瑟、比利時FN等老牌大廠,但膽子大,路子野,敢山寨,所以一度西班牙是山寨槍大本營,毛瑟C-96自然也逃不過「瞪一眼就懷孕」的命運。近代輸入中國的駁殼槍有相當一部分是西班牙生產的,其中又以阿斯特拉品牌(Astra)的最為著名。

阿斯特拉這個槍械品牌屬於溫塞塔公司(Unceta y Cía),1908年成立於巴斯克地區的埃瓦爾( Eibar),這裡是西班牙的槍械工業中心。溫塞塔公司盯上毛瑟C-96是在1920年代後期,他們發現毛瑟C-96在中國市場賣得很好,中國人對槍也不挑,能用能響就行,而且同樣是西班牙槍械企業的BH公司(全稱是Beistegui Hermanos,貝斯特奎兄弟公司)已經在中國賣山寨版毛瑟C-96賺了不少。本著你抄得,我怎麼抄不得的精神,溫塞塔公司也開始山寨毛瑟C-96。作為一家陌生的西班牙企業,要想在遙遠的中國市場售賣山寨毛瑟C-96起步是挺難的,所以溫塞塔公司通過日本貿易公司作為代理商,讓更熟悉中國市場的日本人來賣,還真賣了不少。

阿斯特拉900

溫塞塔公司的山寨毛瑟C-96基礎款叫阿斯特拉900,誕生於1927年。這槍外觀與毛瑟C-96非常像,結構也是管退式、卡鐵擺動閉鎖、7.63x25mm口徑、10發彈倉供彈。

阿斯特拉900駁殼槍

阿斯特拉900駁殼槍

裝上槍托的阿斯特拉900駁殼槍

裝上槍托的阿斯特拉900駁殼槍

但阿斯特拉900並沒有全面照搬毛瑟C-96,而是做了一番因地制宜的改進:

首先是簡化零件安裝方式。毛瑟C-96的發射機構諸多零件無一個銷釘,全是通過類似榫卯的結構互相嵌套在一起,槍外表面也看不到任何銷釘軸孔,工藝水平高是高,但太複雜了,分解結合難度很大,錯一點就裝不起來。對此阿斯特拉900就比較想得開,我幹嘛非要搞那麼精密呢?裝幾個銷釘有什麼不可以呢?於是阿斯特拉900大大咧咧地在機匣右側開孔裝了一堆銷釘,發射機構零件都固定在銷釘上。

阿斯特拉900機匣右側的一堆大小銷釘

阿斯特拉900機匣右側的一堆大小銷釘

其次是分解方式。阿斯特拉900在機匣左側開了一個大口子,用一塊蓋板蓋住,只要打開蓋板就能看到內部結構,便於分解擦拭,這個設計其實很優秀,大大簡化了勤務操作,也讓阿斯特拉900在中國有一個形象的綽號叫「旁開門盒子炮」。阿斯特拉900的機匣蓋板內側和發射機構框架上還打磨出整齊的魚鱗紋,雖然這對槍械性能沒有多大影響,但能讓潛在的(中國)客戶覺得這槍很高檔,畢竟那些軍閥頭目大多並不懂槍。

阿斯特拉900機匣左側的蓋板

阿斯特拉900機匣左側的蓋板

為什麼叫「旁開門盒子炮」,一圖瞭然

為什麼叫「旁開門盒子炮」,一圖瞭然。

因為性能並不差,價格還比原版毛瑟C-96便宜,1928-1931年期間,溫塞塔公司通過日本代理商向中國出口了約13,600支阿斯特拉900,而阿斯特拉900的總產量約21,000支,幾乎大部分都銷往中國。

連發、大彈容、可卸彈匣

由於中國戰場的特殊形態,交戰各方對近距離使用的自動武器興趣很大,而衝鋒槍又沒有及時佔領這個生態位置,所以駁殼槍這樣的大型戰鬥手槍在中國獲得了超乎尋常的發展空間,也催生出更大彈容量、更高射速(連發)的需求,因此阿斯特拉駁殼槍朝著連發、更大彈容、可卸彈匣的方向一路進化。

在阿斯特拉900之後,溫塞塔公司於1928年推出了阿斯特拉901——一款7.63x25mm口徑,能連發,但仍為10發固定彈倉供彈的全自動駁殼槍。

阿斯特拉901,還是10發固定彈倉供彈,但多了單連發選擇杆,能單發,也能連發。

能連發的駁殼槍,這樣的功能在舊中國的確有誘惑力,但阿斯特拉901的缺點也很大,它連發射速有900發/分,但彈容量還是10發,一扣扳機滋啦一下彈倉就清空了,彈容量根本匹配不上這個高射速。所以在同一年,溫塞塔公司馬上拿出了阿斯特拉901的擴容版本——能連發,20發彈容量的阿斯特拉902。

阿斯特拉902,有單連發選擇杆,20發固定彈倉的衝鋒手槍,彈倉中部有一段拼接痕。

阿斯特拉902有20發彈容,但不是毛瑟712那種可卸彈匣,而是一個超大的固定彈倉,該彈倉中部有一段明顯的拼接痕跡,是在阿斯特拉900的10發固定彈倉基礎上延長擴容而來的。為容納這個超大的固定彈倉,阿斯特拉902的槍盒上有一個皮製護罩,關上後正好罩住突出的彈倉。

裝上槍托的阿斯特拉902,槍托/槍盒上有容納突出彈倉的皮護罩。

從1928年到1933年,阿斯特拉903共生產了7075支,大部分銷往中國。

緊接著出現的是阿斯特拉903,這款的改進之處是將阿斯特拉902的20發固定彈倉改為可卸彈匣,但它的彈匣和毛瑟712衝鋒手槍不通用,射速還是900發/分,所以還是一件很難用的武器。

阿斯特拉903,它改成可卸彈匣,有10發和20發兩種,圖中是10發。

單連發選擇杆和彈匣釋放鈕近景

單連發選擇杆和彈匣釋放鈕近景

從1932年到1940年,阿斯特拉903大約生產了3082支槍,值得注意的是1940年-1943年有2000支阿斯特拉903賣給了納粹德國,所以德國人不但自己用過駁殼槍,還用過西班牙山寨駁殼槍。

在阿斯特拉903後面有一個阿斯特拉904,但產量只有9支,後來完善化後變成了阿斯特拉F。這一款阿斯特拉駁殼槍非常有特色,可謂終極版阿斯特拉衝鋒手槍,要連發有連發,要20發可卸彈匣有20發可卸彈匣,不是嫌棄衝鋒手槍射速高嗎?那我裝個減速器吧!

在阿斯特拉F的握把裡有一個奇特的減速器,用一根槓桿將擊錘與一個齒弧連接,擊錘後倒、回彈,槓桿就撥動齒弧前後運動,而齒弧底部是一個會旋轉的重擺,用重擺的阻尼作用降低擊錘後倒、回彈速度,起到延遲效果。有了這個減速器後,阿斯特拉F的連發射速從900發/分降低到350發/分。

阿斯特拉F,注意握把裡的減速器

阿斯特拉F,注意握把裡的減速器。

阿斯特拉F是為滿足西班牙國民警衛隊的訂單製造的,所以口徑不是7.63x25mm毛瑟,而是西班牙本國制式的9x23mm拉果,從1934年到1935年共生產了1126支。

相關文章

世界軍服百科:一戰法國騎兵制服

世界軍服百科:一戰法國騎兵制服

著:喬納森·諾思(Jonathan North) 譯:劉萌 參戰時,法軍騎兵仍然穿著華麗的制服,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會使己方損失慘重;隨後,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