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利德爾·哈特
譯:小小冰人

1944年6月,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指揮的中太平洋部隊進攻馬里亞納群島,標誌著美軍突破了日本人的內環防衛圈。美軍轟炸力量從那裡可以打擊日本本土、菲律賓。同時,他們佔領馬里亞納群島,對日本近期征服的南方帝國的交通線構成嚴重威脅。
和其他群島一樣,馬里亞納群島最重要的島嶼是建有機場的塞班島、提尼安島、關島。這些島嶼的守備力量,兵力分別是3.2 萬人、9000 人、1.8 萬人。從理論上說,日本的航空兵力量仍有1400 架飛機,可實際數量少得多,因為許多飛機已派往新幾內亞,還有許多被米切爾海軍中將快速航母力量的幾個航母戰鬥群炸燬,自二月份以來,這股快速航母力量一直在打擊日軍基地。儘管如此,日本人如果能從其他地區獲得些增援,仍有望掌握500 架可用飛機。這片地區的日本海軍力量由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指揮,編為三股:慄田健男海軍中將率領的主力作戰艦隊轄4 艘戰列艦、3 艘輕型航母和一些巡洋艦及驅逐艦;小澤海軍中將率領的主力航母艦隊轄3 艘艦隊航母和一些巡洋艦及驅逐艦;城島高次海軍少將率領的一股預備航母力量,轄2 艘艦隊航母、1 艘輕型航母、1 艘戰列艦和一些巡洋艦及驅逐艦。
日本人已做好抗擊美軍越過太平洋實施海上進攻的準備,企圖把斯普魯恩斯的艦隊誘入陷阱,從而消滅他的航母力量。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峰一海軍大將1943 年8 月制訂了這份方案,但1944年3 月底,他的司令部從特魯克撤往菲律賓達沃,他和他乘坐的水上飛機一同失蹤,接替他出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豐田副武海軍大將對這份反攻方案做了些修改。他的希望和目標是把美軍航母力量誘入菲律賓水域,然後以小澤強大的航母力量和從各座託管島嶼上的基地起飛的戰機夾擊敵軍。

入侵馬里亞納群島的美軍艦隊,6 月9 日從馬紹爾群島起航,計劃6 月15 日登陸塞班島。兩天後,米切爾的幾艘航母猛烈轟炸幾座目標島嶼,6 月13 日,美軍戰列艦也對塞班島和提尼安島展開猛烈炮擊。與此同時,豐田副武海軍大將下令發動計劃已久的反擊行動,也就是「阿號作戰」,這個決定促使他們放棄了增援比亞克島、堅守新幾內亞的企圖。
美軍進攻力量編有3 個海軍陸戰隊師,1 個陸軍師擔任預備隊,12 艘護航航母、5 艘戰列艦、7 艘巡洋艦組成的海軍力量為他們提供緊密支援,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率領的第五艦隊位於他們身後,這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轄7 艘戰列艦、21 艘巡洋艦、69 艘驅逐艦,另外還有米切爾海軍中將的四個航母戰鬥群,共計15 艘航母和956 架飛機。他們把將近13 萬名官兵從夏威夷和瓜達爾卡納爾島運往馬里亞納群島的這項任務,組織、執行得都很好。
6 月15 日晨,第一撥海軍陸戰隊員在海軍艦炮、近海炮艦、發射火箭彈的戰機的猛烈火力掩護下登上塞班島。20 分鐘內,8000 名陸戰隊員衝上灘頭, 此舉證明他們訓練有素。黃昏到來前,岸上的美軍士兵增加到2 萬人,但從灘頭朝島內的推進進展甚微,這是因為日軍控制著高地,還發起猛烈反衝擊。
對這場入侵來說,一個雖然遙遠但更加嚴重的威脅來自編有戰列艦和航母的日本艦隊,美軍潛艇當日上午已發現對方駛入菲律賓海。因此,斯普魯恩斯取消了登陸關島的預定計劃,派擔任預備隊的陸軍第27 師登陸塞班島, 加快佔領這座至關重要的島嶼,同時把運輸船隻疏散到安全水域。第五艦隊集結在提尼安島以西約180 英里處,但沒有繼續向西移動,以免錯過日本艦隊。
事實證明,這種防禦部署是明智的。到目前為止,豐田副武的計劃似乎進展順利,但與原定方案的一個重大差別是,構成他那支鐵鉗的第二根鉗臂無法投入行動,因為米切爾的艦載機已經把馬里亞納群島的日本航空兵力量消滅殆盡。從6 月19 日上午8 點30 分起,小澤的航母部隊一連發動四波攻擊,可美軍雷達提前發現了這些進攻,數百架美軍戰鬥機趕去迎戰敵機,而米切爾航母戰鬥群出動的轟炸機再次攻擊了島上的日本空軍基地。這場大規模空戰的結果是一場屠殺,美國人稱之為「馬里亞納獵火雞」。面對缺乏經驗的日軍飛行員,美軍戰鬥機飛行員贏得壓倒性勝利,擊落218 架日軍飛機, 自身只損失29 架飛機。對日本人來說更糟糕的是,載有許多飛機的「翔鶴」號和「大鳳」號艦隊航母都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
小澤認為他的飛機已降落在關島,所以仍徘徊在戰場周圍,結果,次日下午被美軍偵察機發現。米切爾海軍中將果斷命令216 架艦載機發動攻擊, 儘管他知道這些飛機返航時不得不在黑夜中降落在航母上。發現敵艦隊三小時後,米切爾的艦載機展開攻擊,這場行動相當成功,一舉擊沉對方1 艘艦隊航母,重創另外2 艘艦隊航母、2艘輕型航母、1 艘戰列艦、1 艘重巡洋艦, 還擊落65 架敵機。戰鬥中,美軍只損失20 架飛機,但夜間漫長的返航途中, 又有80 架飛機失蹤或墜毀。不過,大多數飛行員獲救,因為小澤艦隊已逃離戰場,退往日本南面琉球群島的沖繩。
到此時,日本人在這場戰役中損失的飛機數高達480 架左右,超過他們飛機總數的四分之三,大多數飛行員喪生。日本飛機和航母損毀的比例如此之大,這是個極其嚴重的損失。到當年秋季,這些損失的飛機和航母基本上獲得補充,然而更嚴重的損失發生在飛行員方面,這是無法獲得彌補的。這意味著日後的交戰中,日本艦隊必然處於嚴重不利的劣勢之下,不得不依靠更加傳統的兵器。

菲律賓海海戰就這樣以日軍慘敗而告終,美國海軍歷史學家S. E. 莫里森海軍少將認為,這場交戰比十月份的萊特灣戰役更重要。通往菲律賓的道路就此敞開,馬里亞納群島上地面戰鬥的勝利也得到了保障。
這場海空戰役結束後,雖說日軍在島上的抵抗依然頑強,但征服馬里亞納群島已不存在任何疑問。登陸塞班島南部的三個美國師,在海空力量強有力的支援下,穩步向北推進,6 月25 日攻佔了塔波加峰這個制高點。
7月6 日,塞班島上的兩位日軍最高指揮官,南雲忠一海軍中將(原聯合艦隊機動部隊指揮官)和第43 師團師團長齋藤義次中將自殺身亡,目的是「鼓勵部下發起最後的攻擊」。次日,倖存的3000 名日軍官兵確實對美軍戰線展開徒勞的自殺式衝鋒。這場戰役中,日軍的損失超過2.6 萬人,而美軍陣亡3500 人,另有1.3 萬人負傷或患病。
7 月23 日,塞班島上的兩個海軍陸戰隊師乘船開赴提尼安島,一週內佔領這座島嶼,但肅清全島的任務耗費了更多時間。用於入侵關島的部隊,先前因為小澤艦隊構成干預的威脅而調離,登陸提尼安島三天前又返回來執行這項任務,他們還獲得一個陸軍師加強。關島的日軍守備力量,藉助錯綜複雜的洞穴防禦網頑強抵抗,但美軍還是在8 月12 日前肅清了整座島嶼。
馬里亞納群島陷落,以及日本海軍在此之前遭遇的慘敗,導致日本的處境岌岌可危,但狂妄自大的日本人仍不肯面對現實。

本文節選自《兩次世界大戰史套裝(一戰史+二戰史)》

20世紀軍事思想巨擘 利德爾·哈特 傳世經典
一部享譽世界、經久不衰的兩次世界大戰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