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戰爭藝術史:義大利傭兵戰爭(中)

本文摘自中世紀戰爭藝術史第二卷

本文摘自《中世紀戰爭藝術史》第二卷

我們不應過多討論16世紀或17世紀的歷史。在本書所應討論的時期中,威尼斯仍是一個極具活力和野心的國家,同時也是傭兵的最大僱主之一。威尼斯征服了大片土地,但沒能佔領整個倫巴第。其原因在於,米蘭的維斯孔蒂家族和斯福爾扎家族擁有同樣雄厚的財力,在招募傭兵方面同樣肆無忌憚,而且在掌控傭兵隊長及其手下部隊時又能像古典羅馬的十人委員會(Council of Ten)一樣有力而且無情。若不是查理八世跨過阿爾卑斯山,為義大利諸邦之間的戰爭畫上了句號,並將亞平寧半島納入歐洲的政治戰略,無人能夠確定威尼斯人的命運到底會走向何方。

雖然傭兵在義大利已經存在了長達幾代人的時間,但直到14世紀,他們才終於在戰爭中佔據了統治性的地位,並將這一地位維持到了查理八世率軍到來時為止。在14世紀初之前,傭兵仍在致力於為自己的僱主而戰。但從1302年開始,傭兵們做出了一個重大改變——他們不願再為僱主效忠,反而開始為自己謀利。首開先河者是弗洛爾的羅傑,此人是一位叛變的聖殿騎士,曾率領傭兵在阿拉貢國王弗雷德裡克(Frederic of Aragon)手下效力。在弗雷德裡克於1302年與那不勒斯國王查理二世議和,結束了為爭奪西西里王位而進行的大戰後,這位阿拉貢國王解散了自己的傭兵部隊。18000名來自加泰羅尼亞、義大利、法國和日耳曼的流浪傭兵,曾在面對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敵軍時堅持戰鬥,幫助弗雷德裡克爭奪王位。在被拋棄之後,傭兵們也沒有作鳥獸散。弗洛爾的羅傑早已憑藉在海戰和陸戰中的功勳而受到了戰友們的擁戴,在這位擁有一半日耳曼血統、一半義大利血統的冒險家勸說下,傭兵們決心跟隨他前往黎凡特嘗試運氣。他們在集體出發踏上偉大遠征的道路時,本準備將突厥人從君士坦丁堡門前趕走,但最終他們卻只是對近東的基督教國家進行了一番洗劫。雖然羅傑本人遇刺身亡,但他的追隨者卻交了好運,從法蘭克人手中奪取了雅典公國,在將其進行瓜分之後,他們又擁立了自己的公爵。毫無疑問,他們的成功也為不久後被解散的其他傭兵團立下了榜樣。

羅傑的「偉大兵團」

羅傑的「偉大兵團」

雖然羅傑的「偉大兵團」(Great Company)不曾染指義大利,但下一支被解散的大規模傭兵部隊卻對這個半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338年,維羅納領主馬斯蒂諾·德拉·斯卡拉招募的傭兵數量過多,遠遠超出了他所能負擔的數量,因此只好將傭兵們解散。他們中的一位主要領袖——施瓦本騎士烏爾斯林根的維爾納(Werner of Urslingen)成功制止了傭兵們解散返鄉,並說服他們作為一支完整的部隊為比薩共和國效力,與佛羅倫薩作戰。比薩人僱了他們三年時間,但最終還是被迫與佛羅倫薩人簽訂了一個對自己不利的和約。維爾納拒絕解散部隊,反而從比薩人手中敲詐了一筆數額極高的「臨別贈禮」,之後便開始在各地依靠敲詐謀生。據說,比薩人曾暗示維爾納說,傭兵們可以從托斯卡納地區的其他城邦那裡奪取大筆金錢。據此,維爾納將傭兵們編組成了一支紀律嚴明的常備軍,並效法弗洛爾的羅傑將其命名為「偉大兵團」。在此之後,他們便開始四處洗劫,蹂躪鄉里,直到當地政府同意向其支付大筆金錢後才會離開,並繼續前往距離最近、關係也不友好的鄰國。維爾納逐漸成了一位與各城邦、王公平起平坐的顯赫人物。他自封為公爵,聲稱其祖先曾經從某位皇帝那裡得到過斯波萊託公爵(Duke of Spoleto)的頭銜。有一次,維爾納曾表示自己是「上帝和同情心的敵人」。1348年,他主動提出要為匈牙利的路易大王(Lewis the Great of Hungary)效力,並發動遠征,向謀殺了其兄弟安德魯(Andrew)的那不勒斯女王喬安娜(Joanna of Naples)進行復仇。維爾納給那不勒斯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而他本人則在那裡收穫了鉅額的戰利品。在此之後,他將兵團交給了一位繼承人,自己則帶著財產返回了施瓦本去享清福,並在度過了幾年的富足生活後去世。

「偉大兵團」推選出的繼承人是一位來自普羅旺斯的軍事冒險者——蒙特利爾的沃爾特(Walter of Montreal)。此人曾是聖約翰騎士團的成員,並因此被義大利人稱為「弗拉·莫利亞萊」(Fra Moriale),後因一些無可辯駁的理由遭到放逐。根據維爾納與匈牙利國王路易訂立的合約,蒙特利爾的沃爾特必須在那不勒斯為匈牙利一方服務。他在佔據阿韋爾薩伯國(County of Aversa)以及阿韋爾薩城一段時間之後,於1352年被喬安娜女王的軍隊趕走。退入教皇國之後,蒙特利爾的沃爾特利用當地的無政府狀態(此時教皇已經被放逐到了阿維尼翁),將各支部隊分派出去為不同的僱主效力,並抓住時機將僱主們紛紛推翻。1353年,蒙特利爾的沃爾特又進行了一次對傭兵而言前所未有的壯舉。他環繞著義大利中部行軍,從途經的所有城邦那裡榨取了大筆金錢。裡米尼領主馬拉泰斯塔(Malatesta,Lord of Rimini)向他支付了50000弗羅林(Florin),錫耶納人支付了16000弗羅林,佛羅倫薩人支付了25000弗羅林,比薩也支付了16000弗羅林。在這筆鉅款的支持下,蒙特利爾的沃爾特將「偉大兵團」擴充到了擁有7000名甲士和2000名弩手的規模,並能夠為士兵們定期支付軍餉。蒙特利爾的沃爾特在軍中執行了嚴格的軍紀,他手下不僅設有一個幕僚委員會,還擁有數位書記官、會計、軍事法官和一位憲兵隊長,其軍營中甚至還擁有一座絞刑架。士兵們對其十分敬畏,因此也願意服從他的命令。1354年,「偉大兵團」主動轉投到了由費拉拉、帕多瓦和曼託瓦等地領主組成的聯盟麾下,與米蘭的大主教兼僭主吉奧瓦尼·維斯孔蒂(Giovanni Visconti)作戰。在傭兵們前往倫巴第的過程中,蒙特利爾的沃爾特離開軍隊前往羅馬,試圖從那裡榨取一些資金。在他看來,他的地位足以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而羅馬的元老和前護民官裡恩齊(Rienzi)甚至還在不久前從「偉大兵團」的金庫中借了一筆現金。但就在蒙特利爾的沃爾特抵達羅馬後不久,裡恩齊便將其逮捕,並以公開搶劫和謀殺的罪名對其進行了審判,最終將其斬首。(待續)

吉奧瓦尼·維斯孔蒂的側身像

吉奧瓦尼·維斯孔蒂的側身像

這位罪有應得的鐵腕領袖之死,讓「偉大兵團」受到了沉重打擊。在被傭兵們推舉出來的兩位繼承人——日耳曼人蘭道的康拉德(Conrad of Landau)和瑞士人邦施泰滕(Bonstetten)的率領下,「偉大兵團」的地位每況愈下。最終,由於缺乏一位領袖來整合這些來自各個民族且難以駕馭的傭兵,「偉大兵團」也因各部隊指揮官的內鬥而走向了解體。在這個傭兵團中,有很多士兵來自日耳曼(蒙特利爾的沃爾特的八人委員會中有三人來自日耳曼),更多士兵則是來自50個義大利小邦的流亡者、不法之徒和破產貴族,其餘傭兵則分別來自普羅旺斯、加泰羅尼亞、匈牙利、法國北部、尼德蘭、卡斯蒂利亞甚至更遠的地區。

由於另一支新的傭兵部隊入侵義大利,「偉大兵團」殘部的後續歷史也變得極為混亂複雜。英王愛德華三世和法王約翰在簽訂《佈雷蒂尼條約》之後,均解散了手下的傭兵部隊,歐洲大陸前所未見的大批傭兵也因此開始四處遊蕩。絕大部分傭兵並沒有四散離去,而是聚集在一起,並選出了一些最為英勇,很多時候也是最臭名昭著、心狠手辣的人物作為自己的領袖。部分傭兵參與了納瓦拉國王「惡人」查理的戰事,其他一些傭兵則前往西班牙,加入了「殘酷者」佩德羅與特拉斯塔馬拉的亨利之間的王位爭奪戰。規模最大的一支傭兵部隊在「大祭司」塞沃爾的阿諾德(Arnold of Cervole,the Archpriest)率領下,首先從居住在阿維尼翁的教皇那裡訛詐了一大筆錢,之後又洗劫了普羅旺斯的艾克斯(Aix-en-Provence)。在此之後,這支部隊分散成了數個派系。阿諾德本人始終率領主力留在阿爾卑斯山以北(此人最後被一位來歷不明的刺客刺殺),而一些小股部隊的領袖則帶領手下的傭兵們跨過山口進入了義大利。與此同時,其他一些傭兵部隊也在各自的領袖率領下來到了此處,其中便包括約翰·霍克伍德爵士率領的「後來者」(Tard Venus,即第二批被英法雙方解散的傭兵)殘部。這支傭兵部隊自稱「白色兵團」(White Company),士兵主要由英格蘭人組成。在1361年春季,他們找到了第一個僱主蒙費拉侯爵,其對手則是維斯孔蒂家族。除「白色兵團」以外,其他一些傭兵團也在前後幾年裡翻越阿爾卑斯山來到了義大利。其中一部分在1367年響應黑太子的召喚,返回北方伴隨這位王子前往西班牙作戰,但絕大部分傭兵最終還是選擇留在義大利。

白色兵團的士兵們,他們的白色罩袍上繪有威爾士的象徵紅龍

因此,義大利境內的傭兵部隊在14世紀經歷了從早期以日耳曼人為核心到後期以法國人為核心的轉變,而英格蘭人也逐漸佔據了一定的重要性。在當時,一支傭兵部隊通常會以某一民族的士兵作為核心,並逐漸吸納來自不同民族、操著不同語言的戰鬥人員。就連很多義大利人也加入了傭兵團,只是他們從未在數量上佔據過多數。

在愛德華三世和約翰的傭兵於1360年至1361年間進入義大利之前,亞平寧半島上依然在沿用13世紀的戰術體系,騎兵相對於步兵佔據著絕對的優勢。作為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證,在蒙特利爾的沃爾特的「偉大兵團」中,騎兵數量要遠遠多於步兵。在這支擁有多達7000名騎兵的傭兵團中,居然只有2000名弩手,後者的任務也僅限於在會戰開始階段與敵軍交戰,根本無法左右戰局。大批英格蘭人、法國人在1361年之後湧入義大利時,將克雷西會戰的經驗教訓帶到了當地。在其影響下,英格蘭傭兵重視起了自己的寶貴弓箭手,而絕大部分英格蘭和法國僱傭甲士在會戰中也開始選擇下馬戰鬥。在1363年,霍克伍德的「白色兵團」擁有2500名甲士和2000名弓箭手,騎兵與步兵各自佔據的比例已經與蒙特利爾的沃爾特的「偉大兵團」有了很大不同。此時的霍克伍德在為比薩共和國效力,到20年後他為帕多瓦的卡拉拉家族效力時,其手下的傭兵團規模要小了很多,但騎兵和弓箭手的比例卻並沒有什麼變化。憑藉這支部隊,霍克伍德在卡斯塔尼亞羅會戰(Battle of Castagnaro)中贏得了自己最後一場,也是戰術最為科學的一場勝利。當時霍克伍德麾下擁有500名騎兵和600名弓箭手,弓箭手完全由英格蘭人擔任,而且全部擁有坐騎。

在1360年至14世紀末之間,來自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傭兵團不斷席捲義大利,若不是傭兵們無法團結起來,他們本可能在這個半島上佔據一塊永久性的領地。傭兵隊長們不僅互相嫉妒,而且也不願在同一位義大利僱主的麾下效力。由於核心部隊的民族和傳統不同,各傭兵團內部的軍紀也有所區別,很難在一起順利合作。公元476年,錫里亞人奧多亞克(Odoacer the Scyrrian)曾將所有傭兵部隊整合了起來,並藉此自立為王。大約1000年後,傭兵中若是再出現這樣一位擁有真正才幹,而且能讓全體傭兵為自己效力的冒險家,那麼此人完全能夠成為整個北義大利的主人。但1370年那些大傭兵團的隊長們卻只不過是優秀的士兵,他們沒有足夠的政治才能,其所渴望的也只不過是金錢或是一塊封地。傭兵隊長們的野心極為有限,而且他們似乎還奉行著絕不殺雞取卵的原則,從不毀滅任何義大利城邦,因為正是這些城邦之間的戰爭給傭兵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來自義大利本土的傭兵隊長也許會選擇成為僭主,但外來的隊長們卻深知自己無法控制那些陰謀重重、內鬥不休而且人民隨時可能叛變的倫巴第、托斯卡納城邦。到14世紀末,傭兵團和傭兵隊長中的外族人員數量已經變得越來越少。很明顯,在上一代軍事冒險者離世之後,接替其位置的並不是傭兵們的海外同胞,而是在傭兵團中成長起來的義大利本地傭兵。在編年史家們看來,為這一變化拉開序幕的是巴比亞諾的阿爾貝里戈(Alberigo da Barbiano)。此人是第一位來自義大利本土的傭兵隊長,他組建了完全由義大利人組成的「聖喬治兵團」(Company of St. George),並於1379年擊敗了由法國傭兵組成的「布列塔尼兵團」(The Bretons),以此為自己的傭兵團贏得了一定的正當性。在此後30年時間裡,阿爾貝里戈率領「聖喬治兵團」在義大利四處奔走,並在為那不勒斯和米蘭效力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阿爾貝里戈在1409年去世時,他已經成為那不勒斯國王拉迪斯拉斯(King Ladislas)的最高警備司令。一些15世紀著名的義大利本土傭兵隊長——如蒙託內的布拉齊奧(Braccio de Montone)和斯福爾扎·阿滕多洛(Sforza Attendolo)等人——也出身自「聖喬治兵團」。

聖喬治兵團的盾徽,一個簡潔的聖喬治十字

聖喬治兵團的盾徽,一個簡潔的聖喬治十字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相關文章

中世紀戰爭中武器與盔甲的演變

中世紀戰爭中武器與盔甲的演變

著:查爾斯·歐曼,譯:王子午 自5世紀條頓諸王國建立直到查理曼大帝時代,武器和盔甲在形制方面並沒有出現太多的變化。不過到了9世紀,我們發現基...

希特勒在「狼穴」裡的憋屈生活

希特勒在「狼穴」裡的憋屈生活

作者:克雷格·盧瑟 譯者:小小冰人 希特勒的大本營「狼穴」隱蔽在東普魯士一片遍佈湖泊、沼澤、松樹、雲杉、山毛櫸、橡樹的密林地域深處,橫跨拉斯...

中國甲冑史:復活的大漢鎧甲(盔甲)

中國甲冑史:復活的大漢鎧甲(盔甲)

作者:周渝|本文摘選自《中國甲冑史圖鑑》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唐·王維《少年行》 唐代詩...

歷史大猜想:孫武、伍子胥或為一人

歷史大猜想:孫武、伍子胥或為一人

《孫子兵法》的意義不只是在軍事上第一次將對戰爭的探討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還為後世研究這一時期的軍隊編制與作戰方式提供了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