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勝利者:阿達茨(ADATS)防空反坦克系統-轉載

失敗的勝利者:阿達茨(ADATS)防空反坦克系統

原作者Monochromelody,本公眾號為授權轉載

對空導彈兼顧對面打擊,就像防空炮配備穿甲彈兼顧打擊地面目標一樣,本身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海軍防空彈實戰應用於反艦已有實際戰例。隨著6、70年代以來防空導彈制導精度的提高,有一些防空導彈大膽地採用碰炸引信,通過直接命中摧毀目標,並由此實現了防空導彈的小型化,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英國航宇公司的輕劍導彈。

1982年馬島戰爭,部署在聖卡洛斯灣沿岸的牽引式輕劍導彈

如果能在此基礎上,為防空導彈配備一個前向錐形裝藥戰鬥部,那麼將防空導彈用於精確打擊坦克也並不是天方夜譚。ADATS=Air-Defense Anti-Tank System,防空反坦克系統,就是80年代防空反坦克兩用導彈設想的一個具體產物。

ADATS的故事始於1975年,這一年瑞士的厄利空-布爾勒公司開始相關基礎研究,隨後於79年開始正式研製。厄利空選擇美國馬丁·瑪麗埃塔作為研發夥伴,其間還通過美國政府簽發的特許,獲得了必要的技術,如信號處理、無煙固體火箭燃料、二氧化碳鐳射器等。1981年4月,ADATS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靶場進行了首次試射,但這次試射只打了3發導彈。這主要是因為導彈最初的控制系統太笨拙,難以滿足設計中的飛行包線性能,故而在隨後的兩年裡,導彈的控制系統經過重新設計,並在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了後續測試,於1983年恢復試射。

ADATS導彈最早的設計採用5英寸彈徑設計,但應該是為了保證防空、反坦克都能有足夠威力,將彈徑提升到了6英寸。火控系統方面,起初只在發射器上配備光學瞄準系統,由一臺獨立的雷達指揮多臺導彈發射器進行防空作戰,但因為外部雷達在火控資訊傳輸上要花費額外的時間,故確定為ADATS配備整合於系統內的搜尋雷達。在這一時期內,ADATS系統的雷達設備和天線總成進行了軍用標準的耐候測試,隨後於1982年8月送往馬丁·瑪麗埃塔的奧蘭多工廠,做更進一步的調整。

基於M113A2底盤的第一輛ADATS原型車

83年7月,基於M113A2底盤的第一輛原型車完成,隨即將導彈和雷達系統安裝上車調試,並於9月份開始進行實際的行駛測試。半年後的1984年2月,導彈系統又回到白沙靶場實彈打靶。

作為一種防空導彈,在諸多試射科目中,首要的自然是驗證導彈能否有效打擊空中目標。ADATS先以1發導彈打擊固定在靶區的F-102機體,以測試引信功能和彈頭破壞效果,另有3發導彈用於打擊飛行狀態的無人靶機。無人靶機為QF-86E型,設定為1500米高度200m/s速度平飛,3發導彈中,1發按照預設程序,不直接命中而是以3.5m距離偏離目標,另外2枚直接命中靶機,射擊距離分別是6.1km和6.8km。

被直接擊中的QF-86E靶機

被直接擊中的QF-86E靶機

打完固定翼目標,接下來要模擬打擊低空直升機目標,同樣使用4枚導彈:1發擊中3.4km外的4×4m靶,3發擊中8km外的5×5m靶,這幾發導彈留下的彈孔,距離靶標中心均不超過1米。

作為ADATS的獨門絕活,還需要展示其兼顧打擊裝甲目標的能力:4發導彈用於射擊巴頓坦克,其中2發從3.4km外取得命中,1發從5km外命中,還有一發更是準確擊中6.1km外一輛20km/h行駛的坦克。

ADATS擊中一輛坦克,太模糊看不清是M46還是M47

在總計39次試射中,有85%取得了成功命中,這對於一種研發階段的導彈來說是相當高了。經過實彈射擊的驗證,ADATS的研製於1984年宣告基本完成,開始向各個潛在客戶推銷。按照當時的估計,其使用者市場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荷蘭、比利時、土耳其以及瑞士自身,也包括一些中東和遠東的國家。

==============================

1984年,加拿大陸軍發起低高度防空系統(LLAD)競標,要挑選一種高射炮和一種近程防空導彈,博福斯、康特拉夫斯、厄利空三家廠商參與了這次競標。康特拉夫斯實際上是厄利空的防空武器子公司(Contraves是拉丁語contra與aves的合成詞,直譯過來就是counter-birds,專門打鳥的),這兩家自然都採用35mm高炮系統,但搭配不同的導彈:康特拉夫斯方案採用陸基麻雀導彈,厄利空則採用新研製的ADATS導彈。博福斯方案採用40mm「三一」(Trinity)高炮與RBS-70導彈組成防空系統,與厄利空方案展開激烈競爭,最後是厄利空於86年斬獲LLAD訂單。厄利空隨即在蒙特利爾附近建立了生產設施以滿足加拿大的需求,這一舉措也是為了未來的美國訂單做準備:如果美國方面要求ADATS的各系統部件必須有一定比例在北美地區生產,厄利空就可以把一部分在歐洲生產的部件轉移到加拿大工廠來。

康特拉夫斯方案的陸基麻雀防空導彈

康特拉夫斯方案的陸基麻雀防空導彈

康特拉夫斯方案的陸基麻雀防空導彈

加拿大陸軍的ADATS,楓葉徽記清晰可見

隨著1985年8月27日美國宣佈正式終止約克軍士項目,美國陸軍於1986年正式啟動了前沿防空系統(FAAD或FAADS)項目。FAAD項目的概念本身是從前線己方部隊(FLOT,Front-Line our Own Troop)面臨的空中威脅入手,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分類處理。通常說來,前線空中威脅不外乎固定翼飛機和武裝直升機兩種,而相應的攻擊模式也是能夠確定的:固定翼飛機主要有俯衝掃射、上仰投彈、低空飛掠轟炸三種模式;而武裝直升機可以藉助背景雜波掩護懸停打擊、藉助地形地物掩護躍升攻擊,或在視距外發射遠端導彈。FAAD項目提出了前沿視距內(LOS-F)、視距外(NLOS)、前沿後方視距內(LOS-R)這三種不同類別的防空系統,用於應對上述不同的空中威脅。

FAAD項目對前沿空中威脅進行了劃分,並設想相應的反制手段

所謂前沿後方(LOS-R),是說己方部隊前沿後10km內的區域,與嚴格意義上的後方有所不同。俯衝掃射、上仰投彈的敵機,均會長時間暴露在前沿視距內防空車輛的火力網內,可以由它們處理。但是面對低空高速突防,撒佈反坦克子母彈的超音速戰鬥轟炸機,前沿防空車輛的反應時間和打擊窗口都極為有限。前沿後方視距內防空系統也就應運而生,趁著敵機從低飛狀態下拉起機頭準備折返時,以防空導彈予以痛擊。因為此時敵機已經完成投彈,在前沿造成了相應損失,這種防空系統也就形象地稱為「復仇者」(Avenger)。

前線捱了敵機轟炸,再把敵機打下來,復仇者名副其實

對於低空活動的直升機,以雷達系統是難以準確打擊的,所以強調通過光學瞄準設備捕捉並殲滅。由於躍升攻擊的直升機暴露的時間非常有限,前沿視距內發射的導彈飛行速度還得要足夠快,否則會有自身難保的危險。對於顯隱不定,乃至索性躲藏在視距外的直升機,可以使用視距外防空系統(NLOS)實施打擊。這種防空系統使用的導彈飛行速度不算快,但射程達到10km以上,而且採用光纖傳輸信號的電視制導,實施人在迴路的超視距打擊。因其信號傳輸特性,這種導彈稱為FOG-M(Fiber Optical Guided Missile)光纖導彈,也具備多用途能力,可以打擊一些隱藏在反斜面後面的坦克或炮兵目標。

FOG-M導彈作戰的想象圖,這是一種反直升機反坦克兩用彈

所謂前沿視距內(LOS-F),指的是緊隨裝甲突擊力量,提供野戰防空保護的機械化自行防空系統。有一部分LOS-F需要與主戰坦克等突擊力量組成合成化部隊,這些車輛需要有較好的越野性能和防護水平,因此又細分出一種裝甲保護更為完善的LOS-F-H車型,也就是前沿視距內重型防空系統,ADATS參與的就是這一項目的競爭。

參與FAAD LOS-F-H競爭的一共有四種防空導彈系統:

1. 英國航宇-食品機械公司-聯合科技「先進輕劍」(Advanced Rapier)(模型)

2. 歐導公司-休斯航空-波音「帕拉丁羅蘭」(Paladin Roland)

3. 厄利空-馬丁·瑪麗埃塔「阿達茨」(ADATS)

4. 湯姆森CSF-LTV「自由I/II」(Liberty I/II)

下面進行簡要介紹。

1. 先進輕劍。最初的輕劍導彈系統是以拖車方式牽引機動的,70年代伊朗王國提出,需要一種安裝在履帶底盤上自行機動的輕劍系統,因此英國航宇(BAC/BAe)與食品機械公司(FMC)聯合研製了一種基於M548履帶式貨物運輸車的自行防空導彈系統,也就是履帶輕劍。當然,隨著巴列維王朝的倒臺,履帶輕劍並未獲得預想中的大單,僅僅是在1981年拿到了英國國防部50輛的採購訂單。履帶輕劍此後裝備了駐德英軍的皇家炮兵團,作為一種前線防空系統使用。為滿足FAAD LOS-F-H的設計需求,輕劍導彈進一步與25mm大毒蛇機關炮組成一種無人炮塔彈炮合一系統,安裝在布萊德利底盤上,稱為先進輕劍。

履帶輕劍實車,注意旁邊展臺上放著的就是先進輕劍模型

2. 帕拉丁羅蘭。羅蘭導彈由法國和西德幾家軍工企業聯合組成的歐洲導彈公司研發,為縮短研發週期,儘快裝備部隊,先研製了晝間型羅蘭1,隨後是全天候型羅蘭2,這兩種型號在法國和西德陸軍均有裝備。羅蘭導彈的發射平臺既有AMX 30、黃鼠狼這樣適用於前線防空的履帶式裝甲平臺,也有卡車平臺或集裝箱平臺這樣適用於要地防空的非裝甲平臺。

帕拉丁羅蘭的系統剖視圖

帕拉丁羅蘭的系統剖視圖

羅蘭導彈由休斯航空和波音公司引進美國生產,導彈也按照美軍編號系統賦名為XMIM-115A,經過1975年以來的一系列技術轉讓工作,小批量生產從1979年開始。此前的1978年,基於M109底盤的XM975羅蘭導彈發射車在白沙導彈靶場進行了試射,後來也就結合了底盤系統和武器系統的綽號,稱為帕拉丁羅蘭。

帕拉丁羅蘭採用任務艙設計,除去底盤內1名駕駛員,艙內容納2名操作員,1人在艙段後部負責指揮,1人在前部轉塔內負責發射。艙段左右、後方佈置有導彈裝填、空調系統、發電機組等設備,整個任務艙具備獨立作戰能力,如有必要也可裝載於M812A1卡車平臺上,以減輕重量方便空運。1981年,美國國防部決定用羅蘭導彈裝備一個國民警衛隊防空導彈營(第200防空炮兵團第5營,配備27套火力單元)作為試點,但由於導彈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問題(如電子設備低溫故障、損壞元件難以排查、火箭發動機藥柱斷裂等),高層認為在充分改進並驗證之前不宜大規模投產裝備。

3. 阿達茨。(見下文)

3. 阿達茨(見下文)

參與1987年測試的ADATS,車頂的25mm大毒蛇機炮是美軍要求加上的

4. 自由I/II。從一方面說,參加過1982年馬島戰爭的輕劍系統和羅蘭系統技術狀態固然是比較成熟的,但換個角度想,這兩種防空系統的架構和基本概念則相對落後於80-90年代的防空作戰需求。如果要論技術的先進性,剛剛完成研製的阿達茨系統和仍在研製中的自由防空系統具有一定後發優勢。

但也因為自由系統預計配備的導彈仍在研製中,試驗時尚無法拿出成熟可靠的技術樣機,所以採用了「兩步走」策略:湯姆生CSF將「獵鷹」地空導彈系統作為自由系統的第一代導彈,後續再換裝新研製的導彈系統。

沙烏地陸軍配備的獵鷹地空導彈系統,採用AMX 30底盤

1987年赴美測試的獵鷹導彈,雷達外形較沙烏地出口型有所不同

獵鷹(Shahine,也是阿拉伯人常用名,譯作沙欣/沙伊納)是法國應沙烏地阿拉伯要求研製的自行野戰防空系統,本質上是將響尾蛇(Crotale)地空導彈系統裝載於AMX 30底盤上。響尾蛇地空導彈源自法國為南非研製的仙人掌地空導彈,後來衍生出多種版本,出口到不同國家。中國就裝備有仿製響尾蛇和海響尾蛇的防空導彈,稱為紅旗7和海紅旗7。

自由防空系統的宣傳畫

自由防空系統的宣傳畫

設想中的自由I/II防空系統將2組導彈發射器與2門防空槍炮分別佈置在炮塔兩側,構成彈炮合一防空單元,搭載在M1A1主戰坦克底盤上實現自行化。其中配備獵鷹導彈和12.7mm機槍的稱為自由I型,因為使用的是現成的導彈系統,一旦中標就可以馬上供貨。還有一種更進一步的型號採用正在研製的VT-1導彈搭配25mm機關炮,稱為自由II型,預計可在中標後18個月開始裝備。這兩種系統的導彈備彈量有所不同:如果是使用VT-1導彈的型號,可以在左右各攜帶6枚防空導彈,但如果是尺寸較大的獵鷹/響尾蛇就只能各攜帶3枚。VT-1採用新式的自鍛破片戰鬥部,以實現戰鬥部和彈體的小型化,而更小的導彈容易實現更高的飛行速度。

自由II防空系統與還在研製的VT-1導彈

從炮塔布局來說,自由I/II在炮塔左右兩側各有一組彈炮單元,炮塔後部的目標搜尋設備和前部的目標跟蹤設備均具備光電-雷達雙重配置。乍看之下,這樣的佈局顯得龐大而臃腫,但據研製團隊解釋,這樣的架構是作為一種備份冗餘手段,任意一組光電系統或彈炮系統受損或失效,不妨礙另一組的正常工作。防空系統配備2人車組,其中1人是車體內的駕駛員,得益於系統的高度自動化,武器部分僅需1人即可操縱。當然,這樣的豪華配置肯定便宜不了,內部塞滿電子計算機的同時重量巨大,一些資料稱僅炮塔和武器系統部分就重達27.2噸,甚至比M1A1和M1A1HA的炮塔還要重一些。

「輪廓幾乎無法區分「

「輪廓幾乎無法區分「

===============================================================

前面已經簡單介紹了阿達茨的發展歷史,這裡對其運行原理和機制進行簡要說明。

阿達茨系統的雷達是後來才添加的,主要負責提供目標預警資訊,有效探測距離可達12km。其雷達天線類似於天空衛兵(Skyguard)系統的設計,能夠儘量減小旁瓣信號。雷達系統工作在X波段,能夠產生高低兩個角度的波束,搜尋最大高度6km目標的同時,也不會漏過低空目標。雷達以邊跟蹤邊掃描(TWS)模式運行時,可以最多跟蹤6個目標,且雷達可在車輛機動時工作,在伴隨裝甲車輛機動時也能提供對空預警。為了規避反輻射導彈的攻擊,阿達茨可以與獨立的預警雷達遠端連線獲取資訊,以避免暴露自身位置。

天空衛兵雷達、陸基麻雀、雙管35高炮的組合

阿達茨系統的雷達主要提供預警資訊,即使完全不依賴雷達,阿達茨系統僅憑光電模組也能獨立對空/對地發起交戰。光電模組內含FLIR前視紅外系統、白光電視系統、CO₂鐳射器、鐳射測距儀、紅外測角儀這幾大元件,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能夠可靠地打擊低空目標和地面目標。

阿達茨系統主要模組

阿達茨系統主要模組

阿達茨系統主要模組

ADATS的電視、紅外顯示器及雷達PPI顯示器

阿達茨的導彈武器系統廣泛應用了鐳射技術,採用鐳射指令-鐳射駕束複合制導模式,對空使用鐳射近炸引信。在導彈發射後,固體火箭發動機工作約3-4秒,並在這段時間內將彈體加速到3馬赫以上,此時彈體尾部的氣動翼面已經展開,可以控制導彈的飛行姿態。

阿達茨導彈控制原理圖:1. 鐳射指令階段;2. 紅外測角儀視場;3. 瞄準線;4. 過渡段;5. 鐳射駕束階段

在加速階段,發射器光電模組中的紅外測角儀捕捉導彈的紅外信號,並測量其偏離瞄準線的角度,然後通過二氧化碳鐳射器發送調製過的導彈控制信號。鐳射器配備法國Angénieux公司研製的變焦透鏡組,可以連續變焦,以保證導彈飛行全程都能接收到強度足夠的鐳射信號。起飛助推階段,鐳射器將波束聚焦,以便穿透火箭發動機的尾煙,保證氣動翼面尖端的一對接收器準確接收信號。整個過程中光電通道自動對準目標,不需射手人為保持瞄準,可以說是一種射後不管的自動瞄準線制導。對於距離較近的目標,導彈可以在鐳射指令模式下直接命中,但在遠距離上,由於紅外測角儀的測角精度有限,就難以提供足夠精確的修正信號,因此在火箭發動機關閉後就會切換到鐳射駕束制導模式。鐳射駕束模式下,鐳射器的波束通過透鏡組變焦並投射出一個鐳射矩陣,導彈可以藉此判斷自身在矩陣中的位置,自動向瞄準線靠攏。

ADATS導彈結構圖:1. 頭錐;2. 制導段;3. 戰鬥部;4. 近炸引信;5. 推進段;6. 控制段;7. 指令信號接收器

為了滿足對空/對地打擊不同類型目標的需求,阿達茨系統採用了兩種導彈引信:用於對付地面裝甲目標的碰炸引信和用於對付空中目標的鐳射近炸引信。車長在射擊前撥動控制面板上的一個開關,就可為導彈選擇不同的引信模式。碰炸引信通過導彈頭錐部分的碰合開關觸發,在撞擊目標的同時通電起爆。鐳射近炸引信由戰鬥部後方的四組二極體鐳射器和接收器構成,當彈體足夠接近敵機時,反射回來的鐳射就通過接收器產生起爆信號。彈載電子設備會對比導彈自身航向和反射鐳射信號方向,設置合適的起爆延遲,保證無論導彈的截擊彈道如何,起爆時彈片都能準確覆蓋目標。重達12kg的戰鬥部,高爆裝藥內包裹有紫銅材質「漏斗」,外部則是鋼製破片外殼,確保無論對空還是對地都有足夠的殺傷力。

=======================================

1987年7月,四套防空系統齊聚白沙導彈靶場,在死亡之旅沙漠(Journada del Muerto desert)進行實彈測試,測試場距離美國第一枚原子彈「三位一體」的起爆點僅有30英里。這次測試中,規定了不同科目的分值:實彈射擊佔比15%,目標捕獲與跟蹤佔比25%,對於設計本身的審查佔60%。各個團隊的發射車需要從集結地出發,越野行駛開進至射擊位置,這對於車載電子設備和火控設備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要求。為了保證測試的公平性,是從陸軍防空部隊各單位抽調未接觸過相關係統的士兵,由四個團隊的技術人員指導培訓後操作設備。測試過程中禁止不同系統的操作員互相交流,以防止可能的干擾或舞弊行為。

四套系統在白沙導彈靶場展開激烈競爭,從左至右、從上至下:履帶輕劍、帕拉丁羅蘭、ADATS、獵鷹

在目標捕獲與跟蹤科目,陸軍放飛上百架次的靶機,用於測試四套系統對於不同高度、速度、信號特徵的空中目標的跟蹤,乃至在近地雜波干擾、複雜電子環境下的作戰能力,而實彈射擊科目要進一步使用10發導彈,對固定翼和直升機靶機展開射擊。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輕劍和羅蘭栽了跟頭,遠遜於兩家新秀:ADATS和沙欣幾乎10發10中,而輕劍只擊落了2架靶機,敬陪末座,羅蘭也僅以些微優勢拿到倒數第二名。事實勝於雄辯,先進輕劍和帕拉丁羅蘭是不能選了;而自由防空系統的VT-1導彈仍未能趕上時間表,不能再等下去了。1987年11月,陸軍宣佈ADATS奪得FAAD LOS-F-H項目的合同,即將裝備部隊,賦予其編號為MIM-146。

儘管ADATS奪得了FAAD LOS-F-H的優勝,但整個項目仍然籠罩在高級官員和媒體懷疑的目光中。因為FAAD項目的提出緊接著約克軍士的取消,不少人都將FAAD項目中的履帶式防空系統視為約克軍士的後繼者,進而對其可靠性抱有嚴重的不信任,甚至有在華盛頓的報刊直指ADATS為「約克軍士之子」。1987年11月16日,陸軍啟用了第6防空炮兵旅第2營,接收4輛預生產型ADATS,對這個競標優勝者進行為期2年的測試。陸軍本身是對ADATS寄予厚望的:時任FAAD項目訓練條令司令部主管文森特·詹姆斯·特德斯科上校(Col. Vincent James Tedesco Jr.)提出了「線衛」(Linebacker)這一綽號,在參與測試的士兵之間廣為流傳。線衛是美式足球術語中的一個主要防守位置,其站位就在前鋒(Lineman)的後方,主要職責是在鋒線上阻止對方的進攻。FAAD LOS-F-H伴隨地面裝甲前鋒,防禦空中威脅的定位,無疑與線衛這個綽號高度吻合。

真正的線衛:ADATS防空反坦克系統

真正的線衛:ADATS防空反坦克系統

按照計劃,只要測試證明ADATS能夠滿足陸軍的技術和後勤標準,就可以為其全面生產開綠燈。陸軍計劃從1990年開始,首批生產166輛ADATS系統,到92年配備駐歐部隊的2個防空師,整個90年代共採購562輛。根據初步估計,ADATS系統的單價達到1120萬美元,連同導彈部分的報價,整個採購項目可達到上百億美元的天價訂單。陸軍對ADATS的測試到1990年5月結束,但是到了本應開始生產的90年9月,陸軍卻宣佈將生產計劃推遲2年,花一些時間來改善測試中暴露的可靠性問題。一些嗅覺敏銳的人已經察覺其中有個大新聞,很快,一份報告在90年底捅到了美國國會,曝光ADATS項目存在重大隱患。

報告的核心內容指出,ADATS的可靠性和故障率不能達到指標。例如,陸軍要求火力單元的平均故障間隔在部署狀態下達到60小時,在作戰狀態下也能達到38小時,但報告稱ADATS僅能在作戰時達到9小時平均故障間隔,這一水平相比於1987年在白沙導彈靶場測試的ADATS系統甚至是開了倒車。另一方面,報告批評陸軍為了能讓ADATS儘快服役,有意降低了一些測試標準,乃至於在一些項目資料上動手腳,比如說將鐳射測距儀故障排除在故障統計範圍之外,未記錄在案的維修時長總計達到145小時。

對於這樣的指責,厄利空和馬丁·瑪麗埃塔自然是矢口否認。馬丁·瑪麗埃塔總裁Leonard Wroten稱,陸軍測試的4輛預生產型ADATS完全符合預算需求,且交付和試驗嚴格按時按規執行,他還提及測試單位在1989年2月接收的1輛測試車創下了「260小時作戰狀態無故障」的紀錄。另一方面,加拿大陸軍一名參與過LLAD競標的ADATS技術專家指出,美軍測試中對於可靠性的衡量方式同樣存在漏洞,只要出現故障而不能馬上更換備用零部件,這一部分就會被打上「不可靠」的記號。這名專家還指出,很有可能是FAAD LOS-F-H競標中的落選者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在暗中散佈謠言,破壞正常的裝備競標和測試流程。

如果不去看這些烏煙瘴氣的唇槍舌劍,單純從FAAD LOS-F-H落選者的角度出發,倒也能發現一些端倪:在1987年7月那次比分懸殊的實彈試射之後,先進輕劍和帕拉丁羅蘭兩家團隊當即宣佈退出競標,以示抗議。這兩家團隊認為,ADATS團隊試射前在靶區設置了用於火控系統瞄準線歸零的校準靶,因而在後續試射中佔據了明顯優勢。ADATS團隊則解釋稱,ADATS光電系統本就內建有瞄準線歸零功能,不需依賴校準靶板也能完成,只是因為此前試驗車經歷了長距離越野行駛,為求穩妥才在靶區設置校準靶作為雙重保險。

雖然說都是敗犬,隔壁BAe-FMC團隊確實也是競標失敗,不過FAAD項目還需要採購布萊德利底盤用於搭載ADATS系統,輸了但沒完全輸。這次落選中摔得最疼的還是波音-休斯團隊,提前十年引進羅蘭導彈等種種佈局因為一次實彈試射而全部泡湯,也是波音自身胃口太大,想要一口氣把LOS-R、LOS-F、NLOS三個項目的訂單全部拿下,最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錯失了FAAD項目中最大的一單。

一個約克軍士的亡靈仍在遊蕩

一個約克軍士的亡靈仍在遊蕩

於ADATS團隊來說,1987年的試射優勝「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最終成敗仍取決於美軍測試的結果,兩年的等待延長到四年,「約克軍士的亡靈」仍在遊蕩。當然,仍然有一些振奮人心的好訊息:國會批准了繼續向ADATS撥款,以改善此前提到的可靠性問題。1991年在白沙導彈靶場,ADATS系統終於表現出了良好的可靠性,達到了92小時任務故障間隔,原本預計1500小時的測試流程,隨可靠性的大幅提升僅用1014小時就完成了。按照美軍防空炮兵總司令John H. Little少將的說法,現在「ADATS的問題已經不在於可靠性,而主要在於陸軍能不能買得起了」。

1991年中的好訊息:ADATS在可靠性測試中贏得高分

然而這句話不幸一語成讖:隨著1991年底蘇聯的解體,五角大樓提出了國防經費削減500億美元的目標,防空部隊也開始大幅削減人員編制,耗資巨大的ADATS即使達成了所有指標,也已經不再被需要了。1992年1月,耗時5年、耗資50億美元的美國陸軍ADATS項目正式取消。作為代替,美軍將採用布萊德利毒刺戰鬥車(BSFV)作為前線防空車輛,實際上就是搭載了防空步兵的M3騎兵戰車,沒有任何雷達和對空光電設備,全靠步兵下車後肉眼搜尋目標,發射肩扛式毒刺導彈。

BSFV實際上是把M163 VADS和悍馬毒刺防空小組的人員合併到一輛車上

大概是這種綠皮解決方案實在落差太大,飽受詬病,1997年又研製出機械化的布萊德利毒刺戰鬥車,由M2A2布萊德利改裝而來,將炮塔左側的雙聯裝陶式發射架換成四聯裝毒刺發射架,稱為M6線衛防空系統。該車繼承了線衛之名,但顯然名不副實,在參加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之後,就於2006年全數改裝回普通布萊德利,徹底退出了美軍序列。

M6線衛的車長正在用先進的Eyeballs Mk.1 Enhanced光學系統觀察搜尋(笑)

說來好像是得再提一嘴加拿大ADATS的後續情況。在加拿大陸軍,ADATS被稱為兩用導彈系統(DPMS),不過實際上是作為專業的防空導彈使用的。2005年9月,加拿大陸軍宣佈將研製使用ADATS系統的MMEV多功能車(Multi-Mission Effects Vehicle)。該車採用彈箭共架設計,配備了當時開始興起的鐳射制導火箭彈,算是能一定程度上解決ADATS導彈成本較高,拿來打輕裝甲和對地支援太浪費錢的問題。但由於ADATS導彈於1995年停產,加拿大陸軍面臨缺少彈藥的問題,最終於2011年3月11日將全部的ADATS退役。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加拿大陸軍」驚訝地「發現,自己居然一種前線防空導彈都沒有,又重新開始招標採購項目,這是後話了。

真正的」多功能步兵車「MMEV

真正的」多功能步兵車「MMEV

(全文完)

  • 類似文章推薦:

  • 復仇者防空系統前往烏克蘭

  • 岸炮防空:使用A-222自行火炮系統作為高效防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