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2、30年代,當第一批火箭彈剛剛出現,就產生了將火箭彈安裝到尚處於發展初期的坦克上的想法。

當時人們普遍的想法就是,這樣可以顯著增強坦克的戰鬥力。畢竟當時的坦克安裝一門76mm主炮就已經算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火箭彈不僅口徑很大,而且因為發射架結構簡單重量輕,能夠方便地將大口徑火箭彈安裝到輕型坦克上。大口徑火箭彈的爆炸威力是炮彈的數倍,只不過射程稍近一些,但坦克也是一種近戰武器,主炮射程不會超過幾千米。
在坦克上試驗安裝火箭彈的國家很多,但實際裝備的只有蘇聯。當時其他歐洲國家都深陷經濟危機的泥沼,武力在這種裝備上花費太多金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除蘇聯之外,還有德國也研製了火箭炮,不過主要型號都是牽引型。

飛機設計師格羅霍夫斯基將一種火箭彈發射裝置安裝到T-27坦克上,可以發射132mm火箭彈。對於這種只安裝機槍的超輕型坦克而言,這樣的火箭彈絕對是大殺器。

T-38輕型水陸坦克也安裝了相同的火箭彈發射裝置,但是這張圖片並沒有顯示發射裝置如何調節仰角。

BT-2快速坦克同樣安裝過這樣的火箭彈發射裝置,似乎無法調節仰角。

不久後,蘇聯又出現了幾個由特維爾斯科伊設計的類似型號。採用BT-5快速坦克作為底盤,安裝所謂的「坦克魚雷(TT)」,這是一種口徑420mm,重達250千克的火箭彈,戰鬥部裝填130千克TNT炸藥。設計了兩種型號,第一種配備一個發射架,第二種配備兩個發射架。第二種被命名為RBT-5,並製作出一輛原型車進行了實彈測試。

RBT-5絕對是一種恐怖的武器,可以有效摧毀芬蘭「曼納海姆防線」的防禦工事。不過,經過測試後,蘇聯軍方認為RBT-5存在許多缺陷:改裝過程過於繁瑣,降低了坦克的戰鬥性能,只能安裝兩枚火箭彈,車組不從坦克內出來就無法完成火箭彈的裝填工作,火箭彈射程太遠,初速較低,精度不理想等。

420mm火箭彈確實太大,那麼就換上132mm火箭彈試試。從保留下來的圖紙和照片可以看出,發射裝置很原始,卻很複雜。BT-5坦克全長5.58米,132mm火箭彈長度為1.4~1.5米,圖紙中的這枚火箭彈長度接近1米,卻沒有普通火箭彈那麼長。

從保留下的照片顯示,這種132mm火箭彈長度沒有超過一米。考慮到早期的132mm火箭彈長度有0.85米,似乎可以對應上。

還有一種安裝兩枚火箭彈的BT-5快速坦克,但只有簡單的示意圖。這種火箭彈似乎口徑是245mm,應該是蘇聯研製的一種化學武器。

這是一種有趣的設計,在BT坦克炮塔內安裝一個132mm火箭發射器,如果這種設計得以實現,將是一種真正的火箭坦克。可惜的是,現在只保留下了部分設計圖紙。

二戰爆發後,唯一投入批量生產的就是在T-40輕型坦克底盤上,安裝一具M-8火箭發射架,可以一次發射24枚82mm火箭彈。

另一種設計,在T-60輕型坦克底盤上安裝BM-8-24火箭發射架,據說只生產了很少一部分。

還有其他有趣的設計,比如來自烏拉爾機車廠的設計師康斯坦丁諾夫提出,在BT-7坦克上安裝24枚M-8火箭彈的發射架。兩個發射架安裝在坦克發動機艙上方,發射前向兩側翻轉打開。此外,還有在KV-1重型坦克上安裝火箭發射架的想法。

德軍在半履帶裝甲車,或繳獲的輕型坦克兩側,安裝標準的大口徑火箭彈發射架。這是德軍改裝的火箭發射車,底盤為繳獲的法國UE輕型坦克,兩側安裝的是280mm火箭發射架。

二戰爆發後,美國也對坦克安裝火箭發射裝置進行了研究,主要方案就是在「謝爾曼」中型坦克炮塔上安裝各種發射架。美國的設計方案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將成熟的火箭彈技術與坦克進行簡單的結合。

「謝爾曼」坦克的炮塔頂部安裝了60管114mm火箭發射裝置,被命名為T-34「謝爾曼風琴(Sherman Calliope)」。還有一種配備90管發射裝置的T-34E1,編號中的T代表實驗型號。

安裝20管182mm火箭發射裝置的「謝爾曼」坦克,編號為T54。

英國陸軍對火箭炮沒有任何興趣,不過在澳大利亞,他們在「瑪蒂爾達」步兵坦克上進行了大量試驗。其中一種設計就是在坦克尾部安裝火箭助推深水炸彈的發射裝置,並在實戰中成功摧毀了日軍防禦工事。但是,這種武器始終停留在測試階段,並沒有投入批量生產。
80年前「喀秋莎」火箭炮首次投入實戰 散佈大成本高備受後人詬病
沒有美國斯蒂龐克卡車就沒有「喀秋莎」?看似荒誕卻是歷史真相
保存狀態最好的「喀秋莎」火箭炮 採用美國卡車底盤 曾痛擊德軍
友情提示:由於改變推送規則,建議設置星標或進行互動,避免無法接收更新內容。
為了保證主號封禁期間可以接收內容,請大家同時關注以下的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