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我沒資格接受日本投降嗎?美國航母最後的二戰歲月

著:克拉克·G.雷諾茲

譯:譚星

審校:張宇翔

審校:張宇翔

眾所周知,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降書,這標誌著太平洋戰爭的結束。

那麼,在這短短半個多月時間裡,美國快速航母特混艦隊在忙活些什麼呢?

1945年8月13—15日,快速航母特混艦隊一邊加油,一邊向日本發動了最後的進攻。

13日,美軍發動全甲板攻擊,摧毀了超過250架停在地面上的日機,防空戰鬥機擊落了18架日機。

15日破曉後,一支由103架飛機組成、規模稍小的攻擊機群轟炸了東京,他們在空中擊落了30~40架日機。當第二批73架艦載機正在飛往目標的途中時,哈爾西接到了來自尼米茲的指令:「停止進攻。」

上圖:「公牛」·哈爾西,第三艦隊司令,一位頗受爭議的將領

此外,在威克島外海,計劃於第二天發動空襲的「安提坦」號航空母艦也取消了作戰計劃。

有一些沒有收到訊息的日軍飛行員繼續向美軍艦隊撲來,他們在海岸線上空擊落了「約克城」號的4架「地獄貓」,但是沒有一架日機能突破防空戰鬥機的防線飛臨特混艦隊上空。

戰爭結束了,但第38特混艦隊仍不敢掉以輕心,因為日本瘋子隨時會撲過來。哈爾西率領第38特混艦隊開赴「麥凱恩海域」,也就是東京東南160~320千米的水域。在那裡,全部三支特混大隊依舊按照戰時標準保持著戰鬥空中巡邏,直至23日。

16日和17日,戰艦們分別花費了一個多小時來排成格外緊密的隊形,好讓搭乘在飛機上的攝影師給快速航母特混艦隊拍攝「全家福」。22日和23日,又輪到大批艦載機在艦隊上空集合拍照留念。

上圖:在東京灣外擺拍的第38特混艦隊

上圖:在東京灣外擺拍的第38特混艦隊

正式的投降儀式定於9月2日在東京灣舉行,日本的提前投降一度給美軍艦隊帶來了混亂,但是尼米茲很快就把應對預案付諸實施。

在關島,斯普魯恩斯命令正在集結、準備參與九州登陸計劃的第五艦隊各單位全部前往沖繩,他本人則搭乘一艘戰列艦開往馬尼拉,並於途中在8月16—21日間起草了佔領計劃。

抵達後他在馬尼拉停留了一個星期,與麥克阿瑟會商,之後於30日前往沖繩。一旦投降生效,第五艦隊連同原本要將部隊送往九州登陸的運輸船隊就要轉而佔領瀨戶內海,第三艦隊則要迅速佔領東京灣。

杜魯門總統要求尼米茲搶在蘇聯人前面佔領中國遼東半島的軍事重鎮,此地於1905年日俄戰爭中陷入日軍之手,但這是不可能的。儘管如此,美軍還是幫助國民黨軍佔領了從上海到朝鮮半島的一眾港口。

上圖:「勇猛」號(CV-11)與富士山,1945年年底拍攝

為這些美艦提供空中支援的是8月中旬剛趕到埃尼威托克的三艘航母——「勇猛」號、「安提坦」號和「卡伯特」號。21日,哈爾西把這幾艘艦編成一支特混編隊,由亞瑟· 戴維斯少將指揮。

此前一天,戴維斯就已經把將旗掛在了「安提坦」號上。「安提坦」號先返回關島維修了一處故障,其餘兩艘航母則於8月25—27日加入博根的第38.3大隊。

29日,這三艘航母在沖繩集合,次日,它們被改編為第72特混艦隊,仍由戴維斯指揮——這是第七艦隊擁有的第一支快速航母部隊。9月1日,第72特混艦隊駛離沖繩,開往黃海。

8月23日下午,哈爾西把他的航母派到了一處新的任務海域。一部分飛機對日本機場進行了偵察,其他飛機則向日本的盟軍戰俘營投下了食物和其他物資。

26日,哈爾西計劃把大部分水面艦艇開進相模灣,也就是東京灣的外圍,但是一天前出現的兩股颱風又令他鬱悶了一回。倒楣的是,一股颱風突然拐了一個彎,徑直向四國島外的博根第38.3大隊撲去。

萬幸,「柺子」·斯普拉格帶著這支大隊一半的艦船開到了320千米外,但「蘭道夫」號、「黃蜂」號和「不倦」號還是承受了颱風的全部威力。

上圖:在臺風中受損的「黃蜂」號(CV-18)

狂風肆虐之下,「蘭道夫」號一度舵機失靈四分鐘,「黃蜂」號上高架的飛行甲板最前端6米長的一段也坍塌了下來——和它在6月那次颱風中的遭遇如出一轍。

27日,第三艦隊的眾多軍艦開進了相模灣,但是第38特混艦隊僅僅派出一艘輕型航母「考彭斯」號作為代表,哈爾西擔心萬一日本人突然幹出什麼出格的事,脆弱的快速航母將會躲無可躲。

脾氣火爆的「泰德」·謝爾曼對此大呼反對,他覺得快速航母部隊已經為自己贏得了參加投降儀式的權利。但是哈爾西毫不客氣地把他堵了回去:你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這天,第88戰鬥中隊一位膽大包天的飛行員飛到了日本厚木機場,要求當地日本人拉起一條橫幅:「第三艦隊歡迎美國陸軍。」第二天來到此地的陸軍傘兵部隊便看到了這條橫幅。

8月27—28日夜,「好人理查德」號第91夜間戰鬥中隊在第三艦隊上空執行了最後一次夜間防空巡邏。第二晚,整個艦隊都亮起了燈火。

受降準備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最後一次戰時「例行公事」開始了。8月31日,麥凱恩完成了自己的最後一次戰鬥報告,他在報告中得出結論,由於採用新編制的艦載機大隊沒來得及參與實戰,「最強攻擊力便無法成為現實了」。

此言在理,最強攻擊力距離實戰僅僅差了幾天。8月5日,太平洋艦隊航空兵司令蒙哥馬利已經下達命令,從15日起所有輕型航母都要搭載36架「地獄貓」戰鬥機而不再搭載「復仇者」魚雷轟炸機。不過既然快速航母部隊並未在這一天之前返回埃尼威托克,這一調整也就無從實施。

上圖:輕型航母「卡伯特」號(CVL-28)上的「地獄貓」戰鬥機

這天停在埃尼威托克的只有輕型航母「卡伯特」號。18日,它的第32魚雷中隊就地解散。次日,新的 F6F 戰鬥機飛到了艦上。於是「卡伯特」號成了戰時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全部搭載戰鬥機的輕型航母。

同時,按照先前的安排,「聖賈辛託」號於21日把艦載機大隊移交給了「巴丹」號,隨後返回本土,10天后進行大修。

8月30日,相模灣內的軍艦紛紛開進了東京灣,哈爾西則把自己的將旗從「密蘇里」號戰列艦轉移到了岸上的橫須賀海軍基地。「公牛」·哈爾西已經踏上了日本的土地,戰爭顯然真的結束了。

日本將於9月2日在戰列艦「密蘇里」號上簽字投降,航母部隊的官兵們覺得這簡直是胡鬧。在他們看來,快速航母遠比戰列艦更能象徵這場勝利,尤其是其中一艘,「大E」,更是勝利的真正象徵,它打完了整個太平洋戰爭,參加了絕大多數戰役並倖存了下來。

不過「企業」號此時還在本土維修,無法出席。但那又怎樣?還有9艘其他的重型航母可選呢。海軍部長福萊斯特在這件事上明顯耍了一點政治手段,他之所以推薦「密蘇里」號,是因為杜魯門總統的老家就在密蘇里州,總統對此當然欣然接受。在未來的軍種合併大戰中,這至少是海軍的一個加分項。

主投降儀式一切按計劃進行,沒有任何差錯。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作為最高統帥代表盟軍,這或許最終確定了美國陸軍在遠東事務中的地位高於海軍。

海軍五星上將尼米茲代表美國在投降書上簽字,他的兩邊各有一位海軍航空兵將領,一位是哈爾西上將,他代表太平洋上的戰士們,另一位則是福雷斯特·謝爾曼少將,他卓越的思維為美國的太平洋戰略做出了重大貢獻。

與其他盟國代表一同站在第一排觀看簽字儀式的還有快速航母部隊司令「傑克」·托爾斯、「泰德」·謝爾曼和「斯洛」·麥凱恩,唯有「皮特」·米切爾沒有到場。

上圖:1945年9月2日,美國海軍航空兵大秀肌肉

投降儀式結束後,第38特混艦隊的450架艦載機吼叫著從外海飛來,在東京灣上空掠過,這是海軍航空力量的最後一次展示,為這場快速航母的戰爭畫上了句號。

編輯:顧超逸

本文摘自《航母崛起:爭奪海空霸權》

這是一部美國航母部隊發展史領域的奠基性著作,1968年問世以來,其歷史地位無人能夠撼動。它不僅頻繁被各種研究著作引用,更被奉為海軍參謀人員的必修書籍。1978年,越戰結束後不久,本書便帶著對戰爭模式和航母功能的反思再次出版。1992年,波斯灣的戰火剛剛熄滅,這部著作就在對現代戰爭的顛覆性認知中再次和讀者見面。2003年,伊拉克戰爭伊始,這本經久不衰的作品第三次再版。隨著美國推行「重返亞太」戰略,《航母崛起》又在2013年和2015年兩次再版付梓。可以說,只要大洋上還有美國航母的身影,這本富有現實意義的書就不會過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