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士官·兵與特務士官(中)

寫在前面的話:本文原刊載於太平洋戰爭研究會「日本海軍がよくわかる事典」全文略有刪節,2023年1月9日首次發表於「戰史編譯」公眾號,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僅作為學習交流之用,不代表譯者認同其原文觀點。

術科學校與下士官·兵

新兵在海兵團時代的軍銜是海軍四等兵,從海兵團畢業之後便成為了海軍三等兵,一年之後即可晉升為二等兵。然後再過一年便可晉升為最高級的海軍一等兵。此時距離最初作為一名新兵加入海兵團已經過去三年。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普通士兵雖然大體上都是按照上述這種方式集體晉升軍銜,但是在成為一等兵之後很多人都會在左臂掛上一種被稱為特技章的標誌。擁有了特技章說明此人已經在以炮術學校為首的各兵種術科學校,完成了全部的普通科練習生培訓課程。雖然以普練(普通科練習生)身份畢業的人原則上應被稱為特修生,但是根據各自的兵種,以及所處的戰鬥崗位,亦被稱為掌炮兵、掌水雷兵、掌機兵、掌工兵等。同時亦可以認為,在同為一等兵的情況下擁有特技章的人在學識上和能力上都要更勝一籌。海軍的士兵每過兩年便會在右臂上添加一道屬於資歷章範疇的被稱作為普通善行章的山形標誌,能夠成為一名左臂掛特技章,右臂掛善行章的「花之一等兵」,可以說對於普通一兵而言,就已經是自己整個軍旅生涯最為值得誇耀的一件事情了。術科學校主要包括有炮術學校、水雷學校、以及工機學校等,進入戰爭狀態以後其具體的學校設置安排,與太平洋戰爭開始時相比略有差別。關於各術科學校,本文將在最後加以論述,望讀者自行加以參照。

掛在右臂的海軍一等機關兵曹臂章(下)與兩線善行章(上)實物

一等兵如果不去術科學校接受培訓,那麼便會在成為一等兵一年零四個月之後退伍。可是,如果以普練的身份從術科學校畢業的話,那麼就會從畢業之日起獲得再為海軍服役四年的義務。也就是所謂的延長服役。義務兵(經徵兵檢查分配給海軍的兵)咱們暫且不論,志願兵由於原本就需要服役五年,因此都希望成為擁有退役金的下士官後再退伍返鄉,所以延長服役在當時而言並非是一件苦差事,而是被視作為一種恩典。與當今人們對於軍隊的態度完全不同。

部分特技章線條簡圖

部分特技章線條簡圖

因此,很多一等兵都非常努力地想成為一名下士官。下士官以上的軍職在舊日本陸海兩軍被稱之為武官(武官以外的官吏叫做文官。警察和技術官僚均屬於文官的範疇),是根據自己的個人意願,選擇以軍人為職業的人。而普通一兵為軍隊服役,說白了不過是盡一個國民應盡的義務罷了。所以,要想從普通一兵成為一名下士官就等於是想以武官的身份成為一名國家的官吏(公務員·政府職員等)。所以,從兵到下士官不是晉升,而是被國家錄用。而國家作為錄用一方,必然要組織考試。

海軍的下士官錄用考試的內容,主要包括甲種、乙種、以及普通學三大部分。其中甲種考的主要是自己所屬兵種的專業問題,乙種考的主要是作為一名海軍士兵的常識性問題,普通學考的是國語·作文·數學三科。這些考試科目的成績加上平時的勤務評價進行綜合考量之後,再決定錄用與否。海軍下士官的最低一級是三等兵曹。至昭和初期為止,從進入海兵團到成為三等兵曹,任你不管有多麼優秀也至少需要四年半的時間,正常情況下一般來說都需要花費五到六年左右。那時候舊海軍自日俄戰爭以來已經很久沒有打過大仗(至昭和初期為止大概有三十年左右的和平時期),到了昭和一零年代以後,隨著日本與美·英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舊海軍自身的規模亦隨之一點一點地開始逐漸膨脹,成為一名下士官所需要的時間也隨之開始逐步縮短。等到中日戰爭爆發並且陷入長期化以後又進一步加劇了這個趨勢。

作為準士官的兵曹長

下士官再往上升就是士官(軍官)了,但是在下士官與真正的士官之間還存在著準士官這樣一個軍銜。準士官既是最低一級的士官也是最高一級的下士官。為什麼呢?因為準士官同樣也需要從四等兵做起,然後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一步一步慢慢熬資歷才能升任。在舊海軍,準士官被稱為海軍某某兵曹長。某某部分冠以飛行、或者工作之類的兵種名。只有兵科的準士官可以直接稱呼為海軍兵曹長。這主要是因為兵科是海軍的主力所以不必加上兵種的名稱。

兵曹長在待遇上與屬於下士官的兵曹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其區別主要體現在—可以繼續在部隊服役到四十八週歲、腰間配短劍、每餐的主食改吃不摻大麥的白米飯,即所謂的「銀飯」(在那個時代,一般的家庭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才能吃上不摻雜粗糧的純正白米飯)、一週三次西式全餐、平時起居可以住三人間、配勤務兵、即使是最低一級的四等俸祿也有每月七十七日元(太平洋戰爭開始時)的薪水支給,近乎於海兵出身的中尉與少尉之間……等等,雖然名稱上帶一個準字,但在待遇上已經幾乎與士官完全相當了。

很多日本人參軍都是為了能一天三頓吃上摻了麥粒的大米飯

不過,從海軍四等兵起步,到榮升為進入海兵團受訓時看起來高高在上難以企及的準士官,一般來說平均都要花上十二、三年的時間。這是因為位列準士官之下的一等兵曹服役期限雖然只有兩年零四個月,但是若想晉升準士官基本上都必需要獲准延長服役期限兩次(一次延長兩年),另外,在二等下士官時代就在術科學校完成了高等科練習生的全部課程,且成績位列前百分之十以內,基本上也是成為一名準士官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

特務士官是實戰的專家

準士官在舊海軍的正式軍銜稱號是兵曹長。只是,除兵科以外的各兵種需要在兵曹長前冠以兵種名稱,如機關兵曹長等。這在一九四三年,飛行科·整備科·機關科·工作科也一鍋燴地算作兵科之後,依然沒有發生變化,以前不屬於兵科的那些兵種還是需要在兵曹長前加上所屬的各專業名稱。士兵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那麼,在成為準士官之後,便可以如前文所述的那樣繼續在部隊服役到四十八歲了。雖然大部分人幹到準士官就算到頭了,但也有一些人可以在最低五年,一般來說是七到八年之後,被任命為特務士官。

特務士官雖沒有專門為其設置的特殊晉升考試,但修完被稱為選修學生的課程,基本上可以被認為是晉升的優先條件。在海軍兵學校、海軍機關學校、海軍經理學校、海軍軍醫學校都同時開設有選修學生的教育課程,至於這些地方沒有的兵種專業,則會在術科學校以特修科練習生身份(入學條件為高等科練習生課程畢業)進行學習,然後以「準士官身份服役滿五年且技術水平超群」為前提條件,被提拔任命為特務士官。總而言之,選修學生培訓課程就是下士官·兵的最高學府。

特務士官與士官在軍銜符號上存在著微妙的差別,如圖中所示,特務少尉在穿藏青色的海軍第一種軍裝時需要在袖章下比少尉多綴三枚櫻花徽章以示區別,在穿著白色的海軍第二種軍裝時,肩章中間的金色繡線部分只有士官的三分之二寬,在穿飛行服時也要在左臂的臂章下方綴三枚櫻花徽章。

海軍飛行兵曹長夏用飛行服 臂章綴有三枚櫻花徽章

由於三枚櫻花是兵曹長的標誌,因此給特務士官綴上這三枚櫻花實際上就是表明其下士官的出身,導致特務士官和真正的士官相比處處都透著低人一等,使兩個群體間出現了嚴重的對立情緒,因此在1942年以後特務士官制度便在名義上被廢除了。但實際上也只是在稱呼服裝以及標識上與海兵出身的士官做到了一視同仁,在晉升空間等政治待遇方面依然還是老樣子沒有得到任何的改善。

於一九三八年(昭和十三)十一月,以海軍一等兵曹(下士官的最高一級)身份成為海軍兵學校選修學生(第十九期)的近藤太曾經在書中寫道,在與他同期的九十六名學生中,有一半是準士官學生,另一半是下士官學生。雖然選修學生的培養週期是一年零八個月,但近藤太只用了一年零五個月就畢業,被提拔為準士官了。據說他在被任命為準士官的時候,光置辦一整套軍裝就花了近千日元(發給他的安家費僅有二百七十日元)、然後購置一整套西裝又花了約五百日元(摘自「海軍特務士官の記録」)。而在當時一千日元都能建一所普通的住宅了,當然,這裡面可能也有當時的建築費用同今天相比便宜到不像話的原因吧。

於是,特務士官就這樣從完成了全部的選修學生課程且在準士官服役期間一直勤勤懇懇沒有惹出過什麼大簍子的人之中誕生了。

只是,這種熬資歷熬出來的特務士官同海軍兵學校出身的士官相比,兩者之間存在著非常嚴格的區別。那就是,基於「軍令承行令」(明確誰應該指揮誰、規定誰有權下達命令的法規。相當於舊陸軍的陸軍順位令)的規定,特務士官無權指揮士官(指海軍兵學校畢業者)。打個比方,只要這裡還有一個海軍少尉在,就算你是特務大尉按照規定也要服從海軍少尉的指揮。

「鳥海」為舊日本海軍高雄型重巡洋艦 三號艦

這個規定在士官與特務士官兩個群體之間不為人知的隱秘之處埋下了內耗的種子。關於這個問題,近藤太就結束長期作戰行動後的「鳥海」號重巡洋艦,在返回橫須賀入港時發生的「某事件」,在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本艦的副長(中佐銜)在拜託當天的值班將校、第一分隊長田口特務大尉留在艦上看家之後,便帶著所有人一起上岸了,士官室(中尉、大尉以上軍官的起居室)裡面就沒有人了。等到夜裡巡檢(當天最後一次巡視和人員點名)的時候,當班的值班將校就開始進行巡檢。可是,按理說副長不在的時候,應該是由先任將校(所在部隊資歷最深任職最早的軍官)來負責巡檢的,於是就有一名年輕的少尉跳了出來,說「我才是先任將校!為什麼不先報告給我?」,公然頂撞值班將校然後雙方就吵了起來。

知道這件事以後我們感到非常的憤慨。特務大尉,當時在我們這些普通一兵看來,那就是活著的國寶啊。居然還能讓這種剛從兵學校出來沒多久什麼戰鬥力都還沒有的小崽子這樣地逞威風!不得不讓人對能夠培養出這種人才的海軍制度感到厭惡。由於在嚴格的軍法條令之下像這樣的批評,是絕對不能從語言行動上表達出來的,所以只能將滿腔的憤懣隱藏在內心深處不表露出來。(以上出自「海軍特務士官の記録」)。

特務士官因為吃海軍這碗飯已經吃了前後有二十來年,因此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其所在的專業領域那簡直就是國寶級的人物,各個都是實戰的專家。我們知道,即使是普通一兵在從術科學校以普通練習生身份畢業以後,都會按照掌炮兵、掌水雷兵這樣的形式,在稱呼上加上一個「掌」字以示敬意。就更何況在成為特務士官以後了,那真的是就如同這個「掌」字所描述的那樣,對其所在專業領域一切應知應會的東西都已經是瞭如指掌了。

舊海軍有諸如掌炮長、掌航海長、掌通訊長、掌水雷長、掌飛行長、掌機(關)長,以及頭銜前面不需要加掌字但同屬一類的信號長、電信長、電機長等在實際業務方面負有最高責任的崗位,這些崗位都必須由準士官(兵曹長)或者特務士官(特務少尉之類)擔任。而到了特務中尉和特務大尉這個階段,就是能夠管理、約束這些業務骨幹的真正的實力派了。

根據昭和時代的資料統計來看,所謂士官與特務士官的數量,至一九三六年(昭和十一)為止,士官每年的員額大致都在五千人左右,特務士官每年的員額大致都在一千三百到一千四百多人左右。準士官正常情況下一般都要比特務士官多個幾百人,在一九三五年突破了兩千人的規模。這些幹部在中日戰爭開始以後逐年增加,士官總員額在一九三八年突破了六千人大關,然後以每年增加一到二千人的規模迅速增長,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這個數字又進一步提升到了每年增加三、四千人的水平。原因是名不副實的士官急劇增加大量充斥到了部隊裡。特務士官的總員額也於一九三八年越過了三千人大關,此後同樣以每年約一千人左右的規模快速增長,在太平洋戰爭開始以後更是每年都要增加三千人左右。大概是因為沒有相應實力的特務士官也開始大量出現的緣故。

—未完待續—

由於讀者互動功能已經下架,留言小程序出現故障,本號暫無法留言,如有建議可後臺私信本人

好訊息

由本人與上海譯文出版社「讓歷史感同身受」叢書策劃人、著名譯者章和言老師、上海飛珥文化合作出品的有聲讀物《口述歷史:太平洋海空戰》在喜馬拉雅APP-有聲集結號欄目上線了,目前限時免費中,請大家敬請收聽

相關文章

下士官·兵與特務士官(上)

下士官·兵與特務士官(上)

寫在前面的話:本文原刊載於太平洋戰爭研究會「日本海軍がよくわかる事典」全文略有刪節,2023年1月2日首次發表於「戰史編譯」公眾號,如需轉載...

江田島海軍兵學校(上)

江田島海軍兵學校(上)

寫在前面的話:本文原刊載於太平洋戰爭研究會「日本海軍がよくわかる事典」全文略有刪節,2022年10月31日首次發表於「戰史編譯」公眾號,如需...

江田島海軍兵學校(下)

江田島海軍兵學校(下)

寫在前面的話:本文原刊載於太平洋戰爭研究會「日本海軍がよくわかる事典」全文略有刪節,2022年11月7日首次發表於「戰史編譯」公眾號,如需轉...

機動部隊的編制與由來

機動部隊的編制與由來

寫在前面的話:本文原刊載於太平洋戰爭研究會「日本海軍がよくわかる事典」全文略有刪節,2022年11月28日首次發表於「戰史編譯」公眾號,如需...

伊25轟炸美國本土親歷記(上)

伊25轟炸美國本土親歷記(上)

寫在前面的話:本文原刊載於潮書房光人社「伊號潛水艦」全文略有刪節,2023年1月30日首次發表於「戰史編譯」公眾號,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