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警2》中的同名坦克,差點趕上世界大戰,還和「饅頭」是兄弟

前述

前述

在即時戰略遊戲《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2》裡,盟軍的主戰坦克名叫「灰熊」。它的機動性好,能輕鬆碾壓敵方輕步兵,還能無視鐵絲網、沙袋、欄杆這一系列障礙,也是遊戲前期、中期必備的攻防裝備。

不過在現實裡,同樣有款與它同名的坦克。而對於加拿大陸軍來說,這款名為「灰熊」(Grizzly)的坦克,也是該國在二戰時期裝甲兵發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紅警2》中盟軍使用的「灰熊」坦克。每輛車造價700,有一門105毫米主炮,使用得當可對敵方建築、工事造成巨大殺傷】

「灰熊」的由來

二戰爆發後,身為自治領的加拿大發現,自己的工業水平不足,而裝甲兵的規模太小、太弱,難以執行軍事任務。因此,加方開始將視線轉向自己的「老大哥」——英國,以期能獲得更多的英制裝甲車輛來保家衛國。然而,隨著英、法聯軍兵敗敦刻爾克,英國本土直接面臨德國的入侵。此時,英軍生產的每一輛裝甲車輛都需要自用,哪裡有多餘的補充給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些自治領?

隨著美國的參戰,事情很快就迎來了轉機。

1942年春,一個英方代表團來到北美,訪問了美、加兩國,代表團此行的目的就是想讓英、美、加三方(也稱之為A、B、C,使用的是上述三國的英語名稱首字母)能使用、生產同樣標準化的坦克,減輕後勤負擔的同時、能最大化地形成量產。考察後,代表團員一致認為,美國製造的M4「謝爾曼」就是最合適的車型。而在隨後的會議中,各方都同意讓加拿大來生產鑄造車體的謝爾曼(即M4A1型)。本來擬定的代號叫「水牛」(Buffalo),但為了更貼近加拿大本土,轉而使用了「灰熊」(Grizzly)這一代號。

生產「灰熊」的任務,很快交到了蒙特列爾機車廠(Montreal Locomotive Works)手上。此時,該廠尚在生產以M3「格蘭特」、「李」系列中型坦克改進而來的「公羊」(Ram)巡洋坦克。該車採用一門6磅(57毫米)火炮作為主武器,傳動裝置、發動機、變速箱及底盤都與M3中型坦克無異。「公羊」炮塔內有3人,比起謝爾曼,其炮塔吊環的直徑要小9英寸(約231毫米左右)。隨著M4系列「謝爾曼」坦克的出現,「公羊」也就成了不必要的存在。這些坦克要麼被改為訓練車,要麼底盤被改為各式車輛開赴戰場作戰。

【二戰時期的蒙特利爾機車廠坦克生產線,大量的「公羊」MK.I型坦克正準備交付出廠】

【幾名加軍軍官正在一輛「公羊」MK.I型坦克前合影。該車使用一門2磅(40毫米)坦克炮,車體也是基於M3中型坦克改進而來】

【一輛以「灰熊」坦克底盤為基礎改進的「司事」MK.II型25磅自行火炮,推測是在進行公路測試】

其實早在1942年9月,蒙特利爾機車廠就已經獲得了美方提供的「謝爾曼」圖紙,然而,此時的「公羊」坦克生產線已經建好,為了減少浪費,加造「謝爾曼」的進度就一直處於拖延之中。直到1943年8月,加軍才最終敲定方案,將生產車型定為M4A1(即「灰熊」)。

由於一系列問題,「灰熊」的生產一直拖到1943年10月才開始逐步開始。此時,美國的「謝爾曼」生產計劃已大為不同。1944年初,僅有三分之一的企業還在生產原版型號的「謝爾曼」,其他的都在生產最新及改進的M4A2、M4A3。由於英、美英宣佈能提供數量充足的25磅自行火炮及「謝爾曼」坦克,「灰熊」最終停產,蒙特利爾機車廠也轉入了「司事」自行火炮的生產線中。

技術

如果單從遠處看的話,「灰熊」幾乎與「謝爾曼」無異:外形高大、同樣配備40倍的M3型75毫米坦克炮,採用圓弧形裝甲。要區分「灰熊」與「謝爾曼」,關鍵還是要看車體與履帶。「灰熊」的車體正面增至75毫米,與76.2毫米炮型的M4A1相同。該車採用的是全金屬結構的「加拿大式幹銷」(Canadian Dry Pin,簡稱CDP),與使用橡膠的履帶不同。

對當時的加拿大來說,當時的橡膠本就是一種稀缺資源。1941年日本入侵東南亞後,全世界一時間都陷入了缺橡膠的難關。而換為全金屬結構就可避免這種問題。CDP履帶的另一個優點是設計更簡單、輕量,不過行動時發出的噪音更大。其主動輪有17個輪齒,而「謝爾曼」系列只有13個。

早期生產的「灰熊」仍是使用原始的美式履帶、主動輪。而CDP履帶、新主動輪則是在1943年12月「灰熊」停產後才開始逐步安裝。英軍也曾使用過CDP履帶,主要用在「司事」自行火炮上。

【早期生產的一輛「灰熊」坦克,注意該車使用是「謝爾曼」坦克的主動輪、履帶,以及怪異的後部儲物架】

【「灰熊」坦克側面加裝的附加裝甲】
【「灰熊」坦克側面加裝的附加裝甲】

【「灰熊」坦克側面加裝的附加裝甲】

「灰熊」坦克的零部件大部分是由美國進口,加拿大組裝。其車體裝甲、炮塔由美國通用鋼鐵公司鑄造,而變速箱、發動機、鑄件及主炮、勃朗寧機槍都是由愛荷華州的變速箱公司生產。在一些「灰熊」的車體首上裝甲上,還留有通用鋼鐵的標記。

一些「灰熊」坦克的側面還焊了外部裝甲板,稱之為「焊接式嵌花」。這些額外的板材由多組零件構成,當焊接在一起時,這些零件就會按照「灰熊」車體的輪廓進行分佈。

「灰熊」保留了大陸公司的R-975-C1 9缸汽油發動機,2400轉速時能提供400馬力,與M4A1「謝爾曼」類似。其最高時速為38公里,最大行程193公里,相比老版M4「謝爾曼」的160公里行程有些許提升。「灰熊」也保留了標準的VVSS懸掛,因此很容易和「謝爾曼」混淆。

「灰熊」使用的75毫米主炮可全向旋轉,配有一挺車長操作的M2重機槍,可以有效消滅敵方輕裝甲目標或步兵。除此之外,「灰熊」的副武器還配有兩挺M1917 7.62毫米機槍(一挺位於75毫米右側,同軸;另一挺則位於車體右方的球形機槍座上)。「灰熊」的炮塔頂部左側還加裝了一具50.8毫米的輕型迫擊炮,既可發射煙霧彈撤退,也可發射高爆彈轟擊敵軍。

【訓練中的一輛「灰熊」坦克,序列號26號之前的「灰熊」坦克是沒有側面附加裝甲的】

【「謝爾曼」坦克所用的鏈輪(左)與「灰熊」坦克所用的17齒主動輪,這是「灰熊」與「謝爾曼」之間最大的不同】

如何分清「灰熊」與謝爾曼?

想分清究竟是「灰熊」還是「謝爾曼」,其實還有辦法,那就是看炮塔、車體儲物架的放置方式。加拿大人先在炮塔後部裝了一根向上彎曲的外框架,並以此來承載捲起的防水油布等物品。後來,這種儲物架被一個更簡單的方形箱子所取代。其車體後部工具的放置方式與「謝爾曼」也有不同:所有工具(包括千斤頂、鏟子、履帶扳手「小約翰」)都被放在了左後側。

在留存的「灰熊」車體後部中央位置有一個凹槽,是為「格柵槽」,這也是通用公司生產的小艙口M4A1「謝爾曼」車體的一個特徵。在凹槽附近有6個繫緊點,用以繫住偽裝網。在「灰熊」工具上方,還配有2個滅火器及5加侖的燃料罐。「灰熊」本採用的是分離式艙口,後來則專門加裝了車長指揮塔,很有可能是二戰後特意裝上去,想「再利用」的。

「灰熊」採用的是英制19號無線電臺,其通訊距離達19公里,可用於不同頻道(包括車組內部通訊、中隊級通訊、團級通訊)。

「灰熊」與「謝爾曼」的另一個不同點,在於「灰熊」的機電員腳下。這裡有一個專門的小艙口用以佈置「蛇」式反地雷裝置,專門用於清理地雷,保證車組安全。

【位於機電員腳下的小艙門,專放「蛇」式反地雷裝置】

按照加軍的計劃,如果以每天150輛產量的速度,至1944年初,將有1200輛「灰熊」走下生產線。然而,此時美軍的戰爭機器已超負荷運轉,完全能滿足英、美、加三國需求,因此加拿大陸軍部最終停止了「灰熊」的生產。截止1943年12月停產,「灰熊」的總產量只有188輛。

衍生車輛

有3輛「灰熊」曾被加裝過英制17磅(76毫米)火炮,但僅用於訓練用。在加拿大的博登(Borden)博物館內,有幸保存下了一輛17磅炮版本的「灰熊」。2015年,二戰加軍坦克王牌西德尼·瓦爾比·拉德利·沃爾特斯(Sydney Valpy Radley Walters)去世後,該車便被命名為「拉德利·沃爾特斯號」,以紀念這位逝去的英雄。

「石龍子」(Skink)是另一款基於「灰熊」改進的裝甲車輛,該車也是少有的、以M4「謝爾曼」底盤改進的自行防空高炮,同樣使用CDP履帶,主動輪17個輪齒。

「石龍子」採用一款配備四門20毫米「博爾斯通」(Polsten)高炮的炮塔,既可防空也可對地。該車原本準備對付強大的德國空軍,然而,隨著盟軍逐步掌握了歐洲戰場的空中優勢,發展防空車輛不再是優先事項。因此,「石龍子」總共只生產了3輛,其中的1輛原型車被送往英國進行技術測試。

【搭載17磅坦克炮的「灰熊」坦克】

【搭載17磅坦克炮的「灰熊」坦克】

【搭載17磅坦克炮的「灰熊」坦克】

【以「灰熊」底盤改進的「石龍子」自行高炮】

英軍使用的「司事」25磅自行火炮的部分車輛也曾使用過「灰熊」車體改造,稱之為MK.II型。另外,「灰熊」也曾有過裝甲運兵車版本。其炮塔從車體上拆下,改為敞開戰鬥室專門用於運輸步兵。這些本來應急之計,但盟軍坦克的庫存底盤實在太多,所以不少車輛都採用了這種方式。

後記

加軍中的「灰熊」主要用於訓練、研究,從未參加過任何實戰。但在1950年代間,有55輛「灰熊」坦克、40輛「灰熊」裝甲運兵車以及部分「司事」MK.II型25磅自行火炮作為「北約軍援」送往葡萄牙。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車輛是否曾用在安哥拉、莫三比克的殖民戰爭中。有少量「灰熊」裝甲運兵車被葡軍用於培訓駕駛員,一直被葡軍用到1973年才宣佈退出現役。1980年代,很多封存「灰熊」坦克、裝甲運兵車都被私人收藏家買下,成為最珍貴的藏品。

如今,有很多還能開動的M4A1「謝爾曼」,其實都是加拿大「灰熊」改過來的。這些「謝爾曼」拆掉了原先的CDP履帶及主動輪,換成了美製履帶,並做了一些其他小調整,這樣才看起來不會穿幫。

【葡萄牙陸軍中裝備的「灰熊」坦克】

【葡萄牙陸軍中裝備的「灰熊」坦克】

【葡萄牙陸軍中裝備的「灰熊」坦克】

【葡萄牙陸軍曾使用過的「灰熊」裝甲運兵車,1995年時,這些車輛被統一解體拆毀】

【加拿大博登軍事博物館中展出的「灰熊」坦克】

【與「司事」自行火炮同框的「灰熊」坦克。注意「司事」的戰鬥室上寫著該車的暱稱「鱷魚」,而「灰熊」則是「狂怒」】

【一輛暱稱「狂怒」的「灰熊」坦克彩繪】

【一輛暱稱「狂怒」的「灰熊」坦克彩繪】

【「灰熊」坦克彩繪】

【「灰熊」坦克彩繪】

【「灰熊」坦克彩繪】

【加拿大製造的一輛「灰熊」坦克正面照,外觀幾乎與M4A1「謝爾曼」無異】

【展出的「灰熊」坦克】

【展出的「灰熊」坦克】

【展出的「灰熊」坦克】
【展出的「灰熊」坦克】

【創號不易,原創更新更不易。歡迎諸位看官老爺提出寶貴意見、打賞、支持。也可通過本微信聯繫作者,邀請進入粉絲群互相學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