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芬蘭空軍到德國參觀Fw.189偵察機,並打算建立以該機型為主的偵察中隊。

Fw.189戰術偵察/炮兵校射機由德國福克·沃爾夫公司研製,1938年7月首次試飛,1940年交付空軍使用。

該機共生產了846架,其中有少量的Fw.189c教練機和Fw.189B反坦克強擊機,1944年還改裝了一批Fw.189A1作為夜間戰鬥機,主要服役於東線戰場,深受前線部隊喜愛。

Fw.189非常適應嚴寒的俄羅斯冬季環境,發動機啟動方便且機械故障少。

低空飛行性能靈活穩定,利於戰場偵察和空拍作業。

抗毀性極佳,曾多次在被蘇聯戰鬥機或高射炮打掉部分機翼或單側尾撐後,仍能安全返回基地。

在東線作戰時,前線的蘇聯紅軍只要看見Fw.189臨空,就知道馬上就有德軍的炮擊。因此,蘇軍對Fw.189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但由於護航嚴密,攻擊不易得手。蘇軍給該機的綽號是「框子」。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6年11月23日。